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N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56627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PBN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PBN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PBN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PBN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PBN期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BN期末复习.docx

《PBN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BN期末复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BN期末复习.docx

PBN期末复习

 

PBN期末复习(总6页)

PBN期末复习与学习

一、PBN概述

PBN概念组成

1、基于性能的导航(PerformanceBasedNavigation,PBN)指在相应的导航基础设施条件下,航空器在指定的航路、仪表飞行程序或空域飞行时,对系统精确性、完好性、可用性、连续性以及功能等方面的性能要求。

2、PBN的引入体现了航行方式从基于传感器导航到基于性能导航的转变。

3、PBN是ICAO在整合各国RANV和RNP运行实践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运行概念。

4、PBN运行的三个基本要素:

导航设施、导航规范和导航应用

5、PBN优势:

1)有效促进民航持续安全、提高飞行品质;2)增加空域容量;3)减少地面导航设施投入;4)提高飞行效率和计划的可预见性;5)改善节能减排效果;6)为我国从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迈进打下关键的技术基础。

导航规范

1、PBN基于两个基本导航规范:

RNAV规范和RNP规范

2、RNP与RNAV区别:

RNP是一种支持机载导航性能监视和告警的RNAV系统。

RNP/RNAVX,其中X均表示在空域、航路或程序范围内运行,航空器至少在95%的飞行时间里可以达到侧向导航精度(海里计)。

导航设施

1、目前RNAV使用的主要导航方式:

2、RBP达到导航精度主要依靠:

高精度卫星导航系统和飞机机载导航设备自身导航能力,性能指标:

精度、完好性、可行性、连续性

3、FMC确定RNP值依据:

二、航路点容差

航路点类型:

1)Fly-over(飞跃航路点):

;2)Fly-by(旁切航路点):

1)航路点容差包括:

沿航迹容差(ATT)和偏航容差(XTT)

ATT由NSE决定,XTT由NSE和FTE决定

RNAV(GNSS):

ATT=*XTT

RNP:

XTT=RNP值=TSE值,ATT=*XTT

4:

总系统误差(TSE):

导航系统误差(NSE)、航径定义误差(PDE)和飞行技术误差(FTE)的平方和根。

三、PBN程序设计概述

确定最短稳定距离

目的:

防止设置的转弯航路点间距离过进,造成RNAV系统可能错过航路点,从而须考虑连续两个转弯航路点间的最小距离。

1、类型(四种航路点顺序与一种特殊情况)

1)两个fly-over

2)前fly-over,后fly-by

3)两个fly-by

4)前fly-by,后fyl-over

特殊:

“DER至第一个航路点”

2、最短稳定距离表的组织参数:

1)单位(SI/非SI);2)航路点类型;3)坡度(150,200,250)

3、确定最短稳定距离的参数:

1)进近程序空速和离场程序空速

2)坡度:

进近航段(250或30/S),复飞航段(150),离场(150至305m(1000ft),之后200至915m(3000ft),之后250);

4、模型与算法

1)飞跃转弯

模型:

在飞跃点开始转弯,之后以300切入下一航段,在新航向上改出转弯,考虑10s该坡度时间

算法:

A=L=L1+L2+L3+L4

2)旁切转弯

模型:

保持转弯半径不变的水平转弯,L1为航路点和转弯起始点之间距离,L2为考虑5s建立坡度时间

算法:

L1=r*tan(Q/2);L2=c*V/3600,B=L1+L2

5、举例

1)两个fly-over:

A1

2)前fly-over,后fly-by:

A1+B1

3)两个fly-by:

B1+B2

4)前fly-by,后fyl-over:

B1

5)特殊:

“DER至第一个航路点”:

DER到一个航路点的最早转弯点至少

 

航径终止码

目的:

将进、离场及进近程序转换成航径终止代码,以便于导航系统能判读和使用该编码。

组成:

两个字母,第一个表示航径类型,第二个表示航段在何处终止。

1、类型:

ARINC424中有23种,其中RANV接受11种加额外的IF,RNP接收4种(IF,TF,RF和HM)。

1)IF(Initialfix,起始定位点):

2)TF(沿航径飞至定位点):

第一个航路点可以是前一航段终止航路点,也可以是起始定位点(IF)

3)DF(直飞至定位点)但前位置直飞至定位点/航路点

4)CA(飞至某高度的航径)

5)CF(飞至定位点的航径):

沿指定航向至定位点/航路点

6)FA(从定位点至某高度的航向)

7)FM(从定位点至手动终止的航向)

8)HM(至手动终止的等待/直角航线)

9)RF(沿固定半径至定位点)

10)VA(至某高度的航向)

11)VI(至某切入点的航向)

12)VM(至手动终止点的航向)

RNAV中“T”和“Y”程序设计

基本构成:

不超过三条的起始进近航段+中间进近航段+对正跑道的最后进近航段。

1、一般规定

1)居中的起始进近航段可从IF开始;如果一侧或两侧没有IAF,则不能全向直接进入,可在”IAF”设置等待航线;

2)为便于下降和进入程序,可提供终端进场高度(TAA);

3)IAF,IF和FAF均为旁切航路点。

复飞段起始于飞跃航路点(MAPt),终止于等待定位点(MAHF),对于转弯复飞,可设置复飞转弯点(MATF);

2、起始进近航段

1)对正:

允许从任何方向直接进入,偏置IAF进入应保证IF处航迹调整在700-900之间;侧方IAF进入程序绕IAF扩展1800,以满足进入程序需要;在IAF转弯大于1100时,应从第1/2扇区进入。

2)长度:

A-E类最佳(5nm),满足最短稳定距离,TRD计算如前所述;

3)下降梯度:

最佳4%,最大8%(A-E);由TRD计算,而非航段长度(下降梯度也是);

4)进入高度:

从半径为46km(25nm)扇区的MSA或TAA进入;

5)其他:

三个起始航段均可用,则无需使用反向程序,若一边不能使用,可在IAF设置直角航线;任何IAF位置均可设置等待航线。

3、中间进近航段

1)对正:

最好对正最后进近航段,若在FAF转弯,不得大于300;

2)长度:

转弯部分(最小稳定距离)+连接FAF部分(不小于2NM);

4、最后进近航段

1)对正:

最好对正跑道中线,否则按一般准则

2)长度:

A-E最佳(5nm)

3)下降梯度:

一般准则

5、MAPt的位置:

若最后进近航段对正跑道中线,则MAPt应位于入口或之前;若没有对正,MAPt最佳位置为最后进近航迹与跑道中线延长线交点,见图。

若超障要求MAPt离FAF更近,不应远于OCH与标称的%或30下降梯度相交位置。

终端进场高度(TAA)

1、总则:

1)每个RNAV仪表进近程序的机场应设置TAA,与“T”或“Y”相关;2)TAA基准点为IAF或IF的RANV航路点,区域以46km(25nm)的圆(区分:

传统为归航台);3)取值以区域内最高障碍物标高至少加300m(1000ft)MOC,结果以50m(100ft)向上取整;

2、结构:

1)标准布局包括:

直线、左侧、右侧;2)区域边界由半径以46km(25nm)的圆弧确定,圆弧分别以IAF为圆心或分别以侧方IAF或IF为圆心(没有中间起始航段),如图。

3、“阶梯下降弧”规定:

每个TAA限设一条阶梯下降弧;为避免子扇区过小,阶梯下降弧距圆弧中心定位点和25NM的TAA边界均不小于19km(10nm);

4、缓冲区:

一般9km(5nm),若缓冲区内障碍物高于TAA内障碍物,则应选取障碍物作为计算TAA的基准高;

5、公布:

进近图的平面图,自基准点(IAF或IF)方向标出TAA。

直线保护区

1、计算保护区半宽(1/2AW)一般方法:

1)XTT计算;

2)由具体飞行阶段,确定BV;

3)1/2AW=*XTT+BV

(XTT=RNP)

 

2、XTT或BV变化处的区域宽度值以及前后的衔接

1)XTT变化处:

“取小”(即前宽后窄,取后一航段XTT;前窄后宽,取前一航段XTT)

2)BV变化处:

“取前一航段BV”,“距RAP15nm,二次扩张,BV=1nm,距RAP30nm,三次扩张,BV=2nm”

3)衔接:

“前宽后窄,相对标称航迹300切入”,“前窄后宽,在变化处最早限制点以150扩出”。

 

转弯保护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