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59234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测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直尺。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

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吗?

(随意指生回答)

生1:

喜欢。

生2:

我也喜欢。

师:

喜欢的请举手(全班差不多都举手了)

师:

爱美知心人皆有之。

古时候有个叫阿福的小朋友做了一件新衣服,可是到最后也没能穿上,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一看阿福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师:

谁知道?

(留少许时间思考)

生:

师傅的拃长,徒弟的拃短,徒弟也量了三拃,衣服当然就做小了。

师:

大家同意吗?

(同意)

师:

你真聪明,那要使阿福的衣服做得正好,该怎么办呢?

生1:

让师傅来做衣服。

生2:

同一个人的手量。

生3:

用尺子。

师:

大家的方法真多,用哪种方法量最准确?

生:

用尺子量。

师:

对了。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实际生活中,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厘米(板书:

认识厘米)

(二)、合作探究:

1、认识尺子。

师:

请拿出你的尺子来仔细观察,看上面都有什么?

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好,开始(师在台下巡视)

师:

老师也带来一把尺子,但是老师的这把尺子好像没有你们的好,虽然也是直直的、平平的,但好像缺了点儿什么,尺子上还应该有什么啊?

生1:

还应该有0到10的数字。

师:

对,有一些数。

还有什么?

生2:

还应该有刻度。

师:

说的很准确,还应该有刻度,一个一个的小道道。

其实啊,老师的这把尺子也有,请你来观察。

(展示课件)看见什么了?

生:

小道道。

师:

小道道是一条一条的线。

它叫什么呢?

刚才那个同学说得特别的准。

叫什么?

生:

(齐答)刻度。

师:

(板书)当然,这一条一条的线呢,我们就叫刻度线(补充板书),来读一遍。

生:

(齐答)刻度线。

师:

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

还有什么?

生:

0—10的数字。

师:

对啊,还有数呢。

我们看看啊!

你们说,数,出来!

生:

数,出来!

师:

数是出来了,你们还要读出来啊!

生:

0、1、2、3、4、5、6、7、8、9、10、11、12(没有读齐)。

师:

其中,最小的数是哪个?

生:

(齐答)0!

师:

对!

所以从0开始,就要认真读。

看谁的声音能跟上数出现的速度。

开始!

生:

0、1、2、3、4、5、6、7、8、9、10、11、12!

师:

这些数可多可少,尺子短一点就少一些,尺子很长就多一些。

但无论长还是短,数多还是少,其中有一个数不能没有,也就是这些数中最小的那个,是什么?

生:

0!

师:

我们对0有了一定的认识,谁知道,0有什么作用,表示什么意思啊?

生:

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师:

对极了!

0在平常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生1:

0可以表示没有。

生2:

0还可以占位。

师:

今天这个0,表示哪一种意思呢?

生:

(齐答)表示起点!

师:

没错。

0可以表示很多的意思,尺子上的0表示的是起点的意思。

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就要以这个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所以0在尺子上很重要,表示起点。

2、认识1厘米

师:

尺子上还有一些东西,也许你们平时没有注意到。

请看大屏幕,注意看!

(出现“cm”)看见了吗?

生:

看见了(有的不作反应)。

师:

再看一遍(重新播放)。

看见了吗?

生:

(齐答)看见了。

师:

我们把它放大一点儿就能看清楚了。

(放大“cm”)

生:

cm。

师:

对了,两个英文字母c,m,它们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谁知道?

生1:

代表开始。

师:

不是,请坐,你说。

生2:

表示厘米。

师:

对了!

表示一个小小的,很有用的长度单位,就是“厘米”(板书)。

厘米用汉字表示就是这样,用字母表示就是“cm”。

师:

把尺子收起来,坐好!

他完成的很快!

大家看黑板,我们在尺子上认识了刻度线,还有很多很多的数,特别是0这个数,在尺子上表示起点,还知道了有一个单位叫厘米。

下面我们就要来认识1厘米。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单位1厘米有多长?

(板书:

1厘米)请大家看屏幕!

(展示)这就是1厘米。

你能说一说,在尺子上,从几到几就是1厘米?

生1:

从0到1就是1厘米。

师:

对了!

你看他坐的位置比较偏,但是他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好!

谁还能说一说,尺子上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

生2:

尺子上从2到3是1厘米。

师:

好。

她认为尺子上从2到3也是1厘米。

她说的有道理吗?

  生:

(齐)有。

  师:

有道理,一会儿我们会看到。

谁愿意再说,尺子上从几到几是1厘米?

  生3:

尺子上从9到10是1厘米。

  生4:

尺子上从6到7是1厘米。

  生5:

尺子上从5到6是1厘米。

  师:

同学们非常会学习,现在老师说一句话,请你判断。

尺子上,从0到1是1厘米。

对吗?

  生:

对!

  师:

当然对。

如果这样说:

尺子上,只有从0到1是1厘米,对吗?

生:

不对。

师:

为什么?

生:

……

师:

好,考考大家行吗?

  生:

行!

  师:

找数4,找到了吗?

  生:

找到了!

  师:

从4到几是1厘米?

  生1:

从4到5是1厘米。

  师:

大家来评价,对不对?

  生:

对!

  师:

谁还能说,从4到几是1厘米?

  生:

从4到3是1厘米。

  师:

有新意,有创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一般人都习惯从左到右看依次往后,一说到4,就往后想到5,所以从4到5是1厘米。

可是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啊,他不仅会顺着想,还会倒着想。

从4到3也是1厘米。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厘米,还认识了1厘米,知道了1厘米非常小。

但我们不能光认识1厘米啊,光认识1,那怎么发展,怎么应用啊?

所以,下面我们除了认识1厘米,还要认识2厘米(生呼应教师往下说:

3厘米,4厘米……)概括的说,就是几厘米。

(板书)

3、认识几厘米

  师:

现在请你看屏幕,将出现一条红色的彩带,请你看看它的长是几厘米。

(课件展示5厘米)

  生(抢答):

5厘米。

  (师沉默,不作回应)

  生(部分):

6厘米。

  (学生间有争论)

  师:

那我知道了,现在大家的认识,要么是5厘米,要么6厘米,两种意见出现了交锋。

最后的答案当然只有一个,不可能既是5厘米又是6厘米,到底谁对,也不能看谁声音大谁就正确,需要你说理由。

请你来说一说。

  生1:

我觉得是6厘米,因为从1到5就是5个了,再加上0,就是6个。

所以是6厘米。

  生2:

我觉得是5厘米,因为我数的是格子,不是数。

  师:

说得都很有道理,谁还想说?

  生3:

我觉得是6厘米,因为从0到6是6个,我们不能把0忘记了,就像黑板上写的,0表示起点。

  师:

的确,0很重要。

所以他认为应该算上0。

  生4:

我觉得是5厘米,虽然0到6是6个数,但是0前面没有数了,也就是说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是1厘米,从2到3是1厘米,从3到4是4厘米……(口误)

  师:

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数到这儿已经相当出色了!

孩子们,其实我觉得通过这个过程,知识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同学们这种互相争论、互相倾听、互相学习的氛围,很好。

要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当然还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果对方说得对,就要放弃自己的看法,用大人的话说就是,坚持真理,纠正错误。

刚才大家说的,肯定有的是对的,有的是不对的。

无论你说对了,还是说错了,都是勇敢的,好样的。

到底是5厘米,还是6厘米,这个答案不应该用老师来说,应该研究这条线段与刚才我们研究的1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看它包含了几个1厘米。

请看看屏幕,我们数一数。

  生:

1个1厘米,2个1厘米,3个1厘米,4个1厘米,5个1厘米。

  师:

这条线段包含了5个1厘米,所以它应该是多长?

  生:

5厘米。

  4、测量物体

  师:

好了,我们认识了厘米。

但是数学知识不能光是纸上谈兵,要会应用,要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下面老师发给大家一根小棒。

  (学生动手测量)

  师:

刚才有同学说是8厘米,就是因为没有把0当作起点,而是把1对着小棒的一端了。

所以会出现错误。

  5、问题情境活用知识

师:

现在有一个问题等着我们。

有个同学叫小明,他也会测量的方法了,但是很不幸,小明家有一次着火了,结果呢这把尺子烧了一段。

(展示)就烧成这样了,这把破尺子还能量东西吗?

  

生:

能!

  师:

怎么量?

  生:

从断掉的那点量。

  师:

那请你来量吧。

  (生上台演示)

  生:

7厘米、8厘米。

  师:

这边对着4,这边对着12。

  生:

12减4等于8。

  师:

这位同学概括的方法很好,是用12减4就是8厘米。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个1厘米。

  生:

(齐数)1、2、3、4、5、6、7、8。

  师:

对了,就是8厘米。

请同学回座位。

  师:

真的很精确,搞科学就是要精益求精,这个态度非常好。

好了同学们,刚才小明遇到的困难,一把尺子两端都烧掉了,其实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我们居然还能用这把破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战胜了困难。

你们知道我们是依靠什么战胜了困难吗?

  生1:

智慧。

  生2:

依靠自己。

  生3:

依靠知识。

  生4:

依靠灵感。

  师:

(充分肯定的)你们说得都对,就是要依靠智慧,依靠自己,依靠知识,依靠灵感,来解决问题。

下面还有一个困难,怕不怕?

  生:

不怕。

  师:

看屏幕。

同样有一把尺子和一支铅笔,但铅笔和尺子都有一部分被一张纸片盖住了。

请你猜猜看,这支铅笔可能有多长?

  生1:

我觉得是6厘米。

因为1后面就是2。

  生2:

可能是7厘米。

应该比6厘米长一点儿。

  生3:

我觉得是8厘米。

  生4:

我觉得是10厘米。

  师:

可能是10厘米吗?

  生:

不可能。

最多就是9厘米。

  师:

9厘米可能吗?

  生:

不可能。

  师:

最有可能就是几厘米?

  生:

8厘米。

  师:

还有可能是……?

  生:

7厘米。

  师:

好,我们来看看。

  师:

现在,从3到10。

就是几厘米?

  生:

7厘米。

  师:

对!

10减3等于7。

如果铅笔的一端对着2呢?

  生:

长8厘米。

  师:

10减2等于8,就是8厘米。

所以可能是7厘米,也有可能是8厘米。

有没有可能是10厘米?

  生:

没有可能!

  师:

可能是6厘米吗?

  生:

不可能!

  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还知道了1厘米和几厘米之间的关系,最后我们会用尺子来测量物体长度。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都通过自己的智慧解决了。

其实,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还要用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灵感去解决它。

好不好!

  生:

好!

  师:

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了,下课。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

学情分析

通过一上“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这一课就是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这一课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显得尤为重要,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知识的基础。

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限整厘米)。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

效果分析

教学环节设计

目标指向

评测练习

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

故事导入

阿福的新衣

通过生动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心中播下思维的种子。

师通过故事对学生唤起数学的思维。

探究新知

独立思考:

阿福为什么最终也没穿上新衣服?

1.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有序的交流自己的想法,能表述清楚和认真听取他人意见。

2.但也有极个别的同学无从下手,需教师重点引导。

独立思考:

尺子上都有什么?

100%的同学能认真观察尺子。

小组合作探究

在尺子上,从几到几是1厘米?

98%左右的同学能知道,但也有极个别的同学无从下手,需教师重点引导。

认识几厘米与测量

小组合作解决

小组形成共案

100%的同学们积极的去探索并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练习提升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巩固学生当堂所学知识,练习中加入了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速度大比拼、找朋友

98%的同学能结合所学完成所学知识,但还有2%的同学需进一步指导。

总结与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教师引导下95%左右的同学能对自己在本节课中知识、情感等收获进行表述。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厘米》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定位

《厘米的认识》是青岛版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信息窗一的内容。

“认识厘米”是“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中的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

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并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二、本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认识。

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等。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

评测练习

班级:

姓名:

自我评价:

一、先估一估长度是多少,再用直尺量一量实际的长度。

(1)数学书厚约()厘米,实际厚是()厘米。

(2)我的手掌宽约()厘米,实际宽度是()厘米。

(3)我的食指的长约()厘米,实际长是()厘米。

(4)书桌的高约()厘米,实际高是()厘米。

(5)我迈一步的长约()厘米,实际的长度是()厘米。

二、下面的说法正确吗?

(1)一块橡皮擦的厚是10厘米。

(2)一枝铅笔的长是16厘米。

三、算一算。

12厘米-7厘米=()厘米27厘米+6厘米=()厘米

45厘米-20厘米=()厘米()厘米+()厘米=25厘米

四、找一找。

找一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你能举出三个例子吗?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的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之后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计量工具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这是一节实践性较强的活动课。

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

如:

设计了观察直尺,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他们通过观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构造,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认识1厘米,安排了三次活动:

第一次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第二次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

手指的宽度、牙齿、开关、纽扣、小奖品的宽度等等,我想对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

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学生在尝试测量、比较、交流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今天课堂上学生都用“把物品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在判断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在这里我让学生比较了两种不同的量法,学生认为第2种量法从刻度3量起比较麻烦,要数或者要算。

但也是可以的,我想体现方法多样化,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在量一量,填一填这个活动中,留给学生很大的实践空间,既让学生测量已知物体的长度,又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物体来测量它的长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达到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

不足之处:

这节课知识量大,头绪多。

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重视。

1、在学生从尺子上找出1厘米、2厘米、4厘米这一环节时,采用的是“问答式”,而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提问,学生答;

2、在学生量纸条这一环节,学生出现了:

(1)从刻度0到刻度10,纸条长度10厘米;

(2)从刻度1到刻度11,纸条长度10厘米;(3)从刻度3到刻度13,纸条长度10厘米;(4)从刻度6到刻度16,纸条长度10厘米;……在学生答出纸条长度是10厘米后,我问到:

你们怎么知道的?

学生纷纷说是通过数尺子上的大格知道的。

“还有简单的方法吗?

”问题提出后却没有留给学生充分观察、思考的时间,而是有老师一句“用终点刻度减去起点刻度就等于实际长度”一带而过。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

课标分析

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阶段目标)

(一)具体目标(第2条)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二)综合应用目标(第2、3条)

2. 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3. 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二、教材在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

“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

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并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三、《厘米的认识》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以及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特点,我把本课时目标定位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认识。

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等。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