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0009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古诗词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古诗词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古诗词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古诗词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docx

《古诗词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词鉴赏.docx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中考复习专题

中考考试目标

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

能力层次:

C(运用与评价)

2009年台州市中考卷

村晚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①陂(bēi):

水岸。

②漪:

水波纹。

③腔:

曲调。

(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2分)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例1:

关注命题角度:

2009年绍兴中考卷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例2:

关注命题角度:

春日[宋]晃冲之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1)这首诗通过描绘、细雨翻萍、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

2009年湖州市中考卷

(2)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3:

关注命题角度:

例1:

(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例2: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例3:

(1)这首诗通过描绘、细雨翻萍、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

(2)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关注命题角度:

常见命题角度:

(一)赏析词句

(二)品味意境

(三)领悟情感

(1)从标题入手;

(2)从诗歌的题材入手;

(3)从关键词句入手;

(4)从意象及其情感内涵入手;

如何答题?

……领悟情感类题型:

(5)从诗歌的写作背景入手

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从标题入手,体会情感: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田园诗:

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

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

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

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常见的诗歌题材

行旅诗:

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

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

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

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说说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词人对美好的乡村生活热爱之情。

注意:

辛词大多抒发爱国忧民之情和壮志难酬之感,具有一种雄浑、豪放、沉郁、悲凉的格调。

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本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

“惆怅”一词包含了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小试牛刀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作者的情感都能通过意象在诗中充分体现出来,如:

古人常通过游子、折柳、天涯、家书、归雁、明月、秋、落叶等意象,表达思乡之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结合诗歌的意象,体会情感: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表达了词人以梅花自喻,写出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也表达了词人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表达了伟人对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梅花的赞美,也表达了词人要向梅花学习,学习她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精神。

表达了伟人对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梅花的赞美,也表达了词人要向梅花学习,学习她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精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忧愁、无奈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常用诗歌意象解说:

(1)自然景观类

秋雨—忧愁

大漠—苍凉

(2)植物类

(3)动物类

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

鱼—快乐自由孤雁—孤独、思乡

鸿鹄、雄鹰—理想追求蝉—高洁

杨柳—离别难舍等情思

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

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

梧桐、芭蕉—光阴易逝、身世磨难的惆怅哀愁

抒发了词人与兄弟团聚的喜悦,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结合背景,体会情感:

阳关曲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

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

离别七年以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佳节。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同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小试牛刀

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向往。

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表达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迷恋佛教的讽刺。

村晚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①陂(bēi):

水岸。

②漪:

水波纹。

③腔:

曲调。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春日[宋]晃冲之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2009年湖州市中考卷

(2)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3: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

《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

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

曹操《龟虽寿》

陆游《书愤》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

文天祥《过零丁洋》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

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

屈原《涉江》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如: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如: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

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

王维《山居秋暝》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

姜夔《扬州慢》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送别诗歌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江湿处,花重锦官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如何答题?

赏析词句类题型: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

请你说说为什么。

例: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答案示例:

因为“见”字是山景自然地展现在诗人眼前,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更好地传达出诗人超然于尘杂之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恬适之情。

赏词:

释含义/修辞+析效果(点情境)/村晚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①陂(bēi):

水岸。

②漪:

水波纹。

③腔:

曲调。

(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2分)

“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横”字说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无拘无束。

赏词:

释含义/修辞+析效果(点情境)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前两句诗写雪景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

写什么怎样写的

为什么写

答案示例:

用夸张的手法,以鸟、人的不见踪影极写环境的空旷、寂寥、清幽,从而衬托诗人的内心的孤寂、愁思和高洁。

赏句:

明手法/抓关键词+析效果(点情境)例:

小试牛刀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题:

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象,其中“钟”“割”两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欢喜;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问题:

末句的“放过”和“拦”用的精彩,请作分析。

答:

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人生中一个问题解决,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这一人生哲理形象地表现出来,语言不失委婉。

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问题:

上联中“孤”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一个“孤”字,不仅写尽了边塞的旷远荒凉,环境之恶劣,而且尽情倾诉了戍边将士的疾苦,同时又委婉批评了朝廷对边关人员不体恤、不关怀的做法。

语言婉转深沉。

2009年绍兴中考卷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例2:

关注命题角度: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联系前两句诗,谈谈“尚”字的表达作用。

(3分)

“尚”是“还”的意思,第一句诗中“僵”和“孤”写出了诗人年老体衰,闲居乡间的生活状况,但诗人还想着去戍守边疆,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报国之情。

品味意境类题型:

1、描述画面类题型的解答:

如何答题?

2006年中考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的壮观场面。

(4分)

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2007年中考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所展现的画面。

(3分)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诗人躺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睡梦中自己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过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上厮杀。

课堂练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

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

不见草木,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直上云霄。

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画面改写

1、不遗漏任何景物

2、展开联想用心感受

3、语言优美

抓准意象+展开想像+描述性语言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村晚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①陂(bēi):

水岸。

②漪:

水波纹。

③腔:

曲调。

 

(2)诗中一、二两句写出乡村傍晚的自然景色,请你展开想象,描述一下这幅画面。

秋江(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答:

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

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

名题点击

2、理解意境类题型

品味意境类题型:

(1)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语,再现画面;

(2)运用恰当的形容词概括特征。

2、理解意境类题型的解答:

如何答题?

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答:

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2009年绍兴中考卷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例2:

春日[宋]晃冲之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1)这首诗通过描绘、细雨翻萍、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

2009年湖州市中考卷例3:

可能出现的其他题型

1、表达技巧: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诗中有画

2、语言风格:

质朴淡雅、欢快风趣、清新自然、形象生动、含蓄隽永,简洁洗练

3、创作风格:

超脱自然陶渊明;飘逸洒脱李太白;沉郁现实杜工部;平易自然白乐天;诗中有画王摹诘;豪放大气苏东坡;雄壮畅快辛幼安;婉约含蓄李易安

鉴赏名句表达技巧

例: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句诗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写愁名句,谈谈它好在何处?

常见的表达技巧:

①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②表现手法:

化虚为实、虚实结合、以动写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化用典故等

③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表达方法:

明确表达技巧+阐述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或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或揭示了什么道理。

秋江(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名题点击

指点迷津

近年来各省市中考诗词鉴赏题涉及到的艺术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动静互衬法。

如“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

(2)虚实结合技巧。

如“琴瑟友之”与“钟鼓乐之”的艺术效果。

(3)情景交融运用。

如陶渊明的《饮酒》问:

这首诗在艺术上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就这点作简要的分析。

(4)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空白技巧)。

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艺术效果。

(5)用典。

如“亲射虎,看孙郎”的典故是怎么回事,作者在这里用这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6)想象。

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的艺术效果。

指点迷津

(7)寓意于象。

古代诗歌习惯于借助物象寄托作者的主观情思,而且千百年来形成了一种寓“意”于“象”的表现手法。

古人喜欢用月亮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用夕阳、白云表达无穷的思绪;用杜鹃表示动人肺腑的哀怨凄悲之情;喜欢以松、梅、竹、菊当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用梧桐写悲秋,用芭蕉写愁肠,用芳草喻离恨,以落花代表生命的短暂;还喜欢借长亭叙惜别,借西楼抒愁思,借折柳写送别。

艺术手法当然不止这些,还有象征、衬托、对比等等,它们也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有交叉有融合,在复习备考时,大家有必要对各种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不管什么题型的诗词赏析都可以应付裕如了。

指点迷津

秋江(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

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

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

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

名题点击

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示例:

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小试牛刀

多读--多问--多练

观千剑而后识器,

操千曲而后晓声。

 ——刘勰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结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