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测试题.docx
《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测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测试题
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
姓名 _ _班级 _ _学号 得分 _ _
一、选择题(5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饿殍(piǎo) 逡巡(qūn) 弃甲曳兵(yè) 丢三落四(luò)
B、中绳(zhòng)句读(dòu) 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
C、庠序(yáng) 氓隶(méng) 度长絜大(duó)抛头露面(lù)
D、供养(gōng) 经传(zhuàn)贻笑大方(yí) 间不容发(ji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殊俗 叩关 不测之渊 兵刃既接
B、迁徙 须臾 约从离衡 防微杜渐
C、崛起 堕落 追亡逐北 要言不烦
D、谪戍 孝悌 锲而不舍 人才汇萃
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日出江花江胜火 D、引人入胜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危(高)乎高哉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
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 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
C、合从(通“纵”)缔交 赢粮而景(通“影”)从
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 南(向南,动词)取汉中
5、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序八州而朝同列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6、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心一也 用心:
使用心力
B、余威震于殊俗 殊俗:
不同的风俗
C、小学而大遗 小学:
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
经文和传文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
“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9、从下列句子中选出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夫晋,何厌之有?
10、选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A、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B、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二、课文填空(8分)
11、
(1)蟹六跪而二螯,,。
(2)故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故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6)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三、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20题。
(一)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2.“嗟乎”一词表示的语气是 ()
A.感慨B.叹息C.悲哀D.愤慨
1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14.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D.古之人不余欺也
1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
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
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
师,我是无所谓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
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16.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
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
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二)问 说(节选)
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
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嗟乎!
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
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17.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审问而明辨之也 审:
详细
B.至于劝善规过足矣 规:
法则
C.忌之而不愿问焉 忌:
妒忌
D.问之人以穷其短 穷:
穷究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问焉以求一得 然后以六合为家
B.取其有益于身而己 师不必贤于弟子
C.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则移其民于河东
D.轻之而不屑问焉 吾尝终日而思矣
19.填空。
(4分)
《问说》和《师说》都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师说》侧重强调从师的重要性,《问说》重在强调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两篇文章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译文:
(2)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译文:
(三)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的题目。
【双调】水仙子
无名氏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
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
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21、诗中的“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结合全曲概要分析。
(4分)
22、赏析结尾句“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的妙处。
(5分)
三、表达与创新(1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6分)
①科学追求完美、和谐与真实。
②优秀的科普作品不但能传播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还能激励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③阅读科普文章,可以启迪心智,带领我们在科学海洋中(áo)游。
④阅读科普文章,要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mèi)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
áo( )游 mèi( )力
(2)文中有一处用词不当,请加以改正。
(2分)
“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一处句内语序不当,请加以改正。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根据情境,补写下列语段。
(4分)
生活中,人们为避免伤害彼此的感情,常使用委婉语。
如:
不说“你不要抽烟了”,而说“抽烟有害健康”;不说“你考得太糟了”,而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选用两种以上论证方法,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台湾著名实业家王永庆出身于贫苦家庭,又是长子,从小就担负了很多粗重的活。
每天一大早起床,赤着脚,翻过小山去挑水,往返五六次,之后再帮着做其他家务。
做完了,才匆匆赶六七里山路去上学。
由于从小生活环境如此,后来他到外地谋生,什么苦也都能吃得下,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开创了一番事业。
因此,他常对人说,他之所以有今天,多亏年轻时吃够了苦。
他又说:
“我成功的秘诀无他,就是吃必要的苦,耐必要的劳!
”
参考答案
1、D(Aluò—là。
Bpàng—pán。
Cyáng—xiáng)2、D(汇—荟)3、D(A取胜。
B尽。
C超过)4、D(“南”,名词做状语)5、D(名词作状语,其余名词活用为动词)
6、A(因为思想)7、D(“欧阳修”为“苏轼”)8.A9.D10.B11、略12.A13.C14.D15.B16.D17.B(告诫)
18.C(A来;拿。
B.对;比。
C都解释为“就”。
D表并列关系;表修饰关系。
)
19.求问(好问) 正反对比(对比)
20.
(1)肯定自己却否定别人,这是世俗的通病。
(2)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正是由于这原因吗?
21诗中的孤客是一个思乡游子的形象。
(1分)他身处异乡,思亲念家;登高望乡,倍感孤独;流泪思乡,泪水涟涟;做梦归乡,百无聊赖。
22①结句借物抒情,紧承上句,写目中秋光虽断而菊香萦绕,点明时间,体现乡思之浓。
②“黄花”这一重阳节特定风物,即呼应诗歌开头的“登高”,又统收全曲,使全曲结构浑然一体。
③虚实结合,情味悠长。
实写菊花菊香,有色有味;虚写梦境和心中思家念亲之情。
(或者以梦境的美好,反衬真实处境的凄凉,以虚衬实,以乐写悲,感情更加深厚强烈。
)(分析两点正确即可得分)
21、
(1)遨 魅
(2)“激励”应改为“激发”(3)“完美、和谐与真实”应改为“真实、和谐与完美”22、答案示例1:
你还要继续努力答案示例2:
发挥不理想,还得加油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
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
(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
(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
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
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更)何况世俗的人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就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
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
(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
唉!
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是(正)由于这(原因)吗?
而且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
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
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要学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