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册16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9912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册16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八上册16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八上册16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八上册16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八上册16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册16单元导学案.docx

《八上册16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册16单元导学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册16单元导学案.docx

八上册16单元导学案

年级学科班级(第课时)主备人:

陈敏审核人:

 

(第一单元第1课)《巴东三峡》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知识、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的游览行踪;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以及所引用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二、课堂导学方案

第1课时

(一)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带点字要注音。

崆岭峡浣妆秭归群山万壑夔门

滟滪堆凝望险峻古褐苍苍

2、朗读课文,在书上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二)课堂探究

1、速读课文,用笔标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或句子,再画出作者的游览路线图。

 

2、用课文中语句回答下列地方分别有什么特点。

(请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黄猫峡

灯影峡

崆岭峡

米仓峡

巫峡

瞿塘峡

(三)当堂评价

1、朗诵赛选择你喜欢的语段朗读,并谈谈喜欢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

完成下节课导学案。

 

年级学科班级(第课时)主备人:

陈敏审核人:

《巴东三峡》导学案

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掌握文中所引用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二、课堂导学方案

(一)课堂探究

1、分析下列诗句、谚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A、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B、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话。

 

C、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D、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2、细读第9段,分析这段中提到刘皇叔托孤、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这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二)当堂评价

做基训上课内阅读题目。

(三)布置作业

完成下节课导学案。

 

年级学科班级(第课时)主备人:

陈敏审核人:

《巴东三峡》导学案

第3课时

一、学习目标:

掌握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二、课堂导学方案

(一)课堂探究

1、细读课文第10段,画出表示游览者心理感受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对于表现三峡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2、做课后练习三。

(二)当堂评价

做基训第1课内剩下的题目。

(三)布置作业

完成下节课导学案。

年级学科班级(第课时)主备人:

陈敏审核人:

 

(第一单元第2课)《周庄水韵》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江南水乡之美,增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保护意识。

2、知识、能力目标:

把握内容、理清思路、品析语言。

二、课堂导学方案

第1课时

(一)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带点字要注音。

木橹斑斓眩目仲春晶莹

参差谛听娴熟黑黝黝瞬息万变

璀璨竹篙迷离摇曳如泣如诉

稍纵即逝

2、背诵第4段中“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

(二)课堂探究

细读课文,探究:

1、理清思路,划分段落。

 

2、齐读1—3段的文字,找出文中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找出作者对这样的印象评价的句子。

整体印象:

评价:

3、说说作者将周庄与威尼斯比较的用意。

 

4、概括1—3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周庄所具备的特点。

 

(三)当堂评价

欣赏诗歌: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楼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思考:

课文第2段中哪些句子和这首诗所展现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布置作业

完成下节课导学案。

 

年级学科班级(第课时)主备人:

陈敏审核人:

 

《周庄水韵》导学案

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品析语言,体会情感。

二、课堂导学方案

(一)课堂探究

细读课文第二部分,探究:

1、作者曾三次到周庄,三次到周庄的时间和感受分别是什么?

时间

感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朗读第二次到周庄的内容,思考:

这一次,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描述周庄的神韵的?

 

3、做课后练习一。

 

(二)当堂评价

1、做课后练习二。

2、做课后练习四。

(三)布置作业

完成基训。

 

年级学科班级(第课时)主备人:

陈敏审核人:

《周庄水韵》导学案

第3课时

一、学习目标:

积累好词好句,做相应习题。

二、课堂导学方案

1、背书赛背诵第二次到周庄的内容。

2、讲解基训第2课题目。

三、布置作业

完成下节课导学案。

年级学科班级(第课时)主备人:

陈敏审核人:

 

(第一单元第3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欣赏青海湖的美丽,热爱多姿多彩的祖国,培养环保意识。

2、知识、能力目标:

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及观察顺序,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品味赏析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课堂导学方案

第1课时

(一)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加点字要注音:

颠簸深湛恬雅涟漪眸子

魅力哈达逶迤安谧牦牛

肃穆伫立潸然泪下娓娓动听

篝火脍炙人口虚无缥缈

得天独厚世外桃源

2、背诵“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

……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一段文字。

(二)课堂探究

速读课文,探究:

1、分析课题,课题中对青海湖特点的概括是什么?

找出文中表示相关意义的句子。

 

2、由此可见,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3、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青海湖的。

 

(三)当堂评价

1、朗诵赛选择喜欢的段落朗诵,谈谈喜欢的原因。

2、背诵赛背诵“课前预习”中要求背诵的那段话。

(四)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准备下节课听写。

2、完成基训。

 

年级学科班级(第课时)主备人:

陈敏审核人: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导学案

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品味语言,揣摩表达效果。

二、课堂导学方案

(一)听写字词

(二)课堂探究

1、速读课文,思考:

课文从哪三方面来描写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

 

2、细读第5段,思考:

课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青海湖水之蓝?

 

(三)当堂评价

1、第8段,引用神话传说有何作用?

 

2、第12段,作者为什么会产生一种矛盾的心理?

 

(四)布置作业

完成下节课导学案。

年级学科班级(第课时)主备人:

陈敏审核人:

 

(第一单元第4课)《走进纽约》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纽约的繁荣与紧张,学会容纳世界多元化。

2、知识、能力目标:

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课堂导学方案

第1课时

(一)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带点字要注音。

巉岩砭骨擎天白雪皑皑老镢头烙印喧嚣嘈杂

分道扬镳倏地杂沓横空出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二)课堂探究

速读课文,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的角度有哪些?

 

2、课文中哪些段落用了静态描写,哪些段落用了动态描写?

把相关的语句勾画出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作者在纽约有着怎样独特的感受?

 

(三)当堂评价

朗诵赛朗诵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触摸作者跃动的脉搏。

(注意长

短句的节奏变化,语气的轻重缓急。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外表繁华而喧闹的国际都市的风采,初步理解了

作者开放的接受心理,但作者的感悟绝不是停留在客观的游览上,文章更深

层次的内涵蕴藏在作者奔放的言语中,就让我们下节课来共同走进纽约吧!

(五)布置作业

完成下节课导学案。

 

年级学科班级(第课时)主备人:

陈敏审核人:

 

《走进纽约》导学案

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品读语句,把握情感。

二、课堂导学方案

(一)课堂探究

1、做课后练习二。

2、做课后练习三。

3、第4段,写小松鼠的轻松自在没有压力,有什么目的?

 

(二)当堂评价

听写词语。

(三)布置作业

完成基训。

 

年级学科班级(第课时)主备人:

陈敏审核人:

 

(第一单元写作训练)写一篇游记

怎样写游记?

  一、按游览的顺序写。

我们在参观或游览一个地方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移而进行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游览为线索,由先而后依次记述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这样,读者才会对你游览的地方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印象。

  二、写出景物的特点。

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要认真回味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体地描写,并对重点部分进行生动细致地刻画,运用联想,采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将景物的特点写出来,使景物形象逼真,让读者宛如亲眼所见一般。

  三、分清主次详略。

我们在写游记时,面对繁多而又千姿百态的景点,美丽而又令人回味的山水,写什么好呢?

这都必须根据文章的中心确定主次详略,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使自己激动、最令自己难忘的景物,当作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如景物怎样美、怎样奇,你和游人怎样感叹,你凝望着什么,展开怎样的想象等;次要景物可略写或不写,这样重点就突出,游记也就生动了。

  四、融入真情实感。

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这样可以丰富文章内涵,深化习作主题,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如果你注意了以上几点,那么,你一定会写出成功的游记。

 

年级学科班级(第课时)主备人:

陈敏审核人:

 

(第六单元第21课)《小石潭记》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2、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概括小石潭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课堂导学方案

第1课时

(一)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

2、学生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翻译课文,积累字词。

(二)课堂探究

1、读课文。

一边自由读,一边板书生字词,正音,齐读。

2、翻译课文。

一人翻译一句,翻译接龙。

3、巩固翻译,强调难点语句。

(三)当堂评价

做课后练习三。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下节课导学案。

 

年级学科班级(第课时)主备人:

陈敏审核人:

 

《小石潭记》导学案

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概括小石潭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课堂导学方案

(一)课堂探究

1、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生交流回答:

发现小石潭------()------()------

()-----()。

 

2、精读文章,品味写法:

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

提示:

(1)先声夺人。

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

用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

用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

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点,用比喻。

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

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一语,然后用比喻

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

(3)正面描写。

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

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4)正面、侧面相呼应。

第二段,既写又写,

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

尤其是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

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三)当堂评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⑵俶尔远逝

2、说明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⑴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⑵斗折蛇行斗:

蛇: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⑷凄神寒骨凄:

寒: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

⑵“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上文哪句话相呼应:

⑶描写潭中鱼静态的一句是:

写其动态的一句是: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

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5、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四)布置作业

完成基训。

年级学科班级(第课时)主备人:

陈敏审核人:

(第六单元第22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教师寄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2、知识、能力目标: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欣赏精妙的写月语句,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二、课堂导学方案

第1课时

(一)课前预习

A、基础积累:

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2.有关背景

苏轼于元丰二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

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五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

屡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

另一方面,他壮志未酬,并不甘愿做“闲人”。

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B、熟读课文,翻译课文。

(二)课堂探究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

如: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念/无与为乐者。

水中/藻荇交横。

2.同学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翻译全文。

板书难词难句,讲解。

(三)当堂评价

1、背诵课文。

2、翻译课文。

(四)布置作业:

完成下节课导学案。

年级学科班级(第课时)主备人:

陈敏审核人: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分析课文,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

二、课堂导学方案

(一)课堂探究

学生质疑,讨论解疑,理解课文内容。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庭院月色有什么特点?

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后面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

”一段话,好不好?

为什么?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当堂评价

一、解释重点词语:

1.欣然起行欣然()

2.念无与乐者念()3.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

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四)布置作业

完成基训。

 

年级学科班级(第课时)主备人:

陈敏审核人:

(第六单元第23课)《游恒山记》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恒山的自然人文景观,激发爱国热情,学习古代学者的实践精神。

2、知识、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对古代游记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课堂导学方案

第1课时

(一)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为生字词注音,背诵生字词。

2、翻译课文1、2段。

3、认识作者: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

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他少年好学,喜读奇书,博览古今史籍、图经地志。

二十二岁起弃科举业,受母鼓励,不避风餐露宿之苦,不怕葬身丘壑之险,遍游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山水,考察自然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动物、风俗习惯、经济状况等,前后三十余年。

三次遇盗,四次断粮,而志不变,气不馁,写游记不辍。

崇祯十三年(1640年)病倒于云南丽江,被人护送回乡。

次年卒于江阴。

一生钟情神州山水,探析天地奥秘,游迹遍及今天的19个省、市、自治区,留下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为明代地理学的重要著作。

游记内有16卷60余万字,包涵了地质、地貌、河道、文化、历史、民俗等内容。

这部书不但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千古奇书”。

(二)课堂探究

1、读课文。

一边自由读,一边板书生字词,正音,齐读。

2、翻译课文1、2段。

一人翻译一句,翻译接龙。

3、巩固翻译,强调难点语句。

(三)当堂评价

●为下列带点字注音:

风翳净尽浅阜无攀跻劳虬松萦回松影筛阴杰坊官廨拾级朔方

庑门穹碑间道攀蹑槎枒连袂不啻俯瞰澄丽扼

(四)布置作业

翻译课文3、4段。

 

年级学科班级(第课时)主备人:

陈敏审核人:

 

《游恒山记》导学案

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翻译课文3、4段。

二、课堂导学方案

1、读课文3、4段。

2、翻译课文3、4段。

一人翻译一句,翻译接龙。

3、巩固翻译,强调难点语句。

三、当堂评价

●解释词语:

策杖登岳又一里,则土石皆赤

台中像群仙,环列无隙

余时欲跻危崖还过岳殿东

满山短树蒙密槎枒枯竹

汩汩不能出比肩连袂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下节课导学案。

2、做基训。

年级学科班级(第课时)主备人:

陈敏审核人:

《游恒山记》导学案

第3课时

一、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实践精神。

二、课堂导学方案

1、概括各段的段意。

 

2、作者上山经过了哪些地方?

在山顶上看见了哪些景物?

 

3、划出课文中写徐霞客登顶经过的文字,说说其所拥有的精神。

 

4、“五岳归来不看山”你知道是指的哪“五岳”吗?

 

三、当堂评价

●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风翳净尽,澄碧如洗。

2、崖石渐起,松影筛阴。

3、崩崖乱坠,杂树密翳。

四、布置作业

做下节课导学案。

年级学科班级(第课时)主备人:

陈敏审核人:

(第六单元第24课)《满井游记》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2、知识、能力目标:

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汇;理清写景的层次,体会描写的精妙。

二、课堂导学方案

第1课时

(一)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为生字词注音,背诵生字词。

认识作者。

●补充注音:

辄髻鬟掠夫能不以游堕事

罍偕乍

●难句停顿:

(在书上做好记号,背诵。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余之游/将自此始

2、翻译课文。

(二)课堂探究

1、小组学习,读课文,疏通文意。

2、小组派代表板书难词难句并讲解。

3、、翻译课文。

一人翻译一句,翻译接龙。

4、巩固翻译,强调难点语句。

(三)当堂评价

●请为下列字注音:

廿()鹄()鬣()茗()罍()蹇()倩()髻()鬟()浃()乍()澈()靧()曝()

(四)布置作业:

完成下节课导学案。

年级学科班级(第课时)主备人:

陈敏审核人:

《满井游记》导学案

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理清写景的层次,体会描写的精妙。

二、课堂导学方案

(一)课堂探究

1、理清行文思路:

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2、重点阅读课文第2段:

●作者对满井早春的总印象是,,

接下来描写了京郊初春的、、、、

、、这7种景色,最能体现作者看到这些景

色时的心境的句子是。

 

●找出第2段中两个独特的比喻句,它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色?

 

(二)拓展延伸

《满井游记》和《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说说你从这三篇课文中看出了三位作者怎样不同的心境。

 

(三)当堂评价

●解释词语:

东风时作作:

土膏微润膏: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茗:

罍:

蹇:

呷浪之鳞鳞:

夫能不以游堕事堕:

恶能无纪恶: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下节课导学案。

2、完成基训。

 

年级学科班级(第课时)主备人:

陈敏审核人:

《满井游记》导学案

第3课时

一、学习目标:

积累文言词汇。

二、课堂导学方案

(一)课堂探究

1、比较同一文言词在文中的不同意义:

乍:

波色乍明()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鬣:

麦田浅鬣寸许()

毛羽鳞鬣之间()

始:

于时冰皮始解()

髻鬟之始掠也()

始知郊田之外()

而: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第2段“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本文的点睛之笔,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二)当堂评价

做课后练习二。

(三)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我的收获是:

 

(四)布置作业

完成下节课导学案。

年级学科班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