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参考范文精选五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0382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参考范文精选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案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参考范文精选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案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参考范文精选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案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参考范文精选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案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参考范文精选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参考范文精选五篇.docx

《教案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参考范文精选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参考范文精选五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参考范文精选五篇.docx

教案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参考范文精选五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五篇)

【第一篇】

活动目标:

1.观察指纹,了解其外形特点及类型。

2.了解指纹的用途,尝试用指纹类型的不同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幼儿的动手及探索能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奇妙的指纹》、指纹记录表23份、水彩笔23份、展板3个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

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手》

2,我们的小手真的很能干,而且我们的小手上还藏着一个秘密,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的小手,看看谁能发现这个秘密。

3,通过课件让小朋友了解三种不同指纹类型的特征。

4,通过仔细观察辨认自己的手指指纹属于哪种类型并填好记录表。

5,将幼儿记录表进行展览并对结果进行总结。

6,通过课件让幼儿了解指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7,游戏《我是小侦探》,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了解指纹画

活动延伸:

1,我们奇妙的指纹还有哪些用途呢?

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探索。

2,回家后可以创作一幅漂亮的指纹画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是:

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越来越渴望探索他们身体的奥秘,在平时的活动中许多孩子无意发现他们手指上的线条,他们惊喜地告诉我:

“老师你看我手指上有一条条的线。

”但对于这个问题却只停留在发现的阶段,如何将孩子的兴趣点提升出来,引导他们更进一步的探索?

这对孩子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设计了次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比较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通过课件更直观的了解指纹的常见类型;最后幼儿通过想象创作指纹画等一系列过程充分调动多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愿望,从而提高幼儿主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与能力。

首选,,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片吸引孩子主动地参与活动,把比较抽象的指纹概念转变为幼儿容易接受的有益经验。

然后通过幼儿自己观察指纹和观察同伴的指纹,以说说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

像什么?

等问题,从而让幼儿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说出指纹像龙卷风、山、彩虹、头晕、小河、棒棒糖等。

接着简单介绍了指纹的用途,这环节为什么没有作详细的介绍?

我是这样考虑的,因为对于大班上期的孩子来说太难,容量太多,所以只是作个提升让幼儿简单了解一下,激发幼儿课后再去探索的欲望;最后让幼儿在欣赏完指纹画后进行大胆想象创作,从而又一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孩子们通过灵巧的小手创意出一副副美工作品,成功感得到了大大的满足。

可能有的老师会说最后为什么没有讲评呢?

对于大班上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只有15-20分钟,一节课下来已经持续了30分。

如果再让幼儿安静下来,规规矩矩的坐在位置上一幅画一幅画的讲评,有些难为孩子,而且是徒劳无功的。

所以我把讲评作为延伸活动,利用欣赏活动课时间再进行集中讲评。

这些就是我对这节活动课的反思,现请老师们多提宝贵的意见。

【第二篇】

一、活动主题:

沉与浮

二、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3、体验沉浮游戏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已认识几种常见的不同材质的物体,已有在水中自由玩沉浮游戏的经验。

2、物质准备:

(1)木块、铁制汤匙、乒乓球、石头、海绵、玻璃球、钥匙、小船;

(2)空塑料瓶、装有重物的塑料瓶;

(3)干抹布若干,装有清水的透明大盘一个,供幼儿做实验的实验盆若干。

四、活动过程:

1、导入:

以幼儿熟悉的钥匙、小船等实物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引出沉与浮。

师:

小朋友们,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神秘的东西,想不想知道啊?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沉与浮,对沉与浮感兴趣,从而一起学习《沉与浮》。

2、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的沉浮状态

(1)师:

今天,老师除了给大家准备了小船和钥匙之外,还带来了很多礼物,大家一起来看下好不好?

逐一拿出来并提问,并引导小朋友认识沉与浮的表示符号,先让小朋友猜想,教师示范。

(2)引导幼儿分组做实验

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探究:

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哪些物体一直浮在水面?

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小组探究的结果。

3、引导幼儿探究让沉下去的物体起来的方法

(1)探究点一:

不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师:

老师把这两个塑料瓶一起放进水里哈,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一个沉下去,一个却浮起来,为什么啊?

那大家有什么好办法让沉下去的塑料瓶在不借助任何材料的前提下能浮起来啊?

(分开问)

引导幼儿通过改变重量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如:

倒掉塑料瓶中的物体。

集中分享实验结果:

请个别幼儿表述自己的实验发现。

(2)探究点二:

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师:

钥匙小兄弟一下水就沉在水底,很伤心,他想浮在水面上透透气,小朋友有什么好方法让钥匙小兄弟浮起来啊?

引导幼儿通过把钥匙放在有足够浮力的塑料块上让钥匙浮起来。

联系现实:

夏天天气太热,小朋友有没有跟随爸妈去游泳呀?

小朋友游泳时要记得带什么东西呢?

(不会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

4、教师小结

重的物体会沉在水底,轻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通过改变重量和借助辅助物可以帮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5、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沉浮游戏,进一步认识沉与浮,学会使用沉与浮的表示符号,想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让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第三篇】

活动目标:

1、观察天气变化,知道不同天气现象的名称,并用语言正确表达。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晴天、雨天、多云的气象图片,晴天、雨天、多云的标志图片,小兔图片

活动过程:

1、情景角色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扮演小兔:

听说奶奶生病了,我得去看看她。

然后教师演的小兔起了床,拉开窗帘,强烈的阳光射进来。

2、观看图片了解不同的天气变化。

(1)观察晴天的天气特征。

小兔: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啊?

教师出示晴天的气象标志:

一个红太阳。

小兔:

今天是个大晴天,红红的太阳高高挂,我要去看奶奶去了!

(2)观察阴天的天气特征。

小兔提着篮子走在树林里,忽然一片乌云遮住了,遮住了太阳。

教师播放阴天的气象,问:

现在天气怎么样啊?

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出示阴天的天气标志:

乌云。

(3)观察雨天的天气特征。

教师播放雷雨气象,讨论:

这时候,天气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朋友听到了什么声音?

看到了什么现象呢?

教师出示雨天标志:

雨滴

3、幼儿从图片中找出晴天、阴天、雨天的标志并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活动反思:

春夏时天气变化反复,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对天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在这次活动中,我结合图片的形式来让孩子们了解天气,大部分的孩子们都能很快地说出来,而且能够说出各种气候的明显的特征,活动的效果比较好。

值得提到的是,我应该利用孩子们指认图片的欢快气氛再引导孩子们讨论一下各种天气下人的活动,尤其是雨天要注意哪些安全?

这是整个活动中的一个不足吧。

【第四篇】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水生的名称及其生活习性。

2、知道要保护水的清洁环境。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观看有关内容的动物世界录像或图片。

2、纸、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活动。

问:

你知道有哪些动物生活在水中,它们的名字叫什么?

2、观看有关内容的动物世界录像或图片,幼儿认识水里的动物。

(河里的、池塘里的、海洋里的)

3、布置三个环境(海洋、河、池塘),幼儿绘画自己喜欢的水生动物,送它们回家。

4、讨论:

为什么要这样放?

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5、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续继探索了解有关水生动物的知识。

【第五篇】

活动目标:

1、积极动手做科学小实验,初步感知弹性物品的特点和性质。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

录音机、磁带、弹簧、贺卡、小兔图片;学具:

海绵、气球、松紧带、皮筋、积木、铅笔、雪花片、磁带盒、纸、发套、高弹手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非常神奇的世界里”(放录音),“听,多好听的声音,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教师带幼儿学小鸟飞的动作进入教室。

〈二〉基本部分

1、通过操作感知弹性物品的特点。

〈1〉幼儿每人一根皮筋

“来到了神奇的世界,大家看看我们身边的桌子上有什么?

”〈皮筋〉“现在你可以玩一玩,但玩的时候,你要仔细看,它会怎么样?

”幼儿玩耍,教师观察。

“请你拉一拉皮筋,边玩边仔细看,它会怎么样?

”教师小结:

皮筋用力拉开后会变长,放开后回到原来的样子。

〈2〉每组一个小篮子,内装有海绵、气球、松紧带等弹性物品

教师揭开盖布:

“神奇世界的东西可真多,我们一起看看还有些什么呢?

”〈请幼儿看一看、讲一讲。

〉“小朋友想玩玩这些东西吗?

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样玩玩,看看谁的玩法最独特。

”〈启发幼儿可以跟组里的小朋友换着玩〉

教师对这些问题逐个进行引导。

比如:

“吹气球”提问:

没吹的气球是什么样的?

往气球里吹器,气球会有什么变化?

给气球放气,它会怎么样?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这些弹性物品的性质、特点。

“刚才我们玩了这么多东西,准能说说它们有个什么共同的秘密?

”幼儿思考,各抒己见,自主表达各自的观点。

3、启发幼儿联想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有弹性

“刚才小朋友发现了皮筋、海绵、气球对它们用力以后,会变形,手放开后又变成原来的样子,是有弹性的,那么除了这些东西外,你知道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呢?

4、指导幼儿进行弹性、非弹性分类,进一步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5、发散性思维训练:

“如果你是一位设计师,你会设计一件什么样的弹性玩具?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述〉对每一位幼儿设计出来的每一件物品,不论好坏,都要做出积极的评判,鼓励幼儿积极思考,激发求异思维的火花。

6、延伸活动:

“制作弹性玩具――会跳的电池”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现发现的乐趣。

科学教育蕴含的教育价值主要在于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应用。

幼儿学习的动机与成人不同,他们的动机完全依赖于对被认知对象感兴趣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