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区域卫生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63060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鹤壁市区域卫生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鹤壁市区域卫生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鹤壁市区域卫生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鹤壁市区域卫生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鹤壁市区域卫生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鹤壁市区域卫生规划.docx

《鹤壁市区域卫生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鹤壁市区域卫生规划.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鹤壁市区域卫生规划.docx

鹤壁市区域卫生规划

鹤壁市区域卫生规划

为加强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管理,合理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制定的《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试行)》以及《鹤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精神,结合我市卫生服务调查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区域卫生基本概况

一、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交界处。

地理坐标东经113°59′~114°45′,北纬35°26′~36°53′。

东、北、西与安阳市接壤,南与新乡市相邻。

南北长67公里,东西宽69公里。

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

辖2县、3区、13个镇、12个乡、13个街道办事处、879个行政村,58个居民委员会。

总人口145.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72万人,占46.0%;乡村人口78.38万人,占54.0%;市区人口52.81万人,占总人口的36.4%。

全市男性公民73.99万人,占总人口的51%,女性公民71.11万人,占总人口的49%。

全市人口密度665人/平方公里。

鹤壁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湿润高爽,冬季寒冷少雪。

年平均气温24.9℃,年平均降水量500-70㎜,年平均蒸发量1949.4㎜,属河南省比较干旱的地区,平均气压996毫巴,日照2264.8小时。

地貌分为低山、丘陵、平原、泊洼类型,平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53%,境内有淇河、汤河、卫河、共产主义渠、洹河等河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从鹤壁经过。

鹤壁市是一个多民族共居地区,区域内有31个民族,其中有回族、满族、蒙古族、苗族、朝鲜族等30个少数民族,区域内有基督教、天主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5大宗教。

鹤壁名胜古迹荟萃,自然风光独特优美,旅游资源丰富,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现有重点风景名胜区(点)6个,其中4A级(大伾山、云梦山)2个,2A级2个。

2007年,全市年内生产总值278亿元,人均12934元,财政收入1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1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27元。

全市共有各类学校788所,普通高校1所,普通中学102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12所,小学488所,其它学校185所。

二、卫生资源状况

(一)卫生机构:

全市有卫生机构2310个,其中城镇342个,乡村1968个。

城镇342个,即综合医院医院16所(其中政府办县级以上综合医院5所,分别是市一院、二院、浚县县医院、浚县二院、淇县县医院),专科医院7所(传染病医院、京立肿瘤治疗中心、口腔医院、爱民医院、同济肾病医院、朝歌肾病医院、中古友好眼科医院),中医院4所,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6所,卫生监督中心2所,妇幼保健院3所,妇幼保健站3所,医学教育机构2所(医学在职培训学校),中心血站1所,急救指挥中心1所,个体诊所251所,门诊部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个。

乡镇卫生院25所。

乡村1968个,即村卫生所(室)1968所。

(二)卫生床位:

全市共有床位4851张,其中综合医院床位2805张,中医院床位399张,专科医院床位668张,妇幼保健院(站)床位111张,卫生院床位770张,全市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比3.34张。

(三)卫生人力:

全市卫生行业有各类人员7835人,其中: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140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13人,卫生管理人员539人,工勤人员843人。

专业技术人员结构:

高级职称248人,占卫生技术人员4.73%,中级职称1225人,占卫生技术人员23.4%,初级职称及未聘人员3773人,占卫生技术人员71.87%。

卫生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人数2368人,全市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数1.63人,注册护士1892人,千人口注册护士人数1.30。

乡村医生总数3230人,其中:

执业(助理)医师157人,注册护士4人,其他人员592人。

(四)卫生设备:

全市医疗机构卫生专用设备总值12576.26万元,全市拥有大型医疗设备:

CT11台,准分子激光治疗仪2台,钴60治疗机2台,核磁2台,直线加速器2台,大型C臂2台,彩超6台。

(五)卫生经费:

全市各级政府卫生经费投入5738.6万元,占财政支出比例2.07%,其中:

卫生事业费4676.2万元(其中中医事业费343.5万元)。

各项经费占卫生经费比例,其中:

医院经费占1434.2万元,卫生院补助占666.2万元,防治防疫事业费占798.3万元,妇幼保健经费占261.3万元,人均卫生事业经费32.20元。

三、卫生服务状况

(一)医疗服务:

2007年全市总诊疗2542843人次,其中市级综合医院诊疗940755人次,县级综合医院诊疗414032人次,卫生院诊疗690131人次。

市区急诊74474人次,其中急诊抢救1456人次。

全市年入院病人总数99299人次,其中市级综合医院入院人数22981,县级医院入院人数36379,乡镇卫生院入院人数26215。

全市病床使用率59.91%,其中:

市级综合医院病床使用率63.32%,县级综合医院病床使用率85.04%,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68.03%,中医院病床使用率42.00%,传染病医院病床使用率65.87%,妇幼保健院病床使用率32.64%。

全市病床周转次全年20.5,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病床周转次24.0,乡镇卫生院病床周转次33.8。

全市综合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0.9天,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1.2天,乡镇卫院平均住院日5.3天。

(二)卫生防病服务:

十五期间,全市甲、乙类传染病的年平均发病率为353.02/10万,与九五期末相比下降31.23%,结核病患病率497/10万,全市碘缺乏病发病率为0.01%,低氟病发病率为5%,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达90%以上,2007年各种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410.34/10万,与2000年相比有所上升。

依法开展对食品、环境、劳动、学校、放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

主要食品抽检合格率为91.7%,公共场所监测合格率84.5%,公共卫生场所卫生消毒合格率95%。

(三)妇幼保健服务: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设施不断加强,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全国控制指标,婴儿死亡率低于全国控制指标。

2007年,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47.91%,儿童保健管理率69.10%,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2.59%,妇女病普查普治率为25.7%,。

(四)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步覆盖全市,25个乡镇的初保目标已达到要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卫生厕所覆盖率达53.2%,全市已规划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浚县、淇县、山城区、鹤山区、淇滨区参加新农合人数1009545人。

(五)健康教育服务:

2007年,全市健康教育普及率为60%,居民健康知晓率60%,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100%。

(六)卫生科技工作:

“十五”期间,全市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共78项,其中省部级立项项目1个,获得市级以上奖励项目2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个。

全市卫生科技人员发表论文1010篇,全市卫生系统共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04项,填补省内、市内空白技术18项,建立市级重点专科12个。

四、居民健康状况

(一)主要健康指标:

2007年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3.10岁,婴儿死亡率为8.30‰,孕产妇死亡率为42.57/10万。

(二)居民主要患病:

2007年,居民患传染病发病顺位是:

乙型病毒性肝炎、肺结核、菌痢、其他感染性腹泻、急性腮腺炎。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顺位是:

脑血管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子宫肌瘤等。

2007年住院病谱顺位是:

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肿瘤,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营养代谢及免疫疾病等。

2007年住院病人死亡统计的前5位疾病是:

1.循环系统疾病。

2.恶性肿瘤。

3.呼吸系统疾病。

4.消化系统疾病。

5.损伤与中毒。

五、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增高,加之人们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滞后,生活不规律等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较低,合理营养问题未受足够重视,致使居民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上升,严重影响了居民健康。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

(二)传染病仍是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肝炎、肺结核、菌痢、其他感染性腹泻等对居民健康构成很大危害。

艾滋病毒感染在我市呈上升趋势。

性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

这些传染病的发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三)近年来由于交通便利,人口流动,车辆交通事故等其他社会因素,意外损伤人数逐年上升,在2007年住院病谱中顺位第二。

六、卫生管理与卫生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

(一)卫生管理体制不健全,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现有卫生管理体制下,全行业管理的机制尚未形成,区域内缺乏政府对卫生全行业的管理和调控手段,条块分割,部门所有,市、区卫生机构设置重叠,致使机构设置存在诸多问题,宏观调控难以取得根本性突破。

全市医疗资源利用不足,资源结构不尽合理,城乡差距较大,卫生资源多集中在城镇,资源短缺与过剩并存。

(二)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缺乏活力,内涵建设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医疗卫生服务缺乏特色和技术优势,缺乏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全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虽有进展,但在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质量方面与先进地市相比还有差距。

内部资源结构不尽合理,管理有待加强。

全市重点专科建设相对滞后,医学科研能力水平不高,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和成果不多。

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三)卫生人力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

高层次的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匮乏,城、乡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差距较大。

全市乡镇卫生机构缺少卫生技术人才,尤其是缺少富有实际工作经验、技术优良的中青年技术骨干。

(四)卫生投入不足,医疗补偿不到位。

各级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助水平相对下降,而且资金的拨付范围和方式也不够规范。

卫生投入尽管逐年增加,但其增长幅度仍低于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同时,医疗服务价格偏低,近年来医疗服务价格虽然进行了调整,但仍不能体现按成本收费的原则。

医疗补偿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卫生事业的发展。

(五)防病治病任务艰巨。

医疗卫生服务过于向疾病诊治方面集中,康复、保健、健康教育相对薄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结构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存环境中危害健康因素的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已逐步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七、卫生发展趋势分析

(一)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卫生现代化建设势在必行。

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卫生服务、提高生活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十一五”期间,我市生产总值将保持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10年,比“十五”末翻一番,城镇居民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居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这些将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这就要求卫生事业的发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城市医药卫生体制与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加快城镇化进程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将会带来新的卫生问题和服务需求。

按照“大力发展中心城区,积极培育发展县城,扶持壮大重点镇”的思路,“十一五”末,我市城镇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55%,将给卫生资源配置提出新的要求。

由于交通发展、人口流动,增加了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危险性,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仍是今后较长时期重要的卫生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由于不良习惯及缺乏健康知识,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将会进一步增加。

(三)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变化,将对卫生服务需求带来影响。

老龄人口的增多,退行性疾病、功能障碍性疾病也将随之增多。

老年人健康保健需求不断增高,对卫生服务总量、结构、方式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完善和发展,将促进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都对卫生服务的供求关系和医疗机构运营机制产生深远的影响。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功能和任务,建立起分级分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五)医学教育和医学科技的发展,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契机。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经过医学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断增加,人才供求矛盾更为突出,同时也为卫生技术队伍的调整提供了人力资源。

卫生科技研究的突破和新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疗卫生保健水平,成为卫生事业发展的技术保障,同时也推进了医疗机构的竞争。

第二部分:

区域卫生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科学的规划,合理划分医疗卫生服务不同层次和范围;明确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责任;盘活并整合卫生资源,科学确定和调控卫生资源的增量,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市所有居民的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体制,使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最大限度地保障全市人民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多元化的特需服务。

二、卫生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居民主要健康指标

平均期望寿命:

2010年达到73.30岁,2020年达到74.00岁。

婴儿死亡率:

2010年控制在14.9‰以下,2020年控制在11.92‰以下。

孕产妇死亡率:

2010年控制在42.0/10万以下,2020年控制在32.78/10万以下。

(二)卫生工作指标

1、医疗服务工作:

加强医院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到2010年建立起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提高综合诊治能力和管理水平。

市级综合医院要达到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有解决全市疑难疾病的能力,对下级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开展教学、培训和科研工作;市级专科医院主要技术领先,成为全市专科发展龙头;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增强,基本满足辖区内医疗需求,专科强项突出;乡镇卫生院增强卫生服务能力,解决农村常见病的诊治工作。

综合医院数:

原则上2020年前我市不再增加综合医院,鼓励综合医院向专科医院方向发展。

专科医院数:

原则上2020年前专科医院不少于10所。

平均病床使用率:

市属综合医院2010年达85%,2020年达到90%。

县属综合医院2010年达90%。

2020年达到95%。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县及县以上医院2010年不超过15天,2020年不超过14天。

2、卫生监督工作:

公共卫生监督覆盖率:

到2010年达100%,2020年保持100%。

职业健康监护监督覆盖率:

到2010年达70%,2020年95%以上。

放射卫生监督覆盖率:

到2010年达100%,2020年保持100%。

3、卫生防病工作

急性传染病总发病控制率:

2010年控制在400/10万以下,2020年控制在380/10万以下。

至2010年,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和白破疫苗预防接种率达到95%以上。

其他国家免疫规划扩大疫苗预防接种率要达到90%以上。

2020年达到95%以上。

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

2010年达80%以上,2020年达到全覆盖。

4、妇幼保健工作:

孕产妇保健覆盖率:

2010年城市达到90%以上,农村达到60%以上;2020年城市达到95%,农村达到70%以上。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2010年城市达到95%,农村达到65%;2020年城市达到98%,农村达到70%。

妇女病普查普治率:

2010年城市和农村分别达到15%和10%;2020年分别达到40%和30%。

儿童保健覆盖率:

2010年城市达到90%以上,农村达到60%以上;2020年城市达到95%,农村达到65%。

4-6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

2010年达到85%;2020年达到90%。

2010年,新生儿死亡率控制在13.3‰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0.0‰以下。

2020年,新生儿死亡率控制在8.0‰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0‰以下。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9.0‰以下。

全面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5、健康教育工作

健康教育覆盖率,2010年城市和农村分别达到95%和90%,2020年城市达到100%、农村达到95%。

6、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2010年达到85%,2020年达到90%。

7、卫生科技与人才建设:

至2020年,选拔培养2-5名省级水平专家,10-20名省级重点专科人才,30-5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

2010年建成省级临床特色专科3-5个,2020年建成省级临床特色专科5-8个。

2020年争取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5项。

8、中医事业建设与发展:

继续巩固、充实、提高、发展现有中医机构,加快配套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到2020年,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服务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突出、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网络。

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显著提高,防治重大疾病的能力明显增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网络初步形成,队伍素质得到提高。

现代化进程和学术进步加快,中药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康复中心2010年完成项目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审批工作,2020年成为全国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完善、服务质量最好的老年人康复养老娱乐休闲会所。

三、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卫生服务体系:

包括医疗、社区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血站、急救等机构。

主要目标任务:

建立起防治有效、反应快速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开、公平、公正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功能互补、运转协调的医疗救治体系。

围绕三大体系建设,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1、体系建设:

2010年(建设和发展阶段):

以公共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建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两县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形成三级服务网络。

一级服务网络由市疾病控制中心和各县区疾病控制中心组成,二级服务网络由地段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组成,三级服务网络由城市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村级卫生所组成。

2020年(完善和规范阶段):

全市实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级负责、分级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功能,提高效率,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使疾病控制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2、主要业务工作发展规划

(1)无甲类传染病疫情暴发

(2)法定报告传染病

2010年:

健全全市三级疫情登记报告网,法定报告传染病漏报率低于5%。

2020年:

法定报告传染病漏报率低于3%。

(3)结核病控制目标

2010年:

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人口覆盖率达100%,新涂阳结核病人发现率至少在70%以上,治愈率达85%以上。

2020年:

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人口覆盖率达100%,新涂阳结核病人发现率至少在80%以上,治愈率达90%以上。

(4)艾滋病控制目标

继续在全省维持低发趋势。

(5)以乡镇(区)为单位,儿童免疫规划一类疫苗接种率

2010年:

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和白破疫苗预防接种率稳定在95%以上。

其他国家免疫规划扩大疫苗接种率要稳定在90%以上。

2020年:

达95%以上。

(二)医疗救治工作

1、医疗救治体系:

依据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医疗机构基本标准》、《鹤壁市城乡建设发展规划》,确定我市医疗救治体系规划原则:

(1)坚持与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原则。

(2)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医疗服务行业管理、属地管理、分级管理和分类管理的原则。

(4)坚持规划总量、调整结构、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

(5)坚持总体规划,分区域实施,宏观控制,分类设置的原则。

(6)坚持因地制宜,适时调整的原则。

(7)坚持以农村、社区为重点,严格控制城区医疗机构的发展规模,保证全体城乡居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原则。

2、医疗机构设置

(1)策略:

通过实行床位总量控制,专科结构调整,对医疗机构及床位实行动态配置。

到2020年我市总床位数控制在5080张以内。

提高床位使用率,对床位使用率达不到规划标准的医疗机构,适当核减其床位;对床位使用率超出规划标准的医疗机构,适当增加其床位。

具体要求如下:

一个校验周期内,三级、二级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有两年达不到85%,校验时核减床位10%;一级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连续两年达不到80%,校验时核减床位10%。

核减的床位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科医院。

一个校验周期内,三级、二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与核定床位比连续三年达到100%以上,校验时可增加床位10%;一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与核定床位比连续两年达到100%以上,校验时可增加床位10%;

医疗机构开放床位与核定床位上下浮动不得超过10%。

(2)医疗机构现状一览表(2008年)

表一

医院名称

所在

区域

地址

级别

核准床位

床位使用率

人员总数

医师数

护士数

性质

鹤壁市第一人民医院

山城区、淇滨区

山城区朝霞街中段、淇滨区九州路79号

三级医院、二级甲等

620

70.52%

818

248

295

政府办综合医院

鹤壁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城区、淇滨区

山城区朝阳街东段、淇滨区华山路157号

二级

200

63%

286

79

80

政府办综合医院

鹤壁市传染病医院

山城区

东岭

二级

80

54.18%

67

13

29

政府办专科医院

鹤壁市口腔医院

山城区

奔流街中段

未定

35

12

1

政府办专科医院

浚县人民医院

浚县

南关外怀禹路

二级

330

96.92%

533

149

192

政府办综合医院

淇县人民医院

淇县

上街东路49号

二级

360

76.39%

453

116

229

政府办综合医院

鹤壁市妇幼保健院

山城区

山城路44号

二级

50

61%

105

42

36

政府办妇幼保健院

鹤壁爱民医院

淇滨区

淇河路西段

未定

30

81.74%

45

19

7

民营综合医院

鹤壁中古友好眼科医院

淇滨区

淇滨大道东段

未定

50

11.43%

126

31

34

中外合作专科医院

淇县妇幼保健院

淇县

同济大道东段

二级

50

80%

62

19

22

政府办非营利性

鹤壁京立医院

淇滨区

淇滨大道200号

未定

280

37.92%

380

110

95

民营综合医院

鹤煤总医院

山城区

红旗街84号

二级

430

79.35%

695

194

142

企业办非营利性综合医院

鹤煤职工二院

鹤山区

鹤山街9号

二级

150

61.22%

279

74

72

企业办非营利性综合医院

表二

医院名称

所在

区域

地址

级别

核准床位

床位使用率

人员总数

医师数

护士数

性质

鹤煤二矿医院

鹤山区

鹤山区

一级

50

41.39%

69

15

13

企业办非营利性综合医院

鹤煤三矿医院

鹤山区

中山路43号

一级

50

30.63%

80

21

22

企业办非营利性综合医院

鹤煤五矿医院

山城区

卫星街1号

一级

50

60%

48

10

15

企业办非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