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名校经济学考研真题与西方经济学真题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1058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清华名校经济学考研真题与西方经济学真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大清华名校经济学考研真题与西方经济学真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大清华名校经济学考研真题与西方经济学真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大清华名校经济学考研真题与西方经济学真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大清华名校经济学考研真题与西方经济学真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大清华名校经济学考研真题与西方经济学真题解析.docx

《北大清华名校经济学考研真题与西方经济学真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清华名校经济学考研真题与西方经济学真题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大清华名校经济学考研真题与西方经济学真题解析.docx

北大清华名校经济学考研真题与西方经济学真题解析

北大清华名校经济学考研真题与西方经济学真题解析

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部分考研真题解析

1.一个纳税人,效用函数为lnw,w为其财富,是固定值。

国家按照固定税率t(0<t<1)对纳税人上报的收入征税,但此人可以少报收入,即报的收入为x(0<x<w)。

同时税务机关有p(0<p<1)的概率查此人的收入。

一旦查肯定能查出此人真实收入。

查出之后,不仅要补齐所应缴纳的税款,同时还要承担罚金,罚金为应补交税款乘以一个大于0的固定常数θ。

(1)求此纳税人选择的最优x值。

同时求此纳税人选择的x与其收入的关系。

(5分)

(2)如果θ=0,问此时此人选择的最优x。

(5分)

(3)此人有没有可能选择x=0?

在什么条件下此人会这样做?

(5分)

解:

(1)由题意可知,纳税人的期望效用最大化问题为:

一阶条件为:

解得:

当pθ-(1-p)(1-t-θt)<0且x≥0时,EU′<0,所以pθ-(1-p)(1-t-θt)<0时,x*=0。

因此,此纳税人选择的最优x值为

与收入成正比或者恒为0。

(2)当θ=0时,EU=(1-p)ln(w-xt)+pln(w-wt),关于x递减,因此x=0。

如果逃税没有成本的话,纳税人将完全逃税。

(3)由第一问可知,当pθ-(1-p)(1-t-θt)≤0时,此人选择x=0。

此时,税率较低(意味着被查出谎报收入所需要缴纳的罚金较少);税务机关检查的概率较低(补全税收并缴纳罚款的概率较低);罚金的乘数较低(缴纳罚款的数额较少)。

2.一个垄断厂商,成本为0。

面临两个市场,学生市场和非学生市场。

每位学生的需求函数为q=100-2p,每位非学生的需求函数为q=100-p。

学生数量为x,非学生数量为y。

(1)如果统一定价,求均衡价格。

每个学生的消费量是多少?

每个非学生的消费者是多少?

(6分)

(2)如果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求两个市场的价格。

每个学生消费量是多少?

每个非学生消费是多少?

(7分)

(3)从社会最优角度来说,统一定价和价格歧视哪个好?

给出论证过程。

(7分)

解:

记学生为S,非学生为N,则学生和非学生市场的需求函数分别为:

QS=xqS=x(100-2pS),QN=yqN=y(100-pN)。

反需求函数分为:

pS=50-QS/(2x),pN=50-QN/y。

(1)统一定价为p。

当p<50时,S和N市场都可以占领:

QS=xqS=x(100-2p),QN=yqN=y(100-p)。

厂商的利润最大化问题为:

一阶条件为:

x(100-2p)+y(100-p)+p(-2x-y)=0。

解得:

p=50(x+y)/(2x+y),是满足p<50的条件的,此时每个学生的需求为qS=100x/(2x+y);每个非学生的需求为qN=50(3x+y)/(2x+y)。

此时厂商的利润为:

π1=2500(2x+y)(x+y)2/(2x+y)2=2500(x+y)2/(2x+y)。

当50≤p≤100时,厂商只占领N市场:

QN=yqN=y(100-p)。

利润最大化问题为:

一阶条件为:

y(100-p)-yp=0,解得p=50。

因此,QN=50y,π2=2500y。

当p>100时,厂商销售量为0。

最后,比较π1与π2:

π1-π2=2500[(x+y)2/(2x+y)-y]=2500x2/(2x+y)≥0。

因此厂商会选择定价p=50(x+y)/(2x+y),此时每个学生的需求为qS=100x/(2x+y);每个非学生的需求为qN=50(3x+y)/(2x+y)。

(2)若实行三级价格歧视,则利润最大化问题为:

一阶条件为:

100-2pS-2pS=0,100-pN-pN=0。

解得,pS=25,pN=50。

进而可求得每个学生需求为qS=50,每个非学生需求为qN=50。

(3)在实行统一定价策略时,学生市场的消费者总剩余为:

非学生市场的消费者总剩余为:

生产者总剩余为:

π=2500(x+y)2/(2x+y)。

所以,在实行统一定价策略时的社会总剩余为:

在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学生市场的消费者总剩余为:

1/2(50-25)·50x=625x;非学生市场的消费者总剩余为:

1/2(100-50)·50y=1250y;生产者总剩余为:

25·50x+50·50y=1250x+2500y。

所以,在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社会总剩余为1875x+3750y。

两种情况下的社会总剩余差值为:

所以,在实行统一定价策略时社会总剩余更大。

3.两个寡头生产同质产品,进行两阶段博弈。

生产成本为C(qi)=ciqi(i=1,2),为简单起见c1=c2=c。

两厂商在第一阶段决定产能投资规模。

如果产能投资规模为xi,则生产边际成本变为c-xi。

但是产能投资有成本,C(xi)=kixi2/2(i=1,2),为简单起见,k1=k2=k。

企业面对的市场逆需求函数为q=α-βp。

设βc<α<kc。

两个厂商第一阶段先进行产能博弈。

到第二阶段,两厂商在观察到对方的产能投资规模后,同时进行价格博弈。

(1)第二阶段博弈的均衡是什么?

(5分)

(2)求第一阶段博弈的两厂商的最优反应函数。

(5分)

(3)回到第一阶段博弈,纳什均衡是什么?

(5分)

(4)条件βc<α<kc在本题中的作用是什么?

(5分)

解:

不失一般性,研究厂商i(i=1,2),另一个厂商就是厂商j=3-i。

(1)假设c-xi>c-xj,即xi<xj。

pi不可能小于c-xi,否则厂商i就会亏损,从而选择退出市场。

所以pi=c-xi优于pi<c-xi。

pi=c-xi也不劣于pi>c-xi。

所以,pi=c-xi是厂商i的弱优策略。

给定pi=c-xi,pj只要取比pi=c-xi小一点点的价格就可以占有全部市场,即pj=c-xi-εj,其中εj为无穷小量。

在价格和产能确定后,产量也可以随之确定,qi=0,qj=α-βpj=α-β(c-xi-εj)。

特别地,当c-xi=c-xj时,由上面的分析易知必有p1=p2=c-x1。

综上,第二阶段博弈的均衡为:

(2)若xi≤xj时,pi=c-xi,所以

显然,厂商i只能选择xi=0时才能不亏损。

若xi>xj,pi=c-xj-εi,因此qi=α-β(c-xj-εi),

一阶条件为:

解得:

xi=βxj/k+(α-βc)/k+βεi/k。

因此,xi对xj的反应曲线可以写成:

上式已经明确列出了两个厂商分别的最优反应曲线,但到这里仍不能直接去解两条反应曲线的交点,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没有考虑,就是对每个厂商都应该满足πi≥0。

若xi≤xj时,xi=0,所以πi=0;

若xi>xj时,πi=xi[α-βc-(2k-β)(xj+εi)]/2≥0,解之得xj≤(α-βc)/(2k-β)-εi。

也就是说,如果xj≥(α-βc)/(2k-β),那么厂商i不会选择xi≥(α-βc)/(2k-β)。

这就意味着两条反应曲线相交之处一定不会是xi=xj=(α-βc+β)/(k-β)。

所以最终的最优反应曲线为:

如图1所示:

图1 厂商1与厂商2的最优反应曲线

(3)纳什均衡为两厂商反应曲线的交点,所以,存在两个纳什均衡为

(4)这里要注意厂商i的最优反应曲线的纵截距是(α-βc)/k,由图中可以看出其纵截距必须大于(α-βc)/(2k-β),这样才能使两条反应曲线有交点,不然整个博弈都不存在纳什博弈。

而且截距应当大于0。

所以有:

(α-βc)/k>(α-βc)/(2k-β)且(α-βc)/k>0。

可得,βc<α<kc一定保证了两不等式成立,所以该条件是纳什均衡存在的充分条件。

4.X、Y、Z三个人,第一阶段X和Y进行产能古诺博弈,决定产能投资规模KX和KY。

第二阶段Z决定产量。

但是Z决定的产量不能超过X、Y的产能投资规模之和,即Q≤KX+KY。

Z的目标是X和Y的收益最大化(Z得到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收入)。

市场需求函数是D=10-P。

最终的收益在X和Y之间分配取决于X和Y的产能投资规模。

第一阶段X和Y的投资有成本,MCX=MCY=2。

即X的净收益为:

KXQ(10-Q)/(KX+KY)-2KX,类似可以得到Y的净收益。

(1)求X和Y第一阶段古诺博弈的最优反应函数。

(8分)

(2)求最终的纳什均衡。

(7分)

解:

(1)由于Z最大化X和Y的收益,因此等价于求Q≤KX+KY条件下Q(10-Q)的最大值。

若KX+KY≥5,则Q=5时,Q(10-Q)取到最大值25;若KX+KY<5,则Q=KX+KY时,Q(10-Q)取到最大值(KX+KY)(10-KX-KY)。

再回到第一阶段博弈。

若KX+KY≥5且KY<5,Q=5。

X的最大化净收益问题为:

一阶条件为:

25KY/(KX+KY)2-2=0。

即:

而KX+KY≥5,可得KY≥2。

此时X的最大净收益为

如果2≤KY<5,有KX+KY=M<5,则X的最大净收益为π<15-3KY。

所以,此时的反应函数为

类似地,对Y最大化净收益可以得到即:

若KX+KY<5时,Q=KX+KY。

X的最大化净收益问题为:

一阶条件为:

8-2KX-KY=0,或:

KX=(8-KY)/2。

结合KX+KY<5可得KY<2。

此时,X的利润为[4-KY/2]2。

如果KX+KY=M≥5,此时X的利润为π<15-3KY,小于KX+KY<5的利润。

所以,此时的反应函数为KX=(8-KY)/2。

同理,KY=(8-KX)/2。

若KY≥5,则最大化X的利润函数可得

KY≤6.25;KX=0,KY>6.25。

同理

KX≤6.25;KY=0,KX>6.25。

所以X和Y第一阶段古诺博弈的最优反应函数如图2所示。

图2 X和Y的最优反应曲线

综合上面两点可知,X和Y的最优反应函数分别为:

(2)如图2所示,整个博弈只有一个纳什均衡:

解交点左边可得,KX=KY=25/8。

所以最终的纳什均衡为X和Y的产能都为25/8。

5.城市早上有6000人上班。

可以选择两条路:

环路和中心市区。

走环路需要45分钟但是不堵车。

走中心市区不堵车时20分钟,堵车时花费时间为(20+N/100)分钟,其中N为选择走市区的人数。

(1)如果两条路都不收取任何费用,那么均衡时有多少人走中心市区?

(5分)

(2)如果政府决定通过限制走中心市区的人数来实现最小化所有人花费的总时间。

政府每天随机抽取一部分人走中心市区,其他人则走环路。

那么政府选择抽取的最优人数是多少?

(5分)

(3)如果政府打算通过征收费用来实现最小化所有人花费的总时间。

对每个走中心市区的人收取相同的固定费用F,然后将收取的所有费用水平分配给所有6000个人。

假设时间对于第i个人的价值为Wi=15-i/1000,其中i=1,2,…,6000。

求最优的固定费用F。

(4)以上三种方法哪种最优?

解释其最优的原因。

解:

(1)当在市中心行驶与在环路行驶时间相同时,人们的选择达到均衡。

即有:

20+N1*/100=45,解得N1*=2500。

所以,当两条路都不收取任何费用时,均衡时2500人走市中心区。

(2)设政府每天抽取N2*个人走中心市区,使所有人花费的总时间最小,即:

一阶条件为:

-45+20+N2*/50=0。

解之得,N2*=1250,即政府选择抽取1250人走中心市区时达到最优。

(3)(说明)由于回忆的问题,也有人坚持认为题干中所说的“实现最小化所有人花费的总时间”应该改为“最大化所有人的总效用”。

所以根据两种可能分别解出该问题。

①最小化所有人花费的总时间

若以最小化所有人花费的总时间为目标,则走市区的最佳人数问题与第2问是实质是一样的,结果也相同,即N2*=1250。

i越小,第i个人对时间的评价就越高,他也就越愿意走市区,也可以说他愿意为走市区付出的代价越大。

通过确定一个适当的“过路费F”作为可以通过中心市区的门槛,使得恰好有1250个人走中心市区,即F正好使得i=1250的人对于走中心市区和走环路无差异,即二者对其的效用应该是一样的:

走中心市区对i=1250的人的花费的时间的价值为:

Ucentral=[20+1250/100]W1250+F-1250F/6000。

走环路对i=1250的人花费的时间的价值为:

Ucircle=45W1250-1250F/6000。

其中,W1250=15-1250/1000=13.75。

由Ucentral=Ucircle,可解得F*=171.875。

②最大化所有人的总效用

“最大化所有人的总效用”等价于“最小化花费时间的总价值”。

设有m个人走中心市区,他们分别是i1,i2,…,im。

不妨设i1<i2<…<im,则另外(6000-m)个人走环路。

(a)对于每个走中心市区的人ik,其中k=1,2,…,m,用时(20+m/100)分钟,其花费时间的价值为

其中

(b)对于每个走环路的人ik,其中k=m+1,m+2,…,6000,用时45分钟,其花费时间的价值为

其中

因此,所有人花费时间的总价值为:

其中

是个常数。

所以最小化总花费时间的价值U等价于最小化

令其为函数f(m)。

若m≥2500,则f(m)中的ik,k=1,2,…,m取的尽量大的数才能使f(m)最小,即取ik=6000-m+k。

所以

易知当m=2500时,f(m)取最小值0。

此时的时间价值总损失为3239865。

若m<2500,则f(m)中的ik,k=1,2,…,m取的尽量小的数才能使f(m)最小,即取ik=k。

所以

易知m=1302时,f(m)取最小值,且注意到此最小值小于0。

此时的时间价值总损失为2995749.127。

综上所述,当i=1,2,…,1302的人走市中心时,所有人花费时间的总价值最小,也即所有人的总效用最大。

(4)统一成实际花费时间的总价值来比较三种机制的社会福利。

①不收取任何费用。

每个人用时45分钟,总花费为3239865。

②政府随机抽取机制。

可以看作每个人有1250/6000=5/24的概率走中心市区,有1-5/24=19/24的概率走环路(注意这种机制与第三种以时间为标的机制的差别)。

期望价值损失为

③(a)以总时间为标准,有1250个人走市区,4750个人走环路。

花费时间的价值为

(b)以总花费时间的价值为标准只要把m=1302代入所有人总价值式中即可计算出

比较可知,U1>U2>U31>U32所以第三种机制最好。

对此的解释是:

因为第一种机制缺乏政府管制,所以没有后两种机制有效;因为第二种机制中走中心市区的市民是不确定的,每天的交换使得成本增加,而第三种机制中的每一个市民走哪条路都是固定的,所以第三种机制更有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参考书目及真题分析

一、参考书目

近年来,北京大学一直不指定参考书目。

根据往年的招生简章以及考题难度和考生心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考试科目“微观经济学部分”推荐使用以下参考书目:

1.范里安《微观经济学:

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

2.朱善利《微观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3.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4.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

基本原理与拓展》,北京大学出版社

5.范里安《微观经济学:

高级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

6.蒋殿春《高级微观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7.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格致出版社

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上述推荐参考书目中,有些书是必读的,如范里安《微观经济学:

现代观点》;有些书是选读的,如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和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

基本原理与拓展》属于同一级别,可全看或选其一。

二、真题分析

通过对近年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考研真题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呈现如下命题规律:

1.难度系数非常大,偏重计算和推导

查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近几年考研真题,发现微观经济学部分是重点,且很有难度。

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考生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强化、冲刺阶段,除了要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之前年份的考研真题,还要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历年考研真题,很有参考价值。

2.各本书的复习方法存在差异

考虑到微观经济学部分知识点就那么多,推荐考生复习过程中采取题海战术,多做考题。

推荐参考书目,建议考生前期多花时间学习范里安《微观经济学:

现代观点》,需要反复多看几遍;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重点以习题为重,建议把课后习题做两到三遍。

后期,建议多看看蒋殿春《高级微观经济学》和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对知识点理解很有帮助。

二、《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配套考研真题二

一、名词解释

1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中央财经大学2015研)

答: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公式为:

eXY=(ΔQX/ΔPY)·(PY/QX)。

利用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大小可以判断两种商品的关系:

如果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表明两种商品是替代品;如果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表明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如果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零,表明两种商品不相关。

2显示偏好原理(中央财经大学2016研)

答:

显示偏好原理提供了消费者最优化模型施加在消费者行为上的约束,如果观察到的消费者选择满足显示偏好原理,则能“构建”出可能产生这种选择的偏好。

一般而言,显示偏好原理包括显示偏好弱公理和显示偏好强公理。

显示偏好弱公理指如果X被直接显示偏好于Y,且X和Y不同,那么,Y就不可能被直接显示偏好于X;而显示偏好强公理指如果X被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Y,且X与Y不同,则Y不可能被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X。

其中,显示偏好强公理是使观察到的消费者选择与经济模型中的消费者选择相一致的充分必要条件。

3极小极大社会福利函数(中央财经大学2016研)

答:

极小极大社会福利函数又称为最小最大或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表达形式是W(u1,…,un)=min{u1,…,un},其中W是社会福利,ui是指第i个人的效用,这一福利函数说明配置的社会福利唯一地由境况最差的经济行为人的福利决定——这个经济行为人的效用最小。

该函数也体现了罗尔斯对社会福利的看法:

政府应当关注经济中那些情况最差的人的生活水平。

4第三级价格歧视(中央财经大学2016研)

答:

第三级价格歧视指垄断者对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但使得每一市场上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相等。

实行第三级价格歧视需要具备两个重要的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存在着可以分隔的市场。

若市场不可分隔,市场上的套利行为将使得价格歧视消失。

第二个条件是被分隔的各个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不同。

如果被分隔的各个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相同,则最佳策略是对同一产品收取相同的价格。

5禀赋收入效应(中央财经大学2016研)

答:

禀赋收入效应是指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禀赋的价值也随之发生变动,从而出售该禀赋能获得的货币收入也会相应地变动。

这样由价格对禀赋束价值的影响而产生的额外的收入效应,便称为禀赋收入效应。

例如,对于一种商品的净供给者而言,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使此时出售禀赋所能获得的货币下降,即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直接减少了该净供给者的货币收入,这种效应便是禀赋收入效应。

禀赋收入效应和普通收入效应便构成了修正的斯勒茨基方程中总的收入效应。

6补偿变化(中央财经大学2017研)

答:

补偿变化是指为准确的补偿价格变动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政府必须给予消费者的额外货币。

补偿变化与等价变化都是有别于消费者剩余的对“效用变化”的测度方法,是使用效用的一种货币测度。

这种类型的测度本质上度量的是效用变化,但它在测度效用时使用的却是货币单位。

消费者回到初始无差异曲线上所必需的收入变化称为收入的补偿变化,这是因为这种收入变化恰好补偿了价格变化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

假设原来的价格是P0,收入为m的消费者将达到效用v(P0,m);如果现在价格变为P1,他达到的效用变为v(P1,m)。

为了衡量这二者间的福利差,我们只需选择一个可比价格q,按这个价格计算二者的间接效用币值即可。

当我们选取可比价格q=P0时,就得到等价变化,EV=s(P0;P1,m)-s(P0;P0,m);如果选取q=P1,我们得到的是补偿变化CV=s(P1;P1,m)-s(P1;P0,m)。

7胜者的诅咒(中央财经大学2017研;中山大学2018研)

答:

胜者的诅咒是指拍卖胜者很可能不仅不能获得预期收益,还可能遭受损失。

考虑共同价值拍卖的情况,假设投标人i对拍卖品的价值的估计值为v+εi,其中v代表拍卖商品真实的共同价值,εi代表投标人i的估计有关的误差值。

当每一个投标人出价等于其估计值时,误差值εi最大的人,即具有εmax的投标人将赢得商品。

但是,只要εmax>0,这个投标人支付的价格就会超过拍卖商品的真实价格v。

此时,拍卖胜者不仅不能获得预期利润,还遭受了损失。

这就是胜利者的诅咒。

人们在石油开采权拍卖中首先发现了该现象,在拍卖过程中胜者为了赢得拍卖必须出高价,当该价格高于拍卖品实际价值时,胜者诅咒就出现了。

一般来说,升价拍卖相对于降价拍卖在信息更不充分、竞拍者更多时,发生概率更高,即更容易出现胜者的诅咒。

8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

答:

如果一个社会决策机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

①当任何一组完备的、自反的和传递的个人偏好集给定时,社会决策机制将产生具有相同性质的社会偏好。

②如果每个人偏好选择x超过选择y,那么社会偏好就应当把x排在y的前面。

③x和y之间的偏好唯一取决于人们如何排列x和y的顺序,而不是人们如何排列其他选择的顺序。

那么这样的决策机制必然是一个独裁:

即整个社会的偏好顺序就是一个人的偏好顺序。

阿罗不可能定理表明社会决策机制的三个非常有道理且合意的性质是和民主不相容的:

不存在进行社会决策的“完美”方式。

不存在完美的方式把个人偏好“加总”成为社会的偏好。

如果企图寻找一个把个人偏好加总成社会偏好的方法,将不得不放弃阿罗定理中所描述的社会决策机制的性质中的一个性质。

9激励相容(中山大学2015研;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

答:

激励相容是指在存在道德风险的非对称信息市场中,如何保证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代理人)按照契约的另一方(委托人)的意愿行动,从而使双方都能趋向于效用最大化的制度安排。

如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雇主为了诱使工人的选择成为最优选择x*,必须将激励计划s(y)设计成能使工人选择劳动量x*获得的效用大于他选择任何其他劳动量x而获得的效用。

对于所有的x,这一激励相容约束如下:

s(f(x*))-c(x*)≥s(f(x))-c(x)。

因此,激励计划必须满足的两个约束条件:

①激励计划必须使工人至少得到保留效用u;②激励计划必须使劳动水平x*处的边际劳动产品等于边际劳动成本。

10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中山大学2015研)

答: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是指如果个人的偏好是凸的,如果所有消费者的偏好都是凸的,那么总存在着一组价格,使得每个帕累托有效率的配置是某个合理配置禀赋的市场均衡,即只要消费者的偏好都是凸的,那么每个帕累托有效率配置都可以通过竞争均衡实现。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表明价格的配置作用和分配作用是可以分开的。

该定理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每一帕累托有效率配置均能达到竞争均衡。

在一个纯交换经济中,如果每个人的效用函数ui(ui表示第i个人的效用函数)在R+n上都是连续、严格递增与严格拟凹(严格拟凹的效用函数就意味着消费者的偏好是严格凸的)的,假定_x是该交易中的一个帕累托有效配置,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