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及保证措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9706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及保证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及保证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及保证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及保证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及保证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及保证措施.docx

《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及保证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及保证措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及保证措施.docx

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及保证措施

1.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及保证措施

线路所处区域位居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年平均降雨量为1027mm~1600mm,年最大降雨量2356mm,年最小降雨量570mm,年蒸发量1130mm~138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

年平均气温在15.0℃~18.0℃之间,全年无霜期230天左右,每年7月~8月气温较高,1月~2月气温较低,极端最高气温38.8℃~43.0℃,极端最低气温-10.1℃~-14.0℃。

根据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和该地区的气候特点,路基、桥梁下部及特殊结构、制架梁、无砟轨道板制铺等工程冬季、雨季、夏季施工在所难免,为此,做好冬季、雨季、夏季施工的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我单位将采取如下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1.1.冬季施工安排及保证措施

在进行工期安排时,对受冬季施工影响较大的混凝土工程施工,尽量避开冬季施工期。

确需在冬季进行混凝土施工时,需从配合比设计、材料选择、拌合工艺、运输、浇注、养护等各过程严格控制,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⑴当连续五天室外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季措施进行砼施工。

⑵加强砼原材料控制,保证砂石料中无冰块。

对水泥、骨料、砂进行蓬布覆盖,避免受冻,拌和站设立棚盖及热源。

⑶尽可能缩短砼的运输时间,且在运输机具上采取保温措施。

⑷浇筑完毕的砼面要及时用覆盖,进行蓄热养护。

⑸安排在冬季施工的混凝土项目,混凝土添加防冻复合早强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2%,溶成30~35%的溶液同拌和水一起加入搅拌机内,拌和时间不少于3分钟,确保混凝土出仓温度大于15℃,混凝土入仓温度大于5℃。

⑹重视预应力张拉灌浆材料、配合比和工艺的选择,严格控制泌水,优先选用早强型灌浆材料。

冬季施工不应采用水冲洗预应力管道,应在灌浆前将孔道内积水(冰)冲洗干净。

气温或构件温度低于5℃时,不安排压浆作业,管道内水泥浆注入后48h内结构物的温度不能低于5℃,如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则应采取保温措施。

⑺鉴于现行砼同条件养护试件不能很好的反映结构实体砼温度、强度及弹性模量的发展,采用实体温度测量与匹配养护试件相结合,为合理确定养护方式、拆模时间、预应力张拉工艺以及合龙前应力计算提供参数。

⑻为确保DA砂浆的质量,DA砂浆灌注施工施工时,确保DA砂浆施工满足5~30℃的环境温度要求。

⑼冬季开挖基槽时,应周密计划,做到连续施工,以防基槽底层原土冻结。

气温低于0℃时,应预留30Dm厚的原土或覆盖防冻物。

⑽路基施工应控制填筑的材料不受冻,选择适宜的温度时间段进行。

⑾高度重视冬季施工的组织管理。

应根据各单项工程特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施工工艺设计。

切实落实各项冬季施工方案和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1.2.雨季施工安排及保证措施

1.2.1.施工管理措施

⑴项目部成立抗洪防汛领导小组,建立雨季值班制度。

在雨季来临之前,建立雨季施工领导小组,责任到人,分片包保。

在雨季施工期间定期检查,严格雨季施工“雨前、雨中、雨后”三检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⑵施工队成立防洪抢险突击队,平时施工作业,雨时组织防汛抢险。

每个施工现场均备足防汛器材、物资,包括雨衣,雨鞋,铁锹,草袋,水泵等,做到人员设备齐整、措施有力、落实到位,防洪抢险专用物资任何人不得随意调用。

⑶雨季及洪水期间,与当地气象水文部门取得联系,及时获得气象预报,掌握汛情,合理安排和指导施工,做好施工期间的防洪排涝工作。

制定雨季值班制度,专人负责协调与周边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防汛事宜。

⑷编制雨季施工作业指导书,制定防洪抗汛预案,作为雨季施工中的强制性执行文件,严格执行。

⑸在雨季施工期间,加强对桥梁支架、施工脚手架和土方工程的检查,防止倾倒和坍塌。

对处于洪水可能淹没地带的机械设备、材料等做好防范措施,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撤离。

长时间在雨季中作业的工程,应根据条件搭设防雨棚。

施工中遇有暴风雨时暂停施工。

⑹现场中、小型设备必须按规定加防雨罩或搭防雨棚,机电设备要安装好接地安全装置,机动电闸箱的漏电保护装置安全可靠;施工电缆、电线尽量埋入地下,外露的电杆、电线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雨季前对现场设备作绝缘检测。

⑺对停用的机械设备以及钢材、水泥等材料采取遮雨、防潮措施,现场物资的存放台等均应垫高,防止雨水浸泡。

⑻加强对临时施工便道维护与整修,确保其路面平整、无坑洼、无积水。

⑼雨季时派专人在危险地段值班,重点加强对深基坑、深路堑边坡观测,及跨河道、航道、邻近公路、铁路施工等施工的安全巡视,并派专人对施工区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排水系统排水通畅。

1.2.2.路基工程雨季施工措施

⑴开工前要先作好临时排水设施,包括临时排水沟、截水沟及横向排水沟、排水管等,以利雨期排水、排洪;对可提前做永久性排水设施的排水工程提前进行施工。

⑵雨季进行地基换填施工要特别注意排水工作,施作的排水设施能够完全排除地表水和外渗的地下水。

回填作业紧跟挖除工作,不得长期将基底暴露或浸泡在积水中。

⑶路基填筑各工序紧凑作业,做到随挖、随运、随填、随压,以保证路基质量。

填土施工选择在无雨时进行,并及时摊平、碾压,同时向两侧做好排水坡,以保持填土面无积水现象,并采取防雨蓬布或加厚薄膜遮盖路基及边坡。

对边沟及时疏通,搞好施工地段的排水系统,防止雨水冲刷浸泡路基,下雨时指派专人巡视,发现积水或阻塞的地方及时疏通放水。

雨后路基填层表面经过晾晒、碾压达到质量要求后,方可上一层填筑。

⑷路基雨季施工可安排开挖高度小、运距短的路堑施工。

在施工中,随开挖及时做好临时排水沟,开挖底面平顺,不得有积水现象,并有向外侧不小于4%的纵坡。

通过雨季对地下水露头情况的观测,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引排。

大雨、暴雨后对路堑施工进行全面检查,对于由于水的作用形成的路堑边坡病害制定措施进行补救,并记录在案,经多次雨后观测后,评价是否得到控制。

大雨后对路基面平整度、排水坡设置、水土流失情况进行评价,以便进一步指导施工。

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及土质路堑开挖时预留基底保护层,换填层开挖前先开挖侧沟,做好排水设施。

⑸雨天要封闭路基施工段的交通,禁止一切车辆在路堤上行驶。

⑹各路基附属工程构造物基底防止雨水浸泡而降低承载力,同时防止山体滑坡,对基底隐蔽工程及时报检,经检查合格后及时封闭。

1.2.3.桥涵工程雨季施工措施

⑴跨越河道、航道施工,施工栈桥设计要征得有关部门同意,满足泄洪能力。

水中墩台施工要避开雨季汛期,洪水到来前,完成栈桥和墩位平台等大临设施的施工,同时施工完成大部分主桥桩基,以便安全渡洪,洪水期过后,迅速施工完成主桥承台和墩身。

⑵桥涵基础工程雨季施工,要在坑顶外侧预设一道土埂,防止雨水倒灌;已开挖的基坑槽应及时进行封闭,并配备抽水机排水防止基坑槽被水浸泡。

桥梁基础施工完成后,应对桥址处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基坑回填后及时做好天然水流的导流措施,确保基坑附近不积水,避免地基沉陷。

施工时注意防洪措施,备足防洪物资,防止钢筋锈蚀和模板、支架变形、下沉,做好工程材料的管理工作。

⑵防水层不在下雨天施作,找平层的干燥度符合防水层的铺设条件后再施作防水层。

⑶雨天施工时,由于脚手架湿滑,要加强对高空作业的安全管理,设置足够的防护网、护栏等安全设施,并采取其它防滑保护措施。

⑷暴雨天气严禁架梁作业。

1.2.4.隧道工程雨季施工措施

⑴隧道进洞前完善洞顶截水沟、洞口排水系统。

对洞顶的洞穴、坍滑土等要进行整治,天沟、截水沟几何尺寸要满足排水要求,同时距开挖边坡线不小于5m。

⑵在隧道开挖时,洞内设排水沟、集水坑,备足抽排水设备;反坡开挖要防止雨水倒灌。

⑶加强边仰坡支护工作,防止边仰坡滑坍。

⑷落实防雨、防洪措施,做好机械设备检修及抢险物资材料的备存。

1.2.5.混凝土工程雨季施工措施

⑴对于混凝土的雨季施工,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开盘前根据混凝土含水率调整施工配合比,适当减少加水量。

施工要保持连续性,施工作业面混凝土安排一次浇筑完,并经常检查砂石料的含水率,控制水灰比。

混凝土、砂浆在终凝前要进行覆盖,防止雨淋而影响质量。

⑵雨季进行的混凝土及圬工作业,严格执行施工规范要求,拌合站及砂石料仓均设遮雨棚,墩台混凝土施工设避水棚,随时掌握天气预报,尽量避开雨天浇筑混凝土。

1.3.夏季施工安排与措施

1.3.1.夏季施工措施

作好施工区域的防暑降温工作,由专人收集天气预报,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施工尽量避开每天温度最高的中午时段,在不扰民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夜间施工时段,并做好防护工作。

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路基填料的防爆晒工作。

因炎热季节填料失水速度加快,因此增加填料含水量的检测频次,缩短施工区段,每个区段施工完成后及时遮盖养护,必要时喷雾养护。

为了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在炎热季节拌和混凝土时加入适量冰块进行降温处理,并做好混凝土运输环节的协调工作,尽量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在运输过程中做好防晒工作。

炎热季节混凝土灌注尽量安排在下午至夜间时段进行,并搭设遮阳棚防晒,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遮盖养生。

钢结构施工做好防晒降温及增加测温频次,根据测温结果确定合理的焊接,拼装时间段,以减小温度应力对结构施工的不利影响。

1.3.1.1.混凝土施工原材料管理

⑴水泥、矿粉等掺和料全部采用散装材料,用密封铁罐存放,并注意防潮。

不同种类的材料应储存于不同罐体,严禁混淆。

水泥和煤灰罐搭设凉棚或安设喷水设施。

⑵外加剂应避光储存,用彩条布覆盖,压浆用水泥、膨胀剂材料存放于不同的库房,防止混淆,并注意防潮。

⑶粗、细骨料堆放场地应加设彩条布遮盖,避免日光直接照射粗、细骨料,使粗、细骨料表面温度升高,必要时设置备用喷水实施,通过向骨料堆上洒水,通过水的蒸发使骨料冷却。

⑷工程用混凝土全部采用泵送,严格控制碎石级配;提高砂、石材料含泥量的指标控制,要求碎石全部用洗石机冲洗,选用洁净砂。

⑸所有工程用原材料需要根据规范要求,做好原材料的定期检验与进场材料的常规检验,确保使用合格的原材料。

1.3.1.2.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

⑴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特别是承台等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⑵夏季由于日常气温较高,尽量避免在中午气温较高时浇筑混凝土。

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大于30℃,必要时对拌合水加冰屑,向骨料堆上洒水,通过水的蒸发使骨料冷却。

压浆时水泥浆在拌浆机中的温度不宜超过25℃,夏季施工应采取降温措施(降水温及掺减水剂等),同时尽量安排在每日气温相对较低的清晨或夜晚压浆。

⑷强对混凝土的温度量测与监控,避免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纹。

温度量测包括混凝土芯部温度、表面温度、环境温度检测等,掌握温度曲线变化规律,为施工提供基本数据。

⑸混凝土施工均采用泵送施工,要求输送泵管接头必须使用配套的弯管与夹箍,在泵管与夹箍之间必须使用橡胶密封圈,并且保证每个夹箍的螺栓拧紧。

泵管要求采用毛毡包裹,并经常性地在泵管表面上洒水,降低泵管因日光照射、混凝土摩擦后温度升高,避免混凝土塌落度的损失与堵管现象的发生。

混凝土灌注时要注意打水和砂浆润湿泵管。

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要适应混凝土的凝结速度和浇注速度的需要,保证浇注过程连续进行。

运输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现象。

运输至现场的混凝土发生塌落度不符合现场要求的现象时,应在浇注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或运输回搅拌站进行调整,现场不得擅自加水进行调整。

⑹每次混凝土施工前,要求施工的每辆混凝土输送车均应先用水进行润湿降温,避免混凝土内的水分因高湿蒸发,降低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⑺严格控制模板温度和混凝土与邻近介质的温差,必要时模板要采取覆盖措施和洒水降温措施,保证砼入模温度不超过30℃及模板温度不超过40℃。

⑻严格施工质量检查制度,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杜绝裂缝产生等关键技术措施要落实到位。

⑼大体积混凝土设置冷却循环水管降温,在墩身与承台结合部设置养护水池,墩身内部设置散热通气孔;浇筑混凝土时按断面水平分层均匀地进行,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30cm,避免混凝土水化热集中散发,导致混凝土内部或表面裂纹的发生。

⑽预应力砼箱梁浇注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最长时间不得超过砼的初凝时间。

⑾严把振捣关,确保混凝土密实。

⑿与混凝土接触的各种工具、机具、设备和材料等(例如浇注溜槽、混凝土运输车搅拌仓、泵管、混凝土浇注导管、钢筋和等)不要直接受到阳光曝晒,可在使用之前进行适当的湿润冷却并加以遮盖。

⒀加强养护,确保混凝土养护质量。

梁体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收浆抹面,在混凝土初凝后立即用毛毡覆盖并洒水养护,墩身表面覆盖薄膜,在墩顶设置环向养护水管,保持墩身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裂纹出现,有条件的地方要求尽可能蓄水养护。

对于养护比较困难的地方(如混凝土底板、侧板等)要求拆模后立即喷涂养护液养护。

⒁当混凝土灌注完毕、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应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防止水分蒸发,或用毛毡全面覆盖并浇水。

当温度较高、气候干燥时应用喷壶洒水保湿。

混凝土初凝后桥面应用土工布或麻袋覆盖,但不得污染桥面。

为保证混凝土充分湿润,宜在桥面及箱内布设喷水管,且喷水宜用加压泵加压喷洒。

但混凝土初凝前不得用管道喷水。

⒂梁体养护用水与拌制梁体混凝土用水相同。

洒水次数应以混凝土表面湿润状态为度。

一般的白天以1~2小时一次,晚上4小时一次。

洒水养护的时间:

从灌注完开始计时,养护实际不少于14天。

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墩台、梁体砼不宜大于15℃),养护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⒃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宜小于7天。

⒄在对墩身、梁体进行洒水养护的同时,应对随墩身、梁体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件进行洒水养护,使试件与梁体混凝土强度同步增长。

⒅三跨连续梁合龙段施工应选择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间进行。

混凝土等级宜高于梁体混凝土一个等级的无收缩混凝土。

混凝土要加强养护,受日照部分必须进行覆盖。

1.3.2.夏季施工安排

⑴充分利用温度稍低时段,特别是早晨及傍晚时间段,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⑵采取防暑降温措施保证人身安全、机械正常运转。

⑶采取严格的有效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⑷拌合水采用地下水进行搅拌混凝土。

⑸尽可能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浇筑混凝土尽量选择温度较低或夜间进行。

在晚间浇筑混凝土时,确保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