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级 行政管理 杨继花农村环境治理途径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8598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级 行政管理 杨继花农村环境治理途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级 行政管理 杨继花农村环境治理途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级 行政管理 杨继花农村环境治理途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级 行政管理 杨继花农村环境治理途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级 行政管理 杨继花农村环境治理途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级 行政管理 杨继花农村环境治理途径研究.docx

《毕业设计级 行政管理 杨继花农村环境治理途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级 行政管理 杨继花农村环境治理途径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设计级 行政管理 杨继花农村环境治理途径研究.docx

毕业设计级行政管理杨继花农村环境治理途径研究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途径研究

摘要

环境问题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人类创造了瞩目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但是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面临着挑战。

随着中国社会工业化发展步伐的加速以及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差异,农村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日渐严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农村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实践中,存在着管理失效,政策失效以及市场失灵等问题,本文通过运用行政管理的相关知识来分析这些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合理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途径,以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环境污染治理农村公共物品

 

Abstract

Environmentalissuesassociatedwiththedevelopmentofhumansociety,humanityconquerandtransformnatureintheprocessofcreatingmaterialandspiritualcivilization,butwealsopaidahugeecologicalenvironmentalcosts,environmentfaceschallenges.Withthedevelopmentofindustrialization,thelong-standingdifferencesbetweenurbanandruralleadruralecological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ecologicaldestructionareincreasinglyseriousenvironmentalpollutionisanimportantpartoftheruralecologicalprotection,andinpractice,theruralenvironmentalpollutioncontroldoexistmanagementfailure,policyfailureandmarketfailureandotherissues,thisarticleistoaddresstheseissuesthroughtheuseofadministrativeknowledgetoanalyzetheseproblemsandproposeareasonableruralenvironmentalpollutionmethodstopromotesustainabledevelopmentinruralareas.

Keywords:

environmentalpollutioncontrol;ruralarea;publicgoods

 

目录

1、绪论4

1.1、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4

1.1.1、选题背景4

1.1.2、研究意义5

1.2、研究思路与结构5

1.2.1、研究思路6

1.2.2、论文结构6

1.3、研究综述6

1.3.1、国内外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研究6

1.3.2、文献综述8

1.4、概念界定8

1.4.1、环境与农村环境8

1.4.2、治理8

2、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概况9

2.1、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主体9

2.1.1、政府9

2.1.2、民间组织9

2.1.3、个人10

2.2、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10

2.2.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10

2.2.2、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

2.3、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13

2.4、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理论分析13

2.4.1、外部性理论13

2.4.2、公共产品理论15

2.4.3、政府失灵16

2.4.4、非营利组织失灵16

3、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途径17

3.1行政手段17

3.2法律手段18

3.3经济手段18

3.4环保手段19

3.5教育手段19

参考文献21

致谢22

1、绪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和保护是我们必须应对的关键问题,城市不断地发展,污染越严重,农村洁净的土地、森林、水、空气的价值也就越高,为城市提供着生态服务。

但是,现今我国农村的环境问题形势越来越严重,农村的价值正遭受破坏,农村的生活垃圾、污水、畜禽粪便以及农药、化肥等污染都在威胁着农村环境,这对于建设生态农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也成为了当下的一个重要任务。

1.1、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1987年,布兰特伦委员会受联合国的委托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当时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和保护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评价,指出过去人类关心的是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影响,现在已经迫切的感受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压力。

报告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倡导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经增长的同时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改变人类沿袭依旧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中国作为一个国际大国,也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对环境保护也责无旁贷,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令人瞩目,但是高耗能、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严重的削弱了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的发展已经逐渐转型,但是在中国的广大农村,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依然是主导,三十年前的悲剧依然在重新发生。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2007年提交的《关于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亟待改善的提案》中提到:

“农村的生态、环境形势异常严峻,其恶化的速度、程度和普遍性都远远超过预想,可能也远远超过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判断。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综合结果虽然当前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但从已显露出来的部分来看,其破坏性是系统的、巨大的和长期的。

科学发展观认为,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应防止污染,保护环境,恢复和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经济增长能够在稳固的资源和环境基础上进行,但是,城市发展对农村还是存在示范效应,农村为了经济发展,大哟普伴随着城市化的同时面临着工业化和污染换的危险勤想,在科学发展观要求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有所深入,但是实际的实施效果还是有待提高。

农村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农村逐渐城市化的过程中直接产生的环境污染,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也是当务之急,但是在治理过程中的,运用不同的手段最后产生的效果不同,有些手段失效,有些手段却能够高效的治理污染,究竟怎么样才能够合理的运用各种手段来治理农村环境污染,这也是本文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河中,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只是一朵小浪花,对这一题目的研究,也希望能够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有所贡献。

1.1.2、研究意义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研究,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之一。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效率,影响着一国的经济可持续竞争力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力。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决定了我国治理生态环境的中心是人口和地域面积比重大而经济发展水平居低的农村,但农村环境遭受水域、土地、大气、声、制备、固体废弃物以及城市产业转移和生活垃圾转移等多重重度污染,且相关配套治理措施跟不上、治理力度不足,导致农民的居住环境“脏、乱、差”,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急速恶化的局面。

从城乡统筹角度来看,作为城市的后花园,农村环境污染的恶化会掣肘周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则会提升周边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并增强其在城市群中的竞争力。

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有利于提高农民生存和生活质量,有利于增强农村建设的有生力量,有利于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生态平衡,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市和乡村经济水平的差距,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这不仅仅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长期共存,也是对农民生活习俗、生产习惯的革新。

1.2、研究思路与结构

1.2.1、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根据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主体、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等对农村环境污染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然后再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途径进行分析,其中结合行政管理学中的公共经济的知识对现有的环境污染治理途径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的改进方案。

1.2.2、论文结构

本文分为三个大章节,第一部分绪论,绪论中包括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环境和农村环境、治理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其次是第二部分,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现状进行一个概括,其中包括了四大部分,分别是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主体、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现状、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以及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理论基础。

其中,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的主体按照权威性的不同分类,分为政府、民间组织以及个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现状包括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状况以及原因分析,相关理论结合了公关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奠定理论基础,分别从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政府失灵以及非营利组织失灵等四个方面从理论上进行分析,阐释环境污染治理失效的理论原因;第三部分是从行政、法律、经济、环保和教育手段五个方面得出对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的途径,最后根据全文做一个总结。

1.3、研究综述

1.3.1、国内外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研究

世界各国的农业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污染为了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各国政府积极制定相应的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环保技术和先进的农业发展欧式,通过实施管理和技术手段,逐渐控制了恶化趋势。

20世纪70年代,日本生态农业的提出,其目标是减少农业用地的盐碱化、降低农业的面源污染、同时提高农村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减少农村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的有害影响,并且制定了专门的相关立法。

在瑞典,对化肥和农药进行征税或收费,一方面,税费可以为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筹措维持运行的资金;另一方面,税费也会会影响到生产成本,农民会尽可能少的用农药和化肥,更多地会用猪、牛粪等有机的肥料,这样既能够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污染,又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提高了土壤肥力,农村环境和农业生产形成了良性循环。

美国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的具体途径为:

一是节约和利用自然资源,维护农村原有的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有效地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源的产生和增长,三是使用良种,发展合理的生态农业,四是慎重的施用化学肥料,减少农药的过量使用,五是利用生物农药对病虫害进行治理,六是对畜禽粪便的进行无害化处理。

另外美国还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公益环保组织依照法律合理合法的维护农村、农民以及农场主的环境权益,阻断外来污染和城市污染转移至农村的通道。

从国内的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从公共管理角度看有学者主张通过加强公众参与,建立农村中间性的环境保护公益组织,使公民有支配公共权利的意识,加强民主,完善制度,拓宽并保障公民参与途径。

把环境可持续加入到考核中去,转变单纯的单一以经济增长决定政绩的落后观念。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看,可以建立农业环境补偿机制,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惩治,提高环境污染的成本,对保护环境的行为予以鼓励和支持,倡导环境保护的潮流,强化社会舆论引导;强化农村环境污染者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

从法律角度来说,要完善环境立法,按照农村的不同环境标准,制定一些具有地方特色,能够有针对性实际解决地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

从科学技术角度来说,应严格制定落实环境规划实施方案,科学额管理农村地区的畜禽养殖。

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投入,推广农业技术绿色化,建立科技支撑机制,推动农耕技术的创新。

推广污染处理技术,进行废物的资源化再生利用,不断地提高科技创新和进步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的贡献率。

从思想观念的改变来说,要开展农民的素质教育,打造新型农民。

要充分地利用农村的广播、电视、报纸等日常生活中的宣传媒体,向农民宣传和普及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推广农业环保和生态农业的实用技术。

1.3.2、文献综述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都有着指导和借鉴的意义,虽然研究者们的视角各自不同,但是在某些观点上也形成了一致共识,如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立法,加强宣传,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但是,就国外的研究成果来说,由于国家的国情不同,农村环境治理也有其自身的特色,因此我们需要对国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批判性的分析,留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解决途径。

对国内研究者的成果来说,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研究主要是对整体的一个宽泛性、分散的研究,缺乏一种相对统一的研究。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研究提供更多视角,另外,对新农村环境治理途径的研究大都是对表象的研究,对其根源的追溯研究较少,若能在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根本原因进行探讨,并针对原因提出对策,那也必将丰富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途径的研究内容。

1.4、概念界定

1.4.1、环境与农村环境

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主体(或者)研究对象以外,围绕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各种外界物质实体或者社会因素的总和,是生命有机体及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载体。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本文中主要讨论的是农村的自然环境和半自然环境下的环境污染问题。

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民聚居地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水、土壤等)及人工环境(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的总和。

农村环境污染是在农民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造成的侵蚀和破坏。

农村环境污染形势十分严峻而且复杂,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

农村的环境污染既有外源污染也有资源浪费和破坏造成的内源污染,可以将农村的污染主要分为一下三类:

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

1.4.2、治理

全球治理委员会于1995年对治理作出如下定义:

治理是公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经营管理相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是使互相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它包括有权威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机构和规章制度,以及各种非正式、非制度的安排。

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

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机构,也不一定要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

本文中的治理偏向的就是一个多元的治理主体。

治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强制与自愿的合作。

另一方面,权力运行的向度也在有所变化。

治理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各种私人机构通过合作、协商、伙伴等关系,为了共同的目的而处理公共事务。

2、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概况

农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不断地被边缘化,农村环境也在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变得越来越严重,来自城市的污染转移以及农村的自身污染使得农村环境面临困境,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农村缺少专项的治理资金和技术,缺乏专门的环境治理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的供给,缺少专门的治理政策支持,缺乏专门的法律环境以及相关的环境保护意识。

导致了农村环境治理的失效。

下面,从治理主体、现状和治理失败的原因以及理论基础进行分析。

2.1、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主体

2.1.1、政府

政府作为社会行为的主体,拥有公民让渡的权利,它为社会提供公共消费品和服务,政府直接掌握着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经营和管理权;政府有权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引导。

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有责任和义务对本国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2.1.2、民间组织

民间组织可以分为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两类,营利组织主要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团体,组织,在农村环境治理中,村镇企业,农村生产作坊的等作为营利组织,也充当着重要角色;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获得利益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的一般是支持或处理公民或者社会关注的事件或者议题。

非营利组织也被叫做第三部门,与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私部门,共同成为了影响社会的三种力量。

非营利组织是与政府机构和市场机制相互平行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在政府所不能顾及的一些方面延续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为.

2.1.3、个人

个人作为一个社会的最基本元素,也作为人类活动的主体,在环境治理中也承担着重要责任,农民是农村的一个基本元素,需要是人的行为和基本动力和源泉,农民为了满足自己以及家庭成员的需求,种植和消耗粮食蔬菜等农副产品,农民在对物质进行消费的过程中或者在消费之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废物,并以不同的形态和方式进入环境,从而对环境产生污染。

个人作为产生和制造的垃圾的根源,也应该对环境污染负有责任,个人在或自发或出于某种目的(如逃避惩罚,获得奖励)的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过程中,也成为了环境污染治理的主体。

2.2、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

2.2.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地区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传统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依然存在而且占主导地位,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业生产污染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增大,加之工业企业和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加剧,农村的生态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环境质量明显下降,水、大气、土壤污染不断加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水污染逐渐加重。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显示,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中,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为1324.09万吨,占全国污染排放总量的43.7%,对水环境的影响很大,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非点源污染,农业生产污染方面,我国有三分之一的地区存在施肥过多和养分配比不合理的情况,未能背充分利用的化肥进入大气、土壤、地表和地下水,会造成大气污染,土壤贫瘠化以及地表水富营养化。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任意堆放、排放的问题未能引起重视,固体废弃垃圾和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直接排放到水塘沟渠等水体中,使得“污水乱泼、垃圾随意堆放、柴草桔梗乱垛、畜禽遍地乱跑”成为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

畜禽养殖规模发展快,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布局,完善的措施,最终导致了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污染防治水平低。

大气污染形势严峻。

大气污染分为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两个方面,城市污染导致的酸雨使得农村的农作物生长遭到破坏,同时酸雨沉降还导致了农村山区的森林的衰退和消失。

除此之外,农业生产中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时生成的温室气体也会造成了大气污染,据农村大气污染调查显示,在每年产生的各类农作物秸秆6.5亿吨中,40%以上的秸秆未能够被有效的回收利用,传统的农田桔梗焚烧产生的大量废气也严重污染了农村的大气环境。

土壤污染威胁生产发展。

据不完全的调查,目前全国范围内受污染的耕地面积约有1.5亿亩,用污水进行灌溉的污染耕地为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积占用土地和毁坏农田200万亩,总共约占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土壤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是及其严重的,不仅引起了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影响农作物生长,有害物质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的乡镇企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带动农村小城镇兴起的同时,也因为其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而给农村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此外,城市垃圾和工业污染废弃物持续向农村地区排放,农村的环境监测不到位也都使得农村土壤环境进一步恶化。

2.2.2、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2008年起,国家设立了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中央财政两年共计投入了15亿元,带动了地方的投入约为50亿元,支持全国2165个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和生态示范建设。

但是在农村环境治理大好的形势下,爱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体现在治理侧重点的偏失上。

城乡二元结构下有差别的城乡环境污染治理。

受长时间的城乡二元的结构体制的影响,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分配的机制还未建立。

农村在许多决策者眼中依然是城市天然的垃圾堆放场,污染工业的聚集地,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集中聚集在城市,农村的基础设施如:

垃圾收集、清运和填埋体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都不完善。

34.5%的农村居民未能够用上自来水,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普及率仅为37.7%,乡村环卫设施缺乏规范的设计和运行管理,与国家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建设标准依然相差甚远。

缺乏社会管理能力,工程思想较为严重。

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其特点就是试图使用工程技术手段来解决所有的社会经济问题。

但是农村的环境问题是十分复杂的,而且农村基础设施落后,除了简单的工程建设之外还要考虑到技术、市场体系建设、农村基层组织重构等,另外,较为高额的成本也是工程思想无法真正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事实上,社会的良好管理能力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真正良药,充分利用自然力成为了共识。

政府治理走过场,重示范轻机制。

一些政府官员以政绩为本,推行示范村,对某个示范村环境污染治理进行不计成本的建设,使得其推广的治理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得到运用,对政绩的过分迷信导致了求真务实的科学发展态度无法得到实践,农村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治理反而更加严重,在示范工程背后,是脱离群众实际和对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漠视。

政府独挑大头,社会公众参与度低。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作为一种公共服务,政府负有首要的义务,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公众参与特别是民组织以及个人的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方面,首先政府缺乏了对非营利组织的政策支持以及适当的权利支持,其次缺乏对营利组织的一些激励政策,再次缺乏完善的立法以及监督机制,最后缺乏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和支持。

最终导致了政社会组织和个人呢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冷漠和无能为力。

虽然国家财政对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作用依然非常有限,许多污染治理工程治标不治本,缺乏长期有效的机制,污染治理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往往是政府投入下降,以往的问题就出现,另外,市场的调节机制以及政府激励机制也存在着失灵的情况,使得广大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并未充分调动。

2.3、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农村工业的粗放式发展。

农村工业“低、小、散”,工业生产技术含量低,规模小,布局散,这直接导致了产业集聚低,成本高以及污染严重的后果,监管和控制的难度很大,这些工业企业占用了土地资源,污染了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严重威胁到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发展。

落后的农业生产劳作方式。

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现代农业活动随着科技进步,对化学物质的依赖习惯越来越大,农业化学污染包括化肥、农药、农膜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土壤的生物活力变低,有机肥缺失,土地资源退化,物种减少,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村相对与城市分配到的环保资源少,严重缺乏环境监管和治理的经费来源,调查发现,60%以上的村庄使用的是地表水,通常没有配备必要的净化处理设备,消毒设施和除沙,防浑浊设施,也没有定期对储水的设施进行清洗和消毒。

长期以来,农村污染治理还存在着很多盲区和死角,全国4万多个乡镇以及近70万个农村行政村中,绝大部分仍然没有建设相应的、配套的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处于无人为治理的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治理状态。

农村人口素质较低。

农村人口多且人口素质较低,很多农村还是坚持先发展后治理的思想,环保意识不足,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随着人口的增长,毁林开荒、过度放牧、过渡农垦、围湖造田等,依靠较低的工艺来进行农耕活动,大肆的破坏生态环境,开采资源,只能造成更大的污染和浪费,导致生态进一步恶化。

2.4、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理论分析

2.4.1、外部性理论

关于外部性,传统福利经济学的一般定义为:

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是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国内学者认为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福利受到另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