中外广告史复习资料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1833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广告史复习资料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外广告史复习资料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外广告史复习资料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外广告史复习资料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外广告史复习资料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广告史复习资料1.docx

《中外广告史复习资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广告史复习资料1.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广告史复习资料1.docx

中外广告史复习资料1

中外广告史复习资料

绪论

第一节:

世界广告传播的起源

关于广告的起源,通常有两种看法:

一种是从人类传播活动的角度来考察广告的起源。

这种看法认为,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传播活动,广告是同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相伴而生的。

一种是从商业发展的角度来考察。

这种看法认为,有了剩余产品,有了私有制,有了商品交换才产生了广告。

第二节:

世界广告的历史分期

当前历史分期概述:

对世界广告历史的分期,历来众说不一。

目前国内惯常的做法是,对中国广告和世界广告分别分期。

对中国广告,一般按历史时代来划分,将其分为四个时期。

如陈培爱《中外广告史》的分期法为:

第一个时期从原始社会末期到鸦片战争前的广告(1840年以前)

第二个时期从鸦片战争到建国前的广告(1840—1949年)

第三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我国大陆广告(1949—1976年)

第四个时期为新时期的我国大陆广告(从1979年以后)。

刘家林《新编中外广告通史》的分期办法为:

先秦时期的广告活动;秦、汉至隋、唐时期的广告事业;宋、元时期的广告事业;明、清时期的广告事业;近、现代的广告事业;当代广告事业。

与陈培爱相比,刘家林分期办法的前四个时期谈的都是1840年以前的广告,近、现代的广告事业起止时间为1840—1949年,当代广告事业也主要谈的是建国初期及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广告业和新时期我国广告业两个阶段,因而上述两种对中国广告的分期办法是一致的。

相对而言,对世界广告的分期则分歧较大。

陈培爱的四分法:

从广告的产生-----公元1450年谷登堡率先使用金活字印刷术前的原始广告时期;从1450年到1850年的世界广告孕育期;1850-1920年,世界近代广告向现代广告的过渡期;1920年以后世界广告业进入划时代的发展阶段。

刘家林的四分法:

从广告产生到公元1450年前后德国人谷登堡率先使用金属活字印刷术前,为原始广告、传统广告时期;从1450年前后到1850年前后,为近古及近代广告时期;从1850年前后到1920年前后为近代广告的发展期;1920年以来,世界广告业进入划时代的发展阶段,即现代广告时期。

樊志育的的六分法:

15世纪以前——印刷期以前时代;15世纪到1840年前后——初期印刷时代;1840年—1900年——广告发展期;1900年—1925年——广告强化期;1925年—1945年——科学的发展时代;1945年—现代——经营的、社会的统合时代。

对以上两种分期的评价:

以上对中国广告和世界广告分别分期,这是由他们的研究体制决定的,发展脉络较为清晰、梳理起来较为省事。

但是它人为地打破了世界广告发展的整体性,割裂了其“史”的线索,未能从整体和发展上去研究、考察世界广告发展的内在脉络和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使世界广告因缺乏整体感而显得支离破碎。

世界广告分期的依据与准则:

1、把中国广告融入到世界广告当中,将世界广告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

2、以重大广告事件、世界广告发展的内在脉络和规律作为依据。

3、以传播媒体的发展演变为依据。

世界广告历史上的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

1841年以前的古代广告,包括广告传播的起源、人类早期传播活动和原始广告繁荣三个阶段。

第二时期:

1841-1920年的近代广告时期(印刷媒介大众化广告时期)。

第三时期:

1920-1970年代末的现代广告时期(电子媒介广告时代),这一时期是以广播、电视和报刊为代表的传统媒介时代。

第四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当代广告时期(网络媒介广告时代),进入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时代。

广告史分期(古代---近代):

分界线:

1841年伏尔尼•B•帕尔默在费城建立世界上第一家广告公司。

分界依据:

其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用不能成为划分古代广告与近代广告的主要依据。

其二、广告公司的出现标志着广告业成为独立的经济行业,也标志着世界广告从古代进入到近代时期。

广告史分期(近代---现代---当代):

分界线:

媒介形态的演变

分界依据:

其一、传播科技是传播媒介发展的绝对动力,也是世界广告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提高信息存储、传播能力,改变方式,产生新媒介。

其二、传播媒介的发展、演变直接决定着新的广告形式的产生与发展,影响着新的广告风格和广告流派的出现。

第三节:

不同人类文明区在广告传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各时期不同的文明都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大致而言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在早期人类传播活动阶段,三大文明区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原始广告繁荣阶段,中国文明区和阿拉伯文明区占据主导地位;印刷广告产生与发展阶段,中国文明区和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文明区是世界广告传播发展的主体。

到近代印刷媒介大众化时期,世界广告中心从英国向美国转移;现代广告时期,美国成为世界广告传播发展的主体,日本和欧盟国家成为其两翼;在当代广告时期,广告国际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广告传播的多元化时代来临。

早期人类传播活动阶段:

早期人类的广告传播活动诞生在环东部地中海、南亚次大陆和华夏文明区。

三大文明区囊括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共同特征是:

最早完成了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早期的商人,并产生了为推销商品的实物陈列、口头叫卖等广告形式。

思考题:

三大文明区相隔如此遥远,为何在广告的起源,最初的广告形式上惊人的一致呢?

其一,在人类社会早期,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基本一致,在此土壤上诞生的商业活动、广告形式也就趋向一致。

其二,远古时期,人类借助外力的能力较弱,更多的依靠人的本能。

原始广告繁荣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文明区和阿拉伯文明区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封建时期是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高度繁荣的封建经济形态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原始广告形式。

实物陈列、口头叫卖、原始音响、悬物、悬帜等广告形态是中国原始广告的主要形态,也是世界广告传播的重要特征。

与此同时,阿拉伯文明也发挥出巨大的辐射作用,阿拉伯帝国是横跨欧、亚、非的大国,打破了各地区的贸易壁垒,促进了国内、国际贸易的发展。

频繁的商业活动和贸易往来,也使得实物陈列、口头叫卖、招牌、歌谣等原始广告空前繁荣。

这一时期,欧洲进入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遭到严重的摧残,广告传播也进入到寒冬,虽然在某些城邦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整体上速度缓慢。

印刷广告的产生与发展的初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文明区和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文明区主导着世界广告产业。

印刷术始于隋唐、精于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带来了印刷广告的产生和发展,随后印刷广告成为与原始广告并驾齐驱的主要广告形式。

400多年后,古登堡率先使用金属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传播和印刷广告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报刊媒介的产生与发展准备了条件。

与此同时,环球航行成功、殖民运动兴起、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胜利,英国由于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欧洲的工商业中心,也成为当时世界广告的中心。

报刊广告、传单广告是当时两种主要的传播形式。

印刷媒介大众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广告的中心。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世界广告中心也由此向美国转移。

这一时期,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媒介也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

传统媒体时代:

在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时期,美国成为世界广告传播发展的主体,日本和欧盟国家成为其两翼。

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总量占据世界总量的1/4,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也引领着世界广告的发展,纽约的麦迪逊大道成为世界广告的麦加胜地。

日本、欧盟在二战后崛起,其经济总量也在世界经济总量中上升,在广告传播发展中的地位也日益提升,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广告的两翼。

网络新媒体时代:

在网络媒体时代,世界广告国际化、多极化日趋明显,世界广告在结束一元化的同时进入到多元化的时代。

这一时期,美国广告的单极地位受到挑战,但仍然是世界广告的中心,欧盟、日本广告的平稳发展,但还难以与美国抗衡。

除以上发达国家外,发展中国家的广告也迅速崛起,以巴西为代表的拉美广告发展迅速,中华圈的广告也进入复兴期。

世界广告进入多元化时代。

第一章世界广告传播的萌芽及其最初形态

第一节:

世界广告传播的萌芽

非语文传播→语言、文字传播:

一.非语言、文字传播:

在语言、文字产生以前,人类为了沟通的需要,运用触觉、视觉、嗅觉和身体运动——站姿、手势、面部表情、手足运动以及某些讯号(如山顶火光)和标示(如土堆代表墓地,石碓代表道路)进行的传播,它包括人类肢体语言和结绳、石刻、岩画等记录标志。

在长期交往过程中,特定的眼神、手势被共同认可具有了约定俗成的意味,每传播一次,认可的范围就扩大一次,最后成为共同认可的含义。

除肢体语言外,结绳、石刻等记录标志也被用来传递、保存信息。

这是法国南部发现的原始石刻,据考证,石刻中马代表夏季到来动物换毛的意思。

二.语言、文字传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交往的扩大,简单的非语文传播已经不能满足传播的需求,甚至成为影响人们意思表达的障碍。

由此催生出一种新的有异于非语文传播的信息传播方式——语言、文字传播。

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带有特定含义的指代符号开始朝着固定成型的文字转化,在原始氏族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开始出现了文字,早期的文字有图画式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字母文字等,都经历了一个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

文字的产生使广告指向性、识别性更为明确,加速了广告的发展。

公元前3000-2000年前美索不达利亚地区出现了楔形文字。

第二节:

最初的广告传播形态

人类最早的广告传播形态,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纯粹广告,因为它们大多是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传播行为。

严格地说,它们只是一种带有广告传播意味的社会性传播活动,然而正是它们宣告了世界广告传播的起源。

人类最早的社会广告传播形态包括:

图腾——氏族的象征与标志;传达王权或皇权神授观念的仪式、标记物;歌唱传奇英雄、祖先、国王或皇帝功德的颂歌。

最初的商品广告传播形态:

人类经历了靠自然赐予的采集经济、渔猎经济到养殖经济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即:

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从畜牧业和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业从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不直接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

三次社会大分工使得互通有无的需要大为增加,这为广告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采集、狩猎经济时期的广告传播形态:

这一时期,人们主要靠采集、狩猎维持生计,没有固定的食物来源,基本上没有剩余食物,这一时期分工是纯粹自然产生的,它只存在于两性之间。

家庭经济是共产制的。

由于这一时期剩余食物和多余工具都十分有限,且属于氏族、部落每个成员共有,故少有交换发生,此时当然不需要,也不存在为促进商品交换而开展的广告传播活动。

畜牧业、农业经济时期广告传播形态:

原始农业发展使得原始人进入较为稳定的畜牧业和农业经济时期。

除了能够满足生活必需外,还有了剩余,可以用作交换。

先是在氏族、部落之间,在氏族首领的主持下,对公共财产进行“互通有无”的物物交换,而后发展到个人与个人之间互通有无的物物交换。

尽管这一时期的交换是在部落首领的主持下完成的,但不排除人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将需要交换的剩余产品摆在地上,供人们选择、交换,但这种最原始的“实物陈列”的广告传播形式,在当时也只是偶尔才有,并非经常能够看到。

随着私有制的产生,个人开始拥有了私有财产,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换关系逐渐取代了氏族、部落之间的物物交换。

交换频率加快和规模扩大,使更多的剩余产品变成商品,也促使人们将实物陈列这种广告传播形态频繁用于商品交换之中。

于是,最初的带有商品展示意味的广告传播形态——实物陈列就这样产生了,并成为当时一种主要的广告传播形式。

为了加强商品展示效果,更好地实现商品交换,人们在实物陈列的基础上,又加入一些简单的口头叫喊(注意是“叫喊”,而不是“叫卖”),并伴随一些说明手势。

这样,一种新的商品广告传播形态——伴随说明手势的口头叫喊,作为对实物陈列的补充而出现了。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的广告传播形态:

这一时期,在农业生产之外,出现了许多以酿酒、织布、金属加工等手工制作见长的手工业者,他们的生产活动独立于农业劳动,并通过出售手工业品换取必要的生活资料,从而促使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使单个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变成了社会的迫切需要。

人们为了实现这些手工业商品的交换,尽快换回必要的生活资料,便开始有意识地采取种种有利于促进交换的手段:

在手工作坊前摆上所需交换商品的实物,并伴随一些简单的口头叫卖;在所需交换的商品上做出一些标记,比如插一个草标或者做一个大家都明白的记号;将所需交换的商品实物悬挂在作坊门口或一个较高位置,让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

于是,在前期实物陈列、伴随一些说明手势的口头叫喊基础上,又发展起口头叫卖、标记和悬物三种早期广告传播形态。

它们与前期广告传播形态相比,不仅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而且大都是在交换主体有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甚至有的本身就是一种促进交换的手段。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的广告传播形态:

人类社会在出现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进入原始商品生产和交换时期,形成了不从事生产,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层,由此扩大了商品销售,招揽顾客的广告由此诞生。

简单的实物陈列逐渐演化为更有效果的实物演示,简单的口头叫卖逐渐演化为招徕顾客的原始音响,笨重不便的悬物逐渐演化为悬挂得更高、效果更好的悬帜、甚至招牌。

总的来说,实物演示、原始音响、悬帜和招牌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完成后出现的四种主要商品广告传播形态。

它们虽然是商人们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自发的商业促销行为,但在客观上却显示出人们广告宣传意识的提高,是商品广告传播形态发展、进步的标志。

第二章人类早期广告传播活动

第一节:

城市形成与早期商业活动

城市的形成和早期商业活动是互相促进的,城市中大规模的人口的聚居促进了商品交易,同时商贸的发达也进一步加强了城市的活力,推动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出现首先要有发达到一定程度的农业,这样才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脱离农业生产的城市人口;其次要有比较发达的运输手段,以保证城市的供应;最后,要有比较发达的贸易。

城市的形成过程:

原始群落----原始村落----早期城市

(一)流动的原始群落:

在原始农业产生以前,由于没有固定的食物来源,原始人长期过着一种流动的原始群落生活。

靠天给食,居无定所,是这一时期原始人生活的特点,这一时人类主要为生存而奔波,剩余产品很少或几乎没有,也就很少有商品交换。

(二)原始的农业村落:

家庭养殖业和灌溉农业出现后,人类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和稳定生活的保障,于是告别流动的原始群落生活,并在一定区域定居下来。

原始村落,每个村落大约由50个以上家庭组成,约有200以上的居民。

大规模的原始聚居区成为城市的雏形。

(三)城市的形成:

城市的出现有赖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农业的发展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脱离土地生产的城市居民。

城市形成的方式尽管多种多样,但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其一、因军事需要而筑就。

其二、由原始的定居农业村落发展而来。

其三、由于商业贸易发展而逐渐形成。

早期主要的城市:

1、两河流域的城市,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这里,当时主要形式是城邦。

2、腓尼基商业城邦,古代腓尼基人建立了在最早的商业城邦,这里的城邦不是建立在周围农业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外商业贸易的基础上。

3、古印度的城邦,公元前2000年前后在哈拉帕文明时期,产生过面积达180公顷,人口达3—4万。

4、中国古代的城市,夏商周以前就有关于城的记载,当然最初的城大多是城堡,主要是用于防御。

5、希腊的商业城邦,城邦制度不是希腊发明的,但在希腊发展到最高水平,并最终导致了西方文明的发展。

与腓尼基不同,希腊的城邦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基础上的,最著名的有以农业为主的斯巴达,以工商业为主的雅典。

6、古罗马的城市,罗马是意大利中部主要城市,由于离海岸近,成为闻名遐迩的贸易中心,在意大利的浦泰俄利商港,船主专门设有事物所和货栈,并设有专门的预售市场。

正是在上述城市文明和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早期的广告传播活动。

早期城市的商业活动:

早期的商业活动开始于原始的农业村落阶段,起初的交换仅限于内部居民,规模和频率十分有限。

城市形成后,商业贸易的规模才渐大。

城市的形成和早期商业活动对处于童年时代的世界广告传播的发展影响非常深远。

首先,城市形成凸显出工商业的重要地位。

城市居民大多脱离了农业生产,要生存就得依靠商业贸易,这就日益凸显出工商业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城市形成有利于建立固定的商品交易市场。

进行贸易,依托城市建立货物集散地和借助固定的交易市场销售商品,乃最佳选择。

再次,城市形成有利于规模交易市场的出现。

最后,城市的商业贸易推动了广告的诞生。

伴随着早期商业贸易活动,为招徕顾客、促进销售的早期广告传播活动也在人类搭建起的城市舞台上开展起来。

第二节:

两河流域早期广告传播活动

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先后出现了苏美尔、巴比伦和亚述等众多文明形态,也催生了早期的广告传播活动。

该地区由于诸侯国林立,出现了大量加强王国统治的社会广告,又由于原始农业经济发展迅速,还产生了具有浓重商业意味的商品广告传播活动。

两河流域早期的社会广告传播活动:

在两河流域发掘出不少泥简、石碑、雕刻,用来宣传国王的权威,显示出较强的社会广告传播的意味。

巴比伦出土的《汉谟拉比法典》最有代表性。

在圆柱石上雕刻法典并向全体臣民公布,这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广告传播活动,既体现其至高无上的权威,又借此赢得臣民的敬畏和服从。

《汉谟拉比法典》带有明显的宣扬君权神授的意味。

两河流域早期的商品广告传播活动:

两河流域处于便利的交通枢纽地位,这里很早就产生了城市,发展起商业贸易。

这一时期的商业贸易和广告活动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商业贸易发达,广告形式主要是实物陈列和口头叫卖。

那时商业主要是交易形态是物物交换,买卖双方不得不陈列商品,并进行吸引对方的吆喝,其广告传播形态主要是实物陈列和口头叫卖。

据考证,当地有不少富人因为受不了叫卖吆喝的吵闹而搬到郊区,可见当时商业叫卖广告的昌盛。

2、口头通报广告也很发达。

巴比伦是地中海地区货物的集散地,货物到达后由专人大声通报货物的名称、价格等信息,由此产生了口头通报广告。

以后这种口头通报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职业。

3、店铺开始出现并作为货物存放地和销售地。

销售货物的店铺免不了要将实物陈列出来,这就少不了实物陈列广告,为突出效果,就免不了要将所出卖的实物悬挂在高处,于是有了悬物广告;而悬挂实物既不方便,又影响美观,于是就用相关的物件或约定俗成的东西来代替,产生了早期的标记广告。

当然那时的广告表现相当直接,例如鞋店则用靴子作号志。

所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招牌”,而是一些标记广告传播形态,可以算的上是招牌广告的萌芽。

4、可能已经出现文字广告。

苏美尔遗址中出土有“商业印章”和“商业契约”,可见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文明已经产生了文字,并可能由此产生了文字形态的广告。

总之,实物陈列、口头叫卖、口头通报、悬物、标记和文字广告形式,是两河流域最主要的商品广告传播形态。

尽管它们中有不少还只是我们根据人类商业活动、传播活动的必然过程进行的推理,但由于其必然性,因而它们又是合理的。

由于这一时期处于人类社会的童年时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还相当幼稚,对外在事物的把握往往采取比较直观、形象的方式,所以,由此产生的商品广告传播形态也较为直观、形象,显得有些稚嫩。

第三节:

埃及的早期广告传播活动

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不同,尼罗河流域四周都有天然的屏障,地理环境相对封闭而安静,这就使得埃及呈现出与两河流域不同的广告特性。

埃及西有利比亚沙漠,东有阿拉伯沙漠,南有努比亚沙漠和尼罗河大瀑布,北有三角洲地区没有港湾的海岸,易守难攻,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对封闭。

古埃及文明正是在一种较为封闭的环境中成长起来,这种安定、封闭的环境,使古埃及更容易产生剩余产品,更容易出现城市和产生商品交换关系,古埃及也由此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但封闭的环境也造成它的商品经济发展缓慢,无法与两河流域相比。

然而,埃及毕竟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在尼罗河流域农业文明的基础上结合两河流域的商业文明,就成为埃及文明的主要特征,它对埃及早期商业贸易的发展、广告传播活动的开展及其形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古埃及早期的社会广告传播活动:

古埃及的法老相信死后灵魂不朽,使他们借助祭司阶层通过各种途径追求永恒不朽、宣传王权天授和神圣不可侵犯,以维持其统治。

由此出现了早期的社会广告传播活动,并产生了具有宣传意味的社会广告传播形态,突出表现在修建金字塔(包括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建造卡尔纳克神庙。

有人认为狮身人面像代表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也有人认为它是作为金字塔的守护神出现的,取警示作用,但不管那种说法,都说明它已经具有了社会广告传播的意味。

金字塔是高贵、荣华、永恒和力量的象征,是全体臣民顶礼膜拜的对象。

在这个意义上已经具有了宣传王权的社会广告传播的意味。

纳尔迈石板显示了国王的权威,国王手持石锤的形象从此在埃及图象中定型,成为表现国王无上权威的传统符号。

卡尔纳克神庙写有:

没有哪个民族能像埃及人一样想象得出这样雄伟,这样巨大,这样壮丽的建筑,千百年后见此者,想起我的功业……我知道卡尔纳克是此世之天堂。

借卡尔纳克神庙对自己“功业”的传颂以及“卡尔纳克是此世之天堂”的自我吹嘘,已经具有了自我广告传播的意味。

这个方尖碑及其上面的宣传文字,也宣告了最早的社会性户外广告传播和文字广告传播的诞生。

在埃及历史上,还发生了哈特舍普苏特女王在大方尖碑上对其继承王位的合法性进行政治宣传的广告传播事件。

事件的整个过程带有政治传播性质,具有极强的广告宣传意味。

此外,古埃及早期的社会性广告传播还表现在法老、贵族大臣喜好为自己树碑立传。

法老通常会在死后,借助神庙壁刻、墓碑,宣扬自己的不世功绩和不凡一生;贵族大臣则常在石碑上或墓室墙壁上,铭刻记载他们一生的官职生涯、荣誉称号、功业事迹的墓志铭文。

而这些内容也常常被雕刻在石碑上或写在纸草上,显示出当时埃及人较强的自我宣传意识。

如著名的“罗塞塔石碑”就是古埃及的祭司利用石碑,用象形文字、古埃及俗字和希腊文对法老普特烈玛奥斯五世的功德的颂扬。

二.古埃及早期的商品广告传播活动:

古埃及早期的商品广告相对要逊色得多。

一方面是因为埃及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另一埃及以发达的农业著称,它的商业相当原始。

但尼罗河流域由于与两河流域地域接近,这种天然的地缘联系使它们的交往逐渐频繁而深入,农业文明的繁荣与受两河流域的商业文明影响的渐次扩大,就成为古代埃及社会的重要特征,由此就为古埃及早期的商品广告传播,烙上了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双重印痕。

(一)农业文明时期的商品广告传播:

古埃及的商业贸易在很长一段时间基本停留在以物易物的“物物交换”层面。

物物交换这种商业贸易方式的普遍而长期的存在,加之当时交通不便,不仅限制了古代埃及商业贸易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而且决定了其早期的商品广告传播方式的匮乏。

(二)商业文明影响下的商品广告传播:

法老末期政局动荡,加快了古埃及与周边其他文明交往的步伐,并接受周边其他文明的商业活力,促使农业与商业这两种文明形态的结合。

古埃及的商业和对外贸易得到迅猛发展。

连接尼罗河与红海的运河开凿完成,加强了古埃及与两河流域的商业联系,金属货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渐取代了物物交换。

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数量的增加和经济的繁荣。

历史学家推测在托勒密时代,埃及有重要的城市其总数在30000座以上,总人口大约700万。

数量众多的城市、乡村的形成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反过来又刺激了商业贸易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早期商品广告传播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这一时期古埃及的商品广告,不再是随地摆设、随口叫卖和任意而为的无意识行为,而是主动张贴和着意标记的有意为之的产物,显示出古埃及人已经具有一定的广告宣传意识。

在古埃及,商人们雇佣呐喊者,穿越大街小巷,高声呐喊,通告大众有商船到来。

在市集上传报员也被商人雇用,招揽顾客,以告知顾客商品的优越性和价格。

同时,船主还雇人穿上前后都写有商船到岸时间和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