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服饰的艺术传唱和真实再现以客家山歌为分析文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57091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家服饰的艺术传唱和真实再现以客家山歌为分析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客家服饰的艺术传唱和真实再现以客家山歌为分析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客家服饰的艺术传唱和真实再现以客家山歌为分析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客家服饰的艺术传唱和真实再现以客家山歌为分析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客家服饰的艺术传唱和真实再现以客家山歌为分析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客家服饰的艺术传唱和真实再现以客家山歌为分析文本.docx

《客家服饰的艺术传唱和真实再现以客家山歌为分析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家服饰的艺术传唱和真实再现以客家山歌为分析文本.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客家服饰的艺术传唱和真实再现以客家山歌为分析文本.docx

客家服饰的艺术传唱和真实再现以客家山歌为分析文本

客家服饰的艺术传唱和真实再现——以客家山歌为分析文本

作者:

周建新钟庆禄

来源:

《艺术评论》2012年第10期

周建新钟庆禄

客家服饰凝聚着客家传统文化艺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客家研究的走热,学术界对客家服饰文化的研究也越发深入。

郭丹、张佑周从客家的民情风俗入手,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客家服饰文化。

1柴丽芳考察了客家民系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客家服饰风格的影响。

2陈东生等人对客家儿童服饰作了较全面研究。

3台湾杨舜云则探索了客家服饰在当代社会过渡与重建的策略。

4张海华、周建新等学者则以客家服饰的某一种类为研究对象,并试图从中解读客家服饰文化和客家人的生存意识与状态。

5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客家服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客家服饰的历史形成、艺术特色,很少有学者关注客家服饰的民俗文化事象,也不曾注意到客家山歌中蕴藏着不少客家服饰的资料,更没有学者专门从山歌的角度来研究客家服饰文化。

客家人生活在赣闽粤边区的崇山峻岭中,喜爱唱山歌,山歌内容涉猎广泛。

客家服饰作为客家人衣食住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了客家山歌的表现内容,这包括服饰原料的生产、织布制衣的劳作场景、客家服饰民俗风情,或以客家服饰作比兴叙事抒怀等。

本文试图从这一新的角度来论述客家服饰文化。

一、客家服饰与客家人的爱情

客家山歌用客家方言演唱,口耳相传,即兴即编,是客家人生产活动、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的真情歌唱。

内容非常丰富,有行业歌、劝戒歌、情歌、祝赞歌、怀胎歌、农谚歌、时政歌等。

其中最有特色、流传最广、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情歌,事实上绝大部分客家山歌都是情歌,几乎占了总数的一半。

6它是客家人表达爱情、歌咏爱情的歌谣。

其中有一部分客家情歌是传唱客家服饰文化的,表现了客家人的真情挚爱。

这类歌谣情感细腻、炽热,歌词形像生动,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例如,江西省赣南地区兴国县山歌《绣荷包》唱道:

一绣荷包立锁沿,想只荷包两三年,

哥哥想要开口话,妹为情意不为钱。

二绣荷包立锁须,绣起荷包来想你,

郎想荷包装银子,妹想同郎结夫妻。

三绣荷包竹叶青,绣起荷包上郎身,

荷包唔敢朋友见,朋友见了起谋心。

四绣荷包四面兰,妹想哥哥难上难,

妹想哥哥千百转,哥哥想妹一时间。

五绣荷包五条龙,老妹连郎唔嫌穷,

你也苦来也苦,桃花落地一样红。

六绣荷包六朵莲,妹坐中间郎坐边,

虽然还没结夫妻,打只眼拐心也甜。

七绣荷包绣七星,七岁同郎到如今,

从小因为搞笑起,唔晓搞笑变当真。

八绣荷包绸布镶,做起荷包送情郎,

送给别人不舍得,送给情哥透心凉。

九绣荷包九点红,荷包旁边绣灯笼,

瓦屋唔怕连夜雨,灯笼唔怕扫地风。

十绣荷包叶拖拖,情哥拿到稳稳带,

交代情哥一句话,要娶老婆就讨。

[1]

荷包是客家姑娘们在闲暇时描红绘绣出来的钱袋或香包之类的物品,客家男女皆喜佩带。

这首山歌犹如一首美妙的情诗,它以一位少女的口吻形像地描绘了这位客家姑娘为情郎做“荷包”,暗想与之结为夫妻的美好想像。

通过“十绣荷包”,一一道出该女子内心的隐秘爱情:

“妹为情意不为钱”,“妹想同郎结夫妻”,“交待情哥一句话,要娶老婆就讨”,体现了她大胆的示爱和对情郎的一片深情厚意;他俩青梅竹马,是因为搞笑(开玩笑)而发生感情的,所以她不嫌情郎家贫,“你也苦来也苦,桃花落地一样红”,体现了门当户对、两情相悦的知足;哪怕现在他们“还没结夫妻”,却是“打只眼拐(抛眉眼)也心甜”,充满了甜情蜜意。

真挚的感情最终落到精致的荷包来传达,无疑小小的荷包成了客家年轻人的爱情信物。

把荷包当爱情信物的山歌还有许多,并且有时还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而产生多个版本传唱。

如广东省南雄县山歌《十二绣香包歌》又名《鲤鱼灯歌》:

正绣香包正起头,十人过了九人眸;

花朵边有铜钱把,几朵花朵在心头。

二绣香包绣出样,花朵想烂妹心肠;

郎要麒麟对狮子,妹要金鸡对凤凰。

三绣香包绣三方,千两黄金万两姜;

千两黄金都唔要,就要香包送情郎。

四绣香包绣四方,灯盏火下绣鸳鸯;

绣起鸳鸯都成对,鸳鸯成对妹成双。

五绣香包绣五龙,五龙含水又含风;

雷公轰轰落大水,点点落在妹房中。

六绣香包绣六重,上绣狮子下绣龙;

绣起黄龙云中走,绣起狮子下海中。

七绣香包绣七星,绣起天上七颗星;

绣起天上七姐妹,三年过了吕洞宾。

八绣香包绣八方,绣对鲤鱼过大江;

绣起大路水中起,绣条小路进妹房。

九绣香包绣九重,上绣狮子下绣龙;

绣只狮子滚彩球,绣起黄龙变麒麟。

十绣香包乡十官,绣个文官对武官;

两边绣起金銮殿,等我亲哥进朝官。

十一绣香包绣得清,绣个香包送亲人;

绣了几多南京线,拗断几多绣花针。

十二绣香包又一年,绣个香包郎过年;

郎要正月十五日,妹要元宵闹花灯。

这首山歌在仁化县称《绣香包》或《月姐歌》,歌词有所改动,但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

正月香包绣牡丹,好花落了姐伤心,

郎要麒麟对狮子,姐要金鸡对凤凰。

二月香包绣二行,绣个香包铜钱大,

绣个香包铜钱圆,百样花朵香包藏。

三月香包绣三行,姐在房中绣鸳鸯,

姐在房中绣鸳鸯,鸳鸯成对姐成双。

四绣香包绣四行,郎在厅中写字行,

郎在厅中字行写,字行成对姐成双。

五月香包绣五龙,五龙含凤又含龙,

娇郎打来江边过,箭箭射来都成龙。

六月香包绣六行,上楼发火下楼光,

照见我郎白如雪,照见我姐白如霜。

七月香包绣七行,绣起织女会牛郎,

绣起天上七姐妹,绣起神仙下凡来。

八月香包绣八行,绣起八仙翻大江,

绣起天上娥眉月,绣起天上月团圆。

九月香包绣九行,九月九日是重阳,

旁人话我绣得好,不晓老人在何方。

十月香包绣十行,绣起文官对武官,

绣起文武两边排,真命天子坐朝纲。

十一月香包绣得起,绣个香包郎带起,

绣个香包娇郎带,嘱咐娇郎莫转人。

十二月香包绣得起,绣个香包郎带去,

绣个香包娇郎带,娇郎带去过新年。

从上可以看出,被当作爱情信物的香包,常绣上青竹、兰花、黄龙、莲花、七星、红花、树叶、牡丹、金鸡、凤凰、鸳鸯、麒麟、狮子等像征吉祥或美好爱情的饰物纹样,以表达情感寄托和美好向往。

其实小小荷包,已经寄托了绵绵无尽的情意,它美丽而又纯净,含蓄而又明朗。

荷包虽小,却把客家女子的情和爱、思与恋全都“包”在了里面,成了爱情的象征。

客家人除了常用香包来传达爱情外,还会用鞋垫、围身裙、褡裢、带子、鞋、衣服等客家服饰作爱情信物。

如《带子缠妹妹缠郎》用围身裙送妹喻比永不分离的爱情:

新做围裙尺七长,送给阿妹围身上;

围裙安有红丝带,带子缠妹妹缠郎。

用鞋当信物,情真意更切:

(一)《送郎草鞋一片心》

送郎草鞋一片心,十重布子九重新;

步步钩针线连线,折断几多钩线针。

(二)无题

新花买鞋束束花,送妹着紧好上下,

送妹着紧好行路,看哥唔到看脚下。

  

《带子虽短情义长》这首闽西客家山歌传唱是用带子作信物:

五月初五是端阳,送郎带子五尺长;

阿哥莫嫌带子短,带子虽短情义长。

另二首无题客家山歌传唱的信物则是衣服:

(一)

妹送毛衣软绵绵,唔知毛线几多钱,

人工做了几多日,过后好算手工钱。

(二)

一条担竿肉肉软,对面来个伢心肝,

身上衣衫做个,纽扣系亲手安。

至今在客家地区婚嫁迎娶“定红单”时都会有“绣花利师”一项。

“绣花利师”是指男方付给女方结婚彩礼的一部分,用以酬谢姑娘赠送男方绣花鞋垫、鞋或其它服饰物品。

这类鞋垫常会绣上“花好月圆”等字样,以表达对美满婚姻的祝愿,有的在鞋垫中央绣上一个“正”字,表示以正压邪,姑娘一是希望自己的真情能保佑情人度过各种艰难险阻,二是希望情人能走正道,不为其它诱惑所吸引而走邪路。

7这类服饰倾注了客家姑娘深厚的感情。

客家服饰作为爱情信物,具有传情表爱的作用。

但客家山歌记录了异常丰富的客家服饰文化,它还反映了客家人多姿多彩爱情生活的其它内容。

下面这首客家山歌,是用“铁打荷包”来形容一位客家男子不知该如何向恋人表白心迹的焦急情态:

新买绣鞋菊花心,旧年想妹想到今,

铁打荷包难开口,六月火窗[2]难兼身。

始兴县清化山歌《新做荷包一朵花》,则记述了恋情未公开或男子不好意思在众人面前展示恋人所赠荷包的情景:

新做荷包一朵花,一心做来喊哥拿,

哥哥拿去唔敢戴,好比杨梅暗开花。

《十七十八头发多》描绘了客家少女梳妆时情窦初开的景象:

十七十八头发多,又会梳来又会摸,

又会绣花织带子,又会斜眼看哥哥。

南雄县山歌《巧梳妆》,则描绘了客家少女梳妆时,大胆与恋人约会时的情景:

清早起巧梳妆,忽听得门外响叮当,

双手打开门两扇,小亲哥快进妹绣房。

《假丢银簪倒转寻》则用“假丢银簪”来表现客家少女对待爱情的羞涩心理:

阿妹做水过田塍,后面跟来一个人;

心想同郎讲句话,假丢银簪倒专寻。

南雄县另一首山歌《十月绣花鞋歌》则叙述了一位客家姑娘为情人绣花鞋时的相思苦恋:

正月绣花是新年,细妹手拿花鞋剪,

想起个哥,想送我同年;

二月绣花是花草,细妹双手拿荷包,

想起个哥,实在要做到;

三月绣花是清明,细妹花样绣唔成,

想起个哥,实在要得紧;

四月绣花是立夏,细妹手拿鞋底打,

想起个哥,唔怕家娘骂;

五月绣花是端阳,龙船下水闹洋洋,

想起个哥,细妹好思量;

六月绣花是伏天,妹子做鞋在手边,

想起个哥,来到拿过;

七月绣花是立秋,细妹同郎上山游,

想起个哥,花鞋在家丢;

八月绣花是中秋,我郎丢妹冷啾啾,

想起个哥,妹子没风流;

九月绣花是重阳,亲哥买猪又买羊,

想起个哥,带妹过重阳;

十月绣花是冷天,妹子花鞋在手边,

想起个哥,实在好可怜。

客家山歌在写作手法上继承了诗经的表现手法,采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赋比兴、双关和重叠等,其中比兴手法也常以客家服饰作比和起兴。

而民歌中的比,是比附事理、借物言志,有明喻、隐喻、借喻等形式。

在客家山歌中,比喻不仅仅是“彼物与此物”的关系,也是情感与形象的关系,情感是本体,形象是喻体。

8我们可以从客家服饰的比兴中,窥见到一些客家人的生活观念和审美情趣,而爱情观尤为明显。

例如,对歌《一针双线结头多》:

男:

大嫂前情有也无?

有了前情莫恋哥。

一男只有配一女,两男一女事头多。

女:

阿哥前情有也无?

妹有前情样奈何。

只有一针穿一线,一针双线结头多。

此山歌形像地用针线的关系,“一针穿一线”比喻“一男配一女”,“一针双线结头多”比喻“两男一女事头多”,表达了客家人朴素的忠贞爱情观念。

如果背叛爱情则无疑会受到众人的指责,负心人自己也会心怀羞愧,不敢再见当初恋人:

门前梨树晒花鞋,当初讲过净连,

今日恋了三四只,哪有面目来见。

《新打戒指》则说明客家人结婚择偶门当户对的观念和务实的作风:

新打戒指裹赤金,打得阿哥去定亲。

有钱定个人家女,毛钱[3]定个二头亲。

广东省兴宁市石马山歌《新绣荷包两面红》喻示恋人分手,却没有自怜,没有抱怨,只是轻描淡写地道出分手的事实,体现了客家人的豁达:

新绣荷包两面红,一面狮子一面龙,

狮子上山龙下海,唔知几时正相逢。

二、客家服饰的生产及其生产工的生活

客家山歌常在野外演唱,取材于日常生产生活,因此对客家服饰的生产与生活民俗也有不少的记载。

这类山歌可分为谣唱体山歌和叙事体山歌,但在内容上,生产、生活与爱情却也常常纽结在一起,很难截然分开,9这里选取一些分界明显的山歌来论述。

客家服饰的制作材料主要是麻布、葛布和棉布,较少用丝绸,染料则主要用蓝靛。

这跟赣闽粤边区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因为当地山多田少,雨水充沛,盛产麻、蓝靛等作物,客家人就地取材,织布制衣,自织自穿。

有一首“绩麻歌”有几个版本,其中流行于粤东丰顺县一带的《汤坑绩苎歌》是这样唱的:

正月绩苎是新年,苎子爱绩苎爱圆;

等得初三穷鬼日,等得初四神落天。

二月绩苎春水深,叔婆绩苎系正经;

久闻叔婆绩苎快,一人绩过二三人。

三月绩苎三月三,苎子爱氽布爱耕;

苎子正爱上“南机”,又爱踏过清明。

四月绩苎禾苗长,叔婆耕布系紧张;

织出苎布圩上卖,换来白米渡饥荒。

五月绩苎系端阳,家家有女转本乡;

家家女子转到尽,又爱拗艾插端阳。

六月绩苎六月天,有布去卖正有钱;

买块豆干等细仔,子母食到笑涟涟。

七月绩苎秋风凉,叔婆耕布系慌忙;

苎布拿去换棉衣,换来大细做衣裳。

八月绩苎系中秋,百样神头落来游;

三姑七姊下凡到,大男细女闹啾啾。

九月绩苎九重阳,读书阿哥系“广张”;

糊了纸鹞又无线,三餐吃饭爱气娘。

十月绩苎系立冬,田鸡蛏子藏田空;

挑担阿哥无汗出,绩苎叔婆寻火窗。

十一月绩苎雪花开,做衫师傅请到来;

朝朝叔婆来问做,几多师傅做唔开。

十二月绩苎又一年,苎子绩了布耕完;

耕个布子收落柜,又爱踏过新年。

这首山歌描写了客家人全年绩苎的生产活动和绩苎人的生活。

绩苎包括捻麻线和织麻布。

正月虽然很忙,但绩苎也要等到过完初四日才开始,二月进入绩苎的紧张期,三月即可将苎麻线上织机织布。

“耕布”即织布,四月也很紧张,织出苎布拿到圩上去卖,卖得钱来买米度饥荒。

五月比较清闲,妇女们可以抽空回娘家省亲和在家过端午节。

六月卖布得钱给小孩买吃,母子皆欢喜。

七月又忙于织布,卖布得钱要准备好全家老小过冬的棉衣,因为自己织的是麻布,适宜制作夏衣,而不合适作冬衣。

八月因为要过中秋节也比较清闲。

古代风筝最早的造型是用绢或纸做成鹰,因此风筝曾叫做“纸鹞”或“纸鸢”,香港现仍有“纸鸢”叫法,显然是来自古语。

九月重阳节,读书阿哥用自家织的布做成风筝,却没有线来放风筝。

十月天气寒冷,绩苎要用“火窗”取暖。

十一月落雪了,绩苎人忙着请做衫师傅来家做衣服。

十二月织完了布,收拾好布,做一种客家小吃——“”过新年。

从中可以看出,织麻人是以织麻为生,他们不下田种地,一年四季都在织麻布,生活辛劳但显然并不富裕。

另一首《绩麻歌》在广西客家地区传唱:

照镜娘子回身转,绩麻娘子出绣房。

左边放只温麻碗,右边放只绩麻篮,

手拿白麻来湿水,白麻湿水娘开丝,

左手撕麻右手绩,双手收回就成纱。

  

明显,这首山歌织麻指捻麻线,即手捻纺纱。

捻麻线时,织麻人坐于矮凳,膝放有鱼形、条形或菱形纹的搓线瓦,右边放碗盛水,用以加湿麻丝,使其柔软,再将麻丝放于搓线瓦上捻成线,左边放个笼盘用于放置捻好的麻线。

此山歌形像地描绘了客家妇女织麻的过程,具有浓郁的农家风情,让人浮想联翩,生息气息扑面而来。

另一篇客家山歌《织布歌》则叙述了客家妇女的织布生活苦楚:

新做冷纪(织机)长长捺,学晓织布冤枉(辛苦),

天光起床做到暗,搞到手软脚又黎(疲倦)。

学晓织布相干,脚踏冷纪纱会断,

遇到春日淫浸雨,浆纱唔到会断餐。

上县回布(以布换纱)心正焦,半夜起床来做朝,

又愁买来又愁卖,布价唔好会讨饶。

看布先生真嗒牙(厉害),专同妇女打牙花(开玩笑),

看到男人来回布,打低价钱扣尺码。

哥妹织布双张机,你就前头背尾,

手拿棉茧丢梳过,莫话飞纱闪倒你。

  

木匠师傅死孤摸,造了冷纪畀坐,

二四八月布价好,脱身唔得见亲哥。

织布生理唔贪,朝晨织到二三更,

手软脚黎目又睡,日夜好比坐冷监。

阿哥织布妹打纱,你抛梭来转车,

织好三丈织九六[4],俩人合心做起家。

织好布来又浆纱,哥出汗妹泡茶,

指望明年布价好,油盐柴米买转家。

此首客家山歌整篇叙述了客家妇女对织布生活的抱怨。

学到织布,从天亮起床织到黑夜,直到手软脚疲倦,若遇到连绵春雨,还不好浆纱,将导至断炊。

即使不出意外,付出辛劳,织成好布,也不一定能有好回报,甚至一无所得,因为“又愁买来又愁卖,布价唔好会讨饶”。

供纱的商人特精明,还爱开织布妇女的玩笑,若是男子去用布换回要纺织的纱,则商人们会打低价钱和克扣尺寸。

织布女深深地厌恶这种辛苦又无多少回报,只是赚取一些加工费以维持生计的纺织工作。

织布生活“朝晨织到二三更,手软脚黎目又睡”,“脱身唔得见亲哥”,对其来说“好比坐冷监”,以至臭骂打造织机的木匠师傅“死孤摸”,即不得好死。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能寄托在还没定数的来年,希望明年布价好,好买些油盐柴米回家。

从中可以看出古代织布工作的辛苦及织布工人生活的艰难。

三、客家服饰民俗

服饰是民俗的一种表现和载体。

服饰会随着生产民俗、人生民俗、岁时民俗和精神民俗的演化而发生变迁。

10客家服饰贯穿着客家人的人生礼仪,从出生、婚嫁、寿诞到去世入棺都有着不同的服饰民俗文化。

这在客家山歌中也有所反映,如福建省明溪县客家山歌《梳妆歌》:

梳两鬓,黑似墨,调和胭脂把脸搽。

点口红,画眉毛,一对金环坠耳下。

金簪银钗插满头,压邪铜钱身边挂。

这是一首新娘梳妆歌,客家姑娘未出嫁时梳辨,只有订婚或正式结婚后才将头发盘起梳鬓,以别前时。

梳鬓俗称“上头”,童养媳或等郎妹多是在除夕夜间梳鬓成婚的。

客家新娘出嫁前夜,不但要梳鬓,而且还要将脸上的汗毛夹拔“净面”化妆,胭脂搽脸,描红画眉,头耳饰以金银首饰。

另外,出嫁时新娘不能将身上的邪气或晦气带回夫家,常将铜钱佩戴于身,用以避邪。

江西赣南地区的全南县客家山歌《做花鞋》:

月光光,圆丁当,借你锁匙开禾仓。

打开禾仓一本书,送给哥哥去读书。

读书捡到一根红丝带,留给大嫂做花鞋。

做到几多对?

做到两三对。

哪对好?

介(这)对好,留给明年讨二嫂。

此首山歌唱道做花鞋,是要“留给明年讨二嫂”用。

客家绣花鞋一般是结婚时女方准备好送给男方亲友,为的是展示新娘女红手艺和勤劳品格。

男方做花鞋,要么是给新娘作新婚鞋,要么是男方亲友众多,女方由于时间紧迫所做花鞋不足,或男方觉得女方女红水平不高会丢面子时,男方才将自家的花鞋等服饰品拿出来赠送亲友。

广东韶关客家山歌《打鞋底》和曲江县客家山歌《绣花针》等,则道出了正月比较有闲暇时间做女红的事实:

(一)打鞋底

正月里来是新年,手拿鞋底连,打正了鞋底,好出去看花灯,好出去看花灯。

(二)绣花针

正月里正月花,娘子妹子去绣花,手拿绒线绣花针,妹子绣绣花,妹子绣绣花。

综上所述,客家服饰是客家山歌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和传唱内容,两者有着重要的内在关联。

一方面,就客家山歌艺术与客家服饰文化的关系来说,客家山歌记载了大量的客家服饰文化信息,客家服饰文化是客家山歌艺术素材的主要来源和表现内容,二者的完美结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给后人留下了宽阔的想像空间。

另一方面,就客家服饰文化而言,客家服饰与客家人的爱情、日常生活与生产和民俗生活密切相关,客家人常以客家服饰比兴,歌咏爱情,叙事抒怀,反映现实的生产、生活和情感,客家服饰所蕴含的艺术性和生活性在客家山歌得到再现和传承。

注释:

[1],客家方言,意即我。

[2]火窗:

又称火笼,冬天取暖用具,六月最是不得身的,此处借喻。

[3]毛钱,即有钱,没钱。

  

[4]三丈、九六:

都指织布的尺寸规格,如三丈白、九六布。

参考文献:

1.郭丹、张佑周:

《客家服饰文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柴丽芳:

《“客家”民系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其传统服饰风格的影响》,载《微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4期,第342页。

3.陈东生、刘运娟、甘应进:

《客家儿童服饰研究》,载《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12期,第11-13页。

4.杨舜云:

《从传统到创新:

台湾客家服饰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过度与重建》,台湾辅仁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5.张海华、周建新:

《江西三南客家妇女头饰——冬头帕》,载《装饰》,2006年第10期。

6.李秀峰:

《浅谈梅州客家山歌》,载《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5期。

7.钟福民:

《从客家女红艺术看客家女性品格》,载《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8.刘晓春、胡希张、温萍:

《客家山歌》,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9.罗勇:

《客家赣州》,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柯玲:

《服饰民俗学新探》,载《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37-41页。

*本文为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学科和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赣闽粤边区客家服饰的艺术人类学研究》(主持人周建新)资助研究成果。

周建新:

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院教授、副院长

钟庆禄:

江西技师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

陈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