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学设计课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521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教学设计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国学教学设计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国学教学设计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国学教学设计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国学教学设计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教学设计课题.docx

《国学教学设计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教学设计课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学教学设计课题.docx

国学教学设计课题

 

国学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用)

 

中卫市第五小学

班级:

.

姓名:

.

 

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习传统文化,研读中华经典。

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根据学校国学教程安排,四年级教学内容为《大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按照两个周一个部分、一月背诵一篇的进度来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大学》,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大学》,演译《大学》,领悟《大学》;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

教学措施:

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大学》,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大学》,演译《大学》,领悟《大学》的内涵。

教学难点:

1、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年级国学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开学报名

2

本末始终

3

修身为本

4

诚意

5

国庆节

国庆放假

6

正心

7

齐家

8

治国

9

君子之道

10

期中测查

期中测查

11

率性修道

12

素位而行

12

诚实守信篇

14

珍重友情篇

15

珍惜时间篇

16

17

18

19

20

 

第1课《本末始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让学生初步了解《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相应的语句的意思,理解其中一些字词的意思。

2.通过诵读和讲解,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明白每个人都应拥有光明正大的品德,都应让自己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简介《大学》

(1)导语: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那你了解《大学》多少呢?

谁来说说看。

学生交流汇报。

(2)概括学生搜集的资料,补充简单介绍《大学》的编排,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

2.初读感悟

(1)出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读)

(3)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

(同桌互读)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

(指名读)

(5)读得可真好,那么这些句子表达的意思你知道吗?

默读原文,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字词,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道:

主旨。

明明德:

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是光明正大的意思。

亲民:

亲,通“新”,革新、自新。

亲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知止:

知道目标所在。

得:

收获。

(6)知道了这些字词的意思,那么你能连起来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吗?

小组合作,谈谈你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理解。

小组汇报。

(7)学生交流反馈: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革除自身的旧习,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心静不乱;心静不乱才能够心神安定;心神安定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和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和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程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8)同桌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说意思。

(9)理解了原文的意思,现在请你再读一读,能读出感情吗?

生自由读。

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诵读水平?

指名读,全班齐读。

3.诵读竞赛

看大家诵读的兴致那么高,下面我们就来做做游戏,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1)同桌自由练习背诵,汇报。

哪对同桌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练习成果?

评选出“最佳合作奖”。

(2)老师想听听对于这段经典,我们班是男生读得好呢还是女生读得好呢?

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3)看样子,大家已经熟记于心了,那我们来做接龙游戏。

老师带头,知道的同学举手抢答。

(4)开小火车背诵。

4.经典故事

你用明亮的眼睛看着世界,世界是明亮的;你用美好的眼睛看着世界,世界是美好的。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

《大学》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

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

你看,曾参对他的儿子这样说——读“经典故事”《“宗圣”曾子》

七嘴八舌话感想: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和大家分享吗?

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

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

4.经典拓展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练习。

5.国学点睛

这是《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读本》的一个很好的栏目设计,可以让孩子熟读、了解,增加孩子的国学知识,提高国学学习的兴趣。

 

第2课《修身为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

教学方式:

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3课《诚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2、会说:

理解课文,说一说从中受到的启迪和教育。

3、会背:

熟读成诵,积累内化名言佳句。

4、会用:

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恰当地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读文、背文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国学第二课《修身为本》中有这样一句话: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意思就是从天子到百姓,都要把“修身”当做根本。

(板书“修身”)修身的意思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修身是中国人的古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修身呢?

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就是以“修身”为核心,反映了古人对修身的各项要求。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修身的第一个要求,第三课《诚意》。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我会读

什么是“诚意”,怎么才能做到诚意呢?

我们开始学习之旅的第一站——“我会读”(出示课件)

1.录音领读,正音示范

打开书第11页,请同学们先跟着录音来读,注意听清每一个字的读音以及句中的停顿。

(播放录音)

2.小组练读,读通读顺

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练读,比一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合作要求:

自由练读——组长领读——自愿领读——三人对读——小组齐读(小组自由练习读)

效果检测:

(1)读句子:

(读得真认真,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把课文中比较难读的句子读正确。

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指名小组,这三个多音字“恶恶”“好好”以及通假字“谦”你读得很准确,奖励你们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这句话。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指名小组。

富润身,德润屋,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男女生)

(2)读课文:

(难读的句子读好了,读课文肯定就没有困难了,哪个小组来读给大家听?

指名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和读。

齐读课文:

(下面我们齐读课文。

读后评价:

字正腔圆,自然流畅。

3.变式朗读,激发兴趣

如果老师给课文变个模样,你们还有能力读好吗?

古人写文章是竖着排列,而且没有标点符号,要靠读书人自己的理解来断句,难度很大哦!

(出示没有标点课文)先自己练一练。

效果检测:

指名三个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轻声和读。

(看来用古人的方式读书对你们来说也没有困难)

4.配乐朗读,读出韵味

如果配上音乐,我们就更能读出文言文的感觉和韵味。

老师范读、练读、指名读。

(有节奏有韵味,读古文就是这种味道)

二、我会说

现在大家已经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了,我们知道诚意是修身的第一个要求,那么什么是“诚意”?

怎么做到“诚意”呢?

让我们进入学习之旅的第二站——“我会说”,说一说你对课文的理解。

1.默读理解

请你默读课文,运用“注释搬家”和“文译对照”的方法试着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2.文译对读

现在你能找到和原文相对应的译文吗?

前后两人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读译文,第一段你读原文,你读译文,第二段交换角色,明白吗?

效果检测:

老师读一句原文,看谁能迅速找出相对应的译文。

所谓诚其意者:

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第一个恶是什么意思?

恶臭的意思呢?

臭是多音字,一个读音是chou,意思是气味难闻,另一个读音就是xiu,意思是所有气味的总称。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现在也说是“心宽体胖”,意思是一个人心胸开阔了,心情舒畅了,外貌就显得很从容很安详。

(评价:

学得认真,找得准确。

3.自我感悟

译文对原文的每一句话做了详细的解释,这种解释有的很深奥,你不一定全都读得懂,老师有时候都得好好琢磨。

我们完全可以在译文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什么是“诚意”?

课文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诚意,他说“所谓诚其意者:

毋自欺也”就是不欺骗别人,也不欺骗自己,也就是不自欺欺人。

你是怎么理解诚意的呢?

(我们不妨给诚来组组词:

真诚诚实忠诚诚信……学生自由谈,可以结合《中彩那天》和《万年牢》。

是啊,意念真诚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些好的行为应该是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的,不管有人监督没人监督,我们都会按照正确的做法去做。

这就是“君子必慎其独也”(板书:

君子慎独。

做到到诚意,就要慎独,现在人们常把君子慎独常作为一个四字词语来使用)

前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能够管得住自己的内心也叫慎独,君子慎独了,就能“心广体胖”。

君子慎独的故事有好多呢:

课文日积月累中介绍的元朝著名学者许衡和清朝的叶存仁都是慎独的楷模。

不畏人知畏己知清朝雍正年间,叶存仁先后在很多地方做官,历时三十余载。

一次,在他离任时,僚属们派船送行,然而船只迟迟不启程,直到明月高挂才见划来一叶小舟。

原来是僚属为他送来临别馈赠,为避人耳目,特地深夜送来。

他们以为叶存仁平时不收受礼物,是怕别人知晓惹出麻烦,而此刻夜深人静,四周无人,肯定会收下。

叶存仁看到此番情景,即兴写诗一首:

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

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随后将礼物完璧归赵了。

许衡和叶存仁都做到了慎独,所以他们都是君子。

三、我会背

古人的这些谆谆教诲能够流传至今,是值得我们反复去读,印在脑子里的。

让我们接着走进学习之旅的第三站——“我会背”

1、自由练背

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这篇课文记在脑海里,成为我们班的星级“诵读之星”。

2、效果检测

四、我会用

这些经典名句现在储存到了你的脑海,就变成了你自己的财富。

需要的时候,你就可以随时取出来运用。

学习之旅第四站——“我会用”。

请阅读下面的场景,你会把今天学到的课文中的句子用在里面吗?

场景一:

放学回到家,看到爸爸妈妈给我留的纸条,说是去奶奶家,让我一个人先做作业。

我像往常一样认认真真把作业写完才看电视。

爸爸妈妈回来夸奖我作业写得规范美观,我说“”

场景二:

爸爸开车带我公园,在经过一个路口时是红灯,爸爸看路口没有摄像头,就想闯过去,我说:

“大学中有句话叫()你一定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大学,聆听了经典,明白修身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诚意,要做到意念真诚,就要慎独,但愿我们都能慎独,都能成为心广体胖的君子。

板书设计:

修身3诚意

毋自欺君子慎独心广体胖

 

第4课《正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

教学方式:

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一起来把《修身为本》背一背。

2.学习新课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好谀亡国》。

边看边想想,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

3.不同的心态决定事情的成败,可见,心态是否端正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4课《正心》,齐读课题。

二、诵读

(一)读一读

1.请同学们打开书到P12,自读,有哪些字的读音你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圈出来。

2.学生汇报,带读小句子。

3.听了这些同学的提醒,相信这一遍你会读的更好。

4.指名一句一句读。

5.谁还想读?

(二)说一说

1.老师和大家一起对读。

2.课文的P12有这几句话现代文翻译,出示要求

(1)对照原文和译文读一读

(2)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与同桌谈谈感受。

师相机补充

3.说了这么多,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相信你会读的更有味道。

读自己感兴趣的句子,点拨断句好。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师读喜欢的、师生对读、谁能读四句?

老师也想读读,齐读。

4.下面又到了台湾漫画家蔡志忠时间了,让我们从他通俗易懂的漫画中体悟《正心》之道。

第一张图片。

(1)出示图片,生读,你能把现代文换成原文吗?

(2)老师这里还找了几幅漫画,不过还没来得及配上文字,想请大家来帮帮忙。

(出示恐惧、好乐、忧患图片)谁来帮忙说说是哪句原文?

(3)师述心不在焉图,这就叫做“心不在焉”,读词。

(4)出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我们可以给它配上什么图呢?

(5)引读最后一句话“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5.看了蔡志忠的漫画,课文也变得通俗易懂了。

虽然漫画中的人物离我们较远,但其实我们大家在生活中也常常能碰到这些事。

6.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出示漫画组,生说是哪句原文,说说自己的看法。

(1)愤怒:

小明的表现呢?

你能不能根据小明的表现把原文改改。

(2)恐惧

(3)好乐

(4)视而不见

(5)忧患

(6)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好乐

7.最后一张,QQ签名,老师希望自己首先能够端正好心态,向你们传递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希望大家更加坚强乐观。

(看时间定)

8.看了这么多漫画,现在你对题目《正心》有自己的体会了吗?

9.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好,其实我们现代有很多名言警句也是在说“正心”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0.总结

(最后一句)或许我们可能无法改变风向,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风帆;或许我们可能无法左右事情,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

同学们,人们常说“心态决定一切”,希望今天的课对大家都有所启发,让我们再诵读一遍《正心》,齐背。

第5课《齐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选文,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齐家》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式:

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齐家》,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故谚有之曰: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2、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

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

所以有谚语说:

“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

”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阐述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修身齐家之义主要在于中正而不偏。

齐家、治国、平天下”则着眼于处理人际关心。

人正因为首先要处理好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家庭、家族的内部事务,所以,人必须克服感情偏私的问题。

对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心存公正而一碗水端平,使长幼亲疏之间、姑嫂妯娌之间同心协力,和和睦睦,是很难办到的。

所以,要想政治好家庭,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无偏见,无好恶,待人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我们常说:

“家是人生的港湾。

”只有家庭和睦了,人生的港湾才会温馨、迷人。

一个混乱不堪、硝烟弥漫的家只会使人身心俱疲。

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温馨的家永远是人的第一需要和永恒追求。

但是,如果你不能克服情感上的偏私,就无法修身正己进而正人,更谈不上管理好家庭。

由此可见,“克服情感上的偏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齐家》这篇文章的大致意思。

《齐家》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自由朗读《天下与国家》这个小故事。

2、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3、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6课《治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治国的内容及意思,明白其中包含的哲理。

2.能背诵《春望》。

3、会讲精忠报国的岳飞的故事,明白其中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对素位而行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

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于2008年9月27日至29日在孔子的故里曲阜举办。

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86个儒学研究机构的逾160位专家学者参会。

儒学在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走进儒学经典作品《大学》,领略其中的奥义。

二、知识积累

1.了解文化背景《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

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

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

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

朱熹为《大学》作成章句,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

《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没有被封建统治者重视。

元仁宗延祐年间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

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课题释疑《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A.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B.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

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

《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三纲: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

格物、致知、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