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模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50987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模拟.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模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模拟.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模拟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明朝时期经济发展,引进原产南美洲的新品种包括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是对这几个朝代文学成就的一个概括。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朝最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B.宋代著名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C.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高峰

D.《窦娥冤)是汤显祖创作的元曲著名剧本

3.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开播,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下列诗词中,哪一项与成吉思汗有关?

A.“云护牙签满,星寒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C.“纵横捭阖平欧亚,大略雄才傲杰英。

一代天骄威永在,无穷碧落月长明”

D.“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4.中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

A.金、元

B.辽、清

C.元、清

D.辽、元

5.新《水浒传》一经播出便引起轰动,尤其是剧中令人哭笑不得的穿帮镜头,更是让无数人为之汗颜。

根据史实,请你指出下列哪一道具不可能出现在剧情中。

A.酒壶、茶壶

B.猪肉、羊肉

C.宋江、公孙胜玉米地中大战

D.刀、剑

6.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

B.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C.巡游享乐

D.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7.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

A.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B.在东南沿海进行了十几年的抗清斗争

C.在台湾屯田垦荒,开设学校

D.将大陆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传给高山族人民

8.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如下图所示,从图1到图2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9.《尼布楚条约》是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与这一条约关联最密切的史实是

A.两次雅克萨之战

B.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0.假如你是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商人,你会携带哪些商品区出售()

①瓷器   ②丝绸    ③香料    ④珠宝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11.史载“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这一国土面积辽阔的时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2.在历史长河中,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着因果关系。

下列事件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南移

B.商品经济的发展——小说在明代繁荣

C.唐朝的繁荣开放——唐诗的鼎盛

D.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蒙古和回部叛乱

13.“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

①与吐蕃和亲     

②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③玄奘西行天竺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4.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发展,史称这次盛世为()

A.贞观之治

B.贞观遗风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15.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代,下列情景不可能遇到的是  ()

A.安装有指南针的海船出海远航

B.人们传诵苏轼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C.工匠使用陶活字印刷书籍

D.人们在家中阅读小说《西游记》

16.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是

A.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B.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用于航海

17.据历史学家研究,清朝前期南方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下列能够佐证这一结论的史实有()

①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湖广地区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湖北汉口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④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宋代十分注重农业的发展。

从越南引进的农作物新品种并推广种植的是()

A.水稻

B.小麦

C.占城稻

D.茶树

19.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①北宋建立                   

②“澶渊之盟”

③阿保机建立契丹权          

④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20.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是在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21.如果把“废除丞相制度”“厂卫”“军机处”确定为一个主题进行学习,那么这个主题应该是()

A.思想控制加强

B.地方权力的扩大

C.统一多民族的巩固

D.君主专制强化

22.陈寅恪不仅为大史学家,旧体诗亦卓然大家。

他佩服陶渊明、杜甫,虽爱好李白及李义山诗,但不认为是上品。

他特别喜好平民化的诗,故可以得出他最推崇的唐朝诗人应是

A.白居易

B.李白

C.杜甫

D.王勃

23.如果想了解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下列词组不能入选的是

A.削弱相权

B.杯酒释兵权

C.设置通判

D.重用武将

24.地方官人选直接影响着一方社会的盛衰。

开元年间,重视地方吏治,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二、综合题

25.选官制度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区物《及第谣》

材料二: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言》

村料三: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级行而出,喜曰:

“天下英雄入吾授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

”……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1)材料一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种选宫制度,该制度是由谁创立的?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该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由此可见该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6.全球城市化快速发展,不少城市都面临着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联合国设定每年的10月31日为“世界城市日”,总体宗旨是:

“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

”目的就是促进城市化进程的成功,解决城市化进程中显现的特殊挑战。

材料一:

(长安城)全城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街道垂直、东西14条街,南北11条街,划成110个坊(居民区)和两个市(交易市场),居中南北走向的朱雀大街宽150米,坊市对称排列两旁。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北宋都城——东京城(今河南省开封市)基本上继承了隋唐以来的传统,…在城市发展上东京城最重要的变化是坊市制度的崩溃。

北宋初年东京基本上仍保留古代的坊(里)市制度,市民居住区为坊商业区则有东市、西市。

但是,随着东京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商业活动已不限于东、西两(市)而且三鼓以前的夜市已经合法,市不但突破了区城的限制而且也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市制开始崩溃。

——宁欣《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墙》

材料二:

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很快。

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城市。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巨大的变化,因为在城市居住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截止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将增加84%,也就是200年的34亿增加到63亿。

1975年,世界上仅有三个超大型城市,即纽约、东京、墨西哥城,现在是21座城市。

1950年,55%的发达国家人口居住在城市,2009年这个数字是76%,2025年将达到82%.与此同时,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率是40%,2025年将达到54%.快速的城市化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带来了城市贫困、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等负面问题;但同时,城市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尤其是提高了妇女地位并改善了妇女的生存环境,促进了文化发展,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习俗和价值观。

——《全求社会问题概览之一城市化及其所带来的相关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北宋都城有什么不同?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10世纪时,西欧城市是如何重新兴起的?

它的重新兴起有何历史意义?

(3)是什么情况导致出现了材料三的现象?

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变化,这种情况的发生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你还知道哪些?

(4)综上所述,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呢?

27.历史地图能助我们直观而生动地认识历史。

(图史互证)

料料 “安史之乱”后割据倾向最强的是河北地区的藩镇,这些节度使原来随安绿山叛乱,之后投降朝廷,国而被允许保留对自己部队的指挥权,并且统治大片土地。

虽然这些以前的叛将接受唐朝所赐名号,并对长安的帝国政府名义上效忠①,但他们自己的领地如同独立的王国。

他们任命自己的官吏,招募军队,征收赋税,任命自己的继承人②,这在制度上意味着他们成了世袭统治者。

北方人口大为减少,唯有东南地区有余粮(主要是大米)可供输出。

国此,在“安史之乱”之前只是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手段的大运河,突然成了唐朝中央政府不可或缺的生命线。

——摘编自(美)陆威仪《世界性的帝国:

唐朝》

(1)从材料中,找出能证明以下结论的史料。

(从材料下划线部分选择:

写序号即可,多选,错选不得分)

节度使名义上服从中央:

________

节度使与中央抗衡:

________

(2)上题

(1)所述局面,出现在安史之乱后,这一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________。

(3)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元和十五年(820年)唐朝形式示意图。

唐朝中央政府必须筹措粮食等物资供应都城。

依据文字材料,在下图中画出这一时期供应唐朝都城的物资运输路线。

要求:

路线有明确的起止点,用箭头表示物资运输方向,方位准确。

(地图对比)

(4)比较图1和图2的局势,完成以下表格。

 

特点概述

地图中对应信息

共同点

 

图1:

辽、宋、西夏等政权并存

图2:

宋、金、西夏等政权并存

各民族间进行经济贸易

 

不同点(举出一个变化即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综合题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