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外国语第二次月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8400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外国语第二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郑州外国语第二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郑州外国语第二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郑州外国语第二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郑州外国语第二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州外国语第二次月考.docx

《郑州外国语第二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外国语第二次月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郑州外国语第二次月考.docx

郑州外国语第二次月考

郑州外国语学校2010-2011学年上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2010.09.25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朝

的“铁路”

近来在河南南阳的山区里发现了古代的“铁路”。

经碳14测定,系2200多年前的秦朝遗留。

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还是复线,只是不是用蒸汽机车牵引,而是用马力拉动。

专家们都惊叹我国古代2200年以前竟然已经有如此先进的交通设施。

秦朝的“铁路”是用木材铺设的。

作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经过防腐处理,至今尚完好,不过枕木已经腐朽不堪。

专家认为枕木的材质比较软,是有意识地选择的。

比较软的枕木可以和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密切结合,从而使轨道平稳,车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

经过测量发现,秦朝的“铁路”,枕木之间的距离正好和马的步子合拍。

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自激振荡”,不能不飞快奔跑,几乎无法停留下来。

那么最后又是怎么停下来的呢?

专家们的意见是:

可能还有专门的车站,在车站枕木之间有木材填充平整。

到了车站,马儿就可以逐渐减慢速度并停下来。

由于使用轨道,摩擦力大大减小,所以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货物。

有不少专家认为,该“铁路”是秦始皇灭楚国时修建的,目的是进行后勤补给。

但也有不少专家认为,说秦始皇灭楚国时使用过这条铁路固然不难想象,但这决不是个别的工程。

历史上记载的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建设驰道,以前一般认为驰道就是“公路”,现在看来应该是“铁路”。

由于马匹在上面飞驰,故称之为“驰道”。

依此看,秦始皇在2200年以前就已经在全国修建了一个“铁路网”。

对于秦始皇的“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人们都可以理解;但是对于“车同轨”各说不一。

郭沫若认为是统一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另一些人解释为车轮的距离必须相同。

现代的公路上,各种不同类型的汽车轮子间距各不相同,也未见有什么不妥,为什么秦朝的“公路”上必须使用相同的车轮间距呢?

而且秦始皇自己的车子用六匹马来拉,这和普通的一匹或两匹马拉的车子车轮间距显然不会相同。

现在发现了秦朝的“铁路”,“车同轨”就有了新的解释。

按照这种说法,那时修建“铁路”的当不仅仅是秦始皇了。

秦朝时的车子,其轮子非常奇特,现在对照秦朝的“铁路”,一切都明白了,原来车轮的这种特性,使得它既可以在普通的公路上跑,也可以随时进入“铁路”飞驰。

据《汉书·贾山传》记载: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在古代一般来说道路没有必要这样宽,因此有人猜测是“公路”和复线“铁路”并列而行。

车子如有需要,可以随时上“铁路”,也可以随时由“铁路”上“公路”。

专家们认为,秦朝末年的连年战争,对秦始皇的“铁路”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后来,由于严重缺少马匹,铁路被废弛了,绝大部分“铁路”在战后被拆,成了普通的公路。

还有,汉朝长期分封诸侯,各地群众也没有长途运输的必要,运输线变短,也因此失去了修建铁路的必要性。

秦始皇的“铁路”也就这样逐渐失传了。

1.不能说明秦朝“铁路”在当时是“先进的交通设施”的一项是:

(3分)()

A秦朝“铁路”的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而且还是复线。

B作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经过防腐处理:

枕木较软,与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结合紧密,从而使轨道平稳,车子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

C有专门的车站,在车站枕木之间有木材填充平整,让马儿可以逐渐减慢速度并停下来。

D轨道使摩擦力减小,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有不少专家认为,“驰道”是秦始皇为了给攻打楚国的军队提供后勤补给而专门修建的。

B秦朝建设“驰道”时,秦始皇对轨道间距作了标准化要求,这就是所谓的“车同轨”。

C奇特的车轮说明秦朝的车子是“公路”“铁路”两用车。

D秦朝的“驰道”可能是公路和复线“铁路”并列而行的,而且“驰道”边还栽种了“行道树”。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铁路复线和高速公路复线设计受到了秦朝驰道设计的启发。

B当时秦朝已经拥有远远超过其他诸侯国的“铁路”修建技术。

C秦始皇专车的车轮间距与秦朝“铁路”的轨道间距是一样的。

D秦朝修建“铁路”是长途运输的需要,与秦始皇实行中央集权的统治也有一定的关系。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

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

“王佐才也。

”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

董卓之乱,求出补吏。

除亢父令,遂弃官归。

谓父老曰:

“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

”乡人多怀土犹豫,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

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

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

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

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

钟繇以问彧,彧曰:

“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

”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

“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彧曰:

“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

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

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

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

此度胜也。

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

此谋胜也。

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

此武胜也。

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①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

此德胜也。

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

绍之强其何能为!

”太祖悦。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

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评曰:

“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荀彧传》,有删节。

①问:

通“闻”,名声,虚名。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  异:

看重      B.除亢父令 除:

废除

C.殆有他虑。

殆:

恐怕,大概      D.会征孙权   会:

正赶上,恰逢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荀彧有“王佐之才”的一组是(3分)       (    )

①彧曰:

“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

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

②董卓之乱,求出补吏。

除亢父令,遂弃官归。

③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

④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

⑤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⑥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荀彧年少的时候,南阳何颙就认为他不同于一般,有王佐才,很看重他。

B.太祖迎天子后,四面受敌。

袁绍给他写了一封言辞傲慢无礼的书信,太祖看后很生气,出入的举动不同于平常,众人都说是因为失利于张绣的缘故,只有荀彧认为有其他忧虑。

C.荀彧死后的第二年,太祖就升为魏公了。

D.十七年,董昭等认为太祖应该晋升爵位为国公,以表彰他的特殊功勋,荀彧也认为应该这样做,太祖因此对他更加重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

此度胜也。

(5分)

答:

②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5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

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前一放翁。

【注】

坼:

裂开。

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8.“雪堆遍满四山中”一句所写的梅花与唐代诗人齐己笔下的“一枝”、宋代诗林逋所吟的“疏影”有所不同,请对这一句进行赏析。

(5分)

答:

9.本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

“见贤思齐焉,。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

(2),,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醉翁亭记》)

(3),,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逍遥游》)

三、选考题之实用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25分)

①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

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

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贯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

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

②冰心是世纪的同龄人,也是世纪的见证人。

清王朝覆灭时,她是少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她是青年;整个中年时期在离乱和忧患中度过。

动荡和苦难,造就了她成熟的人生.饱经忧患的她,极大地延长了中年期。

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人的生命有多么大的承受力。

她坚强地活着,体验那超乎想像的苦难并战胜它,从充满噩梦的昨日,直至舒展开放的今日。

③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大海和母亲是支持这个世界全部丰富性的两个基本意象。

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

冰心曾在诗中向造物者祈求,倘若生命中只有一次“极乐的片刻”,那么,她的愿望便是:

“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春水》)

④在冰心的诗中,我、母亲、大海是三位一体的.人类各式各样的爱中,母爱是最纯真、也最伟大.母亲对儿女之爱无须特意表现,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

子女对于母亲之爱的怀想与礼赞也如此。

这是排斥了一切势利考虑之后的无私、无邪、无欲的高贵情感。

冰心从母爱出发,推己及人,以一片婉转女儿心,传达出人间的万种柔情。

⑤大海博大涵容,它的宽广胸襟可以装下世间一切的苦厄、欢愉和忧思。

它静如明镜,动有狂澜。

在它碧波万顷的宁静中,包蕴着震天撼地的伟力.它的激情也是内蕴的,却夜以继日地起伏涌动,若人的生命之树常青!

诚然,这位昔日的南国闺秀,有着一颗晶莹柔婉的女儿心,对母亲、对兄弟、对友人、对弱者;而大海的博大、雄健、恒久,却从另一面衬托了这位世纪老人的高远和伟大。

⑥在文学经历上,冰心是五四新文学的同龄人。

她说过,是五四运动那“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的种种问题。

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压迫和呼唤”。

冰心称这股新文化运动的思潮是“电光后的一声惊雷”,把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

她的创作活动始于1919年,一直延伸到世纪末。

五四运动中涌现了一批狂飙突进的猛将,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他们是登高一呼从者如云的英雄式的人物。

冰心不是这类英雄式的人物,她更“平常”,但她响应和参与了这种英雄业绩的创造和建设。

她和“五四”一代人有着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反抗和批判。

他们同样是新时代和新潮流的推动者,共同完成了中国20世纪伟大的精神革命。

伟大的五四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对于旧文化和旧礼教的抗争,但“五四”并非一味地“破坏”,它有鲜明的建设精神;“五四”也并非一味地“激烈”,它的本质是温情和人性的。

这些本质在那些猛将身上,是隐藏着和潜伏着的,而在另一类“非猛将”如冰心这样的人身上,则成为一种非常明显确定的品质。

⑦这是最丰富和最有创造力的一代人。

在这个让人景仰的队伍中,走着我们的冰心先生。

她是最先觉悟的那些女性中的一位。

中西、古今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在她那里造出了奇迹。

她的创作服膺于“为人生”的理想;她发起和倡导了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她用通讯的方式写散文,她的《寄小读者》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她还是儿童文学热情的支持者和实践者。

⑧冰心毕生都在这样辛勤地创造着,直到生命的晚景,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且愈到后来,性格中潜藏的刚烈之气愈为显扬。

她正气凛然,疾恶如仇,所作短文如《万般皆上品》、《无士则如何》等,竟有匕首般的犀利!

⑨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

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

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

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依照作者思路,全文可分为四层次,其中第⑥段应归为第二层次。

B.第⑧段中引用了《春水》的话是为了阐明冰心对母爱的强烈渴望。

C.冰心文学世界中的两个基本意象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的柔情。

D.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

E.本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F.冰心晚年笔耕不辍,创作风格愈加刚烈犀利,显示了疾恶如仇的性格。

(2)依照文意,概括冰心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

(6分)

答:

(3)五四运动对冰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答:

(4)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

请加以评析。

(8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局限下,口耳相传才是最真实的人类文明萌芽时代的历史传承方式。

B.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C.许多句子如果仅照字面解释、翻译,可能会晦涩难懂,一旦使用意译的方法则焕然冰释,怡然理顺。

D.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理财观就是量入为出,虽说保守,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却是理财好方法。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自从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打出招聘王小丫的“魅力搭档”的广告后,应聘者达到4000多人,其中还包括30位博士生也去一显身手。

 

B.“阿Q精神胜利法”和“幸福在于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它是由于恶劣的生存环境、文化环境和非人的生存方式决定了的一种自我把握形式和心理调节方式,是一个人身处弱势时自我解嘲的精神避风港。

C.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一种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电影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帮助你走出这片陌生的领地。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黄包车在冷落的郊道上走。

靠右不远是一道小河,;车过去,便蓦然惊起,撒下一串哇哇的鸣声,向凄迷的田野飞去。

隔岸零落地蹲着破陋的茅屋

一些破陋的茅屋零落地蹲在对岸

一片宽广的荒场就在左边

靠左一片宽广的荒场

荒草离离,一望无边

极目尽是离离的衰草

荒场上不时有些玄裳的乌鸦,停下来觅食

有些玄裳的乌鸦不时停下来,在荒场上觅食

A

B

C

D

15.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京剧脸谱”的定义。

 要求:

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60字。

(5分)

在京剧表演中,某些男性角色的脸部常有一种特殊的彩色化装,称之为“脸谱”。

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演员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不同纹样的脸谱,用来表明戏中人物的面容、性格等特征,使观众能观其外表,知其心胸。

例如,红色脸常用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等性格,以“三国戏”里的关羽为代表;白色脸则常用来表现奸诈多疑,以“三国戏”里的曹操为代表。

京剧脸谱能够丰富舞台美术色彩,强化演出效果。

答:

16.仿照示例的句式和修辞,就下列词语分别写出一句话。

(6分)

  示例吹捧:

吹捧是绚丽的肥皂泡,无限地膨胀,总会化成飞沫。

  ①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挫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逆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

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

红、白、黄、蓝。

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

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

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或联想?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二次月考高三年级语文答题卷

古诗文阅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答:

(5分)

答:

(5分)

8答:

(5分)

9答:

(6分)

10(6分)

(1),

(2),

(3),

实用类文本阅读

11

(1)【】(5分)

(2)答:

(6分)

(3)答:

(6分)

(4)答:

(8分)

语言文字运用

15答:

(5分)

16答:

(6分)①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挫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逆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题干问的是“秦朝铁路”,而当时并未发现“车站”,车站只是下文专家的推断。

其余每个选项意思都与原文相同,且都属于“先进的交通设施”)

2.A(“驰道”是“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建设”的“铁路网”,A项中所指的应该是河南南阳发现的“铁路”的修建目的)

3.D(与D项有关信息是“汉朝长期分封诸侯,各地群众也没有长途运输的必要,运输线变短,也因此失去了修建铁路的必要性”。

A项依据不当,驰道的布局设计是发现了秦朝铁路遗迹后专家的推断,不一定正确;而且专家推断时现代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复线式设计早已出现。

B项找不到相关依据,文中只说了秦始皇“车同轨”的措施理解,并不意味着用秦朝技术来取代各国技术。

C项据“而且秦始皇自己的车子用六匹马来拉,这和普通的一匹或两匹马拉的车子车轮间距显然不会相同”和文中关于“铁路”用途的解说,可见,“铁路”不是专为秦始皇专车而修,两者的间距当不相同)

4.B(除:

授予,任命)(3分)

5.C(②写在董卓之乱时改任他做亢父县令,他放弃不做之事,④是叙述董昭向他请教让太祖进爵之事,⑥写太祖对他的“打击报复”,与他“有王佐之才”无关。

排除此三句,只剩C项。

)(3分)

6.D(“荀彧也认为应该这样做,太祖因此对他更加重用”与原文相反。

)(3分)

7.①而您明白豁达,不拘小节,用人唯才,这说明您在度量方面胜过袁绍。

(“明达”,“唯…所…”,“宜”各1分,文句通畅2分。

)(5分)

②然而预先看出了曹氏篡位的苗头,因而没有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智。

(机鉴:

机敏地察出,预先看出;先识:

事先识破;充:

动词,充分地发挥;其:

自己的。

各1分,句子通畅1分)(5分)

8四周的山坡上一树树似雪般洁白的梅花迎着寒风盛开。

诗人以雪喻梅,写出了梅花之白。

以“堆”“遍”“满”写出了梅花开的繁盛,生动形象,景象开阔。

(诗句解析1分,比喻分析2分,炼字2分。

9三、四两句,诗人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

写诗人愿化出千亿个自己,这样,每树梅花前都有一个赏梅的放翁。

淋漓尽致的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痴爱之情。

(想象或虚写、夸张的手法2分。

结合诗句解析2分。

表达的感情2分。

10

(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传不习乎。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1

(1)(5分)D(3分)F(2分)

(解析:

赏析文章结构、表达思想、表现手法。

A项第⑥段应归为第三层次。

B项“为了阐明冰心对母爱的强烈渴望”理解狭窄。

C项“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的柔情”理解过宽。

E项“词藻华丽”理解有误。

(2)(6分)倡导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儿童文学上的成就;晚年创作的影响。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6分)

(解析:

根据文章⑦⑧段的相关内容进行理解。

(3)(6分)使冰心走出狭小的家庭,成为有觉悟的新女性;让冰心从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五四”精神在冰心身上成为一种明显确定的品质。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6分)

(解析:

根据文章⑥段的相关内容进行理解。

(4)(8分)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

(前两点每点2分,第三点4分。

(解析:

考查对文章表现手法的评价。

注意开头段和结尾段的作用。

12C(“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13C

14B解题时要整体把握语意,体察语境,抓住关键性词语,正确排序。

如“隔岸”紧承上文“小河”,“靠左”与前文的“靠右”相照应。

15答案示例:

京剧脸谱是京剧表演中以夸张变形等手法(1分,要点“夸张变形等手法”)。

用不同颜色、图案、纹样(1分,要点“不同颜色、图案、纹样”)在男性角色脸上勾画(1分,要点“男性角色”)的用来表明面容、性格等特征(1分,要点“表明面容、性格等特征”)的特殊彩妆(1分,要点“特殊彩妆”)。

16答案示例:

①批评是优质的药品,诚恳地吞下,就能医治病痛。

  ②挫折是警诫的鞭子,勇敢地承受,就会跃马飞腾。

③逆境是暂时的黑夜,不断地追求,总能迎来光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