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诵教案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9581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朗诵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诗歌朗诵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诗歌朗诵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诗歌朗诵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诗歌朗诵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朗诵教案doc.docx

《诗歌朗诵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朗诵教案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朗诵教案doc.docx

诗歌朗诵教案doc

诗歌朗诵社团活动教案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这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

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语。

2.学生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

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

〔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

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是怎么知道的?

[投影]

2)学生活动:

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

3.组织班级交流。

1)学生活动:

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

[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

1)跟读。

2)教师小结:

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

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

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前这首诗。

2、体味分析这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教学重点: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这首诗。

2、体味分析这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教学方法:

导读讨论

教学手段:

录音

教学过程

三分钟演讲:

内容以心里话为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自由说出学过的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诗,教师做简要总结:

我国古代描写很多写朋友之间亲密友情的诗歌,而且非常优秀,至今仍然是人们交友的一笔宝贵财富。

今天先来学习一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简要介绍王勃,侧重于其年少有才和英年早逝。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抽三个学生试读,教师纠正(注意节奏)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3.抽查背诵三人后齐背。

4、理解诗意: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抽样回答:

A、根据注释试描述一二句的景象。

B、作者是什么方式安慰自己的朋友的?

(豁达)

C、谈谈你对"海内存知巳,天涯若比邻"两句的体会。

(友情)

5、自由发言:

学过本诗后你有何感受?

(根据学生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进行一下说话训练。

6.小结节奏和押韵。

7.齐背一次结束本诗。

三、配乐朗诵。

1、配乐师范读。

2、指生配乐朗诵。

3、集体配乐朗诵。

四、本课总结:

以诵读为主,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来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为了训练优生的赏析能力,同时训练说话能力,也安排了对诗的感受的分析。

  

3、我爱你,妈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且会背诵诗歌。

2、理解重点词句,感悟文章内容。

3、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如:

看拼音识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猜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齐读、师生互读、配乐读等形式让学生感情读诗歌;通过感情朗读、抓重点词句、续写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介绍生活中妈妈关爱我的小事。

  在本节课之前,我已经安排学生门搜集回忆妈妈在生活中关爱我的小事,所以在本接课开始,我先让学生在组内,班上介绍妈妈关爱我的事情。

(这样,用学生所熟知的事情来引入本课的学习,就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见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感悟文章的内容,为下面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下了铺垫。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随文识字。

3、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4、小组长检查本组同学朗读情况。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诗歌,其他学生边读边想这篇诗歌主要讲什么?

 2、自己读,再思考这个问题。

四、配乐诗朗诵。

1、师配乐范读。

2、指生配乐读。

3、配乐师生齐读。

4、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教学目标 

1.学习《送沈子福归江东》,了解诗人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光荡漾,芳草萋萋,感受到诗人对友人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像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送沈子福归江东》。

  3.通过品悟、诵读,了解内容,体会古诗描述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

(自由读)

  二、品读感悟。

  1.结合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交流。

  

(1)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渡口杨柳依依,行客稀少,艄公摇起桨驶向临圻。

  

(2)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

  3.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三、朗读感悟。

1、师配乐范读。

2、指生配乐读。

3、配乐师生齐诵。

5、元日

王安石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

2、朗读诗歌,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指导背诵诗歌。

教具准备:

1、春节的传说故事2、投影3、各地过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你喜欢过年吗?

我国传统的过年是哪一天呢?

你想知道年是怎么来的,过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吗?

2、阅读《过年的来历》

3、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过年的来历。

4、你觉得过年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5、学生交流。

6、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

这节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所写的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自学古诗

1、回忆学法:

我们要学会一首古诗你有什么基本办法呢?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理解意思——展开想象)

2、你们有信心读准、读懂古诗吗?

三、学习古诗,交流。

1、你读准了吗?

2、你知道古人怎样过春节的吗?

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燃爆竹饮屠苏迎红日换新符

3、要读懂古诗还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

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

5、在大家的帮助之下,是不是都理解了古诗了呢?

请你试着把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自己说——指名说

6、理解古诗可以把用在两部分间加上自己的话。

使意思表达更通顺。

闭眼听老师范读,在头脑中想象,你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7、小结:

多喜庆,多热闹呀。

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如果你觉得读不足以把热闹和喜庆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自己读——指名读——全班读

四、配乐朗诵诗歌。

1、师配乐范读。

2、指生配乐读。

3、配乐师生齐诵。

7、《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

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

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

  2、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

二、学文

 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

    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2、学生自学,师巡视。

三、交流。

 

(1)指名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4)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四、配乐朗诵诗歌。

1、师配乐范读。

2、指生配乐读。

3、配乐师生齐诵。

8、妈妈的爱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妈妈的爱》这首诗,那妈妈的爱到底是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这个问题。

二、合作探究,深入学诗。

 1、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诗歌,一边读,一边想:

通过读诗歌,你懂得了什么?

并划出有关词句,不懂的地方用问号做上标记。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

2、让学生读后把自己读懂的在小组内说一说,不懂的问题小组内的同学帮助解决。

都不能解决的在全班交流,讨论完成。

(小组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见解的机会,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教师深入到各小组巡视指导。

4、集体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集体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相机的引导,重点抓住五个来体会“妈妈的爱。

 5、质疑,集体交流解决。

 学生把在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班上共同解决。

教师随机引导。

6、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全会到了妈妈不仅关爱我们身体的冷暖,更关心着我们思想上的成长与进步。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母亲这种深厚的感情来试着读一下这首儿歌。

三、配乐朗诵诗歌。

1、师配乐范读。

2、指生配乐读。

3、配乐师生齐诵。

9、望洞庭

刘禹锡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望洞庭》,理解诗意,感悟诗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望洞庭》。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望洞庭》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总结古诗学习方法。

  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熟读成诵

  二、学习《望洞庭》

  1、学生根据古诗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2、小组交流体会。

  3、集体交流,不够具体的地方互相进行补充。

  作者,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

河南洛阳人。

白居易尊称他为“诗豪”。

  全诗大意: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湖上没有一点风,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远远望去,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

  三、感悟诗境。

  1、出示三、四句古诗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

  2、思考:

诗中是怎样描绘这幅画面的?

  3、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4、反馈:

这两行诗句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5、教师追问:

诗中还把洞庭湖比作什么?

  6、教师小结,齐读古诗。

  三、课堂练习。

  1、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高低起伏。

  2、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直至熟读成诵。

  3、练习说话:

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

  4、写字指导,强调“螺”的结构。

四、配乐朗诵诗歌。

1、师配乐范读。

2、指生配乐读。

3、配乐师生齐诵。

10、《宿石邑山中》

韩翃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和赞美西湖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宿石邑山中》,并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宿石邑山中》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体现石邑山风景的图片以及诗人韩翃的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

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宿石邑山中》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指导学生读题,注意“邑”字的读音。

  《宿石邑山中》

  唐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2、简介作者。

  诗人韩翃(hóng):

字君平,唐代诗人。

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时称“大历十才子”。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

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

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

前两句写傍晚投宿所见山之景,后两句写晓行山中所见天之色。

  2、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意。

  “浮云不共此山齐”,写仰望所见,诗句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了这种直插云天的气势:

那高空飘忽浮动的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敢去与它比个高低。

  “山霭苍苍望转迷”,则是写远眺情景:

摩天的山峦连绵不断,飘荡的晚霞忽淡忽浓,忽明忽暗,给重峦叠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三四句“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是这首七绝精妙传神之笔。

  重点指导学生体会“暂”“飞”的妙用。

  3、体会诗情。

  表面看,这首诗似乎单纯写景,实际上景中寓情。

一二句初入山之景,流露作者对石邑山雄伟高峻的惊愕与赞叹;三四句晓行幽静清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4、配乐朗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随诗人一同走进夜色中幽深神秘的石邑山。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总结古诗学习方法

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古诗

 四、配乐朗诵诗歌。

1、师配乐范读。

2、指生配乐读。

3、配乐师生齐诵。

11、少年行

王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劳动场景及对劳动者不辞辛苦的赞美。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诗《少年行》。

王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二、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

(1)想要学好古诗,必须先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点名读,教师指导。

(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语气。

(4)再指名读,齐读。

2.理解古诗:

一二句“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新丰的美酒一斗值十千钱,咸阳游历四方的少年游历很多年。

①新丰:

在今陕西临潼(tóng)县西北,是出产美酒的地方。

斗(dǒu)十千:

一斗酒值十千钱(钱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形容酒的名贵。

斗是古代的盛酒器,后来成为容量单位。

②咸阳:

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游侠(xiá):

游历四方的使客。

少:

读shǎo。

三四句“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与君相遇意见如故,愿与君喝一杯。

将马栓在酒楼边上的柳树下。

③意气:

指两人之间感情投合。

④系(xì)马:

拴马。

三、背诵古诗。

同桌合作背诵古诗。

 

四、配乐朗诵诗歌。

1、师配乐范读。

2、指生配乐读。

3、配乐师生齐诵。

12、《乡村四月》

 翁卷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解读,感悟诗文,了解内容,体会诗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能默写这首古诗。

3、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难点:

1.学习诗的内容,理解古诗意思。

2.想象古诗中描写的情景,通过语言描述出来。

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由诗入手,激发兴趣

1.你知道哪些写风景的古诗?

生答:

(《春晓》《咏柳》《游山西村》《鹿柴》)

2.板书课题:

乡村四月

3.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

字续古,一字灵舒。

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一生没有作官,布衣终身。

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在"永嘉四灵"中年事最高。

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4.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5.出示图片,观察感受。

二.自主学习诗歌,进行质疑(提倡自主学习,形成能力)

1.听范读,画出节奏。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强调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学生自由练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4.小组内学生进行轮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学生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三.针对疑难,互教互学教师引导理解和欣赏(提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

(1)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2)教师引导欣赏

①.这句话写了哪些景物呢?

(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②. 作者所描绘的是一副什么景色图呢?

(江南水乡的初夏美景图)

③.小结:

是呀!

作者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把江南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学生汇报诗意: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殃了。

(2)教师引导欣赏:

①你从哪儿看出农民农活繁忙呢?

(“才”“又”平实的用词,充分地说明了农民的劳动的繁忙紧张。

②、这里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呢?

(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与赞美之情。

四、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诗歌以朗读吟咏为主,但要进行引导,将理解巧妙地化解在朗读中,促进学生读出情感,与作者形成共鸣。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配乐。

注重整合,提倡大语文观,诗文画结合。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五、配乐朗诵诗歌。

1、师配乐范读。

2、指生配乐读。

3、配乐师生齐诵。

六、总结诗歌。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13、出塞

王昌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课件播放:

古代战争场景。

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这样学习开始有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音乐创设情景,从而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

]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4、指导感情朗读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

  1、师创设情景:

(音乐起,出示课件)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2、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五、配乐朗诵诗歌。

1、师配乐范读。

2、指生配乐读。

3、配乐师生齐诵。

14、《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能通过朗读、绘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

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

(如:

《静夜思》等)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注释或课外资料来理解)

    敬亭山:

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

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初读古诗

  师:

诗人独自一人坐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呢?

让我们读读古诗。

    生齐读──抽生读──再齐读(把古诗读正确、流利,并在读中感知古诗大意。

 

三、领悟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

常说“写景是为了抒情”,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介绍写作背景。

学生结合背景资料理解:

  (为以后学生学习利用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埋下伏笔。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