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建筑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57837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建建筑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建建筑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建建筑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建建筑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建建筑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建建筑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docx

《中建建筑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建建筑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建建筑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docx

中建建筑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附件2:

建筑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一、大型脚手架坍塌及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处置

(一)大型脚手架出现变形事故征兆时的应急措施

1.因地基沉降引起的脚手架局部变形。

在双排架横向截面上架设八字撑或剪刀撑,隔一排立杆架设一组,直到变形区外排。

八字撑或剪刀撑底部必须设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

2.悬挑脚手架的悬挑钢梁挠度变形超过规定值,应对悬挑钢梁后锚固点进行加固,钢梁上面用钢支撑加U形托旋紧后顶住屋顶。

预埋钢筋环与钢梁之间有空隙,应用钢楔或硬木楔楔紧。

吊挂钢梁外端的钢丝绳逐根检查,全部紧固,保证受力均匀。

3.脚手架卸荷、拉接体系局部产生破坏时,要立即按原方案制定的卸荷拉接方法将其恢复,并对已经产生变形的部位及杆件进行纠正。

如纠正脚手架向外张的变形,先按每个开间设一个5t倒链,与结构绷紧,松开刚性拉接点,各点同时向内收紧倒链,直至变形被纠正,再做好刚性拉接,并将各卸荷点钢丝绳收紧,使其受力均匀,最后放开倒链。

(二)大型脚手架失稳引起倒塌及造成人员伤亡时的应急措

1.迅速确定事故发生的准确位置、可能波及的范围、脚手架损坏的程度及人员伤亡等情况,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置。

2.划出事故特定区域,非救援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特定区域。

迅速核实脚手架上作业人数,如有人员被坍塌的脚手架压在下面,要立即采取可靠措施加固四周,然后拆除或切割压住伤者的杆件,将伤员移出。

如脚手架太重可用吊车将架体缓缓抬起,以便救人。

如无人员伤亡,应立即实施脚手架加固或拆除等处理措施。

以上行动须由有经验的安全员和架子工长统一安排。

(3)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抢救措施

1.救援人员首先根据伤者受伤部位立即组织抢救,使伤者尽快脱离危险环境,送往医院救治,并保护现场。

察看事故现场周围有无其它危险源存在。

2.在抢救伤员的同时迅速向上级报告事故现场情况。

3.抢救受伤人员时几种情况的处理:

-如确认人员已死亡,立即保护现场。

-如发生人员昏迷、伤及内脏、骨折及大量失血:

(1)立即联系120、999急救车或距现场最近的医院,并说明伤情。

为取得最佳抢救效果,还可根据伤情送往专科医院。

(2)外伤大出血:

急救车未到前,现场釆取止血措施。

(3)骨折:

注意搬运时的保护,对昏迷、可能伤及脊椎、内脏或伤情不详者一律用担架

或平板,禁止用搂、抱、背等方式运输伤员。

——般性伤情送往医院检查,防止破伤风。

二、触电事故应急处置

(一)截断电源,关上插座上的开关或拔除插头。

如果够不到插座开关,就关上总开关。

切勿试图关上那件电器用具的开关,因为可能正是该开关漏电。

(二)若无法关上开关,可站在绝缘物上,如一叠厚报纸、塑料布、木板之类,用扫帚或木椅等将伤者拨离电源,或用绳子、裤子或任何干布条绕过伤者腋下或腿部,把伤者拖离电源。

切勿用手触及伤者,也不要用潮湿的工具或金属物质把伤者拨开,也不要使用潮湿的物件拖动伤者。

(三)如果伤者呼吸心跳停止,应对其进行正确的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切记不能给触电的人注射强心针。

若伤者昏迷,则将其身体放置成卧式。

(四)若伤者曾经昏迷、身体遭烧伤,或感到不适,必须打电话叫救护车,或立即送伤者到医院急救。

(五)高空出现触电事故时,应立即截断电源,把伤者抬到附近平坦的地方,立即对伤者进行急救。

(六)现场抢救触电者的经验原则:

迅速、就地、准确、坚持。

迅速一争分夺秒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就地一必须在现场附近

就地抢救,伤者有意识后在就近送医院抢救。

从触电时算起,5分钟以内及时抢救,救生率90%左右。

10分钟以内抢救,救生率6.15%,希望甚微;准确一人工呼吸的动作必须准确;坚持一只要有百万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努力抢救。

三、坍塌事故应急处置

(一)坍塌事故发生时,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并安排专人对现场进行声像资料的收集。

发生后立即组织抢险人员在半小时内到达现场。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对坍塌现场进行处理。

抢救中如遇到坍塌巨物,人工搬运有困难时,可调集大型的吊车进行吊运。

在接近边坡处时,必须停止机械作业,全部改用人工扒物,防止误伤被埋人员。

现场抢救中,还要安排专人对边坡、架料进行监护和清理,防止事故扩大。

(二)事故现场周围应设警戒线。

(三)统一指挥、密切协同的原则。

坍塌事故发生后,参战力量多,现场情况复杂,各种力量需在现场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积极配合、密切协同,共同完成。

(四)以快制快、行动果断的原则。

鉴于坍塌事故有突发性,在短时间内不易处理,处置行动必须做到接警调度快、到达快、准备快、疏散救人快,达到以快制快的目的。

(五)讲究科学、稳妥可靠的原则。

解决坍塌事故要讲科学,

避免急躁行动引发连续坍塌事故发生。

(六)救人第一的原则。

当现场遇有人员受到威胁时,首要任务是抢救人员。

(七)伤员抢救应立即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

(八)事故现场紧急救援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九)自我保护,在紧急救援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援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四、电焊伤害事故应急处置

(一)未受过专门培训取得相应的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不准进行焊接工作。

(二)焊工应穿帆布工作服,戴工作帽,上衣不准扎在裤子里。

口袋须有遮盖,脚下穿绝缘橡胶鞋,以免焊接时被烧伤。

(三)焊工应带绝缘手套,不得湿手作业操作,以免焊接时触电。

(四)禁止使用有缺陷的焊接工具和设备。

(五)高空电焊作业人员,应正确佩戴安全带,作业面设水

平网兜底并铺彩条布,周围用密目网封闭,以防焊渣四溅。

(六)不准在带有压力(液体压力或气体压力)的设备上或带电的设备上进行焊接。

(七)现场上固定的电源线必须加塑料套管埋地保护,以防止被加工件压迫发生触电。

(A)电焊施工前,项目要统一办理动火证。

五、车辆火灾事故应急处置

(一)车辆火灾事故发生后,项目应立即组织人员灭火,有可能的情况下卸下车上货物。

(二)疏通事发现场道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疏散人群至安全地带。

(三)在急救过程中,遇有威胁人身安全的情况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迅速组织撤离危险区域或场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

(四)为防止车辆爆炸,项目人员除自救外,还应向社会专业救援队伍求助,尽快扑灭火情。

(五)定期检查维修车辆,检查车辆上灭火器的配备,保证良好的车况是防止车辆发生火灾的最好措施。

(六)夏季天气炎热,车内温度高,为防止车辆自燃现象的发生,应尽量将车停在阴凉处或定时对车俩洒水降温。

六、重大交通事故应急处置

(一)事故发生后,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并通知交警。

(二)项目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组织自救队伍,迅速将伤

者送往附近医院,并派人保护现场。

(三)协助交警疏通事发现场道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疏散人群至安全地带。

(四)做好事后人员的安抚、善后工作。

七、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处置

(一)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流程应遵循的原则

1.紧急事故发生后,发现人应立即报警。

一旦启动本预案,

相关责任人要以处置重大紧急情况为首要任务,绝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诿拖延。

各部门之间、各单位之间必须服从指挥、协调配和,共同做好工作。

因工作不到位或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项目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组织自救队伍,按事先制定的应急方案立即进行自救;若事态情况严重,难以控制和处理,应立即在自救的同时向专业队伍求助,并密切配合救援队伍进行救援。

3.疏通事发现场道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疏散人群至

安全地带。

4.在急救过程中,遇有威胁人身安全的情况时,应首先确保

人身安全,迅速组织撤离危险区域或场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

5.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体(液体)的输送,防止事态扩大。

6.项目安全总监为紧急事务联络员,负责紧急事物的联络工作。

7.紧急事故处理结束后,项目安全总监应填写记录,并召集相关人员研究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对策。

(二)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措施

1.对施工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目的是帮助施工人员学习防火、灭火、避难、危险品转移等各种安全疏散知识和应对方法,提高施工人员对火灾、爆炸发生时的心理承受能和应变能力。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施工人员不仅可以沉稳自救,还可以冷静地配合外界消防队员做好灭火工作,把火灾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

2.早期警告。

事件发生时,在安全地带的施工人员可通过手机、对讲机向楼上施工人员传递火灾发生信息和位置。

3.紧急情况下电梯、楼梯、马道的使用

高层建筑在发生火灾时,不能使用室内电梯和外用电梯逃生。

因为室内电梯井会产生“烟囱效应”,外用电梯会发生电源短路情况。

最好通过室内楼梯或室外脚手架马道逃生。

如果下行楼梯受阻,施工人员可以在某楼层或楼顶部耐心等待救援,打开

窗户或划破安全网保持通风,同时用湿布捂住口鼻,挥舞彩色安全帽表明你所处的位置。

切忌逃生时在马道上拥挤。

(三)火灾、爆炸事故发生时人员疏散应避免的行为因素

1•人员聚集

事故发生时,由于人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决定受灾人员的行为具有明显向光性,盲从性。

向光性是指在黑暗中,尤其是辨不清方向,走投无路时,只要有一丝光亮,人们就会迫不及待的向光亮处走去。

盲从性是指事件突发,生命受到威胁时,人们由于过分紧张、恐慌,而失去正确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只要有人一声招呼,就会导致不少人跟随、拥挤逃生,这会影响疏散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2.恐慌行为

恐慌行为是一种过分和不明智的逃离行为,它极易导致各种伤害性情感行动。

如:

绝望、歇斯底里等。

这种行为易导致“竞争性”拥挤,在火灾现场易出现穿越烟气空间及跳楼等行动,时常带来灾难性后果。

3.再进火场行为

受灾人已经撤离或将要撤离火场时,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驱使他们再度进入火场,这也属于一种危险行为,在实际火灾案例中,由于再进火场而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八、机械伤害事故应急处置

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应立即召集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分析现场事故情况,明确救援步骤、所需设备、设施及人员,按照策划、分工,实施救援。

需要救援车辆时,应急指挥部应安排专人接车,引领救援车辆迅速施救。

(一)塔式起重机出现事故征兆时的应急措施

1.塔吊基础下沉、倾斜:

(1)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将回转机构锁住,限制其转动。

(2)根据情况设置地锚,控制塔吊的倾斜。

2.塔吊平衡臂、起重臂折臂:

(1)塔吊不能做任何动作。

(2)按照抢险方案,根据情况釆用焊接等手段,将塔吊结构加固,或用连接方法将塔吊结构与其它物体连接,防止塔吊倾翻和在拆除过程中发生意外。

(3)用2-3台适量吨位的起重机,一台锁起重臂,一台锁平衡臂。

其中一台在拆臂时起平衡力矩作用,防止因力的突然变化而造成倾翻。

(4)按抢险方案规定的顺序,将起重臂或平衡臂连接件中变形的连接件取下,用气焊割开,用起重机将脅杆取下;(5)按正常的拆塔程序将塔吊拆除,遇变形结构用气焊割开。

3.塔吊倾翻:

(1)采取焊接、连接方法,在不破坏失稳受力情况下增加平衡力矩,控制险情发展。

(2)选用适量吨位的起重机按照抢险方案将塔吊拆除,变形部件用气焊割开或调整。

4.锚固系统险情:

(1)将塔吊平衡臂对应到建筑物,转臂过程要平稳并锁住。

(2)将塔吊锚固系统加固。

(3)如需更换锚固系统部件,先将塔机降至规定高度后,再行更换部件。

5.塔身结构变形、断裂、开焊:

(1)将塔吊平衡臂对应到变形部位,转臂过程要平稳并锁住。

(2)根据情况采用焊接等手段,将塔吊结构变形或断裂、开焊部位加固。

(3)落塔更换损坏结构。

(二)小型机械设备事故应急措施

1.发生各种机械伤害事故时,应先切断电源,再根据伤害部位和伤害性质进行处理。

2.根据现场人员被伤害的程度,一边通知急救医院,一边对轻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

3.对重伤者不明伤害部位和伤害程度的,不要盲目进行抢救,以免引起更严重的伤害。

(三)机械伤害事故引起人员伤亡的处置:

1.迅速确定事故发生的准确位置、可能波及的范围、设备损坏的程度、人员伤亡等情况,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置。

2.划出事故特定区域,非救援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特定区域。

迅速核实机械上作业人数,如有人员被压在倒塌的设备下面,要立即采取可靠措施加固四周,然后拆除或切割压住伤者的杆件,将伤员移出。

3.抢救受伤人员时几种情况的处理:

-如确认人员已死亡,立即保护现场;

-如发生人员昏迷、伤及内脏、骨折及大量失血:

(1)立即联系120、999急救车或距现场最近的医院,并说明伤情。

为取得最佳抢救效果,还可根据伤情联系专科医院。

(2)外伤大出血:

急救车未到前,现场采取止血措施。

(3)骨折:

注意搬动时的保护,对昏迷、可能伤及脊椎、内脏或伤情不详者一律用担架或平板,不得一人抬肩、一人抬腿。

——般性外伤:

(1)视伤情送往医院,防止破伤风。

(2)轻微内伤,送医院检查。

-制定救援措施时一定要考虑所采取措施的安全性和风险,经评价确认安全无误后再实施救援,避免因采取措施不当而引发新的伤害或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