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小学一年级数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0938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哪些小学一年级数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有哪些小学一年级数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有哪些小学一年级数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有哪些小学一年级数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有哪些小学一年级数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哪些小学一年级数学试题.docx

《有哪些小学一年级数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哪些小学一年级数学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哪些小学一年级数学试题.docx

有哪些小学一年级数学试题

有哪些小学一年级数学试题

有哪些小学一年级数学试题

一、算一算:

(15分)

70+7=20-9=7+6=15-5=69-69=13-8=4+9=10+80=7+3=4+60=16--7=17-9=70-20=55-50=15-6=

二、比一比,在()内填上“<、>、=”(24分)

15-7()774-70()708+7()16

13-9()56+70()7740+5()45

9+50()6017-9()9

三、填一填。

(共28分,5、6小题各4分,其余各题每空1分)

1、1元8角=()角100分=()元

2、在()里填元或角或分.

笔盒约是13()气球大约80()

一套衣服大约100()一本练习本2()

3、64里面有个十,个一。

90是位数,它前面的数是,后面的数是。

5个十和6个一是。

再添上一个十是。

4、按规律填数

384042。

456585。

706662。

5、将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72849100657085

>>>>>>

6、看图写数。

四、数一数,填空。

(8分)

三角形有个,长方形有个,圆有个,

正方形有个。

五、连一连。

(8分)w

有两个圆的`物体

都是长方形的物体

都是正方形的物体

有两个三角形的物体

六、动脑筋,想一想(共17分)

1、列式计算:

(6分)

(1)一个加数是30,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多少?

□○□=□

(2)被减数是73,减数是3,差是多少?

□○□=□

2、实践与运用:

(共11分,第1小题3分,第2、3小题各4分)

(1)有16只,比多一些,可能有多少只?

611322

(2)聪聪有35本,小红有5本,聪聪比小红多多少本?

□○□=□(本)

答:

聪聪比小红多本。

(3)买一个要15元,买一个3元5角,两种各买一个多少钱?

答:

一共要元角钱。

数学知识手抄报

数学知识手抄报

(一)

 

数学知识手抄报

(二)

 

【数学家名人名言】

我决不把我的作品看做是个人的私事,也不追求名誉和赞美。

我只是为真理的进展竭尽所能。

是我还是别的什么人,对我来说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更接近于真理。

——维尔斯特拉斯

多数的数学创造是直觉的结果,对事实多少有点儿直接的知觉或快速是理解,而与任何冗长的或形式的推理过程无关。

——卢斯卡

要利用时间,思考一下一天之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倘若是‘+’,则进步;倘若是‘-’,就得吸取教训,采取措施。

——季米特洛夫

无限!

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

——希尔伯特

数学家通常是先通过直觉来发现一个定理;这个结果对于他首先是似然的,然后他再着手去制造一个证明。

——哈代

几何无王者之道!

——欧几里得

科学需要实验。

但实验不能绝对精确。

如有数学理论,则全靠推论,就完全正确了。

这是科学不能离开数学的原因。

许多科学的基本观念,往往需要数学观念来表示。

所以数学家有饭吃了,但不能得诺贝尔奖,是自然的。

——陈省身

整数的简单构成,若干世纪以来一直是使数学获得新生的源泉。

——伯克霍夫

一个数学家的目的,是要了解数学。

历史上数学的进展不外两途:

增加对于已知材料的了解,和推广范围。

——陈省身

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

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

——托尔斯泰

数学不可比拟的永久性和万能性及他对时间和文化背景的独立行是其本质的直接后果。

——A·埃博

数学中没有诺贝尔奖,这也许是件好事。

诺贝尔奖太引人注目,会使数学家无法专注于自己的研究。

——陈省身

精巧的论证常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人们长期切磋积累的成果。

我也是慢慢学来的,而且还要继续不断的学习。

——阿贝尔

数学是科学之王。

——高斯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

2015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

一、判断:

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

2、64—48÷8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3、求比72多20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4、求80比100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5、5+4×6和(5+4)×6的运算顺序相同()

6、早上8:

00到中午12:

00,中间经过4小时()

7、女生比男生多4人,就是男生比女生少4人()

8、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就是1千克()

9、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多900()

10、最小的四位数减1就是最大的三位数()

二、填空:

1、10个十是(),2000里有()个百。

2、5个千,2个十,3个一组成的数是()

3、四千零九十写作(),八千写作()

三百零七写作(),二个千,五个百是()

4、从右边起,第()位是百位,第四位是()位。

5、7002=()+(),8300=()+()

6、分针指着10,时针走过2,这时的时刻是()时()分。

7、1时=()分180秒=()分

8、填“>”,“<”或“=”:

2时○200分500克○5千克78-49○20+7

2500克○2千克1时30分○90分300+42○400+32

3080○298510个十○2个百1000-30○700

9、甲数比乙数多40,乙数是20,甲数是()。

10、小红有5元钱,用去3元2角,还剩()。

三、计算:

7+2×968-20÷4130-70+30

30012574325

—1943+128—1817

四、文字题:

1、一个数减去46得98,这个数是多少?

2、比120多90的数是多少?

3、728比1000少多少?

4、350减一个数得148,这个数是多少?

五、应用题:

1、河里有鸭39只,鹅比鸭少20只,鹅有多少只?

2、把43个本子,平均发给8个同学,每人发几个?

还剩几个?

3、挖一条长40米的公路,已经挖好了26米,剩下的两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4、一斤苹果2元,一斤梨3元,妈妈买了6斤苹果和一斤梨,一共要用多少钱?

5、学校买一个排球和四副乒乓球拍,一共用65元,一个排球29元,每副乒乓球拍多少元?

数学教学计划

【精品】数学教学计划模板合集六篇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

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

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领域,八个单元。

1、数与代数:

a主要学习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运算。

b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

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c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

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

a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b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

观念。

3、统计与概率:

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4、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

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

(一)”“时间与数学

(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主要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

18.14—9.5乘除法4

29.6—9.12乘除法4教师节

39.13—9.19观察物体4

49.20—9.26观察物体千克、克、吨3中秋节

59.27—10.3千克、克、吨2国庆节

610.4—10.10千克、克、吨3国庆节

710.11—10.17搭配中的学问、乘法4

810.18—10.24乘法4

910.25—10.31乘法4

1011.1—11.7周长4

1111.8—11.14周长、期中测评4

1211.15—11.21交通与数学、除法4

1311.22—11.28除法4

1411.29—12.5除法4

1512.6—12.12除法、年、月、日4

1612.13—12.19时间与数学4

1712.20—12.26整理与复习4

1812.27—元.2可能性3元旦

19元.3—元.9生活中的推理、总复习4

20元.10—元.16期末检测

共计:

71课时

一、教材分析:

十个单元:

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

数学活动:

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教材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

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

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

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

教案编写要认真,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本学年平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促进自己的教学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

6、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这个学期我任教初一195班、19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

为了使工作更加地到位、细致,我针对这个学期的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以“促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工作中心,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开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不及格人数较少。

形成良好学风。

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习,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

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

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

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

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习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习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

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

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在学生方面,把学生按座次和成绩分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己总结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四)、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学生学习方法即使差一些,只要用心,用功,总可以应付。

但是一进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向学生介绍的方法是:

“两先,两后,”既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

也就是引导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效果会更好。

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如果学生能真正按照此方法,再加之自己特有的经验,一定是学起来轻松愉悦,成绩优异的。

三、工作进程安排

第一章有理数15-18课时

第二章代数式12-14课时

第三章图形欣赏与操作5-7课时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7-9课时

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10-12课时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描述6-8课时

重点把握第-、二、四、五章的知识内容,努力钻研教材与教育教法。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探讨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实际问题,活跃课堂氛围。

让学生热爱数学,并且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平均分和优秀率上涨的幅度。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需要学习的地方比较多,更多地向经验丰富的同行学习,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了尺规作图。

其中包括理解尺规作图的含义,能完成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基本作图,初步掌握了尺规作图。

而对于三角形,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并且在本章的前4节中学生已经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相关结论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如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作三角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学生的活动经验:

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观察、折纸、拼图、画图、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了空间观念,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教学及学习任务:

在分别给出两角一夹边、两边一夹角和三边的条件下,能够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作图的过程。

学生在本学段完成后会书写“已知、求作和作法”。

能结合三角形全等条件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经历尺规作图实践操作过程,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尺规作图的技能,能根据条件作出三角形。

2.能依据规范作图语言,作出相应的图形,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步规范作图语言。

3.通过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体会对问题的说明要有理有据。

三、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7个环节:

情境引入、作三角形、合作分享、基础练习、拓展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

首先提出“豆豆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你能帮他在作业本上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

”的问题,自然地引发学生思考“如何作一个三角形与已有的三角形一样呢?

”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元素,以及学过的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学生思考后独立回答。

对于两种基本尺规作图,找两名学生板演示范,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完成后,请学生试着叙述作法,教师规范学生的语言。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处理身边经历过的事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善于观察生活,并能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能力。

同时对两个基本尺规作图的复习是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何利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呢?

第二环节作三角形

活动内容:

师生共同探索、研究、交流、经历利用尺规作三角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作图的过程。

本环节学生要按要求完成三个尺规作三角形的内容:

(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豆豆所求助的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首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交流作三角形时作边与角的先后顺序,再作所求的三角形。

第一个作图教师给出作法,并演示作图过程,让学生进行模仿操作;第二个作图只给出作法,不演示,让学生根据已知步骤独立作出图形;第三个作图让学生自己探索作法,并独立作出图形。

学生在每个作图完成后,进一步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作法?

”,思考后进行操作,尝试表述作图过程,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再提出“大家画出的三角形是否全等”的问题供学生讨论。

活动目的:

本环节通过分析—操作—再分析的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经历从模仿、独立完成作图、到探索作图的过程,巩固尺规作图的技能,循序渐进的会书写“已知、求作和作法”。

在完成三个作图后,都鼓励学生比较各自所作的三角形,利用重合等直观方式观察所作出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在此基础上,还引导学生利用已经获得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来说明大家所作出的三角形一定是全等的,即说明作法的合理性。

这实际上体现了直观操作与推理的相结合,并从中也使学生意识到这两种方法的不同。

实际教学效果:

在教师示范第一个作图之后,学生能够学着模仿分析和操作下面的作图,并且在不断地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过程中,逐渐达到熟练。

从而,学生可以自己探索作法,并独立作出图形。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画图要比表述作图过程(即写作法)显得自如,有信心。

大多数学生对“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作图过程”感到有很大的困难。

即使这样,也要鼓励学生亲自张嘴说一说,尽他的最大可能描述自己的作图顺序及过程,教师即时地加以引导、完善、规范作图所用的语言。

使学生可以很快地自己独立完成作图和作法。

本环节注意模仿与自主学习的相结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思维的平台。

学生在完成每一个作图后,都要思考“依据给出的条件作出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能够很好地根据刚刚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中的“ASA”、“SAS”和“SSS”来进行说明,从中体会做法的合理性以及直观操作与推理的相结合。

第三环节合作分享

活动内容:

以4人合作小组为单位,根据问题开展活动。

问题

(1)你都知道有哪些常用的作图语言可以用于描述作图过程(即作法)?

问题

(2)我们是如何分析作图题的?

它的步骤是什么?

活动目的:

学生通过前一环节的实践操作,已经有了一定的作图经验。

在此基础上提出这两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对刚刚的作图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归纳数学方法的能力,并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一环节无论是对已完成的实践操作,还是下面的实战练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承上启下。

实际教学效果:

各合作小组成员在已有的作图经验基础上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尽可能多的挖掘作图语言和详细的分析步骤,一派紊而不乱的讨论气氛。

最后各小组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全班进行展示,与大家分享。

在分享的同时全班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语言更加规范、精练。

达到集思广益、互帮互助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共有73人,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已经形成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