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环境分析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1623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环境分析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我国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环境分析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我国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环境分析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我国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环境分析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我国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环境分析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环境分析论文.docx

《我国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环境分析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环境分析论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环境分析论文.docx

我国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环境分析论文

目录

摘 要1

一、概念1

二、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环境综合表现2

(一)生产资料市场环境失衡的表现2

1.运行环境内热外冷2

2.上、下游行业产能不平衡性加大2

3.市场价格升降并存3

(二)生产资料市场形势分析3

1.2014年市场运行基本特点3

三、主要行业市场环境分析及走势预测7

(一)钢铁行业7

1.钢铁行业运行情况7

2.钢铁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8

3.钢铁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9

4.2015年钢铁行业运行趋势预测9

(二)煤炭行业10

1.供需分析10

2.价格分析10

(三)成品油行业11

1.成品油零售市场环境分析11

2.成品油行业外部市场环境分析12

(四)金属行业13

1.金属市场趋势变动14

2.金属市场政策环境分析14

四、生产资料市场失衡原因的综合分析15

五、生产资料市场的趋势展望15

六、解决生产资料市场失衡的对策建议16

(一)大幅提高国内需求比重16

(二)巨额外汇储备转向国内消费16

(三)坚持升值而不是加息的货币政策16

(四)理顺价格体系16

(五)注意掌握节奏17

参考文献18

我国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环境分析

摘 要:

经历2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生产资料流通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生产资料市场已完全取代的传统的物资供应体系。

生产资料市场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

生产资料是构成生产力的物的要素,生产资料市场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因此,开拓生产资料市场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从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和需求结构来看,我们的需求还是过度依赖出口,尤其是过度依赖对美国出口,我们难以摆脱外部市场环境剧烈变化的重大冲击,国内生产资料市场失衡局面依旧,因此将内需扩大到应有水平和理顺价格体系势在必行。

本文通过对我国2014年以前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环境的分析以及对今后一段时期的走势预测,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环境 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生产资料市场不像生活资料市场那样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化直接影响百姓生活,因此人们对此十分敏感。

然而,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生产的发展,它与工厂的开工率,影响失业率密切相关,进而影响通胀率,最终影响人民生活水平。

因此生产资料市场的运行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目前我国生产资料运行环境不容乐观,无论是国内环境还是国外环境,都成大幅下跌、小幅回暖的状态,解决生产资料市场环境低迷的问题刻不容缓。

一、概念

生产资料市场,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交换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等商品的市场。

例如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机械设备、仪表仪器等等,都是生产资料市场的客体。

生产资料市场是指为了生产或再生产的需求而购买或准备购买生产资料的消费者群体。

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共同构成社会物质资料即社会总产品。

生产资料就其本来含义而言,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包括未经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河流、矿藏等;也包括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设施,如原材料、能源、机器、厂房等。

然而,从生产资料市场角度而言,生产资料是指进入流通领域进行交换的、用于生产建设的物质资料的总称,通常表现为由工业部门生产加工的、提供于社会再生产使用的原料、材料、燃料、机器、设备、仪器、仪表、工具、量具、刀具等。

生产资料市场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工业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

其中工业生产资料市场又包括直接工业品市场和间接工业品市场,直接工业品实质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制造其他产品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工业品;间接工业品是指那些部分参与生产过程或不参与生产过程,但制造产品是必需的商品。

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是指进行农业生产所需的物质要素交换的市场。

包括农业机械设备、中小农具、半机械化农具、种子、化肥、农药、耕畜等。

生产资料市场的主要特征有需求的引发性、需求弹性小、技术性强、直接购买、购买量大、用户比较集中等特点。

二、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环境综合表现

2014年开局,全国生产资料市场运行情况良好,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同时也显现出一定程度的市场失衡,应当引起调控部门的关注。

(一)生产资料市场环境失衡的表现

今年一季度,全国生产资料市场失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运行环境内热外冷

进入新的一年以后,整体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环境内热外冷,在国内经济指标保持历史较高水平,中央防范经济过热和全面通货膨胀之时,外部环境的紧缩,使得外贸出口由上年的两位数增长转为大幅下降。

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测算,2008年1—2月份累计,全国9种重要生产资料的出口数量为2556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9.5%。

重要生产资料产品中,钢材出口量为725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7.2%;金属加工机床出口104万台,下降26%。

其他如平板玻璃、铜材、铝材、轮胎等产品的出口量也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或者是出口增长水平大幅回落。

预计3月份整体出口水平仍将处于负增长局面。

2.上、下游行业产能不平衡性加大

市场运行环境的内热外冷、汇率变动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导致和加剧了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

这种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一些下游行业产能过剩与一些上游行业产品供给不足同时并存。

重要生产资料产品中,今年前两个月粗钢和钢材月度平均产量分别为3973万吨和4452万吨,比较上年已经实现的最高月度产量,分别减少319万吨和528万吨,即使按照日产量水平计算,也出现了同比减少,这表明钢铁产能确实出现了过剩。

另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1—2月份累计,全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37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6.4%,同比增幅回落了21个百分点,增长幅度明显减缓。

其他一些重要生产资料产品,如水泥、轮胎、机电产品、汽车制造等,也都存在类似情况。

在部分产能过剩的同时,动力煤、焦炭、成品油、矿石等能源类和资源类产品却供应偏紧,部分地区甚至一度出现柴油缺货情况。

这个问题在今年初南方雪灾期间尤为突出。

3.市场价格升降并存

与供求关系失衡相适应,一季度全国生产资料价格升降并存。

其中金属类和能源类产品价格涨幅较大,机械类产品大体持平,还有部分产品价格下降。

今年前两个月累计,全国流通环节钢材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9.7%,再创历史新高;煤炭价格上涨28%;尽管受到国家控制,成品油价格还是出现了一定上涨;有色金属价格升降并存,在铜、铅价格强劲上涨13.3%和48%的同时,铝、锌价格则下跌了10—20个百分点;机床、电机等行业因为产能过大,销售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基本持平,成本提高因素难以向消费者传导。

(二)生产资料市场形势分析

2014年,国民经济发展缓中企稳、稳中有进,与整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生产资料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销售总额增速与GDP增速的弹性系数为1.52,保持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

从发展趋势来看,2014年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呈现两个基本发展阶段,前三季度,受经济增速减缓、宏观环境趋紧影响,生产资料流通行业发展减速、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企业效益明显下滑。

四季度,伴随着制造业需求回暖和固定资产投资提速,生产资料市场需求持续回升、流通规模增速逐月小幅提高,行业发展整体上实现了由“缓中趋稳”向“稳中回升”态势的转变。

展望2015年,从生产资料市场发展来看,预计经济运行中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趋于增多,整体环境改善,特别是城镇化建设加快,将为生产资料市场发展带来较大空间,市场供需增速较目前将有所加快、市场价格也将止跌趋稳或小幅回升。

而从生产资料流通业发展模式来看,2015年将是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这将为物流行业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

生产资料流通业则要紧紧抓住现代物流加快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改造传统流通,提高行业发展的效率和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

1.2014年市场运行基本特点

(1)伴随着国民经济增速平稳回落,行业发展整体减速

一是流通规模增速适度回落。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初步统计核算,1-12月,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50.1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约11.9%,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同期,全社会物流总额为177.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左右。

就增速而言,一方面,虽然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仍然快于GDP增长,显示出流通产业基础性地位和先导性作用依然突出。

另一方面,流通规模增速回落是与国民经济相适应的。

全年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增速与GDP增速的弹性系数为1.53,保持在1.2-1.6的合理区间范围内。

二是市场价格波动下行。

2014年,由于需求增长减缓,供需矛盾突出,市场价格下降。

1-12月,生产资料市场综合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5.6%,比年初下降1.5%。

从走势上看,全年曾出现两个回升阶段,分别是2-4月和9-10月,但因回升幅度较小,持续时间较为短暂,终未能扭转全年价格低迷态势。

12月当月,伴随着气温下降、工程建设施工减少,生产资料终端需求减弱,黑色金属、原煤等产品价格再次转跌,9大类生产资料产品中有6类价格环比下降。

但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利好提振,综合价格指数跌势较上月趋缓。

当月环比下降0.3%,跌幅较11月收窄0.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5.0%,降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从监测的大类品种看,走势基本平稳。

其中,成品油、机电产品价格继续下跌,环比分别下降0.9%和0.3%,但跌幅分别收窄0.6和0.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原煤、木材、汽车由升转降,但降幅较小,环比分别下降0.8%、0.9%、0.3%和0.04%;有色金属受美国、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影响,价格止跌回升,环比上涨1.0%;化工产品价格走势企稳,环比略升0.03%;建材价格延续小幅上升,环比上涨0.4%,但涨幅较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

从国际市场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也呈现下降格局。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资料,全年进口生产资料平均价格同比下降4.9%,累计比年初下降5.6%。

其中,工业生产资料平均进口价格同比下降4.9%,在结构上,除能源类、建材类生产资料进口价格同比有所上升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以及化工等产品价格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由此说明,2014年国际市场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并不明显。

表2-12014年1-12月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走势

指标

年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当月

环比

2012年

2.8

-0.3

1.5

3.2

-0.7

-2.6

-1.3

1.8

1.3

1.7

2.4

1.4

2013年

0.9

1.9

0.8

1.4

0.6

-0.4

-0.1

0.2

-0.5

-2.3

-1.3

-0.9

2014年

-0.6

0.8

0.6

0.4

-1.2

-2.5

-1.9

-1.0

0.2

0.7

-0.4

-0.3

当月

同比

2012年

17.0

16.5

20.0

19.3

16.7

11.4

7.7

6.1

9.5

12.3

12.9

11.6

2013年

9.6

12.4

11.4

9.5

10.9

13.5

14.8

13.0

11.0

6.7

2.8

0.5

2014年

-1.2

-2.1

-2.4

-3.4

-5.1

-7.1

-8.8

-9.7

-9.0

-6.4

-5.6

-5.0

累计

同比

2012年

17.0

16.8

17.7

17.8

17.5

16.3

14.9

13.6

13.1

12.9

12.9

12.7

2013年

9.6

11.1

11.2

10.7

10.7

11.1

11.6

11.8

11.7

11.1

10.3

9.4

2014年

-1.2

-1.7

-1.9

-2.3

-2.9

-3.6

-4.4

-5.1

-5.5

-5.6

-5.7

-5.6

累计比

年初

2014年

0.8

1.3

1.6

1.9

1.8

1.3

0.3

-0.3

-0.7

-1.0

-1.3

-1.5

图2-12013-2014年各月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走势图(±%)

三是企业效益明显下降。

1-11月,重点联系的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0.8%,与去年同期同比增长44.9%的增速形成鲜明的对比;销售利润率下降到1.63%,本来就已经很低,又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6个百分点;重点联系的物流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6.8%,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72%,扣除港口企业后利润率为3.71%,比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

从企业效益的动态变化趋势看,企业效益主要受价格变化影响,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弱。

显示出我国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在商贸流通过程中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依然较弱,行业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获取买卖差价为主要利润来源的流通模式。

企业的生存发展过度依赖于商品流通本身,而并不能通过拓展物流增值服务来提升利润水平。

表2-22014年1-11月份重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利润情况

指标

2014年1-11月

2014年 1-10月

2014年

1-9月

2014年 1-6月

2014年1-3月

2013年 1-11月

2013年全年

利润总额同比(±%)

-20.8

-26.6

-29.3

-27.3

-8.3

44.9

43.9

销售利润率(%)

1.63

1.57

1.52

1.62

1.90

2.18

2.10

(2)伴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效应显现,四季度企稳回升

从发展趋势来看,9月份以来,生产资料市场形势有所好转,流通规模增速与市场供需都出现小幅回升,企业效益也有所改善。

一是制造业需求回暖、流通规模增速趋稳回升。

制造业PMI数据显示,12月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51.2%,与上月持平,而高于去年同期1.4个百分点。

该指数自9月份以来呈现逐月回升态势,目前已连续三个月保持在50%以上,反映出前期各项稳增长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生产资料市场需求企稳回升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核算数据表明,9月份以来,当月的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增速平稳回升。

按可比价计算,9、10、11三个月的增速分别为12.9%、13.6%和14.3%,每月提升0.7个百分点;12月受天气寒冷等季节性因素影响,当月销售总额可比增长13.4%,高于1-8月的平均增长水平。

二是需求增速回升快于供给,市场供需关系有所改善。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监测资料显示,10月份以来,30种主要生产资料供、需增速都呈现回升态势,但其中,供给增幅较小,而需求增速较为明显,供需差率由4%以上回落到3%以内,供需矛盾有所缓解。

初步测算,1-12月份,30种主要生产资料总供给(国内生产+进口)同比增长6.5%,增速较1-11月回升0.3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回升0.6个百分点,其中,国内生产增速保持回升而进口增速出现回落。

具体来看,国内生产同比增长6.4%,增速较1-11月回升0.4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回升0.9个百分点;而进口同比增长7.5%,增速较1-11月回落0.7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回落1.8个百分点。

同期,30种主要生产资料总需求(国内消费+出口)同比增长5.2%,增速较1-11月回升0.5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回升1.4个百分点。

其中,国内需求和出口都呈现回升趋势。

具体来看,国内需求同比增长5.4%,增速较1-11月回升0.5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回升1.3个百分点;而出口同比增长1.5%,增速较1-11回升0.9个百分点。

由于需求增速回升大于供给,10月份以来生产资料供需关系持续得到改善。

一方面,工业企业产销率连续回升,制造业产成品库存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国家统计局工业快报资料显示,1-12月份,全国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0%,较1-11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12月当月的产销率达到99.5%的新高。

制造业PMI中的产成品库存指数亦显示,当前产品库存压力已经得到缓解。

该指数自7月份以来,连续6个月位于50%以下,12月该指数为49.4%,虽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但仍处于收缩区间。

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上涨可能性较小,流通商普遍缺乏补库动力。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监测资料,12月末,30主要生产资料的供需差率为2.7%,较11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而较上半年下降1.3个百分点。

三是企业效益降幅趋缓。

今年全年,虽然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效益整体处于明显下降,但从发展趋势上来看,1-9月份,利润总额同比下降的幅度不断扩大,而10月份以来,降幅出现收窄之势。

1-9月份,重点联系的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9.3%,降幅较一季度扩大21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扩大2个百分点;而1-11月降幅则较前三季度收窄8.5个百分点。

(3)伴随着市场压力增大,行业转型升级加快

今年以来,在整体发展减速背景下,生产资料流通与物流行业发展仍有亮点。

主要体现在,在外部环境趋紧、市场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传统生产资料流通与物流企业开始谋求转型,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开辟高质量的利润源泉。

一是流通企业加快经营模式创新,积极谋求转型升级。

根据实地调研发现,当前,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普遍意识到,依靠赚取批零差价、地区差价、时间差价的传统经营模式已经没有生存空间,转型升级势在必然。

已有企业的做法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拓展产业链,实现上下游延伸。

充分发挥已有的资金和信誉优势,和产业链上、下游形成战略合作。

二是加大投入,实现流通与物流的有机结合。

建立综合流通服务中心,集加工配送、物流、传统贸易、组织贸易、金融服务、信息支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将现代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机融合在一起。

企业的增值服务提供能力、抗市场风险能力大大提高。

二是物流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加快战略调整。

一方面,一些物流企业拓展业务范围,由大宗商品向快销产品等消费品转移,提高物流设施综合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部分物流企业积极参与供应链、不断提高供应链服务能力,争取高端物流市场。

三、主要行业市场环境分析及走势预测

(一)钢铁行业

1.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钢铁生产有所下降,但粗钢日产水平仍然较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含重复材)累计产量分别为70897万吨、77904万吨和10676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6.2%、7.5%和11.4%,分别比上年增速提高2.5个百分点、4.4个百分点、3.7个百分点;平均日产粗钢213.43万吨。

2013年12月份,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含重复材)产量分别为5472万吨、6235万吨和9041万吨,分别同比增长5.9%、6.5%和10.3%;日均粗钢产量为201.13万吨,环比减少1.8万吨,下降0.89%,尽管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但仍是较高日产水平。

总体来看,钢铁产能释放较快,市场供需矛盾未有改善。

钢材出口保持增长,进口略有增加。

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出口钢材6234万吨,同比增长11.9%;进口钢材1408万吨,同比增长3.1%(2012年下降12.3%);进口钢坯55万吨,同比增长53.0%;进口铁矿石81941万吨,同比增长10.2%。

2013年12月份,全国出口钢材537万吨,环比增加37万吨,增长7.40%;进口钢材121万吨,环比减少4万吨,下降3.2%;进口钢坯4万吨,环比减少1万吨;材坯合计折合粗钢净出口439万吨,环比增加45万吨,增幅为11.4%。

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6726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比2013年1月~11月份回落3.7个百分点。

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1666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2013年1月~11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黑色冶炼及压延业投资5060亿元,同比下降2.1%,国家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项目取得成果。

钢材社会库存明显下降,企业库存相对偏高。

随着钢价不断走低和资金紧张,钢材社会库存明显下降。

2013年12月末,全国主要市场钢材社会库存量为1242万吨,比最高时的3月末下降775万吨,降幅为37.8%。

从企业库存情况看,2013年2月份最高达到1432万吨,以后逐月下降,但从9月份开始略有上升,11月末为1265万吨,比最高的2月份下降167万吨,降幅为11.66%,目前处于偏高水平。

经济效益有所好转,盈利水平仍然偏低。

据钢铁协会对大中型钢铁企业(占全国产量的81%)统计,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89%,低于产量增幅;销售成本同比增长3.17%;期间费用同比增长1.27%;实现利税同比增长30.63%,其中实现利润228.8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销售利润率0.62%,同比提高0.66个百分点。

2013年,钢铁行业总体经济效益比2012年略有好转,但盈利水平仍处于工业行业最低水平。

如果剔除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钢铁主业基本是盈亏持平。

2.钢铁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

据钢协统计,到2012年末,国内炼钢产能约9.76亿吨。

从目前情况看,产能还在持续增加,2013年,全国钢铁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固定资产投资仍达到5060亿元,虽同比下降2.1%,但投资额仍然较大,必将形成新的产能。

而企业为了发挥规模效益、降低费用,就要达产达效。

产能过剩、产能释放快,造成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

(2)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

2013年,粗钢产量排名前5位的钢铁企业占全国比重为25.4%,前10家企业占比为39.4%。

加上企业之间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低价无序竞争现象明显,致使钢材价格一直处于低位运行态势。

据钢铁协会统计,2013年,钢铁企业每吨钢材平均价格同比下降308元,降幅8.21%,影响行业减利2000多亿元。

(3)进口矿依存度高、垄断性强,致使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我国对进口铁矿石依存度高,且国外矿山企业集中垄断,在原有的长协价格谈判机制打破后,国内钢铁企业的定价话语权基本丧失。

钢材价格和进口铁矿石价格变动呈不对称的运行态势,即钢价上涨,矿石价格会立即跟涨;但在钢价下跌时,矿石价格不仅下跌滞后,且跌幅还相对较小,严重吞噬了钢铁行业利润,制约行业的健康发展。

(4)价格低、成本高、资金紧张,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由于钢材市场供大于求、钢材价格低位运行,2013年12月末的钢材价格指数已降到99.14点,今年1月份第三周进一步降至98.10点。

而进口铁矿石价格难以大幅下降,致使钢铁生产成本难以大幅下降。

虽然钢铁企业采取了调整产品结构、对标挖潜、节能降耗、扩大非钢产业收入等降本增效措施,有的企业甚至降低了折旧率,但提高经济效益的难度仍然很大,销售利润率只有0.48%,亏损面达27.9%。

同时,由于钢铁主业大面积亏损,企业负债水平上升,2013年12月末,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9.36%,同比上升0.64个百分点,企业普遍反映资金紧张、融资成本高,全行业高成本、低盈利状况短期内难以扭转。

3.钢铁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内需支撑力度较弱

从国内需求看,2014年上半年投资增速可能继续放缓。

一方面,房地产调控将继续保持,短期内不会放松,保障房开工数量明显少于上年,且融资平台债务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