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法培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0655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docx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治法培训.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docx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知识

培训综合资料

 

 

上塘镇上塘医院

2014年度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目录

序号

内容

备注

1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图片

2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计划

3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通知

4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日程安排

5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签到

6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总结

7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讲稿

8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录分记录

9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试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计划

根据泗洪县卫生局、泗洪县疾控中心关于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工作指示精神,为提高辖区内医务人员以及重点人群传染病防治法的意识和能力,我院决定于2014年10月04日对院内医务人员进行一次传染病防治法知识的培训,具体安排如下:

一、培训内容

1、传染病防治法相关报告

2、传染病防治法条例

二、培训时间

2014年10月04日上午08:

20

三、具体要求:

统一组织、统一时间、集中培训,无特殊情况参培人员不可缺席,并认真做好笔录。

 

上塘医院

 

关于举办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的通知

各科室全体医护人员:

为贯彻落实泗洪县卫生局《关于开展传染病防治法学习活动的通知》的通知,落实我院《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院管理,规范行为,改进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的认知,保证医疗服务安全,我院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开展了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学习的活动。

此次活动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提高全院职工的认识,坚持抓落实求实效,使全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决定2014年10月04日上午对全院各科医护人员进行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人员:

全院各科医护人员。

二、培训内容:

县卫生监督所下发培训资料等。

三、培训时间:

2014年10月04日上午午08:

00报到培训。

四、地点:

医院三楼会议室。

希望各科室接到通知后认真组织人员参加,不得缺席和迟到

上塘医院

2014年10月04日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知识

培训日程安排

一、报道时间:

2014年10月04日上午8:

20,领取培训资料

二、参加人:

各科室全体相关人员

三、报到地点:

上塘医院三楼会议室

四、培训时间安排:

2014年10月04日上午

08:

30—9:

00相关领导讲话

09:

00—9:

40《上塘医院防治法知识讲稿》。

主讲人:

上塘医院院长鲍克平

09:

40—10:

10对培训人员进行考试

10:

20—10:

50对培训人员进行总结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知识

培训签到

时间:

科室

参加培训人员签到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知识

培训小结

为贯彻落实泗洪县卫生局《关于开展传染病防治法学习活动的通知》的通知,落实我院《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院管理,规范行为,改进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的认知,保证医疗服务安全,我院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开展了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学习的活动。

此次活动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提高全院职工的认识,坚持抓落实求实效,使全员意识不断增强。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于2014年10月04日在医院三楼会议室成功举办了一期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院广大职工传染病防治法知识水平,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标完成情况

按照制定的培训计划,我们认真组织实施了本次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工作,本次培训工作主要是针对本院各科相关人员重点培训卫生法律法规,参加培训时间为2014年10月04日上午08点到11点,本次培训共发放培训通知8份,应参加培训科室8个,实到8个,参加培训人员应到30人,实到29人,参加培训率97%,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当场考试,参加人员29人,参考率100%,及格

29人,及格率100%。

二、为搞好培训工作,组织单位经过认真准备,培训时对参加对象做了严格要求,凡参加培训的同志都能认真听讲,并做好记录。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对策

本次培训工作虽然如期举办,但通过培训清醒看到存在的不足,一是少数科室对参加传染病知识培训工作思想认识不足。

二是对举办培训班的宣传力度不够。

三是举办方法简单。

四是参加人员有的不注意听讲。

在问题,我们将不断的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工作收到实效。

 

上塘医院

2014年10月04日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讲稿

主讲人:

鲍克平

一、甲、乙、丙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2种)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7N9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26种)

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11种)

报告种类还包括: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纳入《疾病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它地方性传染病;其他爆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二、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1、责任报告单位:

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

2、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三、填报要求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见附表)的要求填报。

报告卡统一用A4纸印刷,使用碳素笔或圆珠笔填写,项目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2、传染病病例报告分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阳性检测。

3、对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按照规定报告病原携带者。

4、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

梅毒分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分急性和慢性报告。

5、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医院内诊断的传染病病例的报告卡由首诊医生负责填写,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未进行发病报告的死亡病例,在填写报告卡时,应同时填写发病日期(如发病日期不明,可用接诊日期)和死亡日期。

6、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代报卡片时,应以自身帐号登录,“报告单位”选择该卡片填报单位(此类卡片查询条件:

县级审核时间与卡片报告时间的间隔为0);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代报卡片时,直接以自身帐号登录,“报告单位”也应选择该卡片的填报单位;疫情暴发现场调查的院外传染病病例报告卡由属地疾控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并由疾控机构进行报告。

四、报告时限

1、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其它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在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部分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五、报告数据管理

1、核对:

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查询与核对。

2、订正:

对疑似病例确诊后,临床诊断病例更改诊断时,或发现因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病种;对已进行发病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死亡后应重新填写报告卡进行死亡报告(注明死亡日期);收到订正报告卡,按照传染病报告规定的时限修改或订正;实行专病例报告管理的传染病,应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访调查,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或排除病例时,及时订正。

六、报告卡填写注意事项

1、14岁以下患儿家长的姓名、联系电话设为必填项。

2.学生、幼托儿童、工人、干部职员、民工等职业相对应的工作单位设为必填项,其中学生、幼托儿童工作单位填写其所在的学校或托幼机构、民工填写其所工作的建筑工地

3、病例“诊断时间”设定为“年/月/日/时”。

4.填卡医生为必填项。

5.只有病种是HIV时病例分类才能选择”阳性监测”,别的病种不允许选择。

6.增加“报告病种”与“病例分类”间的逻辑校验:

“梅毒”和“淋病”的病例分类只能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的病例分类只能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病例分类只能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病原携带者”

7、实足年龄/年龄单位:

出生日期不详时才填写实足年龄并选择年龄单位。

大于等于1个月、不满1周岁的,按月龄填写,年龄单位选择“月”;不满1个月的只填写日龄,年龄单位选择“日”。

8、诊断日期:

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

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如肺结核由“未痰检”订正为“菌阳”时),填写确诊的日期;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仍填写初诊的日期。

诊断日期不得早于发病日期。

9、订正病名:

填写订正后的病种名称

七、网络报告卡常见问题

1、死亡日期早于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早于发病日期;

2、年龄与职业不匹配,如:

14岁以上的“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16岁以下的“从业人员”、已到退休年龄的患者填写职业为“干部职员等”,应填写为离退人员。

3、年龄与病种不匹配,如大于2岁的胎传梅毒病例。

4、14岁以下(含14岁)患儿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要求填写家长姓名和电话号码(今年新增),有很多没有按要求填写。

5、为了便于早期发现学校及幼托机构传染病暴发疫情,要求要将学生的学校、年级、班级填写详细,但有不少医生只填写学校名称!

八、本年度重点传染病知识培训

(一)手足口病:

为指导各医疗机构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现将该病的相关知识列出如下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常出现暴发或流行。

1.传染源。

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

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3.易感性。

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但不同血清型间鲜有交叉免疫。

4.流行特征。

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

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

5.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

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特别是EV71感染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6.报告及监控原则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

如为重症病例,请在“重症患者”处选择“是”;如为实验室诊断病例,请在“实验室结果”处选择相应的肠道病毒病原学分型信息。

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之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二)甲型H7N9流感

甲型H7N9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virusA)。

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nm-120nm,有囊膜。

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红细胞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基质蛋白M2。

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0nm。

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

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1.传染源甲型H7N9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

目前尚无动物传染人类的证据。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引起感染。

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证。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4.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1)妊娠期妇女;

(2)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3)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4)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5)年龄≥65岁的老年人。

5.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咯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

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

少数病例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无发热。

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

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6.监控制度我院已制定了甲型H7N9流感应急防控预案,成立了应急领导小组及事件发生后各个环节的应急处理小组,希望各科室在事件发生后积极配合预防保健科

的工作,控制疫情蔓延。

(专业文档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