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口试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443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口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流行病口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流行病口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流行病口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流行病口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流行病口试重点.docx

《流行病口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口试重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流行病口试重点.docx

流行病口试重点

按照10级题库整理,补充了往年的基础题,仅供参考,大家主要还是看书,理解最重要!

一、绪论

流行病学: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观察和实验的区别

观察:

客观观察,描述,比较异同

实验:

人为干预,随机分组

用途:

可行性问题:

偏倚问题:

结论的可信度:

伦理问题:

●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的异同

一、用途:

描述性研究:

1了解疾病的患病频率

2揭示健康相关问题的分布与动态变化情况

3提供因素分析的线索

分析性研究:

1探索病因假设

2检验病因假设

二、设计:

描述性研究:

无预先设计的比较组

分析性研究:

有预先设计的比较组

三、其他:

设计方法、分析方法、偏倚特点等

二、疾病分布

疾病分布:

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即疾病的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发生与流行的群体特征。

发病率incidencerate:

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

罹患率attackrate:

是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续发率secondaryattackrateSAR:

即家庭二代发病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

患病率prevalencerate:

又称现患率、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感染率infectionrate:

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口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所占的比例。

死亡率mortalityrate:

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算得的为粗死亡率crudedeathrate.

病死率fatalityrate:

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生存率survivalrate:

又称存活率,是指换某病的人或接受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经若干年随访,到随访结

束时仍存活的病人数站观察病例的比例。

散发sporadic:

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

爆发outbreak:

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流行epidemic:

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

大流行pandemic:

发病率水平显著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

季节性seasonalvariation:

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

周期性cyclicchange,periodicity:

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

长期趋势seculartrend,secularchange:

是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

地区聚集性endemicclustering:

患病或死亡频率高于周围地区或平时的情况。

移民流行病学:

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民国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间的疾病患病指标的差异,探讨病线索,区分遗传和环境因素作用大小。

【简答】

●人群分布:

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和民族婚姻和家庭行为生活方式

●横断面和出生队列的异同

横断面分析(crosssectionalstudy)

从或不同时间断别人口的发病率或死亡

–一个面来看不同年龄情况岁年

龄变化的趋势。

–多用于发病率或死亡没有明显长期变化趋势的疾病率

•出生队列分析(birthcohortanalysis)

–同一时代出生的一批人在同步时代发病与死亡的情况岁年龄变化趋势。

–将年龄、所处时代及队列暴露经历三者对疾病分布的影响区分开,从可以确定疾病或死亡与年龄的真实联系。

–多用于发病率或死亡率有明显长期变化趋势的疾病

●疾病地区分布内容

1.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内各地区的分布差异。

差异的原因:

较强的致病因素,外环境的某些理化特点,生物媒介的分布,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2.城乡分布的差异。

原因:

城市与农村由于生活条件、卫生状况、人口密度、交通条件、工业水平、动植物的分布等情况不同,所以疾病的分布也出现差异。

3.地区聚集性。

聚集性(clustering):

指具有明确分布类型的一系列事件或病例或与健康相关的现象,在时间和/或空间上的数量聚集不能仅仅归于偶然现象,一般多指患病或死亡频率高于周围地区或高于平时的情况,有时也用来描述相对罕见的事件或疾病的聚集现象,如白血病等。

地区聚集性可为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提示一个感染因子的作用¸或提示局部环境污染的存在。

4.地方性疾病/地方病(endemicdisease):

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广义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具有地区性发病特点的疾病,在我国主要是与当地水土因素、生物学因素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其病因存在于发病地区的水、土壤、食物中。

地方病判断依据:

1)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发病率均高

2)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人群中,该病发病率较低,甚至不发病

3)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

4)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

5)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

●移民在病因研究中的作用

移民流行病学是对疾病的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综合描述,也是对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然&社会)的全面探讨。

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民国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间的疾病频率指标的差异,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和环境因素作用大小。

判断原则如下:

举例:

例1:

胃癌的死亡率日本高,美国低;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日本移民胃癌的死亡率高于美国人,但低于日本国内的日本人。

说明环境因素对胃癌的发生有较大关系。

例2:

鼻咽癌广东地区高发;从中国移居到美国、新加坡、泰国、马来亚、印尼、澳大利亚的华侨,其发病率均远高于当地人;又从国内低发区移居广州的人其鼻咽癌死亡率仍保持较低;广东的居民到鼻咽癌低发区上海,其鼻咽癌死亡率保持较高的水平。

结论:

遗传因素占主要作用。

注意事项:

进行移民流行病学结果的分析解释时,还应注意考虑移民移居他地的原因及移民本身的人口学特征,如:

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社会经济状况、种族和其他人口学因素及其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的变化是否和非移民相同,这些均会影响到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

三、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study:

是指利用常规检测记录或通过专门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按照不同地区。

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进行分组,描述人群中有关疾病或健康状态以及有关特征和暴露因素的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获得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而获得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

现况研究(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study:

通过对特定时点或时期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与疾病或健康状况关系的描述,了解所研究的疾病以及有关变量在目标人群中的分布,进一步比较分析暴露与非暴露组的患病情况或患病组与非患病组的暴露情况,为研究的纵向深入提供线索和病因学假设。

普查census:

是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内、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作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study:

又称相关性研究(correlationalstudy),它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某种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生态学谬误(ecologicalfallacy):

由于生态学研究以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以及存在的混杂因素等原因而造成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

【简答】

●描述性研究的特点和分类

通过对特定时点或时期(越集中越好,不宜间隔太长,为横断面研究)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与疾病或健康状况关系的描述,了解所研究的疾病以及有关变量在目标人群中的分布,进一步比较分析暴露与非暴露组的患病情况(测量指标为患病率,又称患病率研究;定期重复进行横断面研究,可以得到发病率资料)或患病组与非患病组的暴露情况,为研究的纵向深入提供线索和病因学假设(不能确定暴露与疾病的时间顺序,只能为因果联系提供线索)。

研究特点:

横断面研究;无专门设立的对照组;因果联系受限。

特征:

现况研究一般在设计阶段不设对照组

现况研究的特定时间

现况研究在确定因果联系时受到限制

对研究对象固有的暴露因素可以作因果推断

现况研究用现在的暴露特征来替代或估计过去情况的条件。

现况研究定期重复进行可以获得发病率资料。

1.病例报告

2.病例系列分析

3.个案研究

4.历史常规资料分析

5.随访研究

6.生态学研究:

又称相关性研究(correlationalstudy),它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某种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包括生态比较研究(观察不同人群或地区某种疾病的分布,根据疾病分布的差异,提出病因假设;或比较不同暴露水平的人群中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生态趋势研究(连续观察人群中某因素平均暴露水平的改变与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变化的关系,通过比较暴露水平变化前后疾病频率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某因素与某疾病的联系)。

优点:

1.应用常规或现成资料来进行研究,省时省力

2.对病因未明的疾病可提供病因线索

3.对于个体的暴露剂量无法测量的情况,生态学研究是唯一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法

4.当研究的暴露因素在一个人群中变异范围很小时,宜采用多个人群比较的生态学研究

5.生态学研究适合于对人群干预措施的评价

6.在疾病监测中,生态趋势研究可估计某种疾病发展的趋势

局限性:

生态学谬误

混杂因素难以控制

变量多重共线性问题

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现况研究的偏倚

随意抽样

任意变换抽样方法

无应答偏倚

幸存者偏倚

回忆偏倚

调查偏倚

测量偏倚

●抽样的方法和特点

1.单纯随机抽样simplerandomsampling

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从总体N个对象中,利用抽签或其他随机方法(如随机数字表)抽取n个,构成一个样本,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n/N)。

优点:

简单

缺点:

总体数量大,编号、抽样麻烦;抽到的个体分散,资料收集困难。

2.系统抽样systematicsampling

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

优点:

可以在不知道总体单位数的情况下进行抽样;在现场人群中较易进行;样本分布均匀,代表性较好

缺点:

假如总体各单位的分布有周期性趋势,而抽取的间隔恰好与此周期或其倍数吻合,则可能使样本产生偏性

3.分层抽样stratifiedsampling

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层,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

层内变异越小越好,层间变异越大越好。

优点:

比单纯随机抽样所得到的结果精确度更高;组织管理更方便;能保证总体中每一层都有个体被抽到

4.整群抽样clustersampling

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抽取其中部分群组(包括其中全部个体)作为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优点:

易于组织、实施方便,节省人力、物力

缺点:

抽样误差较大,通常在单纯随机抽样样本量估算的基础上再增加1/2

5.多阶段抽样multistagesampling

将抽样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使用的抽样方法不同,结合使用前述方法,常用于大型流行病学调查。

优点:

充分利用各种抽样方法的优势,克服各自的不足,并能节省人力、物力

缺点:

在抽样之前要掌握各级调查单位的人口资料及特点

●偏倚的控制:

P52

严格遵照抽样方法的要求,确保随机化原则

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和受检率

正确选择测量工具和检测方法

培训调查员,统一标准

做好资料复查、复核工作

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

●决定现况研究的样本量大小的因素P45

预期现患率p:

p→1/2,n↑。

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

容许误差d↓,n↑。

要求的显著性水平α:

α↓,即显著性水平↑,n↑。

计数资料:

n=400q/p(np>5)=zα2pq/d2

计量资料:

n=4s2/d2=tα2s2/d2

四、队列研究

队列cohort:

有共同经历或有共同暴露特征的一群人。

暴露exposure:

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

队列研究cohortstudy:

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历史性队列研究historicalcohortstudy:

研究对象的分组是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者已掌握的有关研究对象在过去某个时点的暴露状况的历史资料做出的;研究开始时研究的结局已经出现,不需要前瞻性观察。

发病密度incidencedensity:

以观察人时为分母计算的发病率。

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

通常包括了危险度比riskratioRR和率比rateratioRR。

危险度比是暴露组的危险度与对照组的危险度之比。

率比是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发病密度之比。

都是反映暴露于发病或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

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riskAR:

又叫特异危险度、危险度差riskdifference、超额危险度excessrisk,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匹配matching:

又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出匹配因素的干扰。

失访losstofollow-up:

在一个长的随访期间,暴露组和对照组成员中总会有些人或对参加该研究不感兴趣,或因身体不适不便继续参加研究,或移居外地,或其他原因死亡等原因而退出研究。

危险因素:

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的发生,或使其发生概率增加的因子。

排除Exclusion

内对照InternalControl

意向性分析ITT

暴露人年ExposedPersonYear

外对照ExternalControl

退出Withdrawal

【简答】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书P79

㈠优点率验史稳基干无回

1.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因而可以直接估计相对危险度。

2.因→果,故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

3.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并且可以获得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结局的关系。

4.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

5.可以了解基线率,因而能够发展和实施控制、预防和健康促进规划。

6.可以发现需要干预、治疗和控制的新病例的资料。

7.所收集的资料完整可靠,不存在回忆偏倚。

㈡ 缺点低失费变难

1.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

2.由于长期的研究与随访,因为死亡、退出、搬迁等造成的失访难以避免。

3.研究费时间、费人力、花费高

4.随着时间推移,未知的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可能导致结局受影响。

5.研究的设计要求高,实施难度大。

●如何降低失访偏倚的影响:

①设计时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便于随访;②计算样本量时,在估计的样本量基础上增加10%,以减少失访造成的影响;③实施过程中努力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④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⑤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如无差别则可认为失访是随机的,对结果的影响不是很大;⑥如有可能,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以推测失访的影响。

●队列研究暴露人群与对照类型优缺点

职业人群、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根据特点举例子)

内对照internalcontrol、外对照externalcontrol、总人口对照totalpopulatingcontrol、多重对照multiplecontorl。

五、病例对照研究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case-controlstudy,case-controlstudynestedinacohort:

是将传统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一些要素进行组合后形成的一种研究方法,也就是在一个事先确定好的队列进行随访观察的基础上,再应用病例对照研究(主要是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思路进行研究分析。

比值比oddsratioOR:

是病例对照研究中表示疾病与暴露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

其含义与相对危险度类似,指暴露者的疾病风险为非暴露者的多少倍。

比值odds是指某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之比。

配对PairMatching:

1:

1匹配,每位病例配一名对照

个体匹配individualmatching:

是为每一个研究对象针对要控制的混杂因素配上一个或多个对照。

成组匹配,频数匹配frequencymatching:

是为一组研究对象选配潜在混杂因素频率可比的对照组。

过度匹配OverMatching

(过度匹配发生的三点:

因果链中间环节、无关因素)

【简答】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特点,应用

类型:

病例与对照不匹配,病例与对照匹配及衍生的研究类型,比如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队列研究、病例交叉设计、病例时间对照设计、病例病例研究

特点:

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时疾病已经发生;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回顾性获得;若按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已发生,由果推因;根据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的比较分析暴露与疾病的关系。

应用:

不仅用于探讨病因,可以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特别适合于探索性病因分析,而且广泛用于许多方面,例如疫苗免疫学效果的考核及暴发调查等。

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往往是罕见病病因研究的唯一选择。

●一般实施步骤:

提出假设、明确研究类型、确定病历与对照来源、确定样本量、选定研究因素、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病例与对照的来源和选择

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hospital-basedcase-controlstudy

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community-basedcase-controlstudy

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population-basedcase-controlstud

病例一般以社区来源为优。

对照选择应满足的四个原则:

排除选择偏倚,缩小信息偏倚,缩小不清楚或不能很好测量的变量引起的残余混杂(准确测量的混杂因素在分析阶段可以控制),在满足真实性要求和逻辑限制的前提下使统计把握度达到最大。

社区人口中的非该病病人或健康人:

最接近全人群的无偏样本

同一个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

使用最多

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人;病例的配偶、同胞、亲

戚、同学或同事等:

用于匹配设计的对照

社会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人或健康人。

●以医院为基础和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

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

1、可以较好地确定源人群

1、研究对象的可及性好

2、容易保证对照和病例来自同一源人群

2、研究对象更易合作

3、对照的暴露史更可能反映病例源人群的暴露情况

3、比较容易从医疗记录和生物标本收集暴露信息

●病例对照研究影响样本量的因素P88

1、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p0↓,n↑

2、预期的该因素的效应强度,RR或OR↓,n↑

3、希望达到的检验的显著性水平,α↓,n↑

4、希望达到的检验功效也即把握度(power)1-β,β↓,把握度/功效↑,n↑

●病例对照研究中,新发病例、现患病例、死亡病例的利弊

新发:

回忆比较清楚,信息比较准确可靠

现患:

参入疾病迁延及存活因素

死亡:

准确性较差

●匹配的种类、如何进行、目的

1频数匹配FrequencyMatching

2个体匹配

配比即匹配(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配比指的是对比较组的选择,使其针对一个或多个潜在的混杂因素与指示研究对象相同或接近。

会出现匹配过头,即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

为避免匹配过头,两种情况不宜使用匹配:

一、疾病因果链上的中间变量不应匹配;二、只与可疑病因有关而与疾病无关的因素不应匹配。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配比因素确实是一个混杂因素,将引入了一个极似混杂的选择偏倚。

引入的偏倚可通过分层分析进行控制。

即:

配比本身未直接起到控制混杂的作用,控制混杂是靠分层分析实现的。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不适合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研究对象数量太大,一般难以达到

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往往是罕见病病因研究的唯一选择,因为病例对照研究不需要太多的研究对象,此时队列研究常常不实际

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有时还可能获得多种预期以外的结局资料,分析一种病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该方法不仅用于病因的探讨,而且广泛用于许多方面,例如疫苗免疫效果的考核及暴发调查等

由于疾病发生在前,疾病发生在后,因果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上合理,加之偏倚较少,又可直接计算各项测量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估计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一般可证实病因联系

可以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特别适合于探索性病因研究

由于研究对象暴露资料的收集在结局发生之前,并且都是由研究者亲自观察得到,所以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

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暴露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

因此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没有队列研究强。

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与对照组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可以直接计算出RR和AR等反应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可以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与疾病的关系

获取既往信息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其组织与后勤工作也相当艰巨

相对更省力省钱省时间,并且较易于组织实施

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

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

由于随访时间较长,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访偏倚。

同时由于时间跨度太长,研究对象容易在研究过程中改变他们的态度

不适合研究人群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

由于消耗过大,故对研究设计的要求更严密。

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复杂化。

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

不能测定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疾病的率

六、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

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与对照两组,将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实验人群组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以判定措施效果的一种实验方法。

霍桑效应Hawthorneeffect:

指正在进行的研究对被研究者的影响。

被研究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的现象。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ailRCT:

是在人群中进行的、前瞻性的、用于评估医学干预措施效果的实验性研究。

它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比较组,每组施加不同的干预措施,然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