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点评与拓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9711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试题点评与拓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考试题点评与拓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考试题点评与拓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高考试题点评与拓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高考试题点评与拓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试题点评与拓展.docx

《高考试题点评与拓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点评与拓展.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试题点评与拓展.docx

高考试题点评与拓展

2009年高考试题点评与拓展

考题1

1.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三种射线,按穿透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

(A)α射线,β射线,γ射线(B)γ射线,β射线,α射线

(C)γ射线,α射线,β射线(D)β射线,α射线,γ射线

出题背景

本题考查了有关天然放射性现象中α、β、γ射线的基本性质,该知识点是高中物理的基本内容,也是高中物理中原子、原子核部分的重要内容,属于要求知道的知识。

解题思路

放射性元素通常都会自发地衰变,具有放出射线的性质,这种现象称为天然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会放出α、β、γ三种射线,经实验和测试,发现这三种射线的组成及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带正电的氦原子核,它的贯穿本领很小,而电离本领很强;β射线是核内放出的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它的贯穿本领很强,而电离本领比较弱;γ射线是以光速运动的光子,其贯穿本领最强,但电离本领最弱。

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

考题拓展

2.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A)α粒子散射现象(B)天然放射现象

(C)光电效应现象(D)原子发光现象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57N+11H→126C+42He是α衰变方程

(B)11H+21H→32He+γ是核裂变反应方程

(C)23892U→23490Th+42He是核裂变反应方程

(D)42He+2713Al→3015P+10n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

4.在α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

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到。

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11H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

(1)中微子与水中的11H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10n)和正电子(01e),即:

中微子+11H→10n+01e。

由此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_________。

(A)0和0(B)0和1(C)1和0(D)1和1

(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γ),即:

01e+0-1e→2γ。

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kg,则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_______J。

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通过分析比较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电子的物质波波长的大小。

5.某科学家提出年轻热星体中核聚变的一种理论,其中的两个核反应方程为:

11H+126C→137N+Q111H+157N→126C+X+Q2

方程式中Q1、Q2表示释放的能量,相关的原子核质量见下表:

原子核

11H

32He

42He

126C

137N

157N

质量/u

1.0078

3.0160

4.0026

12.0000

13.0057

15.0001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是32He,Q2>Q1(B)X是42He,Q2>Q1

(C)X是32He,Q2<Q1(D)X是42He,Q2<Q1

6.2006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通过钙48轰击锎249发生核反应,成功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

实验表明,该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3个相同的粒子x,再连续经过3次α衰变后,变成质量为282的第112号元素的原子核,则上述过程中的粒子x是()。

(A)质子(B)中子(C)电子(D)α粒子

7.据新华社报道,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第一套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已完成了首次工程调试。

下列关于“人造太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21H+31H→42He+10n

(B)“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23592U+10n→14156Ba+9236Kr+310n

(C)“人造太阳”释放的能量大小的计算公式是ΔE=Δmc2

(D)“人造太阳”释放的能量大小的计算公式是E=

mc2

考题2

8.气体内能是所有气体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其大小与气体的状态有关,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分子间势能分别取决于气体的()

(A)温度和体积(B)体积和压强

(C)温度和压强(D)压强和温度

出题背景

该题从气体动理论的角度考查对气体基本性质的了解,属于基础知识。

解题思路

气体具有的内能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由于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气体分子就会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这种运动提供了分子的平均动能,简称分子动能,它与温度有关;另一方面,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分子力,并且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分子力也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分子势能的变化,因此,气体分子间的势能与气体的体积有关。

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

考题拓展

9.

(1)若一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在此过程中关于气泡中的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B)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

(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D)气体组成的系统的熵增加

(2)若将气泡内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对外界做了0.6J的功,则此过程中的气泡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J。

气泡到达湖面后,温度上升的过程中,又对外界做了0.1J的功,同时吸收了0.3J的热量,则此过程中,气泡内的气体内能增加了_________J。

(3)已知气泡内气体的密度为1.29kg/m3,平均摩尔质量为0.29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1,取气体分子的平均直径为2×10-10m。

若气泡内的气体能完全变为液体,请估算液体体积与原来气体体积的比值。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0.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

(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

(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

(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热量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D)温度越高,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越大

考题3

12.两带电量分别为q和-q的点电荷放在x轴上,相距为L,能正确反映两电荷连线上场强大小E与x关系的是图()

出题背景

该题考查的是有关电场强度的基础知识,用图形考查电场的空间分布情况。

该题的考查形式与通常考查电场强度的形式有所不同,以往的考查一般是以计算为主,只要把电荷的电荷量及相互间的距离代入电场强度公式,即可求得电场强度的大小,本题注重考查场强与相互间距离的函数关系,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核。

解题思路

放在x轴上的正、负电荷之间的电场方向由q指向-q,在中点处,正、负电荷在该点产生的电场方向相同,大小叠加后为一固定值E0=

在其他位置,设某点离正电荷的距离为x,则该点到负电荷的距离为L-x,该点的电场强度大小E=

,由此式可知,叠加后的电场强度均大于E0,而且越接近正、负电荷,叠加后的电场强度的值越大,且是以

为轴对称的。

选项(B)中虽然曲线的形状与选项(A)的相同,但选项(B)表示在号处正、负电荷在该点处的场强为零,显然这不符合事实。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考题拓展

13.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3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分别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点时,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现将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再将其分别固定在距离为

的两点,则此时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A)

F(B)

F(C)

F(D)12F

14.

空间某一静电场的电势φ在x轴上的分布如图所示,x轴上两点B、C的电场强度在x方向上的分量分别是EBx、ECx,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EBx的大小大于ECx的大小

(B)EBx的方向沿x轴正方向

(C)电荷在O点受到的电场力在x轴方向上的分量最大

(D)负电荷沿x轴从B点移到C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考题4

15.做简谐振动的单摆摆长不变,若摆球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减小为原来的

,则单摆振动的()

(A)频率、振幅都不变(B)频率、振幅都改变

(C)频率不变、振幅改变(D)频率改变、振幅不变

出题背景

该题考查有关简谐振动的基础知识,要求了解做简谐振动的物体的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情况。

解题思路

做简谐振动的单摆的频率(或周期)只决定于单摆的摆长,与摆球的质量无关,因此,当单摆的摆长不变而摆球的质量改变时,新的单摆与原来的单摆相比,频率不变。

由题意知,新的单摆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减小为原来的

,摆球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虽然新的单摆在最低点处(即平衡位置处)的动能值与原来的相同,但单摆将该动能转化为势能时的摆角必然减小,即势能由原来的mgh变为4mghʹ,(h、hʹ分别表示原来的单摆和新的单摆摆球离平衡位置的竖直高度),显然hʹ<h,由此可知,与hʹ相对应的振幅必定小于与h对应的振幅。

所以选项(C)正确。

考题拓展

16.如图(a)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1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4m处的质点。

如图(b)所示为质点Q的振动图像,则()。

(A)t=0.15s时,质点Q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

(B)t=0.15s时,质点P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C)从t=0.10s到t=0.25s,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了6m

(D)从t=0.10s到t=0.25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cm

17.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Asin

t,则该质点()。

(A)第1s末与第3s末的位移相同

(C)3s末至5s末的位移方向都相同

(B)第1s末与第3s末的速度相同

(D)3s末至5s末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18.

在t=0时刻,质点A开始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像如图所示。

质点A振动的周期是_______s;t=8s时,质点A的运动沿y轴的________方向(选填“正”或“负”);质点B在波动的传播方向上与A相距16m,已知波的传播速度为2m/s,则在t=9s时,质点B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是_________cm。

19.

同一音叉发出的声波同时在水和空气中传播,某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在水中波长较大,b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

(B)声波在空气中波长较大,b是空气中声波的波形曲线

(C)水中质点振动频率较高,a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

(D)空气中质点振动频率较高,a是空气中声波的波形曲线

20.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途中P、Q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1.5m和x=4.5m。

P点的振动图像如图(b)所示。

则在图中的四幅图中,可能是Q点的振动图像的是()。

考题5

21.小球由地面竖直上抛,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设所受阻力大小恒定,地面为零势能面。

在上升至离地高度h处,小球的动能是势能的两倍,在下落至离高度h处,小球的势能是动能的两倍,则h等于()

(A)

(B)

(C)

(D)

出题背景

该题考查的是竖直上抛运动中动能与势能的转换关系,属基础知识内容。

在解题时,要求能仔细区分运动过程中的各种位置与能量的关系。

解题思路

由题意可知,小球在上升至离地h高度处的总能量为E=Ek+Ep=3mgh,小球上升到最高处的能量为mgH=3mgh-f·(H-h);小球又回落至离地h高度处的能量为Eʹ=Ekʹ+Epʹ=

,在离地h高度处前后的能量差是阻力f所做的功,为E-Eʹ=2f·(H-h)=

由上述几个关系式,可求得h=

选项(D)正确。

考题拓展

22.在无风的情况下,跳伞运动员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跳伞,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则图描绘下落速度的水平分量大小vx、竖直分量大小vy与时间t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23.一物体沿固定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0滑至斜面底端。

已知在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恒定。

若用F、v、s和E分别表示该物体所受的合力、物体的速度、位移和机械能,则图所示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考题6

24.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

对于某种金属()

(A)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B)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电效应

(C)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弱,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小

(D)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出题背景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光电效应原理的知识,是基础题。

解题思路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能否产生光电流的根本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要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

当发生光电效应时,金属中的电子被光子打出金属表面而形成光电子,由于光电子的运动,从而形成电流。

光电效应反映了光具有粒子性的特性,每个光子的能量决定于光的频率,频率越高,光子具有的能量就越大。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具有较高频率的光子入射到金属表面时,将金属中的电子打出物质表面,这时,光子的一部分能量使电子克服金属内部对该电子的束缚,多余的能量使该电子获得打出金属表面后的运动初速度。

光子能否打出电子只与频率有关,而与光强无关,即使光强很微弱,只要入射光的频率大于该金属的极限频率,就有光电效应发生。

而光强是由光束中光子的数量决定的,光子越多,光强就越大,光强与光子的频率无关,即使光强很强,但入射的光子频率小于该金属的极限频率时,仍无光电效应发生。

所以选项(A)、(D)正确。

考题拓展

25.

光电管是应用光电效应的原理制成的光电元件。

如图所示,当一束单色光照射光电管时,灵敏电流计G中无电流通过,这可能是由于()。

(A)照射时间太短(B)光的强度太小

(C)光的波长太短(D)光的频率太低

26.

如图所示,弧光灯发出的光经一狭缝后,在锌板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的铝箔有张角,则该实验能证明()。

①弧光灯发出的光具有波动性

②锌板上带电

③光通过狭缝时发生了衍射现象

④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

(A)①②③(B)③④(C)①③(D)②④

考题7

27.

位于A、B处的两个带有不等量负电的点电荷在平面内电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等势线,则()

(A)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正电荷从c点移到d点,电场力做正功

(C)负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正功

(D)正电荷从e点沿图中虚线移到f点,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出题背景

该题利用等势线的概念考查了电场中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对学生的能力有一定要求。

学生一般习惯于计算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度或电势的大小,而会忽略对电场结构的了解。

本题加强了电场是由电荷激发的思想,而且从等势线的疏密可以大致知道激发场源的电荷所带电荷量的多少。

解题思路

电场线与等势线互相垂直,由题意知A、B处都为负电荷,所以电场线垂直于等势线且分别指向A、B。

a点、b点在同一等势线上,它们的电势相等,但电场强度的大小与各点周围等势线的疏密有关,而且电场强度的方向都与该点处的等势线垂直,所以选项(A)错误;根据电场线的性质,电场线是指向电势降落的方向,所以各等势线的电势从外到里逐渐减小,由此可知,将正电荷从c点移到d点时,电场力做负功,选项(B)错误,同理可知选项(C)正确;在将正电荷从e点沿图中虚线移到f点的过程中,电势先是减小,然后再逐渐增大,所以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选项(D)正确。

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D)。

考题拓展

28.

某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P、Q两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为EP和EQ,电势分别为φP和φQ,则()。

(A)EP>EQ,φP>φQ(B)EP>EQ,φP<φQ

(C)EP<EQ,φP>φQ(D)EP<EQ,φP<φQ

29.

如图所示,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平行金属板在真空中水平放置,M、N为板间同一电场线上的两点,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速度vM经过M点在电场线上向下运动,且未与下板接触,一段时间后,粒子以速度vN折回N点。

则()。

(A)粒子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一定从M点指向N点

(B)粒子在M点的速度一定比在N点的大

(C)粒子在M点的电势能一定比在N点的大

(D)电场中M点的电势一定高于N点的电势

30.

空间有一均匀强电场,在电场中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O-xyz,M、N、P为电场中的三个点,M点的坐标为(0,a,0),N点的坐标为(a,0,0),P点的坐标为(a,

)。

已知电场方向平行于直线MN,M点的电势为0,N点的电势为1V,则P点的电势为()。

(A)

V(B)

V(C)

V(D)

V

31.

图中的虚线为静电场中的等势面1、2、3、4,相邻的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其中等势面3的电势为0。

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运动,经过a、b两点时的动能分别为26eV和5eV。

当这一点电荷运动到某一位置、其电势能变为-8eV时,它的动能为()。

(A)8eV(B)15eV(C)20eV(D)34eV

32.如图所示,一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关于y轴(沿竖直方向)对称,O、M、N是y轴上的三个点,且OM=MN。

P点在y轴右侧,MP垂直ON。

则()。

(A)M点的电势比P点的电势高

(B)将负电荷由O点移动到P点,电场力做正功

(C)M、N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O、M两点间的电势差

(D)在O点由静止释放一带正电的粒子,该粒子将沿y轴做直线运动

考题8

33.牛顿以天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引力为依据,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创建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牛顿()

(A)接受了胡克等科学家关于“吸引力与两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猜想

(B)根据地球上一切物体都以相同加速度下落的事实,得出物体受地球的引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即F∝m的结论

(C)根据F∝m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了地月间的引力关系,进而得出F∝m1m2

(D)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得出了比例系数G的大小

出题背景

该题结合物理学史,考查学生对“牛顿创建万有引力定律”史实的了解,同时考查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及科学的逻辑推理过程的掌握情况。

在“二期课改”新教材上对牛顿创建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方法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的科学思想都作了详细的阐述,其目的是希望学生不仅要学到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更要了解牛顿在20年的漫长研究过程中体现出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体现新教材希望达到的教学目标。

该题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解题思路

万有引力定律的核心是: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并且根据史实可知,选项(A)、(C)正确。

选项(B)也与史实相符,所以选项(B)正确。

引力常量G是由卡文迪许测得的,所以选项(D)错误。

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B)、(C)。

考题拓展

34.类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归类和比较,有助于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在类比过程中,既要找出共同之处,又要抓住不同之处。

某同学对机械波和电磁波进行类比,总结出了下列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A)机械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三者满足的关系,对电磁波也适用

(B)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C)机械波的传播依赖于介质,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波只有纵波

35.英国《新科学家(NewScientist)》杂志评选出了2008年度世界8项科学之最,在XTEJ1650-500双星系统中发现的最小黑洞位列其中。

若某黑洞的半径R为45km,质量M和半径R的关系满足

(其中c为光速,G为引力常量),则该黑洞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数量级为()。

(A)108m/s2(B)1010m/s2(C)1012m/s2(D)1014m/s2

36.据报道,“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绕月飞行器的圆形轨道距月球表面分别约为200km和100km,运动速率分别为v1和v2。

那么v1和v2的比值为(月球半径取1700km)()。

(A)

(B)

(C)

(D)

37.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拉第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伽利略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38.地球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可以看作是圆形的。

已知木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轨道半径的5.2倍,则木星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之比约为()。

(A)0.19(B)0.44(C)2.3(D)5.2

39.

如图所示是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中的一幅图,一小球在光滑槽内运动,槽底水平部分长5m,若小球由A点静止开始运动,经4s到达另一斜面与A等高的B点,且已知小球在水平部分运动时间为1s,则小球下落点A离水平底部的高度为____m,小球从A到B运动的总路程是____m。

40.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很多物理学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图中的四个人物,在对光的认识方面分别做出了不同的贡献。

请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将他们依次排列,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④①②③(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

考题9

41.

如图为竖直放置的上细下粗的密闭细管,水银柱将气体分隔成A、B两部分,初始温度相同。

使A、B升高相同温度达到稳定后,体积变化量为ΔVA、ΔVB,压强变化量为ΔpA、ΔpB,对液面压力的变化量为ΔFA、ΔFB,则()

(A)水银柱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B)ΔVA<ΔVB

(C)ΔpA>ΔpB(D)ΔFA=ΔFB

出题背景

该题考查的是理想气体在等温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体积关系的基本性质。

该题中两段管子的粗细不同,又是竖直放置,因此造成水银柱上下两端存在压强差,初看有点复杂,但只要依据理想气体在等温条件下体积与压强的关系,依次考虑升高相同温度达到稳定后各段气体的压强、体积的变化关系即可解答。

解题思路

首先假设水银柱不动,则A.B两部分气体发生等容变化,设初始时温度为T,水银柱长为h,升高温度后温度为Tʹ。

对气体A:

,pAʹ=

pA;对气体B:

,pBʹ=

pB;初始时满足:

pA=pB+ρgh。

ΔpA=pAʹ-pA=(

-1)pA,ΔpB=pBʹ-pB=(

-1)pB,因为pA>pB,所以ΔpA>ΔpB,水银柱要上升,选项(A)正确。

水银柱上升后,因上细下粗,故水银柱长度变长。

若水银柱不变长,则ΔpA=ΔpB,变长,则ΔpA>ΔpB,ΔFA>ΔFB,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又因为气体的总体积不变,所以ΔVA>ΔVB,选项(B)错误。

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C)。

考题拓展

42.密闭有空气的薄塑料瓶因降温而变扁,此过程中瓶内空气(不计分子势能)()。

(A)内能增大,放出热量(B)内能减小,吸收热量

(C)内能增大,对外界做功(D)内能减小,外界对其做功

43.

如图所示,导热的汽缸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