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泥砼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3659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29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水泥砼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公路水泥砼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公路水泥砼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公路水泥砼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公路水泥砼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水泥砼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x

《公路水泥砼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水泥砼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水泥砼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x

公路水泥砼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30-2003)

条文说明

 

2003北京

 

编制说明

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以下简称水泥路面)建设发展速度很快,截止2001年底已经建成各级公路水泥路面13万多公里。

目前,每年在建水泥路面里程1.5万公里以上,建设规模巨大。

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97-87)已经使用了15年,90年代中期进行的修订,未能颁布执行。

15年以来,水泥路面施工技术在交通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等部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大、中型机械化施工工艺和技术,如滑模摊铺、轨道摊铺、碾压施工、三辊轴机组等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实质性进步,而且已经在我国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的水泥路面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使我国的水泥路面施工质量和技术水平得到了稳步提高,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另一方面,我国所使用的水泥路面面层结构形式越来越丰富,水泥路面适应范围越来越广,如缩缝设传力杆的水泥路面、钢筋水泥路面、连续配筋水泥路面及桥面、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双钢混凝土桥面等均已得到大规模采用,这些新型水泥路面的结构设计与机械化施工技术也已经逐步成熟。

在这种现实施工技术状况下,仅规定小型机具施工方法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97-87显然已经落后,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水泥路面施工装备、工艺和技术水平的要求。

因此,我国公路水泥路面建设迫切需要一部完善的施工技术规范来保障和提高其施工质量,保证所铺筑的水泥路面具备密实、平整、耐久和安全的性能,并大幅度减小水泥路面维修养护的难度和工程量。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依据如下∶

1滑模铺筑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规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程》(JTJ/T037.1-2000);

2轨道铺筑技术,025课题编制的《轨道式摊铺机修建水泥路面施工须知》(1990年11月)以及其后积累的轨道摊铺施工经验;

3三辊轴机组铺筑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规范《公路水泥路面三辊轴机组施工技术指南》(JTJ/T037.2-2003)(报批稿);

4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85-403-01)课题组编制的《高等级公路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指南》1996。

5小型机具铺筑技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97-87),1994年,交通部组织编制,但未能颁布执行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送审稿)。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习惯采用的水泥路面施工机械、工艺有所不同,本规范提出了滑模、轨道、碾压、三辊轴机组、小型机具五种施工工艺对应的适用公路等级、机械装备和材料要求,并留有一定的选择余地。

编写组力图做到既保证水泥路面铺筑质量,又尽量符合各地施工实际。

本规范采用的修订编写方法为∶凡与现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一致的内容,均不作引用,仅指明“应符合有关规定”;凡与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规范、规程不同的内容均有试验研究和施工经验作为基础,并在说明中指出;对我国尚无技术规范、施工中又必须使用的内容,参照国外有关规定,并结合我国在工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则编写。

这样编制的目的是使资料和规定尽量齐全完备。

认真贯彻本规范的规定,严格操作、善于总结,可以施工出高质量的水泥路面。

本规范共分12章,其中第3、4、5、6、7、9章分别提出了水泥路面施工的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准备、搅拌和运输、五种混凝土面层铺筑工艺、接缝抗滑与养生的施工技术等要求;第8章为钢筋及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和桥面等特殊结构的铺筑;第10章为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第11章为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第12章为安全生产及施工环保。

本次水泥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修订,内容较为丰富,其目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施工工艺铺筑何种结构的水泥路面,都将使建设、质检、监理及施工单位均可在具体施工环节上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只有将每个施工质量细节的控制与管理落到实处,才能从整体上稳步提高和改善水泥路面施工质量。

由于各地的技术细节差异较大,最具有当地特色、灵活变通余地最大的内容,也是最难编写的内容,本规范对那些已经发现的东西(南北)地域差异较大的技术细节,采取了既严格要求又防止僵化、并提倡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编写方法,尽量降低用语要求的强调层次,力图做到统一与灵活辩证关系的“适度”。

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统一要求与灵活变通的共同目标只有一个,即有利于使用最先进和最适宜的施工技术,达到最佳的水泥路面工程质量要求。

在本规范执行过程中,施工技术及管理人员除按本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作业和质量控制外,还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不断总结经验,研究新问题,注意吸收国内外最新的施工装备、工艺、技术、成果和经验,使水泥路面施工技术不断进步、完善和发展。

本规范的解释权在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对本规范及其条文说明的意见和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请各单位和施工技术、管理人员随时函告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邮编:

100088),以便修订时参考。

由于本规范修订是按照我国水泥路面施工的现实需求和目前具备的施工技术水平进行编写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出宝贵修改意见。

 

修订编制组

2003年1月

 

1总则

1.0.1~1.0.2在总则中按规定编写了本规范的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

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是提高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以下简称水泥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保证水泥路面工程的施工质量及运营的安全可靠性。

运营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对路面平整度及抗滑等指标的严格要求上。

运营可靠性体现在此次规范的修订始终贯穿了公路工程可靠度的新标准,即按不同公路等级规定的可靠度要求来规范施工全过程,特别是对面板配制弯拉强度要求执行了可靠度新标准和新规定。

1.0.3贯彻质量第一的原则:

以往的水泥路面施工规范对原材料、配合比和施工设备往往强调了就地取材,经济合理的原则。

本次规范修订则着重强调原材料、配合比的质量指标及其稳定性,强调使用满足不同等级公路路面的设备种类和施工工艺。

因此编写为“选择满足质量指标要求、性能稳定的原材料,确定配合比、设备种类和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备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

”首先,从材料和设备两方面贯彻质量第一的原则;其次,才是就近取材和经济合理性。

这意味着材料和设备选择的指导思想有所改变。

实际工程在应用这个原则时,可能会遇到远运原材料,机械设备要求提高,增加施工费用等一系列问题。

尽管如此,从保障水泥路面设计基准期30年来看,依然应该将大宗原材料质量保障和路面施工工艺水平的逐步提高放在首要地位,应该明确的是原材料和混凝土质量包含着工程的长远经济性;装备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提升我国水泥路面施工技术水平,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水泥路面的施工质量及其稳定性、使用年限和耐久性。

1.0.4鼓励施工技术创新:

针对目前在招投标体制下,各施工单位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而较为忽视新技术应用的现状,特编写本条。

 

3原材料技术要求

由于水泥路面是在露天环境下承受车轮冲击、振动、疲劳的动载结构物,同时又要求达到20~30年的设计基准期,因此,原材料要求应比一般静载结构更高、更严格,原则上路面混凝土所使用的原材料应是目前国内市场上能够供应的一等品或优等品。

3.1水泥

按照本规范与《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的分工,关于混凝土路面对水泥路用品质的技术要求,仅在本规范中进行详细规定。

3.1.1路用水泥的基本要求

1水泥品种与生产方式:

首先,按照本规范规定的水泥品种顺序,特重、重交通水泥路面应优先采用道路硅酸盐水泥,没有道路水泥的情况下,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其次,明确各级公路均宜采用旋窑生产的水泥,其含义是特重、重交通水泥路面应优先采用旋窑水泥,确有困难时或中、轻交通路面方可使用立窑水泥。

主要理由是立窑水泥的游离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较高、水泥体积稳定性较差。

立窑水泥在烧成过程中,窑中间和边缘、窑上部与下部的烧成温度不同。

研究表明∶即使安定性合格的水泥,当水泥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在1%~1.8%之间变化时,其对路面混凝土在动载交通条件下的疲劳循环周次有3~5倍的影响,构成影响水泥路面使用寿命能否达到20~30年的关键因素。

因此规定用于特重和重交通路面的水泥f-CaO≤1.0%。

对此,要充分认识和理解静载结构与承受动载作用的公路水泥混凝土结构之间对水泥要求的实质性差别。

2R型早强水泥:

本规范从防止路面发生温度裂缝出发,规定除低温天、有快通要求的路段可采用R型水泥外,一般情况均宜使用普通型水泥。

在实际工程中发现,热天气温较高的情况下,运到搅拌场的水泥温度有时高达70~90℃,再加上使用水化热高的R型水泥,由于其铝酸三钙含量偏高,不仅收缩很大,而且水化热峰值很高,造成了严重的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为板中裂缝,严重时才会上下贯通,反映到表面上,而轻微时是潜在板中不易发现的裂缝,危害很大,应进行限制。

低温天气施工或有快通要求的路面可使用水化热高的R型水泥,这主要从低温施工的蓄热早强出发,有利于水泥路面尽早达到抗冻临界强度和尽快开放交通的需要。

3水泥品种与抗折强度∶表3.1.1给出了各交通等级路面所用水泥3d、28d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要求,水泥的3d强度要求是从施工便利角度提出的,水泥路面铺筑前,必须了解所用水泥的3d强度特性。

特别要强调的是,无论水泥强度等级为多少,路面混凝土均应以实测水泥抗折强度为准来选择和使用。

首先,现行水泥规范中所规定的强度等级是由抗压强度确定,并不完全代表水泥的抗折强度,而水泥路面的第一力学指标是混凝土弯拉强度。

其次,在相同水灰比条件下,水泥的抗折强度是混凝土弯拉强度不可逾越的上限。

水泥的抗折强度不高,即使强度等级满足要求,也可能做不到按可靠度理论要求的配制28d弯拉强度均值的要求。

1999年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向ISO国际标准靠拢的新标准,新标准有如下重要改变∶

(1)水泥胶砂水灰比由原来的0.44~0.46增大到0.50;

(2)水泥胶砂用标准砂改变,由过去基本是单一粒径砂改变为级配石英砂;

(3)水泥胶砂搅拌、振动成型机具及模具进行了修改。

编写组使用中国建材研究院《ISO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宣贯技术资料汇编》中所做的新老标准对比试验结果,进行了44组28天抗折强度数据的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表明∶尽管新标准使水泥的抗压强度降低约9.7Mpa左右,水泥原强度等级将全部依次降低一级,425号降低为32.5级,525号降低为42.5级,但抗折强度降低较小,新老标准的平均抗折强度仅相差0.22~0.33Mpa,因此,本规范维持表3.1.1中水泥抗折强度要求不变,这将意味着抗折强度无形中提高了0.22~0.33Mpa,特重交通为7.72~7.73Mpa;重交通为7.22~7.33Mpa;中轻交通为6.72~6.83Mpa。

从我国正在建设和已经建成的高等级公路水泥路面来看,所用的水泥抗折强度基本都大于8.0Mpa,同时,在本规范征求意见过程中,有几个省区提出应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水泥路面用水泥的抗折强度规定为不小于8.0Mpa,这证明按新标准执行时,本规范对路面水泥抗折强度不小于7.5Mpa的要求,在实践中是可行的。

3.1.2满足公路路面工程使用品质的水泥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列入表3.1.2中。

为了对比现行水泥规范的要求,将路面常用四种水泥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汇总在表3.1.2中,供业内人士全面了解其性能并与路用品质对比。

本条对水泥的化学品质,特别对水泥中的游离氧化钙、氧化镁和碱度提出明确要求。

这三项指标不合格,或超出过多,水泥路面即使不行车也会自动崩溃。

对水泥的安定性,本规范在蒸煮法的基础上还首次提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要用雷氏夹进行检验,这不仅检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