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774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节身体的防卫

教学目标

1、识别免疫现象、类型;

2、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3、了解免疫功能。

教学重点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教学难点: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人体免疫功能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传染病的三个特点和预防的三种途径

思考:

虽然我们的身体经常受到来自环境中微生物的威胁,但不一定会患传染病,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皮肤阻挡作用)

问:

人体有些部分没有皮肤阻挡,如眼睛、鼻腔、口腔等,是如何抵抗外界的病原体入侵的?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读图:

找出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防线有哪些?

(1)皮肤:

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

(2)皮肤、呼吸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3)呼吸道:

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

(4)泪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杀死病菌

教师归纳: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组成:

皮肤、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功能:

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

人体保护自身免受病患的两种方法:

一是防止病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问:

如果病原体突破以上防线侵入人体后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第二道防线

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组织中吞食和消化病原体

功能: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归纳: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组成有:

皮肤屏障作用;吞噬细胞和体液(泪液、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问:

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答:

能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

总结: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二道防线是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作用

问:

如果病原体突破了第一、二道防线之后进入血液后,会怎么样?

(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会产生免疫反应)

播放FLASH小动画

解释抗原和抗体

抗原:

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包括:

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等

抗体:

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人们通常也称为免疫球蛋白。

可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问:

抗体是如何对付病原体的?

抗体附在病原体上,病原体被溶解及杀死;抗体附在病原体表面,使病原体更易被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被抗体粘结在一起,以致不能进入细胞或繁殖

归纳:

在体液中(细胞外)消灭病原体——体液免疫

再看FLASH,介绍B淋巴细胞的记忆功能。

问:

B淋巴细胞是在体液中起作用的,一旦病原体进入细胞内时,人体还有什么免疫方法?

观看动画,T淋巴细胞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和释放淋巴因子

归纳:

在细胞内消灭病原体→细胞免疫

列表比较体液细胞和细胞免疫

类型

淋巴细胞

病原体所在

产生免疫物质

防御方式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思考:

1、有些传染病,你只要得过1次,就不会再得第2次,这是什么原因?

(体液和细胞免疫都具有记忆功能)

2、为什么移植的器官会遭受排斥?

在人体器官移植中,移入的器官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来说,相当于侵入人体的大分子异物(好像是病原体),千方百计要除去。

(排斥反应中相当于清除人体中的寄生虫、异物,起免疫作用的是T淋巴细胞)

归纳:

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总结人体的免疫类别

课堂练习:

1.下列免疫作用中没有淋巴细胞参与的是( )

A、细胞免疫B.非特异性免疫

C、体液免疫D.特异性免疫

2.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在三道防线中,居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只有第1道防线B.只有第2道防线

C.1、2两道防线D.1、3两道防线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3)抗体是由抗原产生的。

(4)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具有免疫记忆的能力。

(5)抗体是一类蛋白质。

(6)T淋巴细胞的作用是产生抗体

4.当病毒、病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能产生一种抵抗某种病原体的物质,这种物质叫(  )

A.抗原B.抗体

C、B淋巴细胞D.T淋巴细胞

5、通过飞沫传播的肺结核的由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结核杆菌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属____,从免疫学角度看属于____,从生态学角度看属于____成分。

6.下列不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泪液的杀菌作用

B.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完成免疫反应

C.T淋巴细胞直接消灭病原体

D.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完成免疫反应

7.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共同之处在于( )

A.产生抗体B.释放淋巴因子

C.免疫记忆能力D.产生非特异性免疫

8.人体器官移植手术中,碰到的最大难题是,移入的器官受人体的“排异作用”而不易成活。

这主要是哪种细胞在起作用(  )

A.红细胞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D.血小板

第2课时

课前练习:

1、通过飞沫传播的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结核杆菌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属____,从免疫学角度看属于____,从生态学角度看属于____成分。

2、以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___。

(1)曾经得过甲肝的人很少再得甲肝。

(2)皮肤的屏障作用。

(3)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4)泪液的冲洗和杀菌作用。

(5)一个人一生只得一次麻疹。

复习自然免疫的内容

新课:

介绍:

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患者的死亡率很高

资料:

宋朝时有人把病人的痘痂(伤口痊愈后脱落的块状物)经过减毒后,吹进小孩的鼻孔,使小孩获得对天花的抵抗力。

思考:

1、小孩获得对天花的抵抗力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病人的痘痂属于抗原还是抗体?

3、痘痂吹进小孩的鼻孔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资料:

19世纪,炭疽病的传播严重危害了欧洲的畜牧业,牛羊等牲畜成群死亡。

巴斯德从病畜血中分离出致病菌,并用高温处理,使其毒性降低。

然后,给25只健康羊注射毒性降低后的病菌,另25只健康羊不注射,作为对照。

几周后,给这50只羊分别注射了足以致病的强毒炭疽杆菌。

几天后,注射过毒性降低病菌的25只羊都很健康,而另外25只羊都感染了炭疽杆菌。

你能用免疫学的原理来解释巴斯德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吗?

思考:

1、你手臂上有接种时留下的小疤痕吗?

你知道目的是为了什么?

预防接种,以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

2、如果外出活动,有人被毒蛇咬伤,这时候用抗原好还是注射含抗蛇毒抗体的血清好?

立即注射含抗蛇毒抗体的血清,因为这样快速。

人工免疫:

人体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

分类:

人工自动免疫:

接种抗原,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人工被动免疫:

注入特异性抗体或淋巴因子

练习:

人工自动免疫:

获得免疫作用速度__,维持时间__;

人工被动免疫:

获得免疫作用速度__,维持时间__.

计划免疫:

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____进行____,使他们获得__,来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

如:

乙脑疫苗: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脑菌苗:

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人体的免疫功能:

(1)抗传染免疫功能(防御感染):

皮肤的屏障作用等

(2)免疫监视的功能:

识别清除异常细胞

(3)保持自我稳定的功能消除衰老死亡细胞

免疫功能失调:

过敏反应---免疫功能过强;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缺陷病--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学生读图:

过敏反应的机理

介绍艾滋病,读图

总结巩固练习:

请把不对的地方找出来,并改正)

人体的抗传染免疫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前者指由T—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它能产生抗原,抗原是指一类蛋白质,能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菌产生的毒素,细胞免疫是指针对细胞外体液中的病原菌进行免疫,它由T—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反应.T—淋巴细胞无记忆功能.

1、把乙肝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获得对乙肝的免疫力,这种措施和这种免疫分别是()

A、控制传染源,人工免疫

B、保护易感人群,人工免疫

C、切断传播途径,非特异性免疫

D、保护易感人群,细胞免疫

2.人体的免疫功能是(  )

A、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B.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C.抗感染免疫、自我稳定、免疫监视

D.人工免疫和计划免疫

3.接种卡介苗是为了预防哪一类传染病(  )

A.乙型肝炎B.结核病

C、小儿麻痹症D.破伤风

4.接种牛痘能预防天花的原因是(  )

A、直接杀死天花病毒

B.全面增强易感人群的体质

C.使人在不生病的情况下产生抗天花的抗体

D.使人获得非特异性免疫

5、人体的免疫功能可清除自身损伤细胞,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是下列人体的哪一项免疫功能发挥作用(  )

A.防御感染B、保持自我稳定

C、实施免疫监视D.以上三项都是

6.下图表示的是人在先后两次感染同一种细菌后,血液中相应抗体产生的情况。

在第二次感染时,虽时隔一年,但抗体不像上一次那样感染后要过一段时间才产生,而是迅速产生足量的抗体,其原因是B淋巴细胞对接触过的抗原具有____能力。

利用这一原理,人们可以通过____的方法来预防该传染病,接种的疫苗属于__(“抗原”或“抗体”)物质。

这种预种传染病的方法属于_____免疫。

教学反思:

1.第1课时中的新名词新概念出现了比较多,如何增强对这些新名词的理解是一件比较困难的问题。

在课堂中结合实例分析了之后学生可能暂时是理解了,但遗忘的速度肯定是很快的。

因此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2.第2课时的内容较为简单,可利用时间进行作业的分析。

3.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结合课件中的图片,化抽象为直观,能较好的突破难点。

倒是课后的巩固,很是重要。

从上课的情况看,当堂课学生普遍接受了,可是到下节课,很多同学会忘记了。

所以得多留点空间给学生自己消化、巩固.

 

第一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与环境的关系,并能通过阅读图表来获得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紧密关系。

2、了解什么是环境问题,能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说明环境问题的危害和产生原因,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3、了解人类在环境问题上所做的努力

教学重、难点:

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环境问题的事例及分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介绍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教学中主要围绕着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及人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展开。

教学用具:

PPT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图片法

教学过程:

引入:

动画:

地球

屏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图片:

地球上各处美景。

视频:

人类遇到的问题。

一、人口增长造成的问题

师:

人口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请同学们通过读图来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活动:

生:

通过读图,学生应获得这样的信息:

人口问题是一个发展的问题。

以前人口增长非常缓慢,对自然环境的压力较小,尚不构成问题,或是一个小问题。

而现在,特别是近几十年,人口急剧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从而使人口问题突现出来。

思考:

那为什么世界人口在最近几个世纪急剧增长?

(引导学生讨论)

(1)世界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2)发展中国家由于主权独立、政治解放使生产力迅速发展,而导致生活环境及医疗条件的改善所致。

所以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一个主要矛盾。

板书:

人类发展与环境间的主要矛盾:

人口问题

讨论:

请你谈谈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学生活动:

由于9年级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这方面的知识比较丰富,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