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支架施工措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1221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满堂支架施工措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满堂支架施工措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满堂支架施工措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满堂支架施工措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满堂支架施工措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满堂支架施工措施方案.docx

《满堂支架施工措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堂支架施工措施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满堂支架施工措施方案.docx

满堂支架施工措施方案

 

XXX道路新建工程

 

满堂支架专项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制:

 

二〇一四年一月

 

 

1编制依据

1.1本项目工程技术方案编制依据

1.XXX工程施工设计图

2.1参考技术规范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FT50-2011)

《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2工程概况

2.1项目简介

XXX起点接蟠龙路,终点接宝莲路,路段长度共计1475.218米,红线宽度40米,按照城市次干路标准设计。

道路断面形式为:

4.5米人行道+31米车道+4.5米人行道,沿中线对称布置。

XXX综合管廊工程,主线全长约1156m,规模为2.2m×2.0m(宽×高:

净空)。

本次设计C型综合管廊平面位置,在设计起点至桩号K1+200段为道路北侧距离中线16.9米(管廊中线与行道树中心线一致);在桩号K1+280至桩号K1+450段为道路南侧距离中线16.9米(管廊中线与行道树中心线一致)。

2.2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

2.2.1气象

工程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其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气温温和、霜雪少、雨量充沛、日照较少、无霜期长、四季分明、高湿而风少。

在水平方向上,气候无显著性的区域差异。

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地带性差异。

地区内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010.1小时;多年平均气温17.4℃,气温的年变化为“单峰型”,年内最高气温为7月,最低为1月,坝丘区7月平均气温26.3℃,1月平均气温为7.2℃;区内常年降水在920.7~1899.9mm,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349.9mm,红层丘陵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362.0~1396.7mm,多年平均月降雨量最大为8月,占年降雨量的22.9~23.7%,多年平均月降雨量最小为1月或2月,占年降雨量的1.47~1.85%,降雨日数平均为185天左右,最多年份210天,最少年份150天。

2.2.2自然地理与地形地貌

拟建XX市XXX道路工程位于XX市青江区,场地地势开阔,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场地标高介于370.21~395.47m,高差15.91m,地形较平坦。

场地地貌上属丘陵及剥蚀浅丘地貌。

2.2.3工程地质

据现场勘探及已有地质勘察资料,构成场地的地层为: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耕土层(Q4pd)、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dl+el)粉质粘土以及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砂质泥岩。

K+070~K+120、K+140~K+180路段存在堰塘,塘内淤积软土,厚度为1.4m左右。

中液限粘质土(软土)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软-流塑状,湿、含水量大、局部夹淤泥质粘土、少臭味,具有高压缩性。

回填路基时采取截排方式疏干地表水,清除塘内的淤泥,以下部硬可塑的中液限粘质土或基岩作为路基持力层。

K+200~K+290路段存在建渣堆,高约3米左右,施工时利用挖机将其挖除;经调查XXX存在大量灌溉用水,除挖方段外其余均为软基。

施工时将其挖除。

此外,由于调查期间路段耕田较多,其耕土含水量较高,土质较软。

必须做换填处理。

2.2.4工程水文

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钻孔揭露,场区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赋存于砂岩裂隙及孔隙中,属微承压水;受大气降水、上层地下水入渗补给,顺层径流排泄。

其透水性及富水性弱,据邻近供水井抽水试验成果,其渗透系数为0.05~0.10m/d。

腐蚀性等级属微,该地下水对拟建工程无大的影响。

2.3施工组织结构

监理责任明确的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3施工方案设计

3.1施工准备

脚手架搭设前工程技术负责人按脚手架施工设计或专项方案的要求对搭设和使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对进入现场的脚手架构配件,进行质量复检。

构配件按品种、规格分类放置在堆料区内或码放在专用架上,清点好数量备用。

脚手架堆放场地排水畅通,不得有积水。

3.2满堂支架方案设计

3.2.1满堂支架整体要求

(1)支架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2)支架在承重后期弹性和塑性变形应控制在15mm以内。

(3)地基承载(压)力满足支架设计后验算要求。

3.2.2满堂支架设计

满堂支架基底为混凝土基础,满足要求。

立杆按0.6×0.6m进行布置,即横向间距0.6m,纵向间距0.6m,步距为0.8m;支架最大高度为2m。

洞横向每4排立杆搭设一排横向剪刀撑,沿扫地杆上搭设一排水平剪刀撑。

支架高度通过可调托座调节,顶托顶部距立杆顶部的悬空距离不大于25cm。

碗扣式钢管的内径Ф41mm,外径Ф48mm、壁厚3.5mm。

立杆的型号:

LG-90、长900mm;LG-120、长1200mm;LG-180、长1800mm。

横杆的型号:

HG-30、长300mm;HG-60、长600mm;HG-90、长900mm;HG-120、长1200mm;HG-150、长1500mm;HG-180、长1800mm。

斜杆的型号:

XG-0912、长1500mm;XG-1518、长2340mm;XG-1818、长2550mm。

脚手架采用吊车吊入施工工作面,顶板浇筑完成后,因无法再进行吊装,只能采取人工将支架运输至基坑外。

 

3.2.3满堂支架结构计算图

满堂支架横向剖面图

满堂支架纵向剖面图

满堂脚手架及止水拉杆工程量

名称

单位

工程量

满堂脚手架面积

2543

止水拉杆

18496

3.3满堂支架施工工艺

3.3.1工艺流程图及搭设要求

1、工艺流程图

脚手架搭设施工工艺流程图

 

混凝土拌合

绑扎钢筋、立侧模

 

 

2、脚手架搭设的要求

(1)底层水平框架的纵向直线度应≤L/200;横杆间水平度应≤L/400。

(2)脚手架全高的垂直度应小于L/500;最大允许偏差应小于100mm。

(3)脚手架的搭设应分阶段进行,搭设后经检查验收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4)脚手架搭设到顶时,应组织技术、安全、施工人员对整个架体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结构缺陷。

3、搭设准备工作

在脚手架搭设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应由技术人员对参与脚手架搭设的有关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

(2)应对搭设用的钢管、扣件、脚手片、铁丝等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构配件严禁使用,经检验合格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

(3)清除地面杂物,准备垫板,做好立杆基础措施。

(4)脚手架立杆底脚位置进行定位放线,并对夹层顶板进行支撑加固。

(5)检查现场脚手架搭设的范围是否与脚手架方案相一致。

3.3.2脚手架搭设顺序

支架系统由下而上依次为:

支撑架底托基础、Φ48碗扣脚手支架、顶托、分配梁和底模等。

(1)测量放出综合管廊中心点,首先拉线定出支架的纵轴线,然后在轴线上按设计间距分出每排立杆位置。

(2)分块安装枕木,因支垫的枕木其新旧程度不一,故在铺设时注意将枕木的大面朝向顶底部位置,以保证枕木与底部接触紧密稳定。

(3)安装底托,底托支撑钢板与枕木间平整接触,充分受力。

底托调节螺杆拧紧无松动,以保证底托受力均匀。

(4)用Φ48碗扣脚手管搭设脚手架立杆,立杆按60cm×60cm间距进行布置;立杆布置时,纵横方向均拉线进行,保证立杆位置及分布间距均匀一致。

(5)钢管支架设置纵横向横联,横联层距按80cm布置。

(6)将支架由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搭设,以保证在每段都能根据净空高度合理调节支架高度。

(7)每段支架间用2.4m长的钢管按1.8m间距梅花型连接,以保证整个支架连接成一整体,加强支架的稳定性。

(8)顶托在立杆搭设完成后安装。

每一段支架顶托的高度均由测量按设计值放出起止控制断面,并拉线将其余顶托调节到位。

顶托调节螺杆要竖直受力,顶托“U”型槽口向同一个方向。

(9)按照位置测量放线模板控制线,并按照要求铺设主次龙骨及模板。

3.3.3模板制作与安装

侧模:

墙体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600×1200×55mm,主龙骨为100×100mm方木,间距600mm,次龙骨为50×100mm方木,间距250mm,用对拉螺栓固定。

墙模板底面应找平,下端以基础底板为定位基准,靠紧垫平。

向上继续安装模板时,模板应有可靠的支撑点,其平直度应进行校正。

底模:

基础底板模板设计,基础底板厚1000mm,用组合钢模板做侧模,外侧用Φ48脚手架钢管及方木作为模板的主肋及支撑。

顶模:

顶板侧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顶板底模板采用竹胶板。

主龙骨采用100×100mm方木,次龙骨采用Φ48钢管,脚手架采用Φ48碗扣式脚手管。

立杆间距900mm,立杆下垫一层100×100mm方木,上面设可调顶托(顶托为600mm),每隔1200mm设一道水平杆,局部加斜撑。

所有排水孔的预埋管按设计图纸固定到位,预埋件的预埋无遗漏且安装牢固,位置准确。

3.3.4钢筋加工与安装

1、钢筋进场及检验

钢筋必须按不同种类、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放,不得混杂,且应立标牌以示识别。

钢筋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并堆置在钢筋棚内。

在钢筋进场后,要求提供附有生产厂家对该批钢筋生产的合格证书,标示批号和出厂检验的有关力学性能试验资料。

2、钢筋制作、绑扎

钢筋按设计图纸在钢筋加工棚内进行加工;纵向通长钢筋采用焊接,焊接接头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的要求。

焊接接头不设于最大压力处,并使接头交错排列,受拉区同一焊接接头范围内接头钢筋的面积不得超过该截面钢筋总面积的50%。

钢筋布置按设计图纸,依次绑扎侧板钢筋及顶板钢筋。

为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在钢筋与模板间设置三角砂浆垫块,垫块用预埋的铁丝与钢筋扎牢,并互相错开布置。

3.3.5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支架、模板和预埋件进行认真检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并用清水对模板进行认真冲洗。

为防止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及施工时间较长,混凝土中应掺入缓凝剂。

浇筑过程中底板后肋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捣固密实。

砼浇注前,必须再次对支架体系的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查,经自检和监理检查确认后,方可进行浇筑。

混凝土浇筑方案充分考虑工地拌和站的搅拌时间、运输距离和泵送速度。

混凝土浇筑宜选择温度不超过32℃、无雨的天气进行,如该段时间内温度较高,则需通过调整配合比降低水化热并加强砼的养护作业。

混凝土浇筑应按顺序、一定的厚度和方向分层进行,分层厚度为30cm,必须注意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

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

底板、墙体、顶板砼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插入下层混凝土内深度不得小于50mm,振捣棒的移动间距不得大于400mm。

砼振捣要密实,但不能过振。

对墙进行振捣时必须控制插入深度,避免下层混凝土过振。

在浇筑过程中应安排各工种检查钢筋、支架及模板的变化,遇到情况及时处理。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初凝后尽快保养,采用麻袋或其他物品覆盖混凝土表面,洒水养护,混凝土洒水养护的时间为10天,每次洒水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度。

用于控制拆模、落架的混凝土强度试压块放置在涵洞内,与之同条件进行养生。

在养护期内,严禁利用涵洞顶面作为施工场地或堆放原材料。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取综合安全措施,主要包括:

(1)混凝土浇筑前,对脚手架、连接件和基础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及时整改。

(2)浇筑时派专人负责检查浇筑段的支架变化,有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施工员、安全员及现场负责人,视情况提出整改措施并立即予以实施。

(3)混凝土的浇筑部位、浇筑速度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控制,特别需控制好汽车臂加泵混凝土的输出速度、高度等。

(4)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险情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置。

3.4.架体使用和拆除方法

3.4.1脚手架使用

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破坏支架结构,如确需更改,则需通过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同意。

支架荷载堆放符合要求,不得超载超范围堆放。

按照施工方案正确施工,正常使用支架结构。

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支架结构的检查,并注意对缺陷部分进行及时修复。

3.4.2脚手架拆除

当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5%以上,并得到监理指示后,方可进行支架卸落。

先进行跨中部位的模板体系的松动和拆除,然后将两端的模板进行松动拆除,最后从上至下依次进行拆除作业。

卸架时尤其要注意施工作业的安全。

(1)支架拆除前应由单位工程负责人召集有关人员对架子工程进行全面检查与签证确认,建筑物施工完毕,且不需要使用时,脚手架方可拆除。

(2)拆除脚手架要设置警戒,张挂醒目的警戒标志,禁止非操作人员通行和地面施工人员通行,并有专人负责警戒。

(3)长立杆、斜杆的拆除应由二人配合进行,不宜单独作业,下班时检查是否牢固,必要时加设临时固定支撑,防止意外。

(4)拆除外架前将通道口上的存留材料杂物清除,按自上而下先装后拆,后装先拆的顺序。

(5)支架拆除顺序为:

剪刀撑→脚手片→大横杆→小横杆→立杆,自上而下拆除,一步一清,不得采用踏步式拆除,不准上、下同时作业。

(6)如遇强风、大雨等气候,不能进行外架拆除。

(7)拆卸的钢管与扣件分类堆放,严禁高空抛掷。

(8)吊下的钢管与扣件运到地面时及时按品种规格堆放整齐。

4架体结构计算

4.1荷载计算

根据支架布置方案,采用满堂支架,对其刚度、强度、稳定性必须进行检算。

钢管的内径Ф41mm,外径Ф48mm、壁厚3.5mm。

截面积

转动惯量

回转半径

截面模量

钢材弹性系数

钢材容许应力

按照《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中关于旧钢管抗压强度设计值的规定需要乘以折减系数0.85,故验算时按照170MPa的容许应力进行核算。

4.2结构验算

4.2.1支架结构验算

荷载计算及荷载的组合:

(1)钢筋混凝土自重:

W砼=0.3×26=7.8KN/m2(钢筋混凝土梁重量按26kN/m3计算)

(2)支架模板重

①模板重量:

(竹胶板重量按24.99kN/m3计算)

②主次龙骨重量:

主龙骨方木:

(方木重量按8.33KN/m3计算)

次龙骨钢管:

③支架重量:

根据现场情况,按立杆高度进行检算。

W立杆=11×5×2×3.84=422kg。

W横杆=(3×5×6+3×2.2×11)×3.84=624kg。

W撑杆=3×4×2.5×3.84=115kg。

W=(0.422+0.624+0.115)×10/(6×2)=0.968KN/m2。

(3)人员及机器重

W=1KN/m2(《JGJ166-2008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4)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

W=2KN/m2(《JGJ166-2008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5)倾倒混凝土时冲击产生的荷载

W=3KN/m2(采用汽车泵取值3.0KN/m2)

(6)风荷载

按照《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风荷载Wk=0.7uzusWo

其中:

u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值为1;

us——风荷载体型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值为0.8;

Wo——基本风压,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查得0.35KN/㎡。

风荷载Wk=0.7×1×0.8×0.35=0.2KN/m2

由风荷载产生立杆弯矩值:

式中: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

——风荷载标准值(

);

——立杆的纵距;

——立杆的计算长度;

Mw=1.4×0.6×1.82×2/10=0.544KN·m

4.2.2立杆强度及稳定性检算

立杆荷载组合

N=1.2×(7.8+0.4+0.356+0.968)+0.9×1.4×(1+2+3+0.2)=21.28KN/m2

按照立杆最不利位置0.6×0.6m间距布置,单枝立杆荷载

N=21.28×0.36=7.66KN

(1)立杆压弯强度验算

立杆压弯强度计算公式:

式中:

β——有效弯矩系数,采用1.0;

γ——截面塑性发展系数,钢管截面为1.15;

W——立杆的截面模量;

——欧拉临界力;

(2)立杆稳定验算

结论:

立杆满足强度及稳定性要求。

4.2.3次龙骨强度和刚度验算

次龙骨荷载组合

N=1.2×(7.66+0.4)+0.9×1.4×(1+2+3+0.2)=17.48KN/m2

按照次龙骨最不利位置0.3m间距布置,单根次龙骨荷载

q=17.48×0.3=5.25KN/m

(1)横向钢管抗弯强度验算

——截面抵抗矩;

——弯矩;

验算公式:

式中:

——钢管设计抗弯强度为205MPa,考虑壁厚损耗按照85%折减为174MPa。

故次龙骨抗弯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4.2.4横向钢管刚度验算

故横向钢管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4.2.5纵向方木(主龙骨)强度和刚度验算

主龙骨荷载组合N=1.2×(7.66+0.4+0.12)+0.9×1.4×(1+2+3+0.2)=17.63KN/m2

按照主龙骨最不利位置0.6m间距布置,单根主龙骨荷载

q=17.63×0.6=10.58KN/m

支架中采用100×50mm纵向方木,验算时按连续梁计算,纵向方木间距60cm布置。

(1)纵向方木强度验算

式中:

——方木截面抵抗矩;

——方木所受弯矩;

方木的力学性能指标按A3类木材并按湿材乘0.9的折减系数取值,则

故主龙骨方木强度要求。

(2)纵向方木刚度验算

式中:

方木弹性模量按照0.9系数折减

结论:

主龙骨方木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4.2.6侧模强度和刚度验算

侧模采用钢模板,对拉杆连接模板两侧以平衡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侧压力,并增加方木斜支撑保证模板稳定性。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

其中:

F——混凝土浇筑最大侧压力(KN/m2)

V——混凝土浇筑速度(m/h),取2m/h

T——混凝土入模温度(℃),取30℃

β1-混凝土外加剂修正系数,添加混凝土外加剂时取1.2

β2-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坍落度为110-150mm时取1.15

计算得:

为防止混凝土胀模或变形,核算时考虑最不利条件即未将对拉杆受力纳入。

模板拉杆计算公式:

P=F×A

式中P——模版拉杆承受的拉力(N)

F——混凝土侧压力(N/m2)

A——模版拉杆分担的受荷面积(m2),其中为A=a×b;

a——模板拉杆的横向间距(m)

b——模版拉杆的纵向间距(m)

模板拉杆分担的受荷载面积(m²);其中A=a×b

其中a—模板拉杆的纵向间距(m),本工程取0.5m

b—模板拉杆的竖向间距(m),本工程取0.5m

P=61.34×1000×0.5×0.5=15334(N)

根据简明施工手册表5-11对拉螺栓力学性能表,选M16螺栓,其容许拉力为24500N<15334N满足;

4.3满堂脚手架预压

4.3.1预压目的

(1)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稳定性,确保施工安全。

(2)获取实际工况下的各种数据,包括地基、支架的沉降、变形与扰度。

4.3.2预压材料及布置

预压前组织项目技术部门及有关部门对支架进行验收并挂牌。

采用全断面预压,预压采用人工装土袋,土采用路基开挖中的弃土,平均运距1km。

预压重量为总重量的1.1倍计算,总重量包括:

顶板自重、模板总重、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及机械重量等。

预压在满堂支架搭设完成后进行,分三级加载,第一次加载完成总重的60%,待荷载稳定后进行第二次加载,第二次加载完成总重的80%,最后进行第三次加载完成总重的100%。

压重的垂直加载采用25t汽车吊完成,纵向加载时,从跨中开始向两端进行对称加载;横向加载时,从横断面中心向两侧进行对称加载。

沙袋的布置顺序与混凝土浇筑的顺序一致。

预压工程量

工程名称

单位

工程量

编织袋装土

1420

编织袋

113612

25t吊车

台班

35

人工

工日

300

4.3.3预压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

前后两次监测的沉降差、支架弹性变形量及支架非弹性变形量。

测点布置:

纵向每10m布置一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上布置10个监测点,且对称布置;监测点布设在支架顶部和支架底部对应的位置上。

监测要求:

变形观测仪器采用水准仪。

监测记录工作及顺序:

(1)所有仪器必须检定合格后方可开始观测工作。

(2)在支架搭设完成后,预压荷载施加之前,测量记录支架顶部和底部测点的原始标高。

(3)每级荷载施加完成后,记录各测点的标高,计算前后两次沉降差,当各测点前后两次的支架沉降差满足规范要求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4)全部荷载施加完毕后,每间隔24小时观测一次,记录各测点标高;当支架预压符合规范验收要求时,方可进行支架卸载。

(5)卸载6小时候观测各测点标高,计算前后两次沉降差,即弹性变形。

(6)计算支架总沉降量,即非弹性变形。

4.3.4预压卸载

待压重稳定满足1mm/天,预压连续3天沉降量小于1mm,并进行沉降观测,变性稳定后经监理及质检站确认后方可卸载,同时卸载也分为三次(60%,40%,完全卸载)。

5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5.1确保材料合格

(1)搭设脚手架全部采用Ф48mm,壁厚3.5mm的钢管。

(2)钢管表面平直光滑,无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剌、压痕和深的划痕。

(3)钢管上严禁打孔,钢管在便用前先涂刷防锈漆。

(4)材质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①新扣件具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

对扣件质量有怀疑时,按现行国家规定标准抽样检测。

对不合格品禁止使用。

②旧扣件使用前,先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拴进行更换处理。

③新、旧扣件均进行防锈处理。

(5)脚手片用毛竹脚手片,无发霉、腐蚀。

5.2按照设计方案搭设

(1)满堂支架搭设一般顺序是:

里立杆→外立杆→小横杆→大横杆→扫地杆→脚手片→防护栏杆和踢脚杆→安全网。

(2)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宜过大并随时增加临时支撑,保证搭设过程中和稳定性。

(3)脚手架搭设中累计误差超过允许偏差,难经纠正,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按规定校步距、纵距、横距、立杆的垂直度。

(4)竖立杆时应由两人配合操作。

大、小横杆与立杆连接时,也必须两人配合。

(5)脚手架搭设后组织分段验收,办理验收手续。

验收表中应写明验收的部位,内容量化,验收人员履行验收签字手续。

验收不合格时,应在整改完毕后重新填写验收表。

脚手架验收合格并挂合格牌后方可使用。

5.3加强施工过程监控

(1)安全用品正确佩戴,做好施工周边区域安全防护和警戒。

(2)经常性检查连接件是否有松动脱落、基础是否有开裂沉降等情况,遇变化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行处理。

(3)检查架体几何不变性的斜杆、十字撑等设置是否完善;立杆底座与基础面的接触有无松动或悬空情况;立杆上碗扣是否可靠锁紧;立杆连接销是否安装、斜杆扣接点是否符合要求、扣件拧紧程度等。

(4)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查看脚手架变化情况。

(5)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在脚手架上集中堆放模板、钢筋等物料。

(6)大模板不得直接放在脚手架上。

(7)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擅自拆除架体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