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运动和力》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下.docx
《第七章《运动和力》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运动和力》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运动和力》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下
第七章《运动和力》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下)
八年级物理教案运动和力
第一节 力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白力、力的单位
2、明白力的作用成效
3、明白阻碍力的作用成效的因素-----力的三要素
4、会画力的示意图
5、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成效
2、通过实验探究阻碍力的作用成效的三要素
3、体验模型法、转换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列举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
力的作用成效和力的三要素
难点:
力的三要素
教学方法:
情形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 堂 预 案
一、引入:
教师:
同学们,大伙儿差不多看到桌子上摆放了专门多器材,讲明这节课我们要
动手做专门多实验,第一,让我们来给双手做做预备活动。
学生实验:
捏橡皮泥竞赛
学生:
1、实验
2、展现成果
3、评比
教师:
橡皮泥什么缘故会变成各种形状?
学生:
用力捏的
教师:
物体受力后,会发生变化——称为力的作用成效。
今天我们就研究
力的作用成效。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力的作用成效
教师:
刚才的竞赛,差不多反映了一种力的作用成效,是什么呢?
学生:
力能够改变物体形状。
教师:
板书。
教师:
同学们能不能用桌子上的器材再来感受一下力能够改变物体形状。
学生;动手实验。
教师:
提出新课题:
力还能够使物体发生什么变化?
〔屏幕显现探究课题一〕
学生:
动手实验。
学生:
汇报成果:
实验过程——现象——讲明的咨询题
教师:
引导学生总结、随时板书学生的成果结论。
师生:
归纳、合并、得出成效之二——改变运动状态
教师:
我们通过实验差不多明白了力的两大作用成效,同学们能否再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学生:
生活举例。
〔二〕力的三要素
学生实验:
竞赛:
谁的力气大?
〔一女生、一男生分不掰握力棒。
〕
教师:
同学们都认可男生力气大,那么让他〔她〕俩再来比一比。
学生实验:
刚才两名学生拿地板擦竞赛〔位置不同〕。
教师:
什么缘故又是女生力气大了呢?
教师:
依照刚才的场景,同学们能否设立一个探究课题呢?
学生:
设立课题:
阻碍力的作用成效的因素有哪些?
〔屏幕显现探究课题二〕
教师:
下面同学们就开始实验探究。
可探究一个因素,亦可探究多个因素。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
展现成果〔如有缺漏,教师可补充〕
师生:
归纳,阻碍力的作用成效的因素〔教师板书〕
教师:
我们把以上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素。
〔板书〕
教师:
掰握力棒,让学生描述力的三要素。
教师:
我们能否用更直观的方法来描述力的三要素。
教师:
联系初二时,利用光路图描述光的传播变化,让学生回忆〝模型法〞。
教师:
今天我们用〝模型法〞来描述力的三要素。
称为力的示意图。
教师:
讲述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给出力的单位〕。
〔课件展现〕
学生:
练习。
教师:
同学们能否再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学生:
生活举例。
〔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师:
下面大伙儿来看一幅图片。
〔课件展现〕
学生:
分析得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师:
有关这一课题,下一节课我们再研究。
三、课堂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心得体会。
〔学到了什么?
〕
四、评估、建立新课题
回忆本节课实验及日常生活,能否提出新的课题?
第二节力的测量
教学课题
力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定性了解弹簧测力计是〝依照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的原理制成的.
②明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规那么和方法.
③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看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体会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的咨询题.
②通过实际测量,学会测量力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看与测量,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测量工具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看和实验,养成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规那么和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仪器材料
演示用的弹簧测力计、学生用的弹簧测力计〔每人或两人一个〕
板书设计
§7-2力的测量
一、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
二、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观看零点.进行调整或几下零点误差.
2.要沿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施力.
3.靠近哪条刻度线就读哪条刻度线的值.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什么缘故不同的同学拉,弹簧的伸长量不同?
人们依照〝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那个原理设计了一种弹簧测力计,用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来表示拉力或压力的大小.
用生活中的拉力器,分不让两个同学拉,比较拉力器的弹簧伸长量的不同.
答:
两位同学力的大小可能不同.
讲明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大小有关.
再次让学生用不同得力拉压物理实验室中的弹簧,得到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的情形.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教师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观看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
教师带领学生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
发给学生不同式样的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观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在此过程中,老师巡视观看学生操作,及时发觉咨询题,并注意学生是否进行了指针零位的校正.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总结测量过程中遇到的咨询题,正确使用测力计的方法:
①使用前观看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假设没对零,调整指针对零〔或记下指针这时所对的刻度〕.将弹簧秤挂在铁架台上,用手拉弹簧秤〔不要将指针拉到满刻度下〕,松手后,观看指针是否回零.②测力时,让力的作用线与弹簧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③读数时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读哪条刻度线的值.
除教材提醒的三点之外,还要提醒一样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应来回拉动几次挂钩,幸免使用过程中弹簧被壳卡住.
第一看零刻度线〔指针是否指零,假设没指零如何调整?
〕
测量时用手提着弹簧秤的挂环〔不要用手握住铁壳,以免弹簧卡在铁壳上〕.
利用教材94页图7-9中所示的几种情形检测学生对测力计使用方法把握的情形.
先不教给学生使用方法,让他们随意测量〔1〕竖直拉砝码的力〔2〕水平拉木块的力〔3〕在斜木板上拉木块的力:
学生实验: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给学生使用方法后,再次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重做上面实验.
1.用弹簧秤竖直吊着木块在空中静止,测量拉力〔即弹簧秤上指针所指的刻度〕,
2.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测量拉力的大小.
3.在倾斜放置的长木板上,用弹簧秤拉木块匀速上升,读出拉力的大小.
咨询题扩展
总结正确使用方法之后可适当补充有味的测量,以提高学生的爱好.如:
〔1〕用手拉弹簧秤的钩,大伙儿亲自感受1牛顿和5牛顿的力有多大.
〔2〕用一根头发拴在弹簧秤的钩上.测量将头发拉断时的拉力多大.并与其他同学比较.
〔3〕同桌的两个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互相拉,看看谁对谁的拉力大?
学生实验并对咨询题进行讲明
选学内容
可利用钩码探究弹簧的形变量与受力的关系,来讲明测力计刻度平均的缘故.
学生小探究
课后作业
1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2练习册习题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预教案例如:
教学课题
第五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白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成效能够用一个力来代替,那个力确实是那几个力的合力.
〔2〕能举例讲明什么是力的合成.
〔3〕明白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和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探究实验假设的验证来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总结出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成的方法,初步认识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力的一些事例和实际的实验操作,体会到团结合作、交流互助的重要性.
〔2〕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情形.
教学难点
合力在力的作用成效上的等效替代性.
仪器材料
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细线、图钉、木板、白纸
教学方法
实验小探究,实践活动,归纳总结
课时安排
1
板书设计
第五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一、合力:
假如一个力产生的成效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成效相同,那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注意:
1.〝几个力〞必须是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力.
2.合力并不是物体受到的又一个力.
3.合力的实质是〝等效力〞,它能够代替那几个力.
二、实验探究: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1.创设情形,明白得合力
〔1〕播放视频:
几十只蚂蚁移动一只昆虫.展现图片:
几十人才拖动一物体,而一只大象就能拖动了.
师:
几十只蚂蚁作用的力的成效如何?
几十个人干的活能用一只大象来代替,讲明什么呢?
〔2〕师:
假如一个力产生的成效跟几
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成效相同,那个
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3〕师:
请大伙儿举例讲明对合力的明白得.
〔4〕注意:
1.〝几个力〞必须是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力.
2.合力并不是物体受到的又一个力.
3.合力的实质是〝等效力〞,它能够代替那几个力.
观看现象,摸索前后作用成效.
生:
几十个力的共同作用成效和大象提供的一个力的作用成效是等效的.
生:
得两个女同学抬的矿泉水桶请体育委员一个人拎起来.
明白得合力是针对同一物体所受的某几个力讲的;明白得合力不是指简单的总和,而应从力的作用成效来判定.
2.实验探究: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演示实验:
把一个50克的钩码竖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伸长一圈;挂上两个50克的钩码,弹簧伸长两圈.现在弹簧受到钩码作用的两个向下的力,这两个力的合力情形如何呢?
即用一个多大的何方向的力能够来代替呢?
〔尝试挂上一个100克的钩码时,弹簧也正好伸长两圈〕
〔2〕展现图片:
一图中两小孩分不同向拉车和推车,一图中两小孩反向拉车.
〔3〕师:
你觉得这两种情形下合力情形如何呢?
〔4〕师:
请按书上步骤进行实验,并作好记录.
同一直线上二力
F1/N
F2/N
F/N
同向
反向
期望了解合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发觉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有两种情形:
同方向和反方向.提出咨询题:
这两种情形下,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如何样的?
生:
同向的相加,反向的相减.
进行实验,记录数据.过程中注意保证力在同一直线上.
3.总结归纳: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方法
〔1〕师:
从实验探究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提醒要注意合力的大小,也要注意合力的方向,
归纳得出:
〔2〕实验中你有什么其它的发觉吗?
生:
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同方向的力,其合力方向不变,大小是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反方向的力,其合力方向与其中较大的力的方向一致,大小是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
生:
用三个弹簧测力计同一直线上拉皮筋能研究三个力的合力情形.
4.交流讨论:
生活中合力知识的运用
师:
你明白合力知识在各个方面的运用吗?
例如体育活动中,建筑上,动物世界里?
〔可展现一些图片〕
生:
拔河;悬索桥;蚂蚁搬家……
课后作业
练习册相应内容
教学反馈
〔1〕对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学生专门容易同意,但对探究实验的步骤却需要明白得,比如什么缘故要把皮筋都拉到同样长度〔O点〕,讲明依旧要强调明白得合力的实质是从力的作用成效来看的.
〔2〕做实验过程中,学生在摆弄仪器时能提出一些深入的咨询题,象同直线三个力的合成咨询题,不在一直线上时二力合成咨询题.
二力平稳
〔一〕教学目的
1.明白什么是力的平稳,初步把握二力平稳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稳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咨询题.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定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二力平稳的条件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咨询: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答: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咨询: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否就一定不受力呢?
放在桌上的书是静止的,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牵引力和阻力.可见,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也可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什么缘故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呢?
这是因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成效互相平稳.也确实是讲这几个力互相平稳.
2.新课教学
[板书1]三、二力平稳
1.力的平稳: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假如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讲这几个力互相平稳.
物体的平稳状态: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保持平稳的情形最简单,我们先来研究这种情形.
咨询:
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
举例讲明.
答:
不一定.如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要沿斜面向下滑.汽车或电梯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物体受到的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稳呢?
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板书2]
2.二力平稳的条件
[实验1]研究二力平稳的条件
将光滑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放在木板上.〔木板为45厘米×60厘米,板上安装2个定滑轮,3个羊眼圈.木块上安4个挂钩.如图1所示〕在木块挂钩1、2上拴好细绳并跨过滑轮,绳下端各挂假设干钩码如图2所示.
研究对象:
木块.
受力分析:
水平方向受到绳施加的两个拉力.
观看木块在什么条件下静止,什么条件下发生运动.
提示:
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1)二力大小不相等,左端挂1个钩码,右端挂2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
(2)二力大小相等.左、右两端各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保持静止.
咨询:
是否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就能够互相平稳呢?
[实验2]如图3所示,把两根细绳的一端分不拴在木块的挂钩1、4上,另一端各穿过羊眼圈2、3后分不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看来两个力只是大小相等,方向不相反,是不能互相平稳的.假如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反,是否就能够平稳呢?
[实验3]装置与图3相同,将两根细绳的一端分不拴在木块挂钩3、4上,另一端各穿过羊眼圈1、2后分不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发生转动.
小结:
作用在木块上的两个力要想互相平稳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大小相等,
(2)方向相反,(3)在同一直线上.
请同学们自己做一个实验研究二力平稳的条件.
[实验4]每个同学桌上有2个弹簧秤,一块塑料板,板上有几个洞.用两个弹簧秤拉这块塑料板,想一想如何样拉才能使塑料板保持静止不动?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用投影仪打出实验的投影片.
请一位同学归纳、总结一下要使塑料板保持静止〔处于平稳状态〕,作用在塑料板上的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答: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在同一直线上.
[板书3]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稳.
大量实验讲明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在同一直线上.
请同学们用力的示意图把塑料板上受到的两个力画出来.
教师打出相应的投影片.〔可用复合片〕
咨询:
依照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彼此平稳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答:
彼此平稳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板书4]彼此平稳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力的平稳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依照平稳状态,找出平稳力;依照物体受力情形,判定它是否处于平稳状态.
[板书5]3.二力平稳条件的应用
例1.
(1)吊在空中重5牛的电灯〔如图4〕,静止不动时,电线对它的拉力是多大?
〔定〕研究对象:
电灯.
〔析〕受力分析:
重力、拉力.
〔判〕运动状态:
静止.
〔找〕两个力的关系:
互相平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
结论:
拉力是5牛,方向竖直向上.
请同学们分析下面的事例.
(2)放在桌上的书.〔重力、支持力〕
(3)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重力、阻力〕
(4)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牵引力、阻力〕
例2.汽车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F,受到的阻力为F.
(1)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
(2)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
(3)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
研究对象:
汽车.
受力分析:
水平方向受牵引力F,阻力F.
两个力的关系:
F>f,两个力不互相平稳,F合=F-F.
运动状态:
不能处于平稳状态.
结论:
汽车在F合作用下将做加速运动.
当F=f,F<f时汽车将做什么样的运动,请同学们分析.
例3.如图5所示,物重6牛,弹簧秤向上拉示数为牛,水平地面给物体的支持力是多大?
答:
支持力是2牛.
3.布置作业
(1)摸索题:
课本第108页〝想想议议〞.
(2)书面作业:
课本第108页练习1-4.
(3)做做看:
课本第112页巧找重心.
〔四〕教法讲明
1.讲述物理规律的课,一样分四步进行:
(1)观看现象提出咨询题;
(2)通过实验研究咨询题;(3)分析、概括得出规律;(4)运用规律分析解决咨询题.在教学中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表达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使学生明白得按照研究、解决科学咨询题的过程,来认识、处理咨询题会更有效.
2.教法上采纳边提咨询,边实验,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新咨询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领会提出咨询题的思路,解决咨询题的方法.通过有序地进行观看、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看、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对传统的二力平稳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使演示的现象更直观、鲜亮,便于从实验现象导出结论.为使更多的学生能看清现象,可在实验装置后放一面与水平面成45度角的平面镜.
惯性定律
素养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白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明白惯性的概念
(3)明白二力平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2)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阻碍
(3)探究二力平稳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周围
教学重点
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阻碍
2、认识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3、探究二力平稳条件
教学难点
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阻碍实验结论的进一步分析
2、对牛顿第一定律文字表达的明白得
3、如何样讲明惯性现象
4、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稳条件
教学过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咨询题
(1)让学生阅读课文第34页第1页自然段,看图11.5-1。
①讨论交流:
课文列举了一类什么现象?
自行车、列车等运动的物体,停止施加动力,还会连续运动,但最终要停下来。
②依照你的生活体会或对周围所发生现象的观看。
类似的例子请再举几个?
(2)让学生做类似实验:
将笔盒放在课本上,在桌面上用力拉动课本。
笔盒随课本运动,停止用力看看笔盒是否还会运动?
(3)〝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请你提一个相关的咨询题。
如:
运动的物体什么缘故会停下来?
运动要靠力来坚持吗?
等。
(4)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讲明。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假如要使一物体连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假如那个力被撤消,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伽利略认为:
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坚持,运动之因此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让学生以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判,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讲明。
都有其理由。
到底哪个讲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2、实验探究
探究:
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阻碍。
如何样进行实验呢?
(1)让学生阅读课文第35页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阻碍〝。
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咨询题让学生讨论。
①此实验过程中,操纵哪些条件保持不变?
用什么方法操纵?
(要操纵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操纵方法:
用同一辆小车,让小车自斜面顶端(相等的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
)
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
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
(要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改变方法:
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
③要观看和记录哪些数据
(要观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水平面上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形,记录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交流观看到的三种情形下小车运动变化的情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变化的缘故。
从表格记录中找出变化规律。
结论: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讲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少。
(5)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
假如物体不受力,速度可不能减慢,它将永久运动下去。
3、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得出:
假如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可不能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久运动下去。
(2)笛卡儿对伽利略推理结论的补充:
物体假如不受力,运动方向也可不能改变。
(3)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讲明:
(1)牛顿第一定律讲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坚持。
物体运动之因此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阻力。
(2)对牛顿第一定律中〝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句话的含义,我们能够明白得为:
物体不受力时,原先静止的物体将永久保持静止状态;原先运动的物体将永久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二、惯性
1、演示:
让学生照课文第36页图11.5-4所示,把4个棋子摞起来。
先猜猜:
假如像图中那样用尺迅速打击最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落在何处?
提咨询:
上面的棋子什么缘故不和被打飞的棋子一起飞出去呢?
2、让学生阅读课文第36页有关内容:
从牛顿第一定律能够明白,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
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为了关心学生明白得,告诉学生:
能够通俗地用物体有一种〝适应性〞或叫〝惰性〞来明白得〝惯性〞。
确实是讲,一切物体都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的表现确实是不情愿改变原先的运动状态。
只要不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它就保持原先的运动状态。
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才能迫使它改变原先的运动状态。
3、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讲明惯性现象
(1)引导学生尝试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演示实验现象:
上面的棋子原先的状态(静止),由于惯性,它要保持静止状态,因此落回原处。
(2)让同学们谈一下乘坐公交车,公交车启动、刹车时躯体的感受。
(3)学生看课文图11.5-5,讨论交流:
什么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