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3 《飞天凌空》教案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600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整理3 《飞天凌空》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整理3 《飞天凌空》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整理3 《飞天凌空》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整理3 《飞天凌空》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整理3 《飞天凌空》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整理3 《飞天凌空》教案doc.docx

《最新整理3 《飞天凌空》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整理3 《飞天凌空》教案doc.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整理3 《飞天凌空》教案doc.docx

最新整理3《飞天凌空》教案doc

3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

2.把握吕伟完成“5136”的全过程,体会她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

3.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认真阅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抓住新闻报道的重点,把握本文的主题。

2.细读课文,结合课文批注,品味作品中的场面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运动健儿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内容,体会写法。

结合文本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和内容组成,注意与消息的区别,引导学生揣摩新闻特写的一些常用写法。

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梳理新闻内容,学习本文形象优美的语言描写和以侧面描写烘托的手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在世界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

高敏、伏明霞、郭晶晶、吴敏霞、陈若琳、何姿……在亚运会跳水的历史上,中国女子跳水队可谓是一支无敌之师。

她们自1974年首度参加亚运会以来,连续多次包揽亚运会金牌,从未让金牌旁落,这样的辉煌战绩在亚洲绝无仅有。

1982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吕伟从十米跳台纵身一跃,夺得冠军。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这场夺冠赛的新闻特写,感受中国姑娘惊艳世界的“飞天”之美。

二、自主预习

1.知识链接

所谓特写,本是摄影、电视、电影的一种常用手法,指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之放大占据整个画面,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以增强艺术表现力。

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点所在。

二者的差异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新闻特写通常有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

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

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

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

对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

对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

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的生动再现。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凌空(líng)掠过(lüè)敛声(liǎn)

潇洒(xiāo)轻盈(yíng)翘首(qiáo)

刹那(chà)敦煌(dūn)绷直(bēng)

沸腾(fèi)屏息(bǐng)瞬间(shùn)

旋风(xuàn)慷慨(kāngkǎi)

哧(chī)悄然(qiǎo)气氛(fēn)

(2)词语释义

沉静自若:

在情况紧急时不慌不乱,当作没什么事儿似的。

翘首:

抬起头来。

屏息:

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

极像。

从容不迫: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慷慨:

大方;不吝啬。

眼花缭乱:

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悄然:

形容寂静无声。

如梦初醒:

像刚从梦中醒来。

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3)词语辨析

“潇洒自如”和“无拘无束”两个词都有“自由自在,没有约束”的意思。

“潇洒自如”侧重指非常洒脱。

“无拘无束”侧重指没有牵挂,没有约束。

“如梦初醒”指像刚从梦中醒来。

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不是指从梦中醒来,要注意与“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区分开。

三、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这篇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作者着重抓住什么来进行刻画的?

答案示例: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的事。

主要包括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入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内容。

作者着重抓住了吕伟的跳水动作来进行细致刻画的。

2.再读课文,思考: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答案示例:

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4):

记者利用特写镜头,细致刻画吕伟跳水夺冠的精彩瞬间。

第二部分(5—8):

写外国记者、现场观众等对吕伟精彩表现的热烈赞赏。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课文标题含义的理解。

答案示例:

主标题“‘飞天’凌空”概括了新闻的主要事实。

“飞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跳水运动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

“凌空”一词既简练地概括了事件本身,还使得新闻特写“定格”。

副标题“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补充说明了主标题的内容。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新闻特写,掌握了新闻特写的概念和特征。

带着这些知识,我们进入了本课的学习。

通过初步阅读,同学们是不是发现本课内容和前面学过的三则消息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本课运用了更多的文学手法,报道也更加生动形象。

这就是新闻特写和消息的主要区别。

下节课,我们将具体地赏析这篇精彩的新闻特写。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本课属于新闻中的哪种体裁?

这种体裁有何特征?

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报道了什么新闻事件?

重点刻画了什么?

答案示例:

本课属于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报道了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的事。

重点刻画了吕伟夺冠一跳的精彩瞬间。

二、新课导入

《“飞天”凌空》这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

仅540多字的特写,作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

30多年过去了,今天再读它,依然觉得这场比赛像刚发生的一样,现场感十足。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新闻特写这种体裁,并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精彩的人物特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运用文学化的描写和“特写定格”的方式来展示生动画面,塑造丰满形象,突出爱国主题的。

三、合作探究

(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既然这篇新闻的标题为《“飞天”凌空》,那么能不能只写吕伟跳水这部分内容,而把其他内容删去?

结合全文内容作答。

答案示例:

不能删去其他内容。

因为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起跳前的静。

入水后记者、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从侧面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是使用了怎样的写作技巧?

答案示例:

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从而留下比看实况转播还要深刻的印象。

3.本文哪些地方采用了侧面描写?

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

第5段中写外国记者跳了起来,发出“妙!

妙极了!

”的赞叹,从侧面反映了外国媒体对中国运动员出色表现的充分肯定。

“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这句话也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现征服,尽情地用鼓掌和欢呼表达自己热烈、由衷的赞赏。

第8段中印度观众得知夺冠选手竟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夸赞中国体育人才辈出也属于侧面描写,这里从更深的层次表现了中国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和取得的辉煌成绩。

这些侧面描写将行文的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得到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同时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完美地凸显出来。

教师点拨: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侧面描写不仅能填补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还能淋漓尽致地呈现描写对象难为人知之妙点、美点。

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

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品析课文第2-4段中动词运用的精妙之处。

答案示例:

第2段中“轻舒双臂”“向上举起”“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起跳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灵动,充满了画面感和动态美。

“被空气托住”使人物形象犹如定格空中,表现出吕伟身材修长、美妙、轻盈的特点,为之后的腾空、入水埋下了伏笔。

第3段中的“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和第4段中的“‘哧’地插进碧波之中”,这几处特写镜头似的描绘,形象地再现了吕伟跳水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极具吸引眼球、震撼人心的效果。

2.除了动词,本文作者还特别善用修辞手法,找出例句并作简要赏析。

答案示例:

比喻:

①“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一句使用比喻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

②“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一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表现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娴熟、完美,无可挑剔。

③“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此句把入水瞬间的运动员身姿比作轻盈、笔直的箭,突出其入水速度之快,入水姿势之完美,同时再次以暗喻的手法表现了跳水姑娘如飞天仙女般优美绝伦。

这一连串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使动作描写更加可视可感。

拟人:

“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把时间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大方,把“时间”写得有情有义,从而展现了那1.7秒的跳水动作既快速又潇洒。

(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简要概括这篇新闻特写的中心主旨。

答案示例:

这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用“特写定格”的形式记叙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夺取亚运会桂冠的1.7秒,高度赞扬了体育健儿拼搏奋进为国争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为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感到自豪,抒发了作者因祖国体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和骄人成绩而感到无比骄傲、喜悦的感情。

(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本文采用了丰富多样的写作手法来展现短短1.7秒的跳水夺冠场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简析其分别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

(1)运用联想:

从运动员跳水的画面联想到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展示了跳水姑娘形体优美、身姿飘逸的特点,通过联想将读者引入一个优美的意境中。

(2)动静结合,对比衬托:

以飘浮的白云、飞鸟掠过的动态与吕伟立于跳台上的静态形成对比,衬托出她“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

“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一句中的“托”字将画面定格在空中,与下文“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形成强烈的动静反差。

“哧”地插进碧波中的身体、悄然不惊的水花与现场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再次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

以静衬动,对比衬托,很好地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落笔集中,突出一点:

在1.7秒的时间跨度里,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尽收眼底。

(4)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第1—4段属于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