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训练卷2学生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56568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训练卷2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训练卷2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训练卷2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训练卷2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训练卷2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训练卷2学生版.docx

《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训练卷2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训练卷2学生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训练卷2学生版.docx

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训练卷2学生版

2019年必修5第四单元训练卷

语文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化遗产如何既保护好,又利用好,从而更好地传承,值得我们思考。

尤其是对那些来自民间的一直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手工艺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必要加以适当改造,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重新融入当代生活。

②文化遗产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对当代人来说,不仅要看到其外在形式,也要看到其内在的光华。

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现在,很多非遗技艺的用途范围大大缩小了,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

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物件有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形”,我们不能让内在的“魂”也随着社会的转型一起沉入历史的深处。

其实,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它照看传统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

任何文化都是有根的,这些根脉里深藏着人类为创造新生活而不懈努力的足迹,记录着文化的起源和文明的进程,这些精神印迹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③四川有位竹簧艺术非遗传承人,在一双筷子上雕出一对华表。

竹子质地没有玉石坚硬,很容易雕烂,没有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本领难以完成。

但传承人熟练地运用圆雕、空雕、浮雕等技法,把竹簧艺术的精妙发挥到了极致。

为了把蟠龙的形制,以及须发、五官、鳞甲等细节逼真地呈现出来,传承人不惜花费一整年的时间来雕琢它。

这是一次技艺的展示,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完美演绎。

非遗之所以能够传到今天,是因为后一代匠人都不甘让前人的技艺在自己手中耗损掉,他们守住了一门手艺的初心,他们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但每件作品背后都映照着一个专注、心无旁骛的身影。

④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着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永不会褪色的价值。

以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雕版印刷技艺为例,虽然有些出版机构还用它出版线装书,但数量已经不多了,传统的雕版印刷术早已让位给铅印技术和激光照排。

然而,如果我们了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历史,会从中得到丰厚的精神资源,值得让现代人学习。

比如福建建阳,为什么在宋代会成为中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

当初这里是穷乡僻壤,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看,当地木材匮乏,没有任何优势,然而,建阳人因地制宜利用嫩竹做纸;除了印制大开本书外,还开发了大量口袋书,印制通俗小说、蒙学读本、医方等,打开了市场,并开辟了新的运输渠道。

当年建阳雕版印刷业的辉煌之道,让人感受到的正是这种因地制宜、与时俱化,不断求新求变的内在追求。

⑤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积淀着民族精神,也是体现人类创造力的象征体。

把文化遗产传承下来,更要把蕴含在其中的工匠精神和文脉延续下去,使之真正成为当代文化和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陆绍阳《珍视文化遗产的精神之魂》,2017年11月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很多非遗技艺和传统手工艺品只属于农耕时代,已经远离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

B.非遗传承人毕生专注祖传工艺,积累丰富经验,练就过硬本领,完美演绎工匠精神。

C.雕版印刷业一度辉煌,如今却早让位给铅印技术和激光照排,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D.任何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积淀着民族精神,是体现人类创造力的象征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开宗明义,就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表明了态度,为下文的阐述定下一个基调。

B.文章论述层层推进,论及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缘由及如何传承等问题。

C.文章以竹簧艺术和雕版印刷技艺为例,说明要传承非遗中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

D.文章论证严谨,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及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来论述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匠人能恪守初心,延续工匠精神,使非遗技艺与时俱进,非遗就可更好地传承。

B.如果非遗从生产生活中退出,其“形”与“魂”都将随着社会转型而沉入历史深处。

C.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就要因地制宜,不断求新求变,使之重新融入当代生活。

D.文章指出,要珍视文化遗产的精神之魂,即其中的民族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骡子不悲伤

刘川北

①无论怎么说,老旦都算得上芦草湾的名人。

老旦跟人不亲,见了谁都是寡淡似水,老旦跟牲口亲。

生产队的时候,老旦就是调教牲口的好手。

生产队有一匹棕色的马驹,贪食任性,曾经在一个驾车的熟手的额头上啃过一口,留下一个月牙形的疤。

老旦驯服这匹马驹,那样子威风凛凛,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一反素日里萎蔫邋遢的老旦,鞭走如龙舞,鞭响如炸雷,几鞭子下去,马驹低下头去,认错的孩子似的听从管教。

芦草湾人说一物降一物,老旦生来就是这些畜生的皇上爷。

当然仅靠武力和威严还不够,老旦是实打实喜欢。

②后来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包产到户,老旦抓阄分得一头骡子。

老旦美得很,老旦说,铜骡铁驴纸糊的马,骡子高大威猛耐力强,拉犁耙地两头牛也抵不过一头骡子。

人们揶揄老旦讲:

“老旦,你有本事,弄个儿子出来,十头骡子也抵不上半个儿。

”老旦无儿,只有两个丫头。

老旦就脸红羞怯了。

转瞬又嘿嘿一笑,一脸子的满不在乎。

③有了骡子,麦收时拉麦捆子,轧场,骡子替人受了罪受了苦。

秋收玉米,收芝麻,收大豆,起地瓜,往大田里拉粪肥,闲了,就出去拉脚。

有一年天冷,骡子病了,老旦把骡子牵到睡人的正屋,让骡子跟人吃跟人睡,两个丫头闻不过骚味,抱着铺盖在邻居家过年。

过年,老伴把第一碗饺子敬了神,饺子凉了,端回来,人再吃;老旦把第一碗饺子给了骡子,老旦的饺子有去无回。

④老旦身上发烧,不肯歇息,扛着,去城里拉木料。

老旦以为找个清净地喝两盅,烧也就退了。

回来的路上,老旦抱着鞭子,从车辕头滚到沟里,不省人事。

骡子拉着木料跑回芦草湾,顶开老旦家的木门,用蹄子刨地。

骡子救了老旦的命。

老旦说:

“牲口也通人性,你把它当人看,它记着你的好。

⑤老旦的骡子误食了老鼠药,死了。

老旦把骡子埋在了地头。

老旦的脸阴了一个月,常常袖着手,在地头发呆。

这时候,村里的牲口已经销声匿迹,播种机,收割机,旋耕机,机器一统天下。

老旦对女儿和老伴说,他想再买一头骡子。

老旦得手了最后一头骡子,一头和老旦一样老掉牙的骡子。

谁也拗不过老旦,就当孝顺老人买了一头宠物吧。

老旦成天没事,牵着缰绳,一前一后,一左一右在野地里转。

⑥老旦进了城。

他的老伴偏瘫,伺候不了老旦了,老旦也切实地感到自己力不从心,再不似当年,虎虎生威。

老伴进了城,由女儿精心照料,老旦孤零零一个人在众人的劝说下也离开了芦草湾。

老旦的旧房子塌了,院子也深,夏天雨季一来,成了池塘。

老旦把最后一头骡子卖了,临行前,给骡子洗了澡,骡子也懂事似的一脸忧戚,淌下老泪。

老旦知道女儿欺骗他,骡子除了进汤锅,不会有人养它。

⑦老旦的女儿和我住一个小区,她对我说:

“你写写我父亲吧。

”我找到老旦,说明缘由。

老旦核桃皮般的脸抽搐着,摆着手,深埋下头,一句话也不说,喑哑的哭泣被飞沙打磨着断断续续漫开来。

⑧城里多了一个不合拍的老旦。

别人打太极,抖空竹,舞剑,跳健身操……老旦一个人推着三轮车,拣塑料瓶子易拉罐,累了,就到护城河边坐坐。

老旦的三轮车后车厢外画着骡子的头像,大字不识的老旦把一头骡子画得惟妙惟肖。

老旦画的骡子,恬淡宁静,没有一点悲伤之色。

这时候,河里的水缓缓流动,把映在河里的云朵也流走了,老人虾着身子,在弥漫的雾气里,成了模糊的剪影。

(选自刘川北《乡关何处》)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讲述老旦与两头骡子的故事,看似恬淡的笔调中饱含深情,充满着浓浓的怀旧情绪。

B.第①段,用侧面烘托、比喻、对比等手法写出了老旦驯服贪食任性的马驹时的威风凛凛。

C.老旦的女儿欺骗了父亲,把骡子做成了汤锅,这一情节表现出了作者对人性阴暗的嘲讽。

D.第⑦段“我”的介入,使读者产生真实、亲切的感觉,也使老旦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5.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老旦”这一人物形象。

(6分)

6.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过去几年,互联网上的内容付费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消费者教育。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过42.3%的受访在线音频用户表示:

未来有对平台内容付费的打算。

用户对于优质内容需求日渐提升,同时内容付费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普及。

以视频网站爱奇艺为例,2017年爱奇艺的视频付费用户超过了1000万,今年前5个月已经突破了2000万。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互联网上好的内容是需要付费的。

基于此,有声书的有偿消费也成了可能。

这也使得各路人马伺机而动,有声书及内容付费成为过去一年行业热点。

同时,较为成熟的付费听书模式,也打通了传统出版社、音频生产机构、传统故事广播电台、音像出版社等渠道,根据不同渠道特点实现版权采购、内容制作、发行等不同业务模式的合作。

业内人士认为,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不仅会促进整个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尊重,一定程度上也会激励内容创作者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内容,这是有声阅读市场“声”态环境渐趋规范的表现,有利于推动有声阅读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摘编自《有声阅读市场悄然兴起》)

材料二:

图12012-2015年移动阅读市场规模

图2电信运营商阅读市场规模构成

材料三:

梳理目前国内具有听书功能的移动应用多达数百款,产品内容各有差异:

“懒人听书”提供有声小说、戏曲、评书、儿歌、广播剧等有声读物和网络电台节目免费收听;“酷我听书”作为酷我音乐旗下产品,内容海量,包括有声小说、评书、戏曲、相声小品、笑话、儿童、人文科学等;“氧气听书”拥有国内最大的免费正版有声小说书库,汇聚有声小说、文史经典、经管励志、育儿宝典、评书相声、综艺搞笑等。

不难看出,这些听书平台在发展初期走的都是大综合的路子,与成熟的产业市场相比,仍待细分。

事实上,随着有声阅读市场的快速发展,不少平台已经有意识在同质化竞争中寻求突破,开始在细分市场中找存在感。

而打造优质内容、加强平台付费内容布局成为各音频平台实现差异化品牌、吸引用户、拓展盈利渠道的重要之举。

以“懒人听书”为例,目前已与阅文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其海量文学资源的最大音频出口,拥有覆盖国内85%以上的原创文学内容的有声改编权,海量的平台资源,直接确立了平台在网络文学资源方面的优势。

而“凯叔讲故事”从2014年至今,从微信公众平台延展到独立APP,专注于给孩子讲故事这一小市场,目前已成功打造了国内最大的儿童有声故事品牌,0~10岁各年龄段宝宝喜欢的故事应有尽有,下载量突破两千万。

另一款专注于儿童有声读物生产者的“老墨家族”以老墨爷爷、墨叔叔和小墨一家三代一起讲故事的形式,坚持演播优秀儿童作品原作,不乱改编的同时,注重个性化内容策划,希望做最纯粹的有声读物。

截至目前,“老墨家族”在各大听书平台上的总点击量已经有4000万余次,粉丝数更是达到百万。

(摘编自新华网《有声阅读市场正走向“细分”》)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2~2015年,移动阅读市场总体规模逐年递增,到2015年,其他移动阅读应用达到了51.4亿元,电信运营商阅读基地达到49.6亿元。

B.从半年统计看,电信运营商阅读基地的市场规模一直高于其他移动阅读应用的市场规模,保持了较高的市场总体规模贡献率。

C.经过三年的快速发展,其他移动阅读应用的市场规模在2015年实现了对电信运营商的超越,说明移动阅读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D.在电信运营商阅读市场规模的构成中,有声阅读虽然逐年提升,但占比很小,表明文字阅读依然是消费者进行移动阅读时的首选。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爱奇艺的视频付费用户目前已突破2000万,这些用户认为好的内容是需要付费的,他们可能为有声书进行有偿消费。

B.付费习惯的养成能促进整个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尊重,这说明,以前发生的诸多盗版侵权现象的根源是用户不愿付费。

C.目前国内数百款具有听书功能的移动应用,产品内容各有差异,表明不少平台已经有意识在同质化竞争中寻求突破。

D.差异化的听书品牌更能获得市场认同,获取更大收益,“懒人听书”“凯叔讲故事”“老墨家族”均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益。

9.有声阅读市场的培育,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种世衡,字仲平,少尚气节,昆弟有欲析其赀者,悉推与之,惟取图书而已。

尝知泾阳县,里胥王知谦以奸利事败,法当徙,遁去。

比郊赦辄出,世衡曰“送府则会赦”,杖其脊而请罪于府,知府李谘奏释之。

后通判凤州。

州将王蒙正,章献后姻家也,所为不法。

尝干世衡以私,不听,乃诱知谦讼冤而阴助之,世衡坐流窦州。

西边用兵,守备不足。

世衡建言,延安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右可固延安之势,左可致河东之粟,北可图银、夏之旧。

朝廷从之,命董其役。

夏人屡出争,世衡且战且城之。

然处险无泉,议不可守。

凿地百五十尺,始至于石,石工辞不可穿,世衡命屑石一畚酬百钱,卒得泉。

城成,赐名青涧城。

开营田二千顷,募商贾,贷以本钱,使通货赢其利,城遂富实。

间出行部族,慰劳酋长,或解与所服带。

知环州蕃部有牛家族奴讹者素屈强未尝出谒郡守闻世衡至遽郊迎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是夕大雪深三尺左右曰:

“地险不可往。

”世衡曰:

“吾方结诸羌以信,不可失期。

”遂缘险而进。

奴讹方卧帐中,谓世衡必不能至,世衡蹴而起,奴讹大惊曰:

“前此未尝有官至吾部者,公乃不疑我耶!

”率其族罗拜听命。

葛怀敏败,率羌兵数千人以振泾原,无敢后者。

尝课吏民射,有过失,射中则释其罪;有辞某事、请某事,辄因中否而与夺之。

人人自厉,皆精于射,由是数年敌不敢近环境。

范仲淹檄令与蒋偕筑细腰城,世衡时卧病,即起,将所部甲士昼夜兴筑,城成而卒。

世衡在边数年,积谷通货,所至不烦县官益兵增馈。

善抚养士卒,病者遣一子专视其食饮汤剂,以故得人死力。

及卒,羌酋朝夕临者数日,青涧及环人皆画象祠之。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环州/蕃部有牛家族/奴讹者素屈强/未尝出谒/郡守闻世衡至/遽郊迎/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是夕大雪/深三尺

B.知环州/蕃部有牛家族奴讹者/素屈强/未尝出谒/郡守闻世衡至/遽郊迎/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是夕大雪/深三尺

C.知环州/蕃部有牛家族奴讹者/素屈强/未尝出谒郡守/闻世衡至/遽郊迎/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是夕大雪/深三尺

D.知环州/蕃部有牛家族/奴讹者素屈强/未尝出谒郡守/闻世衡至/遽郊迎/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是夕大雪/深三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郊赦”指我国古代帝王在遇到重大节日或活动而举行祭祀大礼时赦宥罪犯。

B.“姻家”指有婚姻关系的女方一家,即娘家,而“婚”是指有婚姻关系的男方。

C.“河”指黄河,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西南部,此地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

D.“营田”即“屯田”,古代常利用兵士或召募流民于驻扎地区种田,以供军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种世衡疾恶如仇,惩处奸邪之徒。

泾阳县乡吏王知谦做奸事败露逃跑,遇赦出来时,种世衡在杖责他后到府里请罪,知府李谘奏请免除了种世衡的罪。

B.种世衡治边有方,具有军事才能。

朝廷在西部边境用兵,守备力量不够,种世衡建议在延安东北另修建一座新城来巩固边疆,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见。

C.种世衡善于练兵,提高战备能力。

他在边数年,积谷通货;督促吏民射箭,对请辞事等都以是否射中为标准,所以人人擅射,敌人不敢接近环州境界。

D.种世衡有令则行,深得士卒爱戴。

当范仲淹发文命令他筑细腰城时,种世衡虽然生病,但也立即起身筑城;他让儿子看望患病士兵,士卒愿效死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尝干世衡以私,不听,乃诱知谦讼冤而阴助之,世衡坐流窦州。

(2)世衡曰:

“吾方结诸羌以信,不可失期。

”遂缘险而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送刘促通知泾州

司马光

四载一相逢,相逢遽为别。

侪辈日萧条,与君俱白发。

卮酒不暇执,旧游那复说。

忽忽无他言,暑行戒饥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四载”与“遽”形成鲜明反差,前者说明相逢之难,后者说明离别之快。

B.本诗前后照应,“遽”字领起,“不暇忽忽”等与之呼应,突出相逢的短暂匆忙。

C.尾联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百感交集的情态,表达出对友人的不舍与关切之情。

D.这首诗通过生活场景细节来表现诗人的情感,语言含蓄,感情细腻,耐人寻味。

15.诗的颔联两句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写蜀道中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站在河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慨叹时光匆匆、往者不返。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B.这证明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

C.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D.随着贝克特等人的先后逝世,荒诞戏剧作为一个流派也渐渐偃旗息鼓了,但其创作成就和产生的影响依然存在。

18.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B.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C.世界抗击艾滋病会议的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和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视总裁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19.填在下面横线上的一句话,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任何时候,有整段的时间静静地坐在书斋里,读书,写作,都是不很坏的生活吧。

然而,伏案手不释卷地坐久了,写久了,又特别地想出门去散散步或旅行,或短足,或远游,脚蹬一双旅游鞋,身穿一套亮丽、鲜明的轻便服装,满目晴空,__________________,全身会感到特别的轻松与舒畅。

A.漫步湖滨、草地或林间小道,看天、听鸟,投入到自然的怀抱里

B.投入到自然的怀抱里,看天、听鸟,漫步湖滨、草地或林间小道

C.漫步湖滨、草地或林间小道,投入到自然的怀抱里,看天、听鸟

D.看天、听鸟,漫步湖滨、草地或林间小道,投入到自然的怀抱里

20.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5分)

通告

为提高电话网的通讯能力,我公司将对辖区电话局的中央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现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

本工程将于6月10日至11日8时实施,在此期间会影响光园区电话用户的正常通话。

交换机升级后,用户原有的一些业务功能需要重新设置。

如有疑问,欢迎提出。

本公司客服电话:

87190000。

对工程施工给您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

请予以宽容和支持!

网信通信有限公司光园分公司

2018年6月8日

21.下面是某校为高中学生提供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2年中国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启

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开启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

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界博览会

2013年我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2014年中国浙江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启

2015年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授资银行成立

2016年人民币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认为国际储备货币

2017年我国成功举办首届“一带一路”高峰国际合作论坛

2018年中国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决定扩大对外开放

作为伴随着新世纪对外开放进程而成长起来的青年,你们将与祖国一道,面对新时代对外开放中的机遇和挑战。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8-2019学年必修5第四单元训练卷

语文

(二)答案

1.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现在很多非遗技艺的用途范围大大缩小了,因为他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

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物件有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

C项,无中生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错误,原文说的是“以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雕版印刷技艺为例,虽然有些出版机构还用它出版线装书,但数量已经不多了……”。

D项,张冠李戴,“文化遗产”不等同于“任何文化”,只有那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才值得我们传承。

原文说的是“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积淀着民族精神,也是体现人类创造力的象征体”。

2.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可知,全文无对比论证。

3.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B项,以偏概全,据文意可知,非遗物件有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形”,我们不能让内在的“魂”也随着社会的转型一起沉入历史的深处。

4.

【答案】C

【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