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士力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和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1354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2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天士力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天津天士力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天津天士力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天津天士力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天津天士力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天士力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和答案.docx

《天津天士力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天士力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和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天士力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和答案.docx

天津天士力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和答案

天津天士力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某合金2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

A.Zn和FeB.Zn和CuC.Cu和AuD.Mg和Al

【答案】D

【解析】

铜、金不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不可能是Cu和Au混合物;设生成0.2g氢气需要锌、铁、镁、铝的质量分别为x、y、m、n,计算如下

Zn+H2SO4====ZnSO4+H2↑

652

x0.2g

65/x=2/0.2g

x=6.5g

Fe+H2SO4=FeSO4+H2↑

562

y0.2g

56/y=2/0.2g

y=5.6g

Mg+H2SO4=MgSO4+H2↑

242

m0.2g

24/m=2/0.2g

m=2.4g

2Al+3H2SO4=Al2(SO4)3+3H2↑

546

m0.2

54/m=6/0.2g

m=1.8g

由以上结算结果可知可能是镁、铝的混合物,选D

2.某固体混合物由Mg和MgO组成,取该混合物与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蒸发82.2g水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24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6%

B.20%

C.25%

D.40%

【答案】C

【解析】

【详解】

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所得溶液蒸发82.2g水后得到的固体是硫酸镁,24g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硫酸根的质量=42g-4.8g-19.2g,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

,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的质量=

;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82.2g–(100g-19.6g)=1.8g;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反应生成水中氧元素质量=1.6g。

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故选C。

3.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①固体B中的物质为碳

②蓝色溶液乙为硝酸铜溶液

③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铝、铜

④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铜、硝酸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原固体有碳),可能还含有铜,故该说法不正确;

②无色溶液甲与蓝色溶液乙反应生成白色固体,说明蓝色溶液乙中含有硝酸银,故该说法不正确;

③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是铝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固体A与硝酸银反应有蓝色溶液生成,说明固体A中含有铜,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灼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碳,故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是碳、银(或C、Ag);样品中加过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原固体中有铝;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过滤,得到无色溶液甲(说明原固体中没有氧化铜)和固体A,固体A加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并过滤,得到蓝色溶液乙(说明原固体中有铜)和固体B;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原固体有碳)。

故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铝、铜(或C、A1、Cu),故该说法正确;

④无色溶液甲与蓝色溶液乙反应生成白色固体,说明蓝色溶液乙中含有硝酸银,无色溶液甲中溶质是盐酸及盐酸与铝反应生成的氯化铝。

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氯化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铝,蓝色溶液乙中的溶质硝酸铜不参与反应。

故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铜和硝酸(或Al(NO3)3、Cu(NO3)2、HNO3),故该说法正确;

正确的说法有:

③④;故选:

B。

4.向盛有一定质量MgO和MgCO3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42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0g不饱和溶液。

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

A.5.3%

B.5.6%

C.12.7%

D.13.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

可见生成的氯化镁相同时造成的溶液质量增加是相等的,与是氧化镁还是碳酸镁反应无关;

设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为x,则

解得x=19g;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选:

C。

【点睛】

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5.工业上利用生产钛白的副产品硫酸亚铁制备还原铁粉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时在溶液中生成了FeCO3沉淀,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B.“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H4)2SO4

C.“干燥”过程中有少量的FeCO3转化为FeOOH和CO2,此时与FeCO3反应的物质有O2和H2O

D.取14.06g还原铁粉(仅含有Fe和少量FexC)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得到0.22gCO2,另取相同质量的还原铁粉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FexC与稀硫酸不反应),得到0.48gH2,则FexC的化学式是Fe2C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转化时,硫酸亚铁与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铵,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硫酸亚铁与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铵,碳酸铵过量,故“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铵和碳酸铵,符合题意;

C、“干燥”过程中有少量的FeCO3转化为FeOOH和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铁、氧、氢、碳元素,故反应物中也应含铁、氧、氢、碳元素,故有水参与了反应,反应后,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故应该有氧化剂参与了反应,故有氧气参与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D、14.06g还原铁粉(仅含有Fe和少量FexC)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得到0.22g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故FexC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到了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设还原铁粉中铁的质量为x

x=13.44g

故还原铁粉中FexC的质量为:

14.06g-13.44g=0.62g,故FexC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0.62g-0.06g=0.56g,故56x:

12=0.56g:

0.06g,x=2,故FexC的化学式为:

Fe2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A.②④⑤①③B.⑤④②③①C.⑤②④③①D.②⑤④①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

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或者,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或②⑤④①③

故选D.

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实验步骤的探究.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注意除杂的最后不能再有其他杂质,过滤要放在所有沉淀步骤的最后.

7.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几种。

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

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

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①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FeCl3,一定含有CaCO3

B.由②③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Ba(OH)2,一定不含有Na2SO4

C.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中最多含4种物质

D.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的组成最多有3种情况

【答案】C

【解析】

【分析】

FeCl3溶液呈黄色,其沉淀为红褐色,而实验中得到的是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所以一定不存在氯化铁;根据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钙或硫酸钡中的一种或两种;氢氧化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以生成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碳酸钡,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也可以产生碳酸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而根据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可判断白色沉淀不可能为硫酸钡,故判断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硫酸钠。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一定不含氯化铁和硫酸钠。

白色固体若含两种物质,则根据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而在几种物质的溶液中,能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产生沉淀的只有氢氧化钡,因此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钡,则这两种物质为:

碳酸钙和氢氧化钡;

若白色沉淀含有三种物质,则三种物质可能的组合为:

(1)碳酸钙、氢氧化钡与氢氧化钠;

(2)碳酸钙、氢氧化钡与氯化钡;(3)碳酸钙、氢氧化钠与氯化钡;

如果白色固体含有四种物质,则它的组合为:

碳酸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最多含有这四种物质。

【详解】

A.由分析可知,由①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FeCl3,一定含有CaCO3或BaSO4中的一种或两种。

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以上分析,由②③得原白色固体中不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钡。

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以上分析,白色固体可能含有四种物质,则它的组合为:

碳酸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所以白色固体中最多含4种物质。

故C符合题意;

D.根据以上分析,白色固体的组成最多有5种情况。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先把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排除,一定存在的物质,和可能存在的物质,再根据题意组合可能的物质种类。

8.下列四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

A.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先加入足量的水,然后充分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B.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

C.将CO、CO2、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NaOH溶液,浓硫酸,灼热CuO后(假设每次反应均完全),最后得到N2

D.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NaOH、H2SO4、Mg(NO3)2、FeCl3、NaNO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先加入足量的水,然后充分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得碳酸钙,再将滤液蒸发结晶得氯化钠,选项错误;

B.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也可能有银离子,因氯化银、硫酸钡都是白色的不溶于硝酸的沉淀,选项错误;

C、将CO、CO2、N2的混合气体,通过浓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通过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通过灼热CuO,一氧化碳能与灼热CuO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最后得到N2、CO2,选项错误;

D、NaOH、H2SO4、Mg(NO3)2、FeCl3、NaNO3中黄色的是氯化铁溶液,能和氯化铁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能和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硝酸镁,能和上述两种沉淀反应,将沉淀溶解的是硫酸,余下物质是硝酸钠,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选项正确。

故选D。

9.下列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①常温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②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③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D.④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反应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水,而使饱和溶液因减少溶剂水而析出固体,饱和溶液的溶质、溶剂质量同时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随着加入的硝酸钾的质量的增加,溶液的质量,从一个不为0的值逐渐增大到硝酸钾饱和,饱和后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含有水,所以开始水的质量不为0,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水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完毕后水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符合题意;

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当盐酸少量时,生成的气体由盐酸的量决定,所以开始二者放出气体一直相等,但因为盐酸过量,等质量的镁放出的气体大于铁放出的气体,所以图象比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现取一定量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00g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111.4g溶液,将溶液蒸干得到20.6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含量约是()

A.77.5%B.63.3%C.46.7%D.22.5%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意:

发生的反应是:

CaCO3+2HCl=CaCl2+H2O+CO2↑,Mg(OH)2+2HCl=MgCl2+2H2O

111.4g溶液,将溶液蒸干得到20.6g,水的质量是:

111.4g-20.6g=90.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90.8g水来自三部分:

1、盐酸中的:

100g-100g×14.6%=85.4g;2、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水:

利用氢元素守恒:

2HCl

H2O,即每73份质量的盐酸得到18份质量的水,盐酸:

100g×14.6%=14.6g,水的质量:

3.6g;3、氢氧化镁中的氢元素产生的水:

90.8g-85.4g-3.6g=1.8g,利用氢元素守恒:

Mg(OH)2

H2O,即每58份质量的氢氧化镁得到18份质量的水,则氢氧化镁的质量是5.8g;根据反应:

Mg(OH)2+2HCl=MgCl2+2H2O,计算氯化镁的质量,设氯化镁的质量为x,则:

解得x=9.5g,

则氯化钙的质量:

20.6g-9.5g=11.1g,设碳酸钙的质量为y,则有:

解得y=10g,

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含量约是

故选B。

11.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露置于空气中纯净的生石灰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转化为B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B.如无浓硫酸,则粉末B中Cao质量测定值偏小

C.粉末B中CaCO3的质量为5克

D.粉末B中CaO的质量为16.6克

【答案】B

【解析】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转化为B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由于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增加,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正确;

B、如无浓硫酸,气体C中的水分会被烧碱固体一同吸收,固体增重偏大,计算得到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相应吸收水的质量偏小(A到B增加29g-25g=4g为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的总和),计算所得氢氧化钙的质量会(比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的质量)更小,则粉末B中CaO质量测定值偏大,故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g

x=5g,故正确;

D、A到B增加29g-25g=4g,吸水水分质量为4g-2.2g=1.8g

设B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

CaO+H2O═Ca(OH)2,

           18     74       

1.8g       y

y=7.4g

粉末B中含有CaO的质量为:

29g-5g-7.4g=16.6g,故正确。

12.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A.Fe(NO3)2

B.Fe(NO3)3

C.Cu(NO3)2、Fe(NO3)2

D.AgNO3、Cu(NO3)2、Fe(NO3)2

【答案】A

【解析】

根据金属银、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铜>银,当把铁粉加入到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首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银被置换完剩余的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过滤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说明加入的铁有剩余.因此,滤液中只含有Fe(NO3)2、滤渣中一定含有Ag、铜、铁的结论.选A

点睛:

金属活动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3.已知A—H为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且A、C、G均为常用化肥且C为复合肥,其反应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B物质一定是酸

B.D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C.若H是碱,则A一定是钾肥

D.若E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F的相对分子质量,则G一定是氮肥

【答案】A

【解析】初中化学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主要有两类,①碳酸盐与酸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②铵盐与碱反应生成盐、水和氨气,由于A是复合肥,所以应为硝酸钾,D应为水。

如果B为酸(或碱),则E为二氧化碳(或氨气);所以H为碱(或酸),F为氨气(或二氧化碳)。

A、B物质可能是酸或是碱,故错误;

B、D物质是水,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C、若H是碱,则B为酸,A为碳酸钾,属于钾肥,故正确;

D、若E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F的相对分子质量,则E为二氧化碳,F为氨气,所以H是碱,G是氨态氮肥,故正确。

14.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生成物有三种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D.该反应中H2S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

3

【答案】D

【解析】

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故该图示可转化为如图的反应图示:

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硫化氢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则反应方程式为:

3O2+2H2S

2H2O+2SO2;A、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都可以看出该反应生成物有两种,错误;B、置换反应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有改变,错误;D、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都可以看出反应物H2S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

3,正确。

故选D。

15.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

其中错误的操作顺序是()

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④②⑤①③B.⑤④②①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①③

【答案】A

【解析】

要先除硫酸根离子,然后再除钙离子,碳酸钠可以除去过量的钡离子,如果加反了,过量的钡离子就没法除去,至于加氢氧化钠除去镁离子顺序不受限制,因为过量的氢氧化钠加盐酸就可以调节了,只要将三种离子除完了,过滤就行了,最后加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

16.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主要考察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

【详解】

①2C+O2

2CO氧气不充足;2CO+O2

2CO2;C+O2

CO2

CO2参加光合作用产生O2

②2Mg+O2

2MgO;MgO+2HCl=MgCl2+H2O;2H2O

2H2↑+O2↑;2H2+O2

2H2O

③Na2CO3+H2SO4=Na2SO4+H2O+CO2↑Na2SO4+Ba(OH)2=2NaOH+BaSO4↓;Na2CO3+Ba(OH)2=2NaOH+BaCO3↓;CO2+2NaOH=Na2CO3+H2O都可以实现一步转化,故选D。

【点睛】

注意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是光合作用

17.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t℃时160g37.5%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50%。

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蒸发40g水,改变温度至t1℃

B.蒸发50g水,改变温度至t2℃

C.加入20g溶质,改变温度至t2℃

D.加入65g溶质,改变温度至t3℃

【答案】B

【解析】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t℃时160g37.5%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60g×37.5%=60g,则溶剂的质量为100g,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A.温度为t1℃时,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5g÷175g×100%≈43%,不可能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溶液;B.t2℃该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200g×100%=50%;将160g37.5%的溶液蒸发50g水后,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0g÷110g×100%≈54.5%.即有溶质析出得t2℃时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50%C.t2℃,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0g,所以加入20g溶质后能完全溶解,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g÷110g×100%≠50%D.加入65g溶质,改变温度至t3℃所得溶液为t3℃时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于50%。

选B

点睛:

①被溶解的那部分物质才是溶质。

②某温度下浓度最大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18.下列除杂方案中(括号中物质是杂质),正确的是()

A.N2(O2):

通过红热的木炭B.烧碱(纯碱):

加适量稀盐酸、蒸发

C.Cu(CuO):

加过量的盐酸溶液并过滤D.NaHCO3(Na2CO3):

高温煅烧

【答案】C

【解析】A氮气不可燃不助燃,使氮气中的少量氧气不能与木炭充分接触,不能使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不能除杂;B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C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溶液,铜不与盐酸反应,过滤后固体只有铜;D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钠。

选C

点睛:

除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