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中国区域热点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6948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中国区域热点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三中国区域热点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三中国区域热点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三中国区域热点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三中国区域热点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中国区域热点复习.docx

《高三中国区域热点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中国区域热点复习.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中国区域热点复习.docx

高三中国区域热点复习

中国地理复习提纲

一、区域差异

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界限:

东部季风区——400mm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区——3000m等高线——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青藏高寒区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范围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

青藏高原

自然因素

地貌

二、三级阶梯上,三大平原、两大高原,低地、丘陵、盆地海拔较低

海拔较高,差别显著,二级阶梯,高原、山地盆地

海拔高,一级阶梯,有世界高大山地

气候

季风影响显著,降水多,集中在5-9月

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大风天气多

高寒,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风力大

植被

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

土壤

多为林下发育,淋溶作用强

有机质含量低,可溶性盐分含量高

土层薄,发育差

河流

多外流河、多大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多内流河,短小,雨水、冰雪融水补给

多为内流河,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人类

影响

广泛、深刻,主要农耕区

影响小,只在有水的地方有人类活动,有绿洲农业、牧场

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较完整,以畜牧业为主

2、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地区

分界(积温)

地形

温度带

景观

土壤

农作物

耕作制度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区

3200

4500

 

7500

山环水绕

平原广布

寒温带

中温带

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肥沃黑土

春小麦、大豆、甜菜

一年一熟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大平原

大高原

暖温带

落叶阔叶林

黄土广布

冬小麦、棉花、花生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旱地)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山地丘陵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贫瘠红壤

水稻、油菜

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田)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低山丘陵

热带

季雨林

砖红壤

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

一年三熟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地区

分界

地形

气候带

河流

景观

农业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东部)

贺兰山,相当于200mm年等降水量线

宽阔平坦的高原

温带半干旱区

多内流河

旱生草原

旱作农业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西部)

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

温带、暖温带干旱区

多季节性河流

荒漠草原

绿洲农业

4、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表现

原因

水平分异

东南温暖湿润、西北寒冷干旱;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出现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北部和南部是呈东西走向的山脉,西北部是较完整的高原,东南部是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夏半年有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汽进入。

垂直分异

随海拔升高自然景观发生明显变化;从高原边缘至内部,垂直变化由繁及简

高原边缘相对高度大,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变化大;

高原内部相对高度小,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变化小

 

二、我国气候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季节

分布特点

形成原因

冬季1月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

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1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

2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可与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对比)

夏季7月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

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

地势高

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②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2、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名称

内容

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降水的南北差异

北方:

降水少,雨季短;南方:

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注意]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

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b:

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

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c:

200mm年等降水量线:

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

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3、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⑴锋面雨带的形成:

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

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⑵锋面雨带的移动:

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

(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注图中阴影与非阴影的分界线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注意]除了夏季风进退及由此而形成的锋面雨以外,地形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

例如: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就位于正对东南季风的山谷迎风坡地带;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托克逊,则位于深居内陆的盆地中,地形闭塞,降水极少。

另外,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也往往带来大量降水。

5、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

  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自东南向西北分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4、影响我国的气象和气候灾害

灾害

多发地区

多发季节

成因

特点

防治措施

梅雨

江淮地区

春末夏初

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阴雨连绵——降水多;出现“空梅”天气——干旱

降水多时——排水;出现“空梅”天气——引水灌溉

伏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

7月

梅雨过后,在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

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

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能缓解旱情

台风

东南沿海

夏秋

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烈的热带气旋

狂风暴雨

及时预报,做好台风过境的准备,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

春旱

华北

3-5月

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没有到达(或受单一冷气流影响),降水少,又值农作物播种、生长季节,蓄水量大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河湖水位下降

引水灌溉

夏涝

华北、南方地区

6-8月

春季风来得迟,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

洪涝灾害

低洼地排水,疏浚河流,增加入海口

倒春寒

东部季风区

3-5月

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

春季出现强低温和雨雪天气

地膜覆盖等

寒潮

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

冬半年,以春秋两季最严重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

大风、雨雪、冻害时间长,范围广

加强警报,做好防旱准备

风沙天气

三北地区

春秋两季,以春季最严重

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

风大,大气含沙量大,能见度低,影响范围广,一般与寒潮路径相同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暴雨洪涝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

夏秋

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如锋面、气旋、热带气旋等

降水强度大,时间短,形成洪涝,我国南方(和东部)地区多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拟定居民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现防洪保险等

干旱

华北、西北

冬春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使突出的世界性问题,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优良作物品种,开展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

三、中国主要地形及其部分地质作用

1.地形特点: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2.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地质时期强劲的偏北风从北方干旱地区吹来的,是风力沉积作用的产物。

黄土层土质疏松,加上地面植被破坏,长期以来,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

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水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许多地方人民生活贫困。

但这里又是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

这里的人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开凿窑洞。

窑洞冬暖夏凉,是很好的居住场所。

3.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长期受流水的溶解侵蚀,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异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

但是云贵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土壤瘠簿,不利于农耕。

只有一些小的山间盆地,被当地人称为“坝子”,比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业区。

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并给修建水库等工程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

4.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许多地方受高山冰雪融水的滋润,形成一连串小块绿洲,是新疆主要的农牧业区。

其中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处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是沟通亚欧大陆的一段“绿色通道”。

5.四川盆地在地质史上是一个大湖盆,后来由于湖水外泄、下切,形成了三峡。

成都平原,是岷江的冲积扇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产富饶,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6.丘陵利用:

①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②发展旅游业;③发展林业、畜牧业

7.地震、滑坡、泥石流已讲

四、区域热点详解

1.东北平原

(1)定位:

经纬度120°E,130°E,40°N,50°N;

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2)自然特征:

地形:

马蹄形,三面环山,中间平原

气候:

(南到北)暖温带湿润→中温带半湿润→寒温带、半湿润地区。

冬长严寒多雪,夏短温暖多雨。

见东北降水和气温图,要会分析等温线的变化和降水的变化原因主要是受地形起伏影响(迎风坡、海拔高度)和距海远近等因素造成的。

河流:

水量大,汛期短(两次汛期),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小,结冰期长

森林:

(东南长白山地以南到大兴安岭以西)

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草原。

土壤:

肥沃黑土,富含有机质。

(3)农业

商品粮基地: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优势条件:

平原广阔平坦、利于机械化生产;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有肥沃的黑土;地广人稀;重工业发达。

不利条件:

气候寒冷、无霜期短、低温易导致农作物减产和受冻害。

农作物:

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亚麻等。

农业问题:

①黑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原因:

过度开垦黑土,破坏自然环境;降水集中,多暴雨

措施:

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草肥;种植绿肥化物、牧草;秸秆还田(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培肥的最有效措施)

水土保持——坡面治理、沟壑整治、植树造林

②湿地破坏—沼泽地禁止开垦,保护湿地

沼泽作用(蓄水池,水源地;调节气候,保护环境;丹顶鹤,天鹅栖息地;沼泽植物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学会对比我国玉米基地松辽平原和美国玉米带的异同点。

相同点:

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广阔、单产高、适于机械化耕作、地域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不同点:

纬度不同、美国自然条件更好;单产美国更高;经营方式不同;农业一体化程度不同;等等。

(4)森林资源

优势:

①全国最大林区(36%,是全国3倍,人均林地是全国8倍,林地占全区42%)

②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林木畜积量1/3)

③宜林地区广

问题:

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表现为:

①采育失调;②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③森林采伐以皆伐(不分树龄全部砍伐)为主,资源浪费严重。

措施:

坚持合理采伐;积极营造人工林;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综合开发措施:

挖掘森林工业发展潜力;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深度;发展果园林业和柞蚕生产,加强林业基地建设

(5)工业——传统工业区

形成区位条件:

农业基础;资源;交通;历史基础;政策等等。

衰落原因;如何整治:

看工业地域类型中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去定义、形成、衰落和整治。

区位的发展变化:

临近俄罗斯;油气等能源的引进;服装等产品的输出;交通的发展;工业的改造等。

例题:

(2)读“吉林省地形示意图20.14“,回答5~7题。

①吉林省自东向西地形的排列应该是()

A.山地、丘陵、平原、湿地B.湿地、山地、丘陵、平原

C.山地、湿地、丘陵、平原D.丘陵、山地、平原、湿地

②适合该地区生长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A.棉花、亚麻B.甜菜、小麦C.高梁、黄麻D.甜菜、亚麻

③该省山区的主要天然植被为()

A.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和草甸草原

2.西北地区

(1)定位:

80°E,90°E,100°E,110°E,

40°N,45°N,50°N

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祁连山、阴山

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

内流河:

塔里木河、伊犁河(巴尔喀什湖)、弱水

外流河:

额尔齐斯河

(2)自然特征

地形:

以高原、盆地为主,中部为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新疆境内)三山夹两盆。

气候——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

身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

特点:

光照充足;热量资源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相对湿度小;春季多大风。

注意——吐鲁番盆地成为我国热极原因

1.身居内陆2.周围山地阻挡,水气少,晴天多3.盆地地形4.地表裸露,吸热多

注意——整体性表现——由于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草原、荒漠戈壁;

同样导致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以漠钙土和灰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少。

注意——经度地带性表现

主导因素:

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温差变大

植被:

内蒙古高原东部是典型的温带草原,以贺兰山为界(200毫米),内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区为温带荒漠。

农业:

从东往西,旱作农业—草原牧业—绿洲农业、山地牧业

特例:

天山北侧(北冰洋、大西洋水气)、祁连山北侧(夏季东南季风水气)——迎风坡降水多

河流:

内流河为主——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集中在夏季;流程短,易断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补给方式以冰雪融水为主。

(3)农业特例

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绿洲的分布——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

发展条件——光照好;夏季高温、昼夜温差大;冰雪融水、地下水、山地降水水源较丰富;土质好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粱;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特色水利设施——坎儿井

灌溉农业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甘肃河西走廊

小麦、水稻、棉花、油菜、甜菜

区位条件——光照好;夏季高温、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较丰富,山地降水、冰雪融水(河西);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畜牧业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因降水较丰而成为我国水草最丰美的牧场和打草场,三河一带出产的三河牛、三河马,闻名全国;

宁夏所产的滩羊是稀有的优质裘皮羊品种;

新疆境内的天山、阿尔泰山,地形雨较多,山腰以云衫林为主的山地针叶林,以上以下生长牧草,以上为山坡地带夏季牧场,以下为山麓冬季牧场,冬夏季节牧民转场,所产细毛羊是优良畜种。

以天然放牧为主的畜牧业。

(4)西北荒漠化:

原因:

⑴自然原因:

①地理位置: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

②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③大风吹杨

⑵人为原因:

①过渡樵采(主要人为原因)②过度放牧③过渡农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治理:

⑴干旱农牧过渡区和旱农区: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扩大林草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防护林;解决能源问题:

如省柴灶、沼气池

⑵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发展节水农业;建草方格沙障和障内固沙植物相结合;解决能源问题:

如省柴灶、沼气池

⑶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恢复自然植被

模拟试题

(1)材料:

读某地区沿87°E地形剖面图(图7),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A是山脉,A、C之间地形区的名称是,该地形区水资源丰富,有人说该地形区也可以被称为中国的“水乡”,试举两例对此加以说明。

(8分)

昆仑山(2分);青藏高原(2分);①雅鲁藏布江谷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为丰富;②青藏高原湖区为我国最大的湖区,藏北高原湖泊数目较多,水量较大;③横断山区河流众多,水系密集;④三江源地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湿地。

(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②图8为天山南北两坡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请观察对比说明天山南北两坡垂直自然带分布上存在的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9分)

差异:

①北坡自然带数目较多,②北坡各自然带分布海拔比南坡低,③北坡有大片森林分布而南坡没有。

(3分)原因:

①北坡自然带数目较多——北坡的基带海拔比南坡要低;②北坡各自然带分布海拔比南坡低——南坡为阳坡,温度较高;③北坡有大片森林分布——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北坡的降水比南坡丰富。

(6分,每点2分)

3.黄土高原

(1)区域定位

105°E,110°E,35°N,40°N

祁连山;太行山;秦岭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汉水谷地;丹江口水库;

西安;石家庄;太原

(2)自然特征

地形: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西北向东南降低;

过渡地带,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坡度大。

高原地形,第二阶梯。

1000m~1500m

气候:

温带大陆性季风,降水变率大,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降水东南向西北减少(地势西北向东南降低)

注意:

石家庄迎风坡降水多,海拔低气温高

太原背风坡降水少,海拔高,气温低

秦岭附近降水变化大(山地地形)

植被:

森林向草原过渡,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径流能力低。

土壤:

粉沙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地质:

内力作用显著,地壳破碎

(3)水土流失成因

自然原因:

前面已经标注

人为原因:

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④开矿

(4)整治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4)发展农业自然条件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利:

位于暖温带,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期

不利:

①位于半干旱区,降水稀少②低温时间长③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④土壤贫瘠⑤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

(5)农业可持续发展:

①控制人口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④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⑤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谷子、小麦、优质苹果

(6)能源基地(煤炭)

条件: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大;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建设:

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加强煤炭的加工转化;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产业结构调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例题:

读图16.6回答问题。

①图中所示范围的地形自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A、B、C三大部分,其中A属于黄土高原,B属于渭河平原,C属于秦岭山地。

②简述B平原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温温和(或热量条件较好)

4.四川盆地(部分云贵高原)

(1)定位

100°E,110°E,30°N,34°N

秦岭;大巴山;巫山;云贵高原;横断山脉;成都平原

(三江并流)——怒江;澜沧江;金沙江

雅砻江;岷江(大渡河);嘉陵江

攀枝花;成都;重庆

(2)自然特征

地形:

盆地地形,周围山岭环绕,内部低山丘陵起伏。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形产生影响:

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盆地地形→→→→→→太阳辐射低(为什么)→→→→→→拉萨太阳辐射高于重庆(为什么)

盆地地形→→→重庆冬夏气温高于拉萨(为什么)→→→→一月等温线图,成都与武汉气温差异及原因(山地阻挡冬季风)。

水文:

流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汛期集中于夏季;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含沙量多;无结冰期。

土壤:

成都平原的紫色土

(3)农业(受地形影响)

有利自然条件:

气候温和多雨;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地形多样;成都平原土壤肥沃。

不利:

春季低温;夏季可能出现伏旱;洪涝;滑坡、泥石流等

作物:

柑橘、甘蔗、水稻、茶等

云贵高原上的河谷盆地,当地称为“坝子”是重要的水稻产区,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区,因溶洞、地下河漏水严重,地表水缺乏,要注意兴修水利,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用水。

滇南谷地(包括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全年可以生长,且冬季不受寒潮侵袭,夏季又无台风危害,具有发展热带作物的良好环境,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橡胶生产基地。

(4)其他:

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油、气、煤、铁等。

成都平原成因:

岷江、沱江及其支流沖积而成

四川盆地成因:

周围山地隆起,形成内流盆地,后来流水侵蚀成为外流盆地

(5)三峡目的:

⑴防洪:

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尤以中下游洪水灾害最为严重

自然原因:

①流经湿润地区:

流域广、汛期长、支流多、水量大;②泄洪能力不足③降水的年际变化大;④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和蓄洪场所;

人为原因:

①上游滥伐森林,植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