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在农田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0398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炭在农田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物炭在农田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物炭在农田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物炭在农田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物炭在农田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炭在农田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docx

《生物炭在农田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炭在农田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炭在农田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docx

生物炭在农田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

生物炭在农田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

 

一、生物炭概述生物炭是生物有机材料(生物质)在缺氧或绝氧环境中,经低温热裂解后生成的固态产物。

既可作为高品质能源、土壤改良剂,也可作为还原剂、肥料缓释载体及二氧化碳封存剂等,已广泛应用于固碳减排、水源净化、重金属吸附和土壤改良等,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土壤功能退化等全球关切的热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属于秸秆废弃资源高值化利用的范畴。

生物炭不是一般的木炭,是一种碳含量极其丰富的木炭。

它是在低氧环境下,通过高温裂解将木材、草、玉米秆或其它农作物废物碳化。

这种由植物形成的,以固定碳元素为目的的木炭被科学家们称为“生物炭”。

它的理论基础是:

生物质,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燃烧,都可以形成木炭。

生物炭是一种经过高温裂解“加工”过的生物质。

裂解过程不仅可以产生用于能源生产的气体,还有碳的一种稳定形式——木炭,木炭被埋入地下,整个过程为“碳负性”(carbonnegative)生物炭几乎是纯碳,埋到地下后可以有几百至上千年不会消失,等于把碳封存进了土壤。

生物炭富含微孔,不但可以补充土壤的有机物含量,还可以有效地保存水分和养料,提高土壤肥力。

事实上,之所以肥沃的土壤大都呈现黑色,就是因为含碳量高的缘故。

英国环保大师詹姆斯·拉夫洛克称,生物炭是减轻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唯一希望。

研究人员也表示,生物炭也能提高农业生产率,减少对碳密集肥料的需求。

木炭碎料的孔洞结构十分容易聚集营养物质和有益微生物,从而使土壤变得肥沃,利于植物生长,实现增产的同时让农业更具持续性。

更妙的是,它把碳锁定在生物群内,而非让它排放到空气中。

制作生物炭的现代方法是在低氧环境下用高温加热植物垃圾,使其分解。

日前,气候专家找到了更清洁环保的方式,进行工业规模二氧化碳固定,利用巨型微波熔炉将二氧化碳封存在“生物炭”中,然后进行掩埋。

这种特制“微波炉”将成为战胜全球变暖的最新利器。

因此,该技术每年可以减少向空气中排放几十亿吨二氧化碳。

日前不少人将生物炭技术视为目前为止解决气候变暖问题的“尚方宝剑”,一种“气候变化减缓”战略和恢复退化土地的方式。

有些专家甚至声称,生物炭可吸收如此多的二氧化碳,以至地球能恢复到工业化之前的二氧化碳水平。

近年,生物炭作为一类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引起广泛关注,其在土壤改良、温室气体减排以及受污染环境修复方面都展现出应用潜力,为解决粮食危机、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生物炭还在获取生物质能、废弃生物质资源化以及碳排放贸易等方面有着重要地位。

近年来学界关于生物炭在土壤肥力改良、大气碳汇减排以及土壤污染修复等方面的研进展,并扼要分析了生物炭研究的前景和方向,为生物炭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思路。

二、生物炭的结构和基本特性

生物炭的组成元素主要为碳、氢、氧等,而且以高度富含碳(约70%—80%)为主要标志,可以视为纤维素、羧酸及其衍生物、呋喃、吡喃以及脱水糖、苯酚、烷属烃及烯属烃类的衍生物等成分复杂各异的含碳物质构成的连续统一体,其中烷基和芳香结构是最主要的成分。

从微观结构上看,生物炭多由紧密堆积、高度扭曲的芳香环片层组成,X射线表明其具有乱层结构(turbostraticstructure)。

生物炭表面多孔性特征显著,因此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表面能。

表面极性官能团较少,主要基团包括羧基、酚羟基、羰基、内酯、吡喃酮、酸酐等,构成了生物炭良好的吸附特性。

随着研究的推进,研究者还发现生物炭具有大量的表面负电荷以及高电荷密度的特性由于原材料、技术工艺及热解条件等差异、生物炭在结构和pH、挥发分含量、

灰分含量、持水性、表观密度、孔容、比表面积等理化性质上表现出非常广泛的多样性,进而使其拥有不同的环境效应和环境应用。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生物炭的原材料和热解温度对炭质理化性质和环境功能影响最为显著。

①前体原料成分是决定生物炭组成及性质的基础,如动物生物质来源与植物生物质来源的生物炭相比,C/N比例较低,灰分含量更高,导致生物炭的阳离子交换量(CationicExchangeCapacity,CEC)和电导率(electricalconductivity,EC)更高。

②关于生物炭热解温度对其环境应用特性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如Antal等曾经讨论了温度对炭质材料的孔结构比表面积和吸附特性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生物质热解情况分为<250℃、250℃—290℃、>290℃3个机理显著不同的阶段。

三、生物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有机污染物在含有生物炭的土壤/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研究比较成熟,对生物炭的吸附机理看法也相对一致。

多数研究人员采用二元吸附模式(Dual-modeSorption)来描述含有生物炭的土壤/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过程,认为土壤中存在着两种不同吸附特性的土壤有机质:

一部分是无定形有机质(AOM,)即通常认为的“软碳”,具有松散的非刚性橡胶质结构,对有机污染物吸附机理常以线性分配为主;另一部分是包含生物炭在内的含碳质地吸附剂(CG),即通常认为的“硬碳”、具有致密的刚性玻璃质结构、对有机污染物吸附机理常以非线性表面吸附为主。

而有机污染物被吸附的具体机理则由两种碳的比重决定。

3.1生物炭对土壤/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具有以下特点:

(1)吸附容量大,具有显著的非线性。

专家比较其与土壤对敌草隆的吸附作用,发现当敌草隆含量在0—6mg·L-1范围时,作为生物炭重要来源的植物热解灰分的吸附效果是土壤的400—2500倍,且当前者的含量大于0.05%时生物炭吸附效果即起主导作用。

而Nguyen等对底泥中的生物黑炭含量进行测定,认为底泥中具有超强吸附能力的生物炭成分的大量存在是导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分配系数增大的原因。

(2)存在明显的竞争作用。

如研究人员观察到,土壤/沉积物中的生物炭与纯净的生物炭相比,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常数要小一个数量级,他们认为这种衰减可能源于生物炭吸附时土壤有机物与有机污染物的竞争作用。

这种竞争作用还表现在污染物之间,如有研究发现,当有芘和蒽存在时,菲在生物炭上的吸附系数(KF)由106.05分别下降到105.24和104.60,而且菲的吸附随着共存多环芳烃浓

度的增加,下降程度加。

(3)吸附机理取决于生物炭的成分和组成。

例如,吴成等发现低温热解得到的生物炭中无定型组分含量相对较高,此时菲在生物炭上遵从线性分配机理,其吸附容量、解吸迟滞和最大不可逆吸附量都较低,而较高温度下得到的生物炭高度芳构化,浓缩型组分居于主要地位,吸附机理趋于非线性表面吸附,其吸附容量、解吸迟滞和最大不可逆吸附量都显著升高.此外,研究发现,对于在低温或者加热时间较短获得的生物炭,因为含有较多的无定形结构,不能忽略线性分配的贡献。

部分专家认为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生物炭由比较灵活的脂肪相向比较紧密的芳香相过渡,吸附从以线性分配为主向以非线性吸附为主转变,并且指出反映芳构化程度H/C比与反映非线性程度的Freundlich指数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因此可将Freundlich指数作为对热解温度的指示。

(4)动力学过程存在明显的快阶段和慢阶段,有机污染物在生物炭上的吸附由多个过程控制。

如周尊隆等研究生物炭对菲的吸附动力学后认为,菲在生物炭样品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分为极快、快和慢3个阶段,在菲从水相向各个生物炭组分的迁移过程中,经历了水膜扩散、吸附剂颗粒表而扩散和吸附剂内部微孔扩散等多个过程,具有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2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行为

目前,关于生物炭对重金属吸附行为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机理的阐述上还存在不同的意见。

有研究认为,生物炭对重金属离子主要依靠表面吸附。

生物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表面能,有结合重金属离子的强烈倾向,因此能够较好地去除溶液和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

如吴成等研究了玉米秸秆燃烧物提取的生物炭对汞、砷、铅和镉离子的吸附,认为生物炭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为亲合力极弱的非静电物理吸附,是可逆吸附,并且金属离子水化热越大,水合金属离子越难脱水,越不易与生物炭表面位反应。

专家比较了动物粪肥在200℃和350℃下烧制的生物炭与商品活性炭对Pb的吸附效果,认为生物炭对Pb的吸附机制可以用表面配合吸附—沉淀

机制描述:

一方面,生物炭富含磷元素以及施用后使溶液pH提高,导致Pb在富含磷

酸盐和碳酸盐的环境下形成诸如Pb3(CO3)2(OH)2、β-Pb9(PO4)6等

沉淀而降低Pb在溶液中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生物炭富含π电子基团和含氧官能团,能直接从溶液中吸附Pb2+。

他通过两种机制在Langmuir-Langmuir二元模型下各自拟合的最大吸附量得出,84%—87%的Pb2+通过与生物炭中富含的磷酸盐和碳酸盐发生沉淀作用而被吸附,仅13%—16%的Pb2+通过表面配合吸附作用被吸附。

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存在以下特点:

(1)吸附能力强。

在200℃条件下提取的生物炭对Pb2+的吸附量达到680mmol·kg-1,是活性炭吸附效果的6倍。

(2)吸附效果同生物炭的烧制温度和前体材料有关。

专家认为所有由粪肥制造的生物炭随温度变化的特点相似,比表面积、含碳量以及pH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100℃温度下烧制的生物炭能够吸附93%的Pb2+,而200℃和350℃几乎能够吸附溶液中所有的Pb2+。

Liu等在300℃下用水热法烧制的以松木和稻糠为材料的生物炭在318K的环境中对Pb2+的吸附量分别为4.25mg·g-1和2.40mg·g-1.Pb2+或Cd2+吸附初始添加浓度相同时,热解温度为150℃—300℃时,生物炭中极性基团含量增加,生物炭吸附Pb2+和Cd2+的量增大;热解温度为300℃—500℃时,生物炭中极性基团含量减少。

四、生物炭改良土壤肥力研究

4.1研究现状

对生物炭提升土壤肥力的报道最初见于对南美亚马逊流域黑土terrapreta的研究中。

这种高质量黑色壤土是当地居民先人烧制生物炭质改良之后的耕作土,其生物炭平均含量超出周围土壤的4倍,部分地区甚至高达70倍。

早在1879年,HerbertSmith在其出版的《Scribner'sMonthly》一书中就注意到当地烟草和甘蔗的富饶多产与富含生物炭的黑土密切相关。

自从20世纪40年代确认黑土的产生源于人工之后,作为一种肥沃的土地资源,人们对它的研究一直在进行.被誉为“生物炭教父”的WimSombroek于1966年在其专著《AmazonSoils》中详细描

述了黑土的分布和特性.之后其大量的著作中进一步概括了生物炭在改良土壤肥力和储存大气碳

汇等方面的作用目前关于生物炭改良土壤肥力的研究已经扩展到生态系统高度,如Laird等

[40]认为传统的获取生物能源的热解技术将生物质与土壤系统隔离,是以消耗土壤有机质和

降低土壤肥力为代价的,而生物炭还田既可以补偿土壤有机质的消耗,又能够改良土壤肥力,从而实现能量和物质的循环效益最大化.现在,研究人员普遍观察到生物炭对植株产量的影响。

4.2生物炭改良土壤机理

生物炭能够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是学者们通过观察大量实验现象得出的事实,但具体机理还有待探究,目前文献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生物炭能够显著提高土壤pH、改变土壤质地、增大盐基交换量,从而引起土壤CEC增加。

同时Lehmann等。

还认为由于生物炭含有丰富的芳环结构和羟羧基等基团,显著增加了离子交换的位点,其表面交换活性更高,因此施加生物炭之后,土壤的CEC水平显著提高,影响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效果。

施用生物炭能够促进土壤有机质(SoilOrganicMatter,SOM)水平的提高,一方面生物炭能吸附土壤有机分子,通过表面催化活性促进小的有机分子聚合形成SOM,另一方面生物炭本身极为缓慢的分解有助于腐殖质的形成,通过长期作用促进土壤肥力的

提高。

如Glaser等认为在热带地区,含有生物炭的土壤由于其高度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相较其它形式的有机质更难以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被分解,从而提高了SOM含量,成为其重要的“库”.另外,生物炭能够有效调控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循环.①生物炭独特的表面特性使其对土壤水溶液中的NH4+-N,NO3--N、K、P及气态NH3等不同形态存在的营养元素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同时,施加生物炭之后土壤的持水能力和供水能力得到提高,生物炭通过减少水溶性营养离子的溶解迁移避免营养元素的淋失,并在土壤中持续而缓慢地加以释放,相当于营养元素的缓释载体,从而达到保持肥力的效果。

如Laird等观察了在施用猪粪的温带农业土中添加不同含量生物炭对营养元素淋滤效果的影响,发现滤出液中的N、P、Mg和Si总量随word范文

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添加20g·kg-1生物炭更是能够减少总N滤出量的11%

和可溶性P滤出量的69%,保肥效果十分明显.②生物炭能够通过调节硝化和反硝化过程避免氮素流失,如DeLuca等[59]实验发现在同等NH4+供应水平下,施加生物炭能够使土壤中NO3-含量加倍,他推测生物炭能够吸附去除土壤中某些硝化作用的抑制剂解除抑制作用,

促进硝化作用.此外,生物炭具有多孔和低密度的特性,施用后能改善土壤通气状况,降低厌氧程度,从而抑制反硝化作用。

③生物炭和其它有机或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作物增产效果更佳,Chan等对比了生物炭和氮肥对萝卜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在施用氮肥条件下,添加生物炭的作物产量增加120%。

生物炭的多孔性和表面特性能够为微生物生存提供附着位点和较大空间,同时调控土壤微环境的理化性质,影响和调控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进而改善土壤肥力。

例如Pietikainen等描述了生物炭对土壤中腐殖质pH值和腐殖质中微生物群落生长率的影响效果,认为生物炭通过增加pH提高微生物群落的呼吸代谢速率,改善微生物对基质的利用格局,进而改良土壤肥力。

Graber等实验认为施加生物炭能增加微生物群落,因此提高植物的生物量,同时增强植物对病害的抗性。

Grossman等比较观察了含生物炭和不含生物炭的土中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发现含有生物炭的土不论种类和用途其微生物种类基本相同,而且和不含生物炭的土中微生物种类大有不同,说明生物炭对微生物的群落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最后,生物炭能改变有毒元素的形态,降低有毒元素对作物以及对环境的危害,有助于植株正常发育。

许多学者认为,施用生物炭能显著增大土壤pH,由此降低Al、Cu、Fe等重金属可交换态的含量,与此同时增加Ca和Mg等植物必需元素的可利用性,一方面减轻了有害元素对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伤害,另一方面增加了植物对营养元素的摄取,从而促进了植株的生长。

五、生物炭在农业上应用的依据物质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生物炭的这些特点使其用途变得极为广泛。

参考木炭的用途,生物炭也可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建筑业、环保、卫生、保健等众多领域。

但用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制成的生物炭,因其灰分含量高,应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农业上的应用却可以取长补短,发挥其最大作用。

生物炭是一种多孔体,通气性和透水性特别好;容重小,表面积大,吸水、吸气能力强,有利于保水保肥;除含有大量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之外,还含有多种矿物质营养,可提供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提高土壤肥力;生物炭可以调节土壤的PH值和水、肥、气、热状况;生物炭还可以改善微生物生存环境,为许多重要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微生物呼吸释放的CO2可以提高作物附近的CO2浓度,在白天增强光合作用,增加有机物的积累,在夜里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达到作物增产的效果。

微生物的代谢可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氮肥,减少氮肥的使用量。

这对整个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氮肥释放的N2O对温室效应的影响要比CO2高出300多倍。

生物炭施入土壤以后利用自身超强的吸附性像海绵一样把土壤中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吸附在它周围,一是可以防止流失,二是可以达到缓释的效果,这对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

生物炭的副产品——木醋液,呈弱酸性,有机质含量丰富,渗透性很强,与叶面肥或农药混合使用可提高两者的利用率,减少使用量,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残留,使农产品的品质有所提高。

生物炭与木醋液的这些功能和特点,决定它在农业上应用的广阔前景。

六、生物炭在农业上应用的模式

(1)、炭基有机肥模式生物炭与牲畜粪便混合发酵,然后烘干,掺上木醋液,制成优质的炭基有机肥。

我国人口众多,像国外那样的养殖业规模根本无法保障居民的饮食需要,所以我国的养殖业必须规模化,追求高产出、高品质。

我国的耕地资源又十分紧张,规模化养殖场附近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耕地来消化利用这些养殖场排出的粪便,大量的养殖污水和养殖粪便无法得到安全处理,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需要大量的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市场广阔,发展前景良好,因此用牲畜粪便做有机肥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但牲畜粪便含水量大,做有机肥需要烘干,经过调查,烘干费用在有机肥的生产成本中占到15%左右。

我们用刚出炉的炽热的生物炭与湿的牲畜粪便混合先使一部分水分气化,然后再干燥;生物炭的多孔结构使与粪便混合干燥过程

中传热性能提高,减少了能量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品也更具价格优势。

生物炭多孔,利

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可以缩短发酵时间、提高发酵质量;木醋液具有杀毒作用,可以杀死寄生

虫卵;所以两者可以说是有机肥的“黄金搭档”。

生物炭和木醋液本身也含有很高的有机质,这对土壤有机质的提升也很有帮助,符合现代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对肥料的要求。

(2)、炭基有机-无机复混肥模式生物炭与市面销售的各种化肥进行掺混(主要是为了满足各种农作物对氮、磷、钾等各种元素的需要)造粒,制成新型的炭基有机-无机复混肥料(表1),其中NPK的总含量≥15%,有机质的含量≥30%。

表:

炭基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配方

项目名称

生物炭

木醋液

粘合剂

尿素

磷酸二铵

硫酸钾肥

禾谷类及叶菜类

45%

3%

2%

45%

5%

果树类及果蔬类

45%

2.5%

2.5%

35%

5%

10%

农业的高产、增产离不开化肥,但作物对化肥的吸收利用率是有限的,目前中国农业的科学施肥不是很普遍,由此造成的化肥流失、土壤板结和水体污染等十分严重。

生物炭与化肥掺混造粒后,化肥与生物炭紧紧结合在一起,可以减少化肥的流失,缓释肥效,从而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减少化肥的用量。

农田多处的田间试验表明,农田土壤施用生物炭达到1公顷20吨时,大约可以减少10%的化肥施用量;在残留化肥量较多的农田土壤中,当季甚至可以不用化肥只用生物炭就可达到高产的效果。

化肥的生产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所以间接上也节约了大量的化石能源,对环境也更有利。

化肥是农业生产最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物质投入,化肥在农业生产成本(物资费用加入工费用)中占25%以上,占全部物资费用(种子、肥料、农药、机械作业、排灌等费用)的50%左右。

国家、地方和农民都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农民每年为购买化肥要支付1400亿元(按耕地面积计算,每年平均每公顷在购买化肥方面为1005元);国家和地方每年为进口化肥支付35亿美元外汇;全国为增加化肥生产能力,每年投入160亿元;每年

为生产化肥消耗能源6545万吨标煤,占全国能源生产总量的5%。

由此可见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这恰恰归功于生物炭。

(3)、改良土壤的模式

生物炭的强吸附性可以吸附大气中的一部分水分和减少降雨时雨水的流失,最大量的将雨水吸附到它所在的可耕层,供作物的生长需要,使缺水干旱缺水地区的土壤能够长出植被,防止沙漠化。

木醋液(表2)作为生物炭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每吨生物质能够产生250kg左右,数量巨大,如不安全适当的处理,会造成二次污染。

经过研究发现木醋液可以用来改良盐碱土壤。

上海市农业工程学会将木醋液原液稀释50倍,对崇明地区大棚内盐碱土改良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的PH值平均降低了1.84,EC值(可溶性盐含量)平均降低了0.69。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所以利用木醋液来治理盐碱土壤的前景和意义都非常巨大。

表2:

木醋液的检验数据

木醋液

PH

密度(20℃)g/m3

挥发酚%

有机酸%

总有机质含量%

原液

4.7

0.998

1.1

3.8

7.9

浓缩液

2.6

1.189

5.9

19.1

47.0

试验结果:

土壤的PH值平均降低了1.84,EC值平均降低了0.69

(4)、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模式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由于废弃物中重金属在土壤中过量沉积而引起的土壤污染。

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镉、铅、铬和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铜、镍等元素。

主要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如汞主要来自含汞废水,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废气沉降,砷则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

过量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镉、汞等元素在作物籽实中富集系数较高,即使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也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此外汞、砷能减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影响氮素供应。

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潜在危害极大。

大量的生物炭施入被污染的土壤后,利用生物炭的强吸附性,可以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固持,降低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减少重金属对微生物的胁迫。

七、结语

大气中的CO2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又以CO2

的形式返回大气中。

随着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气中的CO2浓度越来越高,原有的碳循环系统

被打破,引发的气候变化的危机,使人类的生存面临着威胁。

250亿吨:

人类再排放碳底限;气温升1℃:

美国粮仓变大漠;气温升2℃:

1/3动植物消亡;气温升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