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docx
《最新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
第一单元:
走进物质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观察实验的方法是:
重点观察试剂颜色、气味、状态在实验前后的变化。
2、实验现象描述的三忌:
①、把将生成物名称当作实验现象来描述。
②、脱离实验实际。
③、片面描述实验现象。
3、观察实验分三个阶段:
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
4、【“物理、化学”的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伴随哪些现象?
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还伴随能量的变化,表现为:
吸热、放热、发光。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区别:
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判断:
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表示方法:
文字表达式:
▷例如:
硫酸铜+(读作:
和)氢氧化铜→(读作:
生成)氢氧化铜+硫酸钠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通常情况下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有: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液体的沸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密度。
】
二者区分依据和判别依据: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
同时对物体的物理性质可以通过感官感知和仪器测定。
(例如水的沸点由灯加热,而后用温度计测量)
总结: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实验、查资料、实地调查)→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交流
★正确的闻气体的方法:
闻气体是应该小心,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不能直接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
▷实验:
区分二氧化碳和氧气:
现象:
燃着的木条深入二氧化碳中,木条熄灭。
带火星的木条深入氧气,木条复燃。
结论: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氧气支持燃烧,两种气体本身不燃烧,无可燃性。
性质决定用途:
物质组成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物质变化规律。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
①蜡烛极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现象:
通常为乳白色,圆柱状固体,手感滑腻,由烛芯和石蜡组成。
用小刀切下一部分放在水中,石蜡会浮在水面上。
结论:
质软,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
(点燃时)现象:
石蜡融化,之后燃烧产生明快亮的火焰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的中心部分较暗,两侧较亮,并有黑烟产生。
结论:
(熄灭时)现象:
熄灭时有白烟点燃白烟进而引燃蜡烛。
结论:
蜡烛燃烧是石蜡蒸汽在燃烧。
附加:
▷对蜡烛火焰的探究:
现象:
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一秒,中心部分颜色几乎没变,向两侧逐渐变黑。
结论:
中部温度较低,向两侧逐渐温度变高。
[T-1]
(火柴分层,由内到外依次是:
焰心,内焰,外焰,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探究生成物:
现象:
①、干冷的烧杯罩到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形成水雾。
[T-2]
②、将内壁涂有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2、化学学习的特点:
①关注物质的性质
②关注物质的变化
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伴有现象。
3、实验:
实验过程:
用排水法收集两瓶人呼出的气体,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步骤1:
向1瓶空气和1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震荡。
现象:
呼出的集气瓶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瓶内的澄清石灰水不变。
结论: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比吸入空气中多。
*步骤2: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
现象:
吸入空气中木条比呼出气体木条燃烧时间长。
结论:
空气中含氧气量多,呼出气体中含氧气量少。
*步骤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现象:
玻璃片上有水雾。
结论:
呼出的气体中含水量大,空气中水蒸气少。
课时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取用药品遵守“三不”原则: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应用招气入鼻法)。
(2)药品没有具体说明取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
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二、药品的取用方法:
1、固体:
*固体药品的存放及其取用:
仪器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广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钥匙或纸槽。
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夹取。
用过的要钥匙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一次使用。
*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的使用:
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树立起来,滑到容器底部。
简单总结为(一横、二放、三慢滑)
*取用固体粉末的方法:
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钥匙小心放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一斜、二送、三直立)
【块状药品不能直接装入直立试管,以防止试管底部砸碎,损害试管】
【粉末状药品也不能直接装入直立试管,以防止药品粘在试管壁上】
2、液体:
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
*少量的液体取用:
【使用的仪器为胶头滴管】:
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反应容器内壁或放在实验台上,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污染。
要求是垂直容器上方滴加,不能深入容器内。
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备用。
(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
*一定量液体的取用:
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数(若仰视会使读数比实际偏小,俯视会使读数比实际偏大)。
注意问题:
倾倒要领:
打开细口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并且标签贴手心,试管稍微倾泻,试管口紧挨瓶口,缓缓倒入,倾倒完毕,轻轻转动试剂瓶,盖上瓶盖,放回原处,标签朝着实验者。
【细口瓶塞子倒放在桌子上,以防止污染塞子,进而污染整瓶药剂】
【倾倒液体,瓶口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洒落试管外。
而且应该缓慢倒入原因有二,一是好控制药品取用量,其次是不一倒洒】
【手拿细口瓶,标签面朝手心,防止瓶口残留药品流到标签上,腐蚀标签】
【倾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盖,防止最后一并盖盖时,将瓶盖混乱,造成药品交叉污染】
二:
酒精灯的使用:
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2、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3、向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少于酒精灯溶剂的1/4,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4、使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正确的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
用酒精灯冒盖灭之后,轻轻提一下灯冒,再重新盖好】
5、不要碰到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或者沙子。
探究酒精灯的火焰:
将火柴梗平方酒精灯火焰中约一秒,取出后,熄灭酒精灯,观察现象。
现象:
中间颜色基本不变,向两侧变黑。
结论: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外焰、内焰、焰心。
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由实验可得:
给物质加热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
6、物质的加热: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有:
烧杯、烧瓶。
间接加热的要垫石棉网,给液体加热可以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
给固体加热可以用试管、坩埚。
有些仪器如集气瓶、量筒、漏斗等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
7、液体的加热:
①、加热用到的仪器: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液体加热应注意的问题:
【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溶剂的1/3,防止液体溅出】
【加热时要保持使馆外壁干燥,防止试管不均匀而炸裂】
【给试管套上和取下试管夹时,应自下而上,结束后从底部取下】
【试管夹应在使馆的中山部,距口1/3到1/4】
【加热时应先是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预热),在用外焰固定加热。
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从而炸裂】
【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角,试管口不能对自己或他人,防止蒸汽或液体溅出烫伤人】
【加热后,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者用冷水冲洗,防止试管炸裂】
总结:
向试管加液体不超过试管的1/3,保持水管外壁干燥,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向上距离试管口1/3到1/4处,先对试管底部均匀加热,在用外焰固定加热,前提是试管与桌面保持45°角,试管口不能对人,加热后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取下,不能立即使试管用冷水冲洗或接触冷水。
延伸:
给液体加热时,试管炸裂,原因有哪些?
①试管外壁不干燥②试管接近灯心,受热不均匀
③加热不均匀④驾驶后立即用冷水冲洗或者是接触冷水
3、连接仪器装置
1、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
将玻璃管与带孔橡皮塞连接时,应先把玻璃管管口用水湿润,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将其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
将玻璃管与橡皮管连接时,应先把玻璃管关口用水湿润,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橡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胶塞:
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这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4、检查仪器气密性【原理:
热胀冷缩】
把导管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试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漏气。
四、玻璃仪器的洗涤:
步骤:
先倒净试管内的废液,在注入半试管水,震荡后把水倒掉,在注入水,重复一次。
如果内壁附有不宜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必须转动或者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损坏试管。
【试管刷应注意防止损坏试管】
标准:
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凝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水垢加强酸,醋,洗洁精都可】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1、两百多年前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2、试验中拉瓦锡采用的装置的特点是密闭。
3、试验中生成物的特点是:
红色粉末状固体。
4、试验中拉瓦锡观察到的现象是:
一部分白色液体变成红色粉末,容器内空气体积减少1/5,通过分析他得出结论是:
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的1/5。
5、含量的含义是什么:
氧气在空气中所占比例。
要测准氧气的含量需要测几个量:
2空气体积和氧气的体积。
先测空气体积。
6、选择什么物质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红磷。
实验:
【原理方程式:
】:
☆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
等份,用弹簧夹加紧胶皮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
立即深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现象:
红磷发出黄光,发出大量热,生成白烟,燃烧
一段时候时间后熄灭,待集气瓶内温度冷却到室温
(否则热胀冷缩,集气瓶内压强为外界大,水进入集气瓶体积小于五分之一),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
结论:
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思考:
倘若体积小于1/5,原因何在?
①装置气密性不好。
②没有冷却到室温便打开弹簧夹。
③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
④弹簧夹内有氧气。
7、空气组成:
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杂质
化学式
——————
——————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空气和氧气组成不同:
空气含多种物质,氧气只有一种物质。
8、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各成分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原有的性质的物质。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二者区别是:
是否友同种物质组成。
9、空气是宝贵的资源:
①氧气的用途有:
支持燃烧、供给呼吸,例如:
医疗急救时需要纯氧;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
②氮气的用途有:
生产硝酸和氮肥;由于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其用于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延长生命;防腐。
液氮用途:
创造低温环境和医疗上的冷冻条件。
氮气的物理性质是:
无色无味、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有不支持燃烧、自身不燃烧。
(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活泼)
③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性质为:
无色无味气体(物理),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稀有气体用途:
电光源,航标灯,保护气,氦用来制造低温环境等。
10、保护空气:
①污染物有: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
)、一氧化氮(
)、一氧化碳(
)等以及含氮氧化物、
②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
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③解决空气污染的措施: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种树造林种草等。
④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
尽量骑自行车或步行上学,随手关灯等。
课时2:
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态、比空气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温度降低由淡蓝色液体变为淡蓝色学化妆固体。
2、实验:
①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打出蓝、紫色火焰;都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热。
【硫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火焰颜色不用,与氧气含量有关】
化学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思考:
二氧化硫会对空气产生污染,这是一些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火药由木炭硫磺组成)的原因之一。
二氧化硫极易溶于水,所以在实验时,集气瓶底留有少量的水:
防止生成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②木炭燃烧:
【把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然后把红热的木炭慢慢深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燃烧后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并震荡,继续观察】
现象: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红热的木炭慢慢深入成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发出白光,都放出大量的热,试验后倒入集气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反应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
铁丝在空气中发生红热现象但不燃烧,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反应符号表达式:
反应方程式:
思考:
铁丝绕成螺旋状是因为增大受热面积,下段系一根火柴是用来引燃铁丝。
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是因为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平底,炸裂集气瓶。
铁丝在空气中加热而不燃烧,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浓度影响反应剧烈程度。
3、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基本特征:
多变一)
(化合反应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化学反应分成分成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其标准是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
4、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它不是化学反应反应类型之一)
氧化反应包括:
缓慢氧化(进行的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和剧烈氧化。
【缓慢反应和剧烈反应的联系:
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区别:
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5、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关系: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课时3:
制取氧气
1、要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应考虑:
反应原理,验满的方法,仪器,操作步骤,检验氧气方法。
★实验: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收集方法: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发生装置:
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钥匙
收集装置:
导管、橡胶塞、集气瓶、玻璃片、水槽(排水法)
操作步骤及其注意的问题。
步骤顺序
具体操作
注意问题
①
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手握法)
导管伸出橡胶塞不能过长
②
向试管内装药品
☆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增大受热面积。
☆在试管中塞上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
盖上导管的橡胶塞,将装置固定到铁架台上
☆试管高度刚好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试管要略向下倾斜,以防止药品中湿存的水分受热蒸发在试管口冷凝,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试管夹在试管中上部,以防止影响加热
④
如果是排水集气法,先将集气瓶内装满水,再倒扣在水槽中
⑤
点燃酒精灯加热
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在集中加热药品,以防止炸裂
⑥
带气泡放出均匀后,收集气体(排水法)
排空气法直接收,导管在集气瓶底部
⑦
收集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在熄灭酒精灯
防止试管冷却过程中,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⑧
拆开装置,洗净仪器,放回原处
————————————
★实验: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水+氧气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实验: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2、催化剂(触媒):
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发生变化的物质。
3、催化剂的作用:
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催化剂的特点:
化学反应前后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而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改
变。
4、二氧化氢制取氧气加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之外,还可以加硫酸铜,由此可见一个反应的催化剂不知一种。
5、分解反应:
有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粒子运动的越快。
③、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
间隔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间隔越大。
④、气态物质粒子间隔大较大,液态和固态物质粒子间隔较气态小。
⑤、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反之,不同。
⑥、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
2、分子:
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颗粒。
3、原子:
化学变化(前提)中的最小颗粒。
(原子不是最小颗粒)
4、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
原子和分子的联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
3、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而原子不显电,是因为:
质子带整点,核外电子带负电,二则电量相等,电性相反,互相抵消。
4、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比如氢原子。
5、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二者没有关系。
6、原子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各自的质子数不同。
7、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但是原子核所占体积很小。
8、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现对院子质量的单位为1,省略不写】
【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相等】
【用原子实际质量比较大小等同于用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比较大小】
★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即
9、核外电子的分布:
①、距原子核由近到远分为7个电子层,离核最远的叫最外层。
离核越近,电子量越低,电子排布时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再排能量高的电子层。
②、每个电子层上最多排
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当第一层是最外层的时候最多排2个电子。
③、当最外层排满时的原子结构最稳定。
④、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⑤、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
<4
容易失电子
活泼
非金属元素
>4
容易得电子
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8(排满)
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
10、离子的形成
①、离子:
带电的原子
②、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阴离子(—)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
离子符号【先写组成离子元素的元素符号,然后再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写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并在数字后标明电性,当电荷数为1时,不写】
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离子是通过静电作用构成物质的。
离子直接构成物质,只有阳离子或只有阴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课题3: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1、元素(宏观):
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源自的质子数,原子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就不同。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变了,原子种类和元素种类不变。
4、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是:
氧元素、硅元素、铝元素、铁元素、钙元素。
5、生物细胞中居前四位的是:
氧元素、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
6、电视上补铁等等不是具体的物质,而是铁元素。
原子
元素
区别
①、微观概念
②、原子组成分子或物质
③、原子即讲种类也将个数
①、宏观概念
②、元素组成物质
③、元素只讲种类
联系
元素概念建立在原子上,原子
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7、元素的表示方法
①、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第一字母相同,就附加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②、一个元素符号有2种意义,即表示一种元素,也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但当符号前面写有数字时只表示原子。
例如:
2H:
2个氢原子。
O:
1个氧原子或者氧元素。
③、书写元素符号应注意: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必须小写。
8、元素周期表简介
①、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表示同一个族,共16个族)
②、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
通过元素周期表知道:
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HHeLiBeB、CNOFNe、NaMgAlSiP、SClArKCa】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1、水的存在方式:
自然水、结合水。
2、水的作用:
生命的孕育和维系,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离不开水,水力发电、,水运和宜人环境。
3、地球表面71%覆盖水,地球最大的储水库是海洋,海水中含有的元素大约有80多种,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2.53%,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约20亿淡水危机。
中国的水资源世界第六,但人均水量很少。
4、2015初中地理会考试题
5、(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6、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7、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50分)
8、读图1“我国的疆域示意图”,完成1—3题。
9、
1、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10、A、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
11、B、最北端在漠河,最南端在曾母暗沙
12、C、我国领土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13、D、我国位于东半球,亚洲的东部,东临大西洋
14、2、图中①、②所代表的邻国是
15、A、蒙古、日本B、菲律宾、哈萨克斯坦
16、C、蒙古、菲律宾D、哈萨克斯坦、日本
17、3、春节前后,当我国B省还是冰天雪地时,
18、A省已是春耕大忙季节了,这主要是因为
19、A、两地所跨的纬度大B、两地所跨的经度大
20、C、两地地形不同D、两地生产习惯不同
21、4、王刚同学的居住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天有阳光直射井底的现象,王刚同学有可能住在下列哪些省份?
22、A.台、闽、粤、桂 B.滇、黔、粤、闽
23、C.云、桂、粤、台 D.粤、闽、桂、滇.
24、读下图,回答5、6题。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