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庸全文及译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983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庸全文及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中庸全文及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中庸全文及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中庸全文及译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中庸全文及译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庸全文及译文.docx

《最新中庸全文及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庸全文及译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庸全文及译文.docx

最新中庸全文及译文

《中庸》

--子思

第一章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

上天赋予人和物的根本,叫做“性”;在人即人性,在物即物性。

遵循本性自然的规律,叫做“道”。

修养人性自然的法规,叫做“教”。

原文: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

“道”是片刻也脱离不开的,能够脱离开的,就不是“道”了。

因此,有道德的君子非常谨慎、敬畏地对待那眼睛只有天下最诚的圣人,才能充分地发挥他的天性;发尽天性,才能发尽人性;发尽人性,才能发尽物性;发尽物性,就能助天地化生、养育万物;能助天地化育万物,就能与天地并列,排在第三了。

看不见、耳朵听不见的东西-“道”;遏制住欲念,即使是在隐晦或细微的地方,也不让它显现出来。

因此,当君子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是特别谨慎的。

原文: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

喜怒哀乐等感情还没有抒发出来的时候,叫做“中”;抒发出来而又完全符合礼义的标准,叫做“和”。

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的通途。

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正常运行,万物就会正常地生长、发育。

第二章

原文:

仲尼日: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译文:

孔子说:

“君子能做到‘中庸’;小人相反,做不到‘中庸’。

  君子能做到中庸,是因为君子时刻都能做得恰如其分,既‘不超过’又不‘不足’;小人则相反,做不到中庸,是因为小人做事无所顾忌。

第三章

原文:

子曰:

“中庸其至矣乎!

民鲜能久矣。

译文:

孔子说:

“中庸是至高无上的道德标准了吧!

百姓之中很久以来就很少有人能做到了。

第四章

原文:

子曰: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

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

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译文:

孔子说:

“中庸之道实行不起来的原因,我知道了。

聪明的人做得太“过”,往往超过中庸的标准;愚钝的人却常常达不到中庸的标准。

中庸之道昌明不起来的原因,我是知道的。

贤德的人往往做过了头,不贤的人却常常达不到标准。

  这如同饮食一样,人没有不进饮食的,但很少有人能品准饮食的味道的。

第五章

原文:

子曰:

“道其不行矣夫。

译文:

孔子哀叹说:

“中庸之道大概流行不起来了吧?

第六章

原文:

子曰:

“舜其大知也与!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译文:

孔子说:

“舜可以说是有大智慧的人吧!

但他却喜欢发问,并善于审察哪怕是浅近的话。

他不揭露别人的缺点,却宣扬别人的长处;能掌握事物的正反的两个极端,用中正的法则去指导民众;这就是舜之所以成为舜的缘故吧!

第七章

原文:

子曰:

“人皆日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译文:

孔子说:

“人人都说自己聪明,然而把他驱赶并使他落入捕兽的网笼和陷阱里,却不知道躲避。

人人都说自己聪明,但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不能坚持实行一个月啊!

第八章

原文:

子曰:

“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译文:

孔子说:

“颜回的为人是这样:

选择了中庸之道,就像得到了一条善道,牢牢地记在心里,不让它失去。

第九章

原文:

子日: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译文:

孔子说:

“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好,爵位俸禄可以推辞掉,雪亮的刀刃也可以赤着脚踩着走过,中庸之道可是难以实行起来的呀!

第十章

原文:

子路问强。

子曰:

“南方之强与?

北方之强与?

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译文:

子路问什么是强。

孔子说:

“你问的是南方的强呢?

北方的强呢?

还是你认为的强呢?

  用宽大柔和去感化教诲别人,即使别人用不合理的作法来对待自己,也不施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啊!

君子信守这种强。

  好勇善战,死了也不知道后悔,这是北方的强,强悍的人信守这种强。

原文: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

  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译文:

所以君子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最强啊!

立定中正而不偏倚,这才是最强啊!

  国家政治清平,自己却官路不顺,但也不改变自己的操守,这才是最强啊!

  国家政局混乱,腐败不堪,至死也不改变自己操守,这才是最强啊!

第十一章

原文:

子曰:

“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译文:

孔子说:

“喜好探索隐僻的道理.行事荒诞怪异,即使能得到后代人的传述,我是不会去做的。

  君子遵循正道行事,但半途而废,我是不会去做的。

  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避世隐居,终身不为人知、不被重用而不后悔,只有圣人才能这样做。

第十二章

原文:

君子之道,费而隐。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译文:

君子所行的“道”,广大而细微。

从它的广大、明显方面来说,即使是愚男愚女,也能让他们了解;即使是不贤德的普通男女,也能让他们去实行。

但从它的细微、隐奥方面来说,连圣人也有认识不透、实行不了的地方。

原文:

天地之大也,人扰有所憾。

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诗》云: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言其上下察也。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译文:

天地太大了,人类还因为无法掌握它而感到遗憾。

因此,君子说到的大,整个天下也装载不下,说到的小,天下没有人能把它剖开。

  《诗经》上说:

“鹰飞在高空,鱼游跃于深渊。

”这是说:

“道”从天上到水底,无处不在,无处不显。

  君子所行的道,开始于普通男女,但推展到了极点,就能披露天地间一切事物之理。

第十三章

原文:

子曰:

“道不远人。

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

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译文:

孔子说:

“道是不会远离于人的,如果人在实行道时却远远离开了人,那就不能说他实行的是正道了。

  《诗经》上说:

‘伐木做斧柄,伐木做斧柄,做柄的方法并不远。

’手握着斧柄砍伐木材来做柄,其实样板就在你手中,你还斜着眼看,以为差得很远。

因此,君子用人道来治理人事,直到人改过为止。

  “做到‘忠’、‘恕’,离中庸之道就不远了。

不愿意加到自己身上的事,也就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原文: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

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

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

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

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

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译文:

“君子所行的道有四项,孔丘我一项也没有做到。

用要求儿子应该做的事去侍奉父亲,我没能做到;用要求臣下应该做的事去侍奉君王,我没能做到;用要求弟弟应该做的事去对待兄长,我没能做到;用要求朋友应该的事首先与朋友交往,我没能做到。

  平常的德也要实行;平常的话,说起来也要谨慎。

即使感到力不从心,也不敢不努力去做;即使能做得很完美,也不敢把话说尽而不留余地。

语言要顾全行动,行动要顾全语言,君子的言行能做到这样,难道还不算忠厚老实吗?

第十四章

原文: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

素贫贱,行乎贫贱。

素夷狄,行乎夷狄。

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

在下位,不援上。

正已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子曰: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鹊,反求诸其身。

  君子能安于自己现在的身份和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奢望超出自己身份和地位以外的名利。

译文:

现在富贵了,按富贵身份应做的去做;现在处于贫贱地位,就做贫贱人该做的事;现在居住在夷狄地区,就按夷人或狄人的习惯去行事;现在处于忧患灾难的境遇,就做这种境遇中可能做到的事。

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遇,没有不悠然自得的时候。

  处于上位,不欺凌下属;处于下位,不巴结上司。

只端正自己而不责求别人,这样就没有抱怨心。

对上不抱怨老天不公,对下不责怪别人不对。

  因此,君子处于平安的地位等待天命,小人则是干冒险的事,企图侥幸获利。

  孔子说:

“射箭的事好比君子行道。

如果射不中靶心,不是去怨这怨那,而是反过来检查自己。

第十五章

原文: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诗》曰: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耽。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子曰:

“父母其顺矣乎!

译文:

君子推行中庸之道就从自身做起,就像走远路一定要从近处出发,登高山一定由低处开始。

  《诗经》上说:

“妻儿和睦情深,像弹琴鼓瑟那样和谐。

兄弟融洽相处,和乐亲热。

你的家庭和顺幸福,你的妻儿欢乐。

  孔子说:

“这样,父母就遂心如意了吧!

第十六章

原文:

子曰:

“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诗》曰: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译文:

孔子说:

“鬼神的德行,真是盛大得很哪!

看却看不到形状;听却听不到声音;生成万物而一个也不遗漏;使天下人斋戒盛装,来举行祭祀典礼。

洋溢荡漾,好像在自己的头顶之上,又像在左右身旁。

  《诗经》上说:

‘神的降临,不可揣测。

怎敢怠慢不敬?

’从隐微到明显,它的真实是这样不可遮掩啊!

第十七章

原文:

子曰:

“舜其大孝也与!

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诗》曰:

‘嘉乐君子,宪宪令德。

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故大德者必受命。

译文:

孔子说:

“舜该是个最孝顺的人吧?

有圣人的德行,有天子的尊贵,四海之内他最富有,宗庙里祭祀他,而且子孙万代保持着祭祀不断。

  因此,有大德的人一定能得到应有的地位,一定能得到应有的俸禄,一定能得到应有的名望,一定能得到应有的寿数。

  因此,上天造就万物,就一定会因其材质而有厚有薄。

所以该裁培的就栽培,该毁坏的就毁坏。

  《诗经》上说:

‘和乐的君子,有昌明的大德。

和顺人民使之安居乐业,承受上天赐予的福禄。

天命保佑着他,使他不断的受用。

’所以有大德的人,必然受天命做天子。

第十八章

原文:

子曰:

“无忧者,其惟文王乎!

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

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

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

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

期之丧,达乎大夫。

三年之丧,达乎天子。

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译文:

孔子说:

“没有忧愁的人,大概只有周文王吧!

王季是他的父亲,武王是他的儿子。

父亲为他开创基业,再由儿子继承。

  武王继续太王、王季、文王的功业,一穿上战袍就取得了天下。

自己没有失去显赫的名望,被尊为天子,拥有四海以内的全部财富,享受宗庙的祭祀,子子孙孙永保祭祀不断。

  “武王晚年承受天命,周公完成了文王、武王的德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