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江鼎城博园3#楼工程基础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0895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9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江鼎城博园3#楼工程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天江鼎城博园3#楼工程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天江鼎城博园3#楼工程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天江鼎城博园3#楼工程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天江鼎城博园3#楼工程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江鼎城博园3#楼工程基础施工方案.docx

《天江鼎城博园3#楼工程基础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江鼎城博园3#楼工程基础施工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江鼎城博园3#楼工程基础施工方案.docx

天江鼎城博园3#楼工程基础施工方案

 

天江鼎城 ·博园3#楼工程

基础工程

重庆佳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00七年五月

施工方案审批表1

工程名称

天江鼎城·博园3#楼工程

地址

渝北区红唐路

结构类型

筒体-短支剪力墙结构

建筑

类别

二类

层数

18层

施工单位

重庆佳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资质等级

一级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编制人

编制时间

二00七年五月

 

 

 

审批意见:

 

(公章)

总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

 

 

 

审批意见:

 

(公章)

负责人:

年月日

施工方案审批表2

工程名称

天江鼎城·博园3#楼工程

地址

渝北区红唐路

结构类型

筒体-短支剪力墙结构

建筑类别

二类

层数

18层

施工单位

重庆佳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资质等级

一级

执行部门

技术部门审批意见:

 

负责人:

年月日

安全部门审批意见:

 

负责人:

年月日

安全部门审批意见:

 

负责人:

年月日

 

序号

内容

页码

封面

1

施工方案审批表1

2

施工方案审批表2

3

4

工程概况

4

结构概况

4

施工平面图

4

施工进度计划

5-11

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1-12

项目管理人员安排

12

十一

劳动力安排

12-13

十二

质量技术措施

13-14

十三

安全技术措施

14-16

十四

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16-17

十五

文明施工措施

17-19

十六

主要施工机具、办公配置及各种计划

19-21

十七

工期保证措施

21-25

十八

附图

21-33

1.工程概况

1.1.建筑概况

1.1.1.本工程为重庆中关村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发高档住宅楼,位于重庆江北龙头寺公园旁集水景艺术、植物艺术为一体的天江鼎城·博园。

1.1.2.该工程总高度52.95米,楼层为16~18层,局部18+1层;底层高为4.5米,其上住宅各层为2.9米;总建筑面积约20238.50平方米,其中地下189.56米,底层面积为1226.20平方米,建筑物总长94.5米,总宽27.65米。

本工程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设计。

1.2.结构概况

1.2.1.建筑±0.000=264.500m以上结构以建筑中心电梯间组成剪力墙内筒体,外为短支-剪力墙结构,砼均为现浇商品砼。

1.2.2.建筑±0.000以下,根据工程设计,该工程基础采用挖孔桩和筏板基础。

地基持力层中等风化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c≥19.8OMPa;中等风化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c≥4.40MPa。

基础桩、承台及梁砼强度等级为C30商品砼,地下室底板为C30抗渗S8商品砼;地下通道和外墙为C40抗渗S8商品砼。

1.3.施工条件

该工程原建3#楼工程从基础至第一层(±0.000)钢筋砼部分需拆除和处理,基础深,地下水丰富,工程量大,施工难度较大。

并且,新旧基础处理部分,设计单位还末出图。

施工水电已由建设单位指定位置。

2、施工平面图

2.1.施工平面布置图(见附图1)

结合工程特点,本着施工方便、安全、节约的原则,合理地布置施工道路、机械设备、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和水电线路等,使整个施工现场符合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在该工程北向单独设置生活区与施工现场分区布置。

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及时调整平面布置,做到现场大门处的平面布置图与实际平面布置保持一致。

2.2.施工放线外控图和施工区段划分图(见附图2)

3、施工进度计划(见附图3、4)

4、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根据现行“建筑安装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设计图纸基础平面图、大样图、建设单位提供的原3#楼施工图,原建3#楼需要拆除钢筋砼实物为依据进行施工方案的编制。

4.1.根据设计图基础平面及大样图上桩基及筒体筏板基础的平面布置及基础主设计说明,认真熟悉图纸搞好技术交底,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加强管理,质量第一。

作到现场指挥、管理人员心中有

 

数,并作好施工前的机械设备、劳力、物资等后勤准备工作。

4.2.施工顺序、工艺流程:

平基→准备→测量放线→砌筑护壁或放坡→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深度→基坑交验→基坑钢筋及基础插筋→浇基础砼→收阶支模→浇收阶砼→砼养护→基础验收

4.3.施工要求及技术措施:

施工时必须认真按程序顺序进行,备齐技术资料,做好施工记录。

按有关规范、规程、检查验收标准和设计施工图要求,建立好各个工序的施工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质量检查制度、设备和机具维护保养制度、安全用电及安全生产制度。

做到事事有分工,人人有专责,使施工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

4.4.施工前准备:

5.4.1.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需要对现场原建至第一层钢筋砼部分进行拆除。

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式开挖,开挖深度12米左右,施工难度大,开挖后的土石方和钢筋砼旧基础多余部分外运出场。

4.4.2、整个现场施工供水管道、动力、照明电线走向,施工中的污水排放,应充分考虑合理布局。

否则影响施工,影响环保,影响市容,影响周边环境卫生及文明施工。

因此在拟建筑物场四周设300×300泥浆砼沟长约300米,整个场地施工中污水通过积水坑沉淀后将污水排到城市污水管网或集中处理。

在3#楼基础外20米挖15M3左右的砼积水坑。

4.4.3现场供水管道、电源线走向、排泥浆沟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4.4.4.桩基开凿到设计深度后,经设计、地勘、监理、质监单位确定,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将岩芯试件,送有权威的法定检测单位,作沙岩作单轴天然饱和抗压强度试验;泥岩作天然单轴抗压强度。

取岩芯试件时,有受权监理认可的具有代表性的岩芯试件。

经测试的结果达到要求后,通知有关部门到现场验收后,再继续施工。

4.4.5.特殊地质条件下条基施工技术措施。

根据现场地理位置和地质显示,原地形地貌为原始自然地质和原有建筑拆除后场地,整个拟建筑物均置于其上。

场地内旧建筑遗留的基础(如砼桩基等)对建筑造成影响部分,另行编制方案采取措施清除。

为了安全施工、保证质量,如有特殊地质部分采取技术措施。

4.5.主要施工方法

4.5.1.基础施工测量

高层建筑基础轴线,不仅是基础施工所应遵照的,而且,整个上部结构均与此轴线密切有关,因此须高度重视。

4.5.1.2.施工准备

本工程拟组建由三人组成的专门测量小组负责测量放线工作。

测量工具配备齐全且已经过检定或校验,全站仪一台,铅垂仪一台,J2激光经纬仪一台,DS3水准仪二台,经检定校验的50m钢尺二把,5m塔尺二根。

认真熟悉图纸,了解整个工程轴线间的关系和标高情况。

4.5.1.3.施工顺序

测量仪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尺、塔尺)的检定、校验→校测起始依据点→场地控制网测设→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基础定位放线高程控制→主体结构定位放线、高程控制

4.5.1.4定位依据点的校测

若给定的起始依据点是放线办所放定位轴线和高程确定相对位置、坐标。

为防止各红线桩发生总体位移,需根据各附近的城市测量导线点,对红线桩的坐标进行校核;若给定的起始依据点为原有建构筑物时,为防止差错,需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到现场进行具体位置的确认,并校测。

4.5.1.5.水准点的校测

由给定的水准点(附图2),用往返测法测定其高差,实测中应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以保证精度,若所测高差平均值与已知高差值之差小于±5√n时(n为测站数)或±20√L(L为测线长度,以KM为单位)则证明所给水准点及其标高正确。

4.5.1.6.场地控制网的建立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依据建筑总平面图、建设单位移交的书面资料(坐标数据)和规划办提供的两个以上的坐标点位设置控制网,计算测量数据,架设全站仪测角,测设出建筑物1轴、64轴、1/A轴、k轴、作为矩形控制主轴线,再测出B轴/1轴、K+5m轴/8轴、K+5m轴/37轴、K+5m轴/62轴、B轴/64轴、A-2.5m轴/28轴为控制点,经反复校测无误后,再分别测出其它主要轴线控制桩,并把复核无误的各控制桩延长至建筑物外易保存的地点设置三角桩加以保护,并对其进行经常性检查,以防意外扰动,同时对放出的轴线形成“工程定位测量记录”,交业主现场代表复核并签字。

4.5.1.7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该工程高程控制点,根据所给点±0.000=264.500m。

将其精确引至建筑物各角点,建立高程控制点。

4.5.1.8.基础轴线投测

基础施工时,用全站仪将设置的经校测后的建筑物各轴线控制网投测到建筑场区中,经闭合校核后,区域分割各纵横轴线交点,定出轴位中心及筏基基础开挖边线,依据轴线放出开挖线,为便于随时控制条基位置,将其纵横轴线油漆标记于第一节护壁和基壁上(基坑壁嵌入木楔作轴线标记)。

基础施工完毕后,再根据标记轴线放出基础梁开挖边线。

4.5.1.9.基础标高引测

根据现场设置的高程控制点,用附合法将高程引至各桩基第一节护壁和基础坑壁上,作为基础顶标高和地梁标高的控制高程。

4.5.1.10.基础验线

组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基础验线,检查各轴线控制桩有无用错和位移,用经纬仪检查各轴线的投测位置,然后再实量四大角和各轴线的相对位置,以防整个基础发生移动错位。

基础验线时其允许偏差控制如下:

基础长度(mm)

允许偏差(mm)

长度L≤30m

允许偏差±5mm

30m

允许偏差±10mm

60m

允许偏差±15mm

4.5.2.桩承台以下桩和筒体旧基础拆除施工

原旧基础开挖到桩帽部分后,因筏基基础深,必须考虑机械进场道路线路。

根据修改施工图和建设方具体要求,结合现场实际,并根据挖机的回转半径,施工进场所必须的道路宽度,安全放坡系数,整个3#楼需要将土方、旧基础筏基和各桩开挖,所需施工线路图和开挖底标高见附图6。

4.5.2.1.根据工程需要三台350挖机,一台320挖机带液压炮机,使用挖机挖土,修进场道路,液压炮机破碎桩基基础,筏基和柱子.350臂长为11米,整体回转半径11米,立臂回转半径7米,最大工作深度6米,开挖进场道路宽度4.0~4.5米,320挖机膀长为9米,开挖最大大深度5米,整体回转半径10米,立臂回转半径6米,下挖路线进场道路宽度3.5~4米,开挖的工作面3米。

进场中需要开挖的基桩(附图5),开挖进入筏基工作面如图所示范围,并且在施工过程按0.5放坡系数进行放坡开挖,在已开挖的土坡上用防雨塑料布进行覆盖,所用材料由建设单位现场代表按实签证。

由于旧筏基深,场内土方需要二次和多次开挖和转运坑内土方,并且多余部分土方需要转运出场,此部分由建设单位按实计量。

4.5.2.2.因原筏基筒体内积水、地下水和雨季施工,准备6台抽水机,当开挖到筏基标高-3.6米时,进行24小时抽水,抽水台班按实签证。

4.5.2.3.旧基础桩和筏基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式,凿打到旧筏基顶标高部分,局部筏基将全部凿打。

新旧桩需要处理部分,待设计出图后,采用植筋技术进行处理(另行编制专项方案)。

4.5.3.挖孔桩基础及筏板基础

本工程基础为挖孔桩基础及筏板基础,挖孔桩基础承载上部剪墙,基础嵌入中风化持力岩层。

现场踏堪,基础地质以沙岩和泥岩为主。

现场旧基础拆除完成后,挖孔桩基础和筏板基础基坑采用岩石切割机与人工挖凿结合方式。

4.5.3.1.施工准备

4.5.3.1.1.基础各分项工程作业指导书编写已经完成。

4.5.3.1.2.分级技术交底层层执行,并书面签字。

4.5.3.1.3.各种原材料检验合格。

4.5.3.1.4.砼试配由高品砼厂家完善。

4.5.3.1.5.各基坑、槽开挖边线已复测合格,并已标记。

4.5.3.1.6.各种机具设备及材料配备齐全,并检修待用。

4.5.3.2.人工挖孔桩基施工

4.5.3.2.1.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砌筑桩口护圈→挖孔桩土石方→扎护壁钢筋→支护壁模板→浇护壁砼→拆除模板、开挖土石方(循环至设计深度)→桩坑验底→钢筋笼绑扎→钢筋笼吊装→浇桩芯砼→砼养护→桩动测试验

4.5.3.2.2.施工要点

4.5.3.2.2.1.清除桩位杂物,平整场地,确定好桩位中心线,以中心为圆心加护壁厚度用石灰撒出桩孔开挖尺寸线,经业主、监理部门进行复核,办好预检手续。

4.5.3.2.2待放线定位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监理核验合格后,砌筑高出地面150mm~900mm页岩砖护圈,防止杂物、地表水流入孔内。

为便于雨天作业,雨天每孔均设防雨棚。

用细石砼将砖顶面及砖内侧面抹平。

将桩位“十字”控制线标识在砖墙顶面,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识,作为桩位控制线。

再将标高投测传递到砖内侧壁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识作为桩及承台的标高控制(如下图)。

4.5.3.2.2.3.挖土由人工配合风钻从上到下逐层进行。

挖土次序为先中间后周边,遇回填土中孤石和中层强风化岩层直接用18.5Kw空压机带动风镐破碎剔打;下层中风化岩层采用水钻和18.5Kw空压机带动风钻相结合破碎岩层剔打,出土采用人力绞车将土石提运至孔边2米以外,再集中运至弃土场,以提高机械化运用的含量(如下图),缩短工期。

少量地下水采取随吊桶一起吊出,大量积水用潜水泵抽出。

桩孔每开挖2~3m应用大线锤和“十字”尺对桩身垂直度和桩径进行复核检查。

桩孔挖到设计深度后,及时请设计、勘察、监理、业主等有关单位验收。

4.5.3.2.2.4.护壁模板采用工具式定型内模分节支设,每节高度1.0-1.2m,每节由四块组成,上小下大(下口直径大150mm),U形扣牢固连接,模板上下各设两个半圆顶箍,不另设支撑。

拆上节支下节,循环使用(如下图)。

 

4.5.3.2.2.5.护壁砼进料模具采用3mm厚钢板制成的活动锥形锅盖,浇筑时盖住桩身,使砼按要求进入护壁内(如下图)。

 

4.5.3.2.2.6.桩孔开挖后与设计不符时,及时请设计、勘察等有关单位现场解决。

桩底到位后,沉碴必须清理干净,待监理验收合格后且应及时用同桩底砼砼封底,防止岩层表面风化,若表面已被风化应将风化层剔打掉。

4.5.3.2.2.7.根据各桩成孔深度下料制作、绑扎钢筋笼,钢筋骨架采用整体制作,每隔2米设置加劲箍一道。

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吊入桩孔时设置保护垫块。

经检查合格的钢筋笼由塔吊送到孔内,就位时应对准桩孔,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下沉到设计位置采用附加筋φ16在上中下三道用“十”字固定,确保钢筋笼位置正确,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

(如下图)

 

4.5.3.2.2.8.桩芯砼采用自拌砼浇筑,下料时采用串筒伸入桩井内,保持管口自由下落高度<2m,随砼浇筑,逐步上提。

串桶用钢管构架固定于井口并铺设跳板及铁皮便于砼下料操作,同时留出振动口,便于振动棒插入(见下图)。

砼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高度不超过0.5米,连续一次性浇筑完毕,不留施工缝,用长振动棒随浇随振捣,振动棒插点均匀间距@400mm,振捣时间为15~30S。

 

4.5.3.2.2.9.为保证桩顶插筋位置正确,在插筋插入后,插筋底部用铁丝固定于钢筋网片上,插筋上部距桩顶标高50mm处套入钢筋箍与柱插筋点焊封闭,并在桩口搭设钢管架将插筋绑扎于钢管架上,并用塑料垫块做保护层,防止钢筋偏移和满足砼保护层厚度。

砼浇筑完毕终凝前及时检查插筋位置及桩顶标高是否满足要求。

4.5.3.2.2.10.桩砼的养护:

当桩顶标高比场地标高高时,应湿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

4.5.3.2.2.11.桩出地面至±0.000部分,挖孔桩桩体在筒体周围开挖面至设计桩顶标高高度较深,采用常规施工(用砖砌护壁)易爆模。

为了保证桩体质量,避免爆模,采用支木模,钢管作夹具(间距500夹一道)支撑,且用Φ14@400作一次性对拉螺杆。

施工将椭圆柱和圆柱改为最大外切矩形方桩(如下图),以利于保证模板支撑加固质量,配筋和砼强度等级不变,此部分柱施工按现行施工规范和技术规程要求进行施工。

因此,

模板安装如下图所示:

4.5.3.2.4.安全保证措施

4.5.2.2.4.1.挖孔桩施工中,孔内安全照明采用100W安全矿灯(带防水罩),采用36V低压照明,用防水绝缘线引下,各桩孔用电分闸设置,并装设漏电保护装置。

4.5.3.2.4.2.挖孔桩开挖深度超过10m时,采用鼓风机通过DN100PVC管道,由外部向孔底送风,以保证孔内通风良好。

4.5.3.2.4.3.开挖过程中,若出现塌方,立即采取措施,塌方较大时用片石紧砌或砖砌。

若遇有流动性淤泥或流砂,采取“先治水后治砂”的原则,地下水位较高时,采用井点降水后再开挖,局部桩孔积水,采取开挖集水坑集中泵排水。

4.5.3.2.4.4.桩孔开挖出的土石方,孔浅时采用人力提运,铁桶载土;孔深时采用手动轳及时运出孔口,堆放距桩孔口边不得小于1.5m。

4.5.3.2.4.5.安全栏杆设置:

从桩孔开始开挖至浇筑砼前,桩孔内停止施工时,孔口加盖活盖板,孔周围设置1.2m高围栏(0.6m栏杆一道)并加设200高挡脚板,以防人员及石子下坠伤人。

4.5.3.2.4.6.每孔设置安全绳及安全爬梯,人员上下系安全绳或安全带。

钢爬梯分节制作成活动形式,可任意接长,但连接必须稳固,有足够刚度,孔口设置锚环,牢固锚定爬梯。

4.5.3.2.4.7.孔内潜水泵抽水时,严禁孔内作业,井内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夜间施工时,悬挂警示灯示意绕行,地面有足够照明。

4.5.3.2.5.质量要求

5.5.3.2.5.1.基底持力层岩石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桩端嵌入中风化岩石层。

4.5.3.2.5.2.允许偏差项目:

项目

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mm)

钢筋笼直径

±10

桩中心偏移

50

钢筋笼长度

±50

桩径平面尺寸

±50

主筋保护层

±10

垂直度

0.5H/100

5.5.3.3、筏板基础

5.5.3.3.1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分层开挖→检底→验坑→做垫层→扎筋→支模→浇砼→养护

5.5.3.3.2施工要点

5.5.3.3.2.1.基坑土石方开挖采用人工配合风钻进行。

5.5.3.3.2.2.基坑开挖应连续进行,如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应在基底以上留置15~20cm不挖,待下道工序施工时,再挖至设计基坑底标高,以免基土被扰动。

为保证基槽边坡稳定,不至塌方,因此放坡系数为1:

0.5,土层部分增加支模工作面,每边为300。

5.5.3.3.2.3.筏基捡底后通知质监、地质、设计、建设、监理单位验坑,形成书面验收记录后立即进行垫层施工。

5.5.3.3.2.4.降水:

为了使挖土顺利进行,采取D50污水泵随时将地下水排出场外。

5.5.3.3.2.5.在垫层上绑扎筏基底板钢筋时,为固定筏板钢筋,用Ф25做铁板凳支撑。

间距为600mm高度同筏板,上部与钢筋网片焊接。

5.5.3.3.2.6.筏板基础剪力墙插筋采用2Φ12@200沿横向加以绑扎并加设Φ6.5@600拉钩,以保证插筋位置准确性和稳固性。

5.5.3.4.筏板砼降温措施

5.5.3.4.1.筏板基础采取一次扎筋、一次支模、一次浇筑完成的办法施工。

由于筏基尺寸较大,属大体积砼施工,为了防止砼内外温差过大,产生温度裂缝,保证结构整体性,耐久性及抗震能力,必须对筏板基础进行内外温差控制。

砼采用低发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并渗入外加剂。

对其内部温度实施监控,采用预埋降温管和设置测温孔的方法,测温管用Ф20mm薄壁钢管制作,下部封焊,管口高出基础顶面100mm,上部用棉布包软木塞塞口,用温度计分别测设距砼底10cm处,砼中部及距砼面10cm处三点温度,控制内外温差小于25℃,基底温差与基面温差控制在20℃以内(附专项筏板砼降温措施)。

5.5.3.5.地下筒体及挡墙模板施工方法 

5.5.3.5.1.支挡墙模板时先用塔吊安装剪力墙的外侧定型模板,以外架为支护。

当墙钢筋绑扎、焊接完成后,再用塔吊安装剪力墙内模。

大模板固定采用双钢管作竖楞,ф12对拉丝杆间距600按梅花状对拉牢固和Ф14钢筋撑子上双“山”型夹具,墙模板用平台满堂脚手架拉结、顶撑,保证墙体的模板的垂直度。

大模板施工详见“墙柱模板图”,侧墙见下图“侧墙施工方法”。

 

4.5.4.3.模板的拆除

模板的拆除,非承重侧模应在砼强度达到1.2Mpa且应保证砼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时可拆除;承重模板应按《砼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92)的有关规定执行,见下表: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

(米)

按设计砼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

≤2

50

>2≤8

75

>8

100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2

75

>2

100

5.5.4.5.2.模板的拆除顺序和方法:

遵循先支先拆、后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拆除跨度较大的梁底模时,应先跨中后两端;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撬、硬砸,要认真检查穿墙螺栓是否全部拆光,无障碍后方可吊出,吊运大模时不得碰撞墙体,以防造成墙体裂缝,大模板应尽量作到不落地,直接在楼层上进行转移倒运,以减少占用塔式起重机的时间。

拆下的模板等配件、严禁抛扔,要按指定地点堆放。

5.5.4.5.3.模板拆除后,及时清理,清除模板面砼浆。

对变形模板及时更换,变形钢管须及时调平、校正。

在模板上刷脱模剂后整齐堆放,防止模板变形。

5.5.4.6.地下筒体外墙及挡墙脚钢筋工程

施工时,首先准确放出侧墙外边线,以便调整钢筋位置,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

地下室侧墙水平筋采用采用绑扎搭接;接头交错分布。

钢筋保护层采用塑料垫块。

5.5.4.6.1.钢筋加工在充分熟悉图纸的基础上编制钢筋料表,下料长度必须保证钢筋的锚固,搭接长度,标准接头位置按规范错开。

图纸上采取表格形式给出基槽及墙体的配筋,作钢筋料表时须画简单的转化图,画出基槽及墙体的配筋、编号、规格及其截面图,以指导施工。

钢筋加工依据料表进行,加工时尤须注意钢筋弯钩的平直段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成型钢筋分类堆码、挂牌。

5.5.4.6.2.钢筋焊接采用100KW闪光电弧焊,在焊接之前要对钢筋端部作处理,焊接接头按规范错开,对于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数量不大于50%,焊工要求必须有证,焊接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钢筋焊接好后,首先对钢筋焊接头进行外观检察,接头外观不合格的,割掉重焊。

钢筋焊接接头按规范要求取样试验。

钢筋直径大于25mm的,采用机械连接,钢筋接头按规范要求。

5.5.3.6.3.钢筋绑扎按料表进行,墙体钢筋先在钢筋房下料,然后在现场依靠脚手架绑扎成型,基础钢筋则在原槽内加垫块绑扎成型,注意保证插筋位置正确。

钢筋网片之间加设脚码,加强钢筋网架的刚度脚码用φ10@1000梅花状布置见“脚码图”。

钢筋保护层用塑料垫块。

6、项目部管理人员安排

我公司坚持“高质量的产品需要高素质的人来创造”,对参与本工程建设的所有人员均要进行资格认证和业绩考核,并按照重庆市建委《关于开展2000年建筑施工现场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检查标准》(渝建发[2000]59号文)配备足够的具有相关证件的管理人员,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变“人管人”为“制度管人”。

项目部管理人员安排力求精简高效,具体安排如下:

序号

人员

具有资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