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9429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管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管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管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管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docx

《管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docx

管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1排水管道工程

1.1开槽埋管

1.1.1放坡沟槽

在地形空旷、地下水未较低、土质较好、周围地下管线较少的条件下,可采用放坡或梯形沟槽断面,俗称大开挖施工。

1.1.1.1塌方、滑坡

开挖沟槽地处地下水位较高(离地表面0.5~1.0m)、表层以下为淤泥质粘土或夹砂的亚粘土时,其含水量高,压缩性大,抗剪强度低,并具有明显的流变特性。

1.现象

明挖沟槽产生基底隆起、流沙、管涌、边坡滑移和塌陷等现象。

严重的出现沟槽失稳现象。

2.原因分析

(1)边坡稳定性计算不妥,边坡稳定性未按照土体性质包括允许承载力、内摩擦角、孔隙水压力、渗透系数等进行计算;

(2)边坡放量不足,坡面趋陡,施工时未按计算规定放坡;

(3)沟槽土方量大,又未及时外运而堆置在沟槽边,坡顶负重超载;

(4)土体地下水位高,渗透量大,坡壁出现渗漏;

(5)降水量大,沟槽开挖后,沟底排水不畅,边坡受冲刷,沟槽浸水。

沟槽开挖处遇有暗浜或流砂。

3.预防措施

(1)应确保边坡的稳定,放坡的坡度应根据土壤钻探地质报告,针对不同的土质、地下水位和开挖深度,作出不同的边坡设计。

(2)检查实际操作是否按照设计坡度,自上而下逐步开挖,无论挖成斜坡或台阶形都需按设计坡度修正。

(3)为防止雨水冲刷破坡面,应在坡顶外侧开挖截水沟,或采用坡面保护措施。

(4)在地下水位高,渗透量大以及流砂地区,需采取人工降水措施。

一般用井点降水。

(5)采用机械挖土时,应按设计断面留一层土采用人工修平,以防超挖。

在开挖过程中,若出现地面裂缝,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展,确保安全。

(6)减少地面荷载的影响。

坡顶两侧需堆置土方或材料时,应根据土质情况,限定堆放位置和高度,一般至少距离坡边3~5m,堆高不得大于1.5m。

(7)掌握气候条件,减少沟槽底部暴露时间,缩短施工作业面。

4.治理方法

(1)对已滑坡或塌方的土体,可放宽坡面,将坡度改缓后,挖除塌落部分。

(2)如坡脚部分塌方,可采用临时支护措施,挖除余土后,堆灌土草包或设挡板支撑。

(3)坡顶有堆物时,应立即卸载。

(4)加强沟槽明排水,采用导流沟和水泵将沟槽水引出。

1.1.1.2槽底隆起或管涌

1.现象

沟槽在开挖卸载过程中,槽底隆起;出现流沙或管涌现象。

2.原因分析

(1)粉砂土或轻质亚粘土层在地下水位高的情况下,因施工挖土和抽水,造成地下水流动和随之而来的流砂现象。

(2)沟槽开挖深度较大,沟槽边堆载过多;采用钢板桩支护时插入深度不足;基坑内外土体受力不平衡。

3.预防措施

(1)施工前,对地下水位、地层情况、滞水层及承压水层的水头情况作详细的调查。

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技术措施。

(2)采用井点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使软弱土得到固结,提高槽底以下图层的C、∮值。

形成抵御管涌和隆起的强度。

(3)减少地面超载或交通动载的影响。

(4)经过计算的钢板桩插入深度和结构刚度,应超过槽外土体滑裂面的深度和侧向压力,并达到切断渗流层的作用。

(5)开挖过程中支护作业都要严格按施工技术规程进行。

(6)掌握气候条件,减少沟槽底部暴露时间,尽量缩短施工作业面。

(7)采取措施防止因邻近管道的渗漏而引起的支护坍塌。

4.治理方法

(1)当发生管涌时应停止继续挖土,尽快回填土或砂,待落实降低地下水、槽底下部土体的加固等技术措施后再进行挖土。

必要时可以加水压底,但应解决抽水带来的不利影响。

(2)一旦发生隆起,必然产生滑坡、支护破坏、甚至已铺设管道不同程度的损坏。

因此,必须确定补救方案。

原则上进行卸载、整理和恢复支护、重建降水系统,并对槽底加固处理,而后继续挖土;对受损结构,视程度另行处理。

1.1.2支护沟槽

在土质较差的地区,挖土深度超过1.2m时,就应开始支撑。

开挖深度在3m以内的沟槽,可采用横列板支护;如土质较差,开挖深度大于3m的沟槽,宜采用钢板桩支护;如土质极差、含水量高、粉砂地区以及邻近有建筑物、地下管线或河道旁等特殊地区开挖沟槽时,还需采用树根桩支护、地层注浆或高压旋喷桩、深层搅拌桩等加固支护措施。

1.1.2.1横列板、钢板桩支护失稳

1.现象

因支护失稳出现土体塌落、支撑破坏,两侧地面开裂、沉陷。

2.原因分析

(1)支撑不及时,支撑位置不妥造成支撑受力不均,以及支护入土深度不足,导致支护结构失稳破坏;

(2)未采取降水措施或井点降水措施失效,引起流砂或管涌,致使支护结构失稳破坏;

(3)支撑结构刚度不够,槽壁侧向压力过大。

3.预防措施

(1)根据沟槽土层的特性,确定钢桩板、支护竖版的插入深度和支护结构的刚度。

其插入深度应超过槽外土体滑裂造成的侧向压力面,并达到切断渗流层的作用。

采用钢板桩支护时,应根据沟槽开挖深度和土质条件选取合适的桩板入土深度(T)和沟槽深度(H)的比值:

在一般土质条件下,沟槽深度在5m以内,T/H值可取0.35;5~7m深取0.5;在7m以上时宜取0.65。

土质条件较好,在液性指数

的硬塑粘性土、降水良好的砂性土层中,T/H可按以上数值适当减少。

土质条件较差,在液性指数

的软塑、流塑的粘性土、降水效果不明显的粘性夹粉砂土层中,T/H宜按以上数值适当增加。

(2)在邻近建筑物或河道等地区开挖沟槽,除加深钢板桩入土深度外,还需在沟槽外侧进行加固支护措施。

如施打树根桩、地层注浆、施打高压旋喷桩或深层搅拌桩等形成隔水帷幕,防止基地隆起、管涌等现象发生。

(3)选用合适的支护设备保证支护结构的刚度。

如钢板桩一般用[28c、[30c,横档支撑用钢板桩内置10cm×20cm方木;横列板现常用组合钢撑板,其尺寸为厚6~6.4cm,宽16~20cm,长200~400cm,用铁板与角铁焊接而成。

如施工地区木材资源丰富,可用成材7.5cm×15cm×(400~600)cm,竖列板则采用木撑板10cm×20cm×(250~300)cm;

(4)横列板应水平放置,板缝严密,板头齐整,深度直到沟槽碎石基础面,支撑完毕后,操作人员应经常核对沟槽中心线和现有净宽。

当沟槽净宽在3m以内时,铁撑柱套筒可使用∮63.5×(5~6)mm钢管;沟槽宽度大于3m时,宜采用桐木支撑或方钢支撑(根据沟槽宽度可分别选用15cm×15cm、20cm×20cm等)。

铁撑柱两头应水平,每层高度应一致,每块竖列板上不应少于俩只铁撑柱。

上下两组竖列板应交错搭接。

铁撑柱的水平间距不大于2.5m,垂直间距不大于1.5m。

头档铁撑柱距离地面为0.6~0.8m。

每道支撑都应经常检查,充分绞紧,防止脱落;

(5)开挖过程中支护的作业都要严格按施工技术规程进行。

施打钢板桩首先要保证入土深度,并施打垂直;一般用定位夹板夹住打桩,咬口紧密,达到横平竖直;横档板的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同横列板、竖列板要求。

在排管前,应进行替撑。

管顶上的一道支撑与管顶净距离不应小于20cm。

离混凝土基础(或钢筋混凝土基础)面上20cm处应加设一道临时支撑。

在混凝土基础侧面与板桩或竖列板之间用砖块或短木填塞稳固后,方可拆除临时支撑;

(6)在粉砂土或淤泥质粘土层,且沟槽邻近河道、建筑物等特殊地区,开挖沟槽前,可采用井点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软弱土得到正常的固结,提高槽底以下土层的C、∮值。

深度在6~8m以内,可用轻型井点;8m以下,宜采用喷射井点。

采用井点降水后,由于土壤固结压缩,沟槽两侧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沉,对邻近建筑有影响。

必要时还应采取回灌水等措施,以消除或减少周边沉降。

(7)采取措施防止因邻近管道的渗漏而引起的支护结构的坍塌。

4.治理方法

(1)沟槽支撑轻度变形引起沟槽壁后土体沉陷

mm,地表尚未裂缝和明显坍塌范围时,一般采用加高头道支撑,并继续绞紧各道支撑即可。

(2)沟槽支撑中等变形引起的沟槽壁后土体沉陷50~100mm,地表出现裂缝,地面沉陷明显时,应加密支撑,并检查横列板或钢板桩之间裂缝有无漏泥现象,发生漏泥现象可用草包填塞堵漏。

(3)沟槽支撑严重变形,沟槽两侧地面沉降>100mm,地表裂缝<30mm,地面沉陷范围扩大,导致支护结构内倾,支撑断裂,造成塌方时,应立即采取沟槽回灌水,防止事态扩大。

沟槽倾覆必须进行回填土,拔除变形板桩,然后重新施打钢板桩,采取井点降水或修复井点系统后再按开挖支撑程序施工。

(4)沟槽支撑破坏已造成邻近建筑物沉陷开裂或地下管线破坏等情况时,应及时对沟槽进行回灌水和回填土,然后在沟槽外侧2~5m处采取树根桩或深层搅拌桩、地层注浆等加固措施,形成隔水帷幕,再按上述第(3)点返工修复沟槽。

1.1.3管道铺设

1.1.3.1管道基础变形过大

1.现象

管道基层混凝土浇筑后起拱、开裂,甚至断裂。

2.原因分析

(1)槽底土体松软、含水量高,土体不稳定,影响基础浇筑强度和平整度。

(2)地下水泉眼涌水,当槽底土体遇原暗浜或流砂现象,此时若沟槽降水措施不良或井点失效,修理时间过长,直接造成已浇筑的水泥混凝土基础起拱或开裂。

(3)明水冲刷,在浇筑水泥混凝土基础过程中突遇强降水,地面水大量冲入沟槽,使水泥浆流失,水泥混凝土结构损坏。

另一种情况实在下游铺设水泥混凝土基础时,其上游正在开挖沟槽。

由于采取有效的挡水措施,使上游地下水流入下游沟槽内造成水泥混凝土基础破坏。

(4)混凝土强度不足,基础水泥混凝土未按照规定等级拌制。

(5)基座厚度不足,不符合设计要求。

(6)混凝土养护未按规定进行,养护期不够。

3.预防措施

(1)管道基础浇筑,首要条件是沟槽开挖与支撑符合标准。

沟槽排水良好、无积水,沟槽底的最后土,应在铺设碎石或砾石垫层前挖除,避免间隔时间过长;

(2)采用井点降水,经常观察水位降低程度,检查漏气现象以及井点泵机械故障等,防止井点降水失效;

(3)水泥混凝土拌制应使用机械搅拌,级配正确,控制水灰比;

(4)在雨季浇筑水泥混凝土时,应准备好防雨措施。

(5)做好每道工序的质量检验,未达标准宽度、厚度,应予返工重做。

(6)控制混凝土基础浇筑后卸管、排管的时间,根据管材类别、混凝土强度和当时气温情况决定,若施工平均气温在4℃以下,应符合冬季施工要求。

4.治理方法

(1)混凝土基础知识如因强度不足遭到破坏,只能敲拆清除后,按规定要求重新浇筑。

(2)如因土质不良。

地下水位高,发生拱起或管涌造成混凝土基础破坏,则必须采用人工降水措施或修复井点系统,待水位降至沟槽基底以下时,再重新浇筑水泥混凝土。

(3)局部起拱、开裂,采取局部修补;凿毛接缝处,洗净后补浇混凝土基础,必要时采用膨胀水泥。

1.1.3.2管道基础尺寸线形偏差

1.现象

边线不顺直,宽度、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2.原因分析

(1)挖土操作不注意修边,产生上宽下窄现象,直至沟槽底部宽度不足。

(2)沟槽采用钢板桩支撑,施打钢板桩不垂直,往沟槽内倾斜,造成沟槽底部宽度不足;引线不直,则造成平面线形不直。

(3)采用机械挖土,逐段开挖时,未随时进行直线控制校正,极易造成折点,或宽窄不一。

(4)测量放样人员测放沟槽中心线,引用导线桩或路中心桩不准确或计量不标准、读数错误等造成管道轴线错误。

3.预防措施

(1)在采用横列板支撑时,强调整修槽壁必须垂直,必要时可用垂球挂线校验。

(2)采用钢板桩支撑时,首先要检验钢板桩本身不得有弯曲。

如有弯曲,应校正后才可使用;施打钢桩板时也必须测放直线,控制平面线形并使用夹板控制桩架垂直度。

(3)严格测量放样复核制,特别是轴线放样,应由上级派员复核和监理工程师复核,以明确责任。

(4)施工人员可以在沟槽放样时给规定槽宽留出适当余量,一般两边再加坡放5~10cm,以防止因上宽下窄造成底部基础宽度不够。

4.治理方法

(1)如采用横列板支撑发生上宽下窄造成混凝土基础宽度不足时,需将突出的横列板自下而上逐档替撑铲边修正,直至满足基础宽度为止。

(2)如果用钢板桩支撑发生向内侧倾,数量不多时,可采取局部割除,修正槽壁后,用板补撑。

但属于破坏性的槽壁坍土,槽底隆起、管涌等原因造成混凝土基础宽度不足时,则必须对沟槽支撑返工。

(3)属于测量放样错误导致管道轴线不准确时。

在不影响使用,并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在征得设计单位许可,进行设计变更。

否则彻底返工,按设计规划定轴线测放沟槽边线,重新调整开挖沟槽。

1.1.3.3管道基础标高偏差

1.现象

当管道基础铺设后发现基础高度不符合设计标高,特别是发生倒坡时,必须返工重做。

2.原因分析

(1)水准点(B.M)、临时水准点(T.B.M)数据未及时随着国家水准网的调整而调整。

(2)测量用的水平仪未检验校正及使用方法不当造成管道基础标高有误。

(3)控制管道高程用的样板驾(俗称龙门板)发生走动及样尺使用不当。

(4)两个以上施工单位施工时,相邻施工段的双方使用的水准点,数值未相互检测统一,各自使用自身临时水准点,使施工衔接处产生误差。

3.预防措施

(1)如设计图出图后,相隔数年再施工时,应向国家水准点设置部门查询所引用的水准点数值是否有变动,如有变动应按照调整后的数值测放临时水准点,并进行闭合复测。

(2)水准仪,应事前校验正确后才能使用。

(3)测量人员应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避免读尺或计算错误,严格测量放样复核制度。

(4)测放高程的样板,应坚持每天复测,样板架设置必须稳固,不准将样板钉在沟槽支撑的竖列板上。

(5)两个以上施工单位,在相邻施工段施工,事前应该互校对测量用的水准点,务必达到统一数值,避免双方衔接处发生高差。

4.治理方法

一旦发生管道基础高程错误,如误差在验收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内,则一般作微小的调整。

超过允许偏差范围只有敲拆基础返工重做。

1.1.3.4管道铺设偏差

1.现象

管道不顺直、落水坡度错误、管道位移、沉降等。

2.原因分析

(1)管道轴线线形不直,又未予纠正。

(2)标高测放误差,造成管底标高不符合设计要求。

甚至发生落水坡度错误。

(3)稳管垫块放置的随意性,使用垫块与设计不符,致使管道铺设不稳定,节口不顺,影响流水畅通。

(4)承插管未按承口向上游、插口向下游的安放规定。

(5)管道铺设设轴线未控制好,产生折点,线形不直。

(6)铺设管道时未按每一只管子用水平尺校验及用样板尺观察高程。

3.预防措施

(1)在管道铺设前,必须对管道基础作仔细复核。

复核轴线位置、线形以及标高是否与设计标高吻合。

如发现有差错,应给予纠正或返工。

切忌跟随错误的管道基础进行铺设。

(2)稳管用垫块应事前按设计预制成形,安放位置准确。

使用三角形垫块,应将斜面作底部,并涂抹一层砂浆,以加强管道的稳定性。

预制的管枕强度和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标准,不得使用不标准的管枕。

(3)管道铺设操作应从下游排向上游,承口向上,切忌倒排。

(4)采取边线控制排管时所设边线应紧绷,防止中间下垂;采取中心线控制排管时应在中间铁撑柱上划线,将引线扎牢,防止移动,并随时观察,防止外界扰动。

(5)每排一节管材应先用样尺与样板架观察校验,然而再用水准尺校验落水方向。

(6)在管道铺设前,必须对样板架再次测量复核,符合设计高程后开始排管。

4.治理方法

一旦发生管道铺设错误,如误差在验收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内,则一般作微小调整即可,超过允许偏差范围,只有拆除返工重做。

1.1.3.5管道接口渗漏

1.现象

当排水管道竣工交付使用后,出现管道接口渗漏,致使覆土层水土流失,导致地貌沉降、管道断裂等现象。

2.原因分析

(1)在排设混凝土承插管时,承口座砂浆未抹足,往往产生下口渗漏。

(2)在操作接口时,使用砂浆的配合比不符要求,强度不足、或强度虽足,但使用时间已超过45min,致使水泥水化作用减弱,最终强度仍达不到要求,此时接口砂浆碎裂而渗漏。

(3)在操作接口时,管道接口未充分湿润,缝隙内砂浆未嵌实,或未分层抹灰,收水不实,以及未及时湿润养生,也易造成接口松动起壳而碎裂造成渗漏。

(4)在排设钢筋混凝土承插管或企口管时,使用橡胶止水带的接口位置不正,有脱榫、挤出、扭曲等现象或间隙过大(>9mm),造成通水后渗漏。

(5)管材本身质量差,如密实度不够,圆度。

厚薄不均造成错口,管材接口处留有混凝土毛口,管材本身有裂缝,管口缺损等都会造成涌水后渗漏。

(6)使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带不当。

3.预防措施

(1)对所采用的管材,必须经过严格检验,符合产品标准。

凡不符合标准者不得使用,特别是卸管后,要再检查有无损伤、裂缝,承插口和企口有无缺口,包括管材圆度偏差,发现上述问题应予以剔除。

(2)凡采用刚性接口(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应对承口和插口用水清洗干净,保持湿润。

有毛口处应凿清,使用的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规定,并随伴随用,不得超过初凝时间,严禁加水复拌再使用。

(3)排设混凝土承插管道,承口下部三分之二以上应抹足座灰(砂浆)接口缝隙内砂浆应嵌实,并按设计标准分两次抹浆,最后收水抹光。

及时进行湿治养护。

(4)选用的橡胶止水带(密封圈)必须符合规定的物理性能,其质量应符合耐酸、耐碱、耐油以及几何尺寸标准。

(5)铺设管道安放橡胶止水带应谨慎小心,就位正确,橡胶圈表面均匀涂刷中性润滑剂,合拢时两侧应同步拉动,不使扭曲脱槽。

尤其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带要严格按设计要求。

4.治理方法

(1)采用刚性接口(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发现裂缝、起壳、下口脱落等情况,应凿除后重新按程序操作。

(2)采用柔性接口(橡胶止水带)应每安放一节管后,立即检验是否符合标准,发现有扭曲、不均匀、脱槽等现象,即予纠正。

避免管道铺设完成后发现问题,造成返工。

1.1.3.6护管(坞膀)不符合质量要求

1.现象

与基础不成整体,强度不足,几何尺寸不符,管节拨动等。

2.原因分析

(1)在浇筑护管(膀坞)水泥混凝土前未将混凝土基础表面冲洗干净,有泥浆或积水。

(2)混凝土级配未达设计标准,或拌合不均,振捣不实。

特别是管材下口浇筑不实,有孔隙。

(3)浇筑水泥混凝土时两侧没同步进行,单边浇筑,造成已排管道侧向位移。

(4)立模不符合要求,包括护管宽度不足,模板高度不够,不符合设计标准。

(5)采取黄砂护管(坞膀)使用的黄砂不符规格,含泥量过高,或铺设厚度不足,密实度不够等。

3.预防措施

(1)在浇筑护管(坞膀)水泥混凝土前必须将混凝土基础冲洗干净,不留泥浆和积水。

(2)水泥混凝土拌制必须符合设计标准。

操作人员应分两侧同步进行浇筑,并用插入式振荡器振捣密实。

管道下口不留孔隙,使结成整体,并防止管道位移。

(3)立模后必须进行工序检验,符合宽度、高度要求,模板接缝严密。

(4)护管上口斜面(如135°角)的表面应拍实抹光,防止斜面坍落。

(5)采用黄砂护管(坞膀),应用粗砂,如采取180°中心角,高度至管节中心齐平,并应在管道两侧同时均匀下料回填。

如回填规定在管顶上50cm时,都应分层(每层250mm高度)洒水振实、拍平,并测试其干容量不应小于16kN/m³。

4.治理方法

(1)水泥混凝土护管(坞膀)如其宽度、高度、强度、蜂窝面积超过允许偏差时必须敲拆清楚后重新浇筑。

(2)黄砂护管(坞膀)一般常见时高度不足,应补铺达到标准,密实度不够时应浇水加以拍实,直至达到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