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1911~1913年阀,英国25岁以上人口中,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
在德国,1911年时3425个富人平均每人拥有的财产价值532万马克。
材料反映出()
A.当时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
B.主要大国之间的经济差距
C.英德两国尚未采取济贫措施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下图所反映的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这一历史现象,包括()
①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②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③印第安人、黑人遭受劫难④新的生产方式得以传播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④
3.“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
”这一评价()
A.未揭示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灾难,是对西方殖民行为的开脱
B.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
C.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较为客观地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
4.马克思说:
“新发现的土地殖民地化,助长了各地之间的商业战争,因而使这种斗争变得更加残酷了。
”导致17-18世纪英荷、英法之间进行一系列商业战争的主要原因在于()
A.殖民利益发生冲突
B.扩张的方向相同
C.争夺商品倾销的市场
D.它们立国的基础不同
5.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
C.重大发明来自传统工匠
D.英国的工业发展一枝独秀
6.开辟新航路引发的贸易路线的转移,西欧国家可以()
①向东由小亚细亚到达东亚②向南绕非洲大陆南端至东方
③向西经过南美洲前往亚洲④向北横穿亚欧大陆到达东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1773年詹姆斯·瓦特遭遇了失业和丧妻的人生变故,但他仍拒绝出国另谋生路,在他看来,自己的国家绝不会让一个将带来无限商机的发明家流失海外,因为它早已准备了将聪明才智纳入实用轨道的机制。
推动这一机制形成的直接动因是( )
A.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英国拥有庞大的海外市场
C.英国较早形成的专利制度
D.英国率先展开了工业革命
8.1848年,英国第一个公共卫生条例诞生,第一个中央卫生委员会建立。
从此,“国家就以一套杂乱无章的条例对疾病展开了毫无组织的战争”。
卫生法散见于地方条例、工厂条例、埋葬条例以及种痘、煤烟、食品掺假等条例之中。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环境问题
B.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带来新问题
C.新航路开辟带来航运中心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改善了英国形象
9.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621座,总装机容量121.2万千瓦;1907年德国已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使用电动机。
这预示人类进入到()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D.智能时代
10.18世纪,英国等欧洲列强已经在海外获取了大量的土地和商业利益。
英国城市中的市民都分沾了国家发展的利益,当时的......手工业生产,都不足以应付他们的生活需求。
于是,……第一拨工业化生产出现。
据材料,这一生产方式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广阔的海外市场
B.市民生活需求
C.原手工作坊的技术积累
D.优越的政治制度
11.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领域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
C.资本家加强对生产价格、市场的影响
D.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
12.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B.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13.“这是一个给世界带来工业文明的火种,也带来海盗洗劫般苦难的民族;这是一个,曾经让世界在她面前战栗、而今只能紧跟当今霸主狐假虎威的岛国;这是一个,人类政治文明民主化、法律化历程开始的地方……”诗中的“岛国”是指()
A.澳大利亚B.葡萄牙C.日本D.英国
14.“由于蒸汽机的使用,使机器的构件发生了本质变化。
比如珍妮纺纱机原来是木质的,如果用蒸汽机带动的时候,木头就不行了,它就需要用铁来制造,这样对铁的需要就非常大了。
”从中可得出蒸汽机的使用()
A.促进了英国技术的革新
B.使木制材料退出英国市场
C.利于英国钢铁冶炼技术兴起
D.淘汰了山区棉纺织工业
15.我们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其主要依据是()
A.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也意味着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B.价格革命引起的社会分化
C.揭开了殖民扩张之路
D.冲击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
16.“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17.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
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
关于轮船及其设备说法最确切的的是()
A.它是18世纪以前的轮船
B.它们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它们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的成果
D.它们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18.某报纸曾经刊登过这样一则消息:
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日益壮大
19.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④环境污染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0.1825年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的禁令,迅速奠定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
英国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B.形成了工业国之间不平等的关系
C.成为英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基本条件
D.体现了英国维护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21.17世纪掌握世界商业霸权,舰船数量占欧洲总数的56%,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是()
A.葡萄牙B.西班牙C.英国D.荷兰
22.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
据研究,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
“丝—银”对流出现的国际背景主要应该是()
A.新航路开辟B.工业革命的完成
C.殖民扩张的加剧D.鸦片战争的爆发
二、综合题
23.不同角度看历史问题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全球文明史。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的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按照材料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
到了17~18世纪,形成了以乡村工商业为依托的中小城镇,这时期中小城镇大约已达到了700多个,这一类属于商业小城镇。
以利物浦发展为例,它由一个小山村发展成为一个仅次于伦敦和布里斯托尔的大商业港口城市,1709年经常出入利物浦的船只已达1092艘,货物27210吨,1750年进出口吨位达到65000吨。
材料二自18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生产力和生产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
许多中小城镇,按不同的类型发展成不同的城市,如曼彻斯特、索尔福德、博尔顿、普雪斯顿、斯托克波特、奥尔德等城市成为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工业城市,斯洛普、任斯特、斯塔福德形成以采矿和冶金为主的工业城市,利兹、哈德斯、菲尔德是毛纺织业的城市。
材料三英国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平衡性和盲目性。
结果城市规模发展过大过快,出现严重的“城市病”。
182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自1601年起实行的《济贫法》的修正案。
1848年和1875年两次通过《公共卫生法》。
1866年通过了《环境卫生法》。
1909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涉及城市规划的法律《城市规划法》。
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治理大气法律——《空气清洁法》。
——均摘编自刘春成等《城市的崛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生产力和生产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5.材料一:
15世纪末到16世纪,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
一些勇敢的欧洲航海家克服种种困难,追波踏浪,开辟了由欧洲前往亚洲、美洲等地的航路,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材料二:
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在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材料三: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
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他们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材料四: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上述材料均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出“一些勇敢的欧洲航海家”的名字?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国家是哪两个?
殖民扩张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变革”指的是什么?
这场变革后,欧美资产阶级通过什么方式推动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直接因素?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据材料“英国25岁以上人口中,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
在德国,1911年时3425个富人平均每人拥有的财产价值532万马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故A正确。
材料未涉及主要大国之间的经济差距,故B排除。
早在18、19世纪,英国就有济贫措施,故C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D排除。
2.【答案】B
【解析】图片反映的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历史现象是三角贸易。
根据所学,其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但致使美洲印第安人惨遭劫难,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所以①②③符合,故排除C,选B。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②,故排除AD。
3.【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的“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可以看出题干材料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文明传播,较为客观地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故应选D。
材料运用的是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评价,A项是传统的革命史观;B项“建立在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材料没有体现;C项错误,材料中主要看到的是新航路的积极促进作用,没有辩证地看待。
4.【答案】A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新发现的土地殖民地化,助长了各国之间的商业斗争,因而使这种斗争变得更加残酷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西方殖民国家争夺殖民地的斗争,“这种斗争”的最后胜利者是英国,因此选A。
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CD项是第一次工业革的特点;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故B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迁移能力。
新航路开辟的是海上航行路线,从欧洲到非洲、到亚洲、到美洲。
①④属于陆上航线,②③属于海上航行路线。
7.【答案】C
【解析】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开始于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已经率先展开了工业革命,不能称为直接原因,故A、D项错误;英国拥有庞大的海外市场与材料情景不符,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它早已准备了将聪明才智纳入实用轨道的机制”说明英国较早的形成专利制度,保护科技发明,故C项正确。
8.【答案】A
【解析】关键信息:
1848年、英国、公共卫生条例。
从时间信息来看,是在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后,公共卫生条例诞生,显然是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环境问题,故A项正确;B项中的“早期殖民扩张”说法与题干的时间信息不一致,说法错误;C、D项中的新航路开辟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都与题干时间信息不一致,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9.【答案】B
【解析】根据“发电厂”“电动机”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标志着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故B正确。
10.【答案】B
【解析】解题时紧扣“手工业生产,都不足以应付他们的生活需求。
于是,......第一拨工业化生产出现”等信息,据此可判断出工业化方式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市民生活的需要,B符合题意;广阔的海外市场是新生产方式出现的原因,但不是直接原因,排除A;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手工业作坊的技术积累和优越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机器化大生产的技术基础和政治前提,不是直接原因,排除C、D。
故选B。
11.【答案】B
【解析】A内容不全面可排除。
C与题目“生产关系”这一要求不符合。
D项反映的是生产的社会化趋势。
只有B符合题意。
12.【答案】C
【解析】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都是方便了不同区域之间文明的交流,故选C;ABD均不符合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故排除。
13.【答案】D
【解析】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对外殖民不断扩张,由于殖民地众多,曾被称为“日不落帝国”;但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均下降,再也无力统治世界;同时,英国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是近代政治文明民主化开始的地方,故这首诗就是描写英国的,故答案为D,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14.【答案】A
【解析】据材料“由于蒸汽机的使用,使机器的构件发生了本质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英国技术的革新,故A正确。
材料未涉及木制材料退出英国市场的问题,故B排除。
当时英国钢铁冶炼技术早已兴起,故C排除。
材料也没有反映山区棉纺织工业的问题,故D排除。
15.【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关系,世界市场在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形成,故选A。
1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工业结构,C项正确;经济垄断并非新能源应用的直接结果,而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AD;新能源的利用只是对重工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非决定作用,排除B。
所以选C
17.【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一艘豪华巨轮则是第一工业革命的成果,所以关于轮船及其设备说法最确切的是“它们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的成果”,故选C。
A的说法不符合题中的“蒸汽机为动力的豪华巨轮”,故排除;B不符合“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故排除;D不符合所有信息,故排除。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析能力。
B和D都是现象,而不是本质。
从材料“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可知,生产更加趋向于集中,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垄断组织的形成并不断扩大。
选C。
19.【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实际是考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什么,科技带来生产力的进步是必然的,而这两项技术是人类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技术,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如工业革命使人类分为两大对立阶级,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社会生活出现巨大变化,如电的发明使人类告别了黑暗等。
所以①②③都对。
而④阐述的是其消极影响,与题干所要求的不符,排除④。
答案为B。
20.【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BD两项明显不属于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的意义;C项不符合史实,英国“日不落帝国”早已经建立。
进一步可知,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本题正确答案选A。
21.【答案】D
【解析】据材料提到,17世纪掌握世界商业霸权,舰船数量占欧洲总数的56%,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D正确。
2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丝—银”对流出现的国际背景,结合时间可以判断是新航路开辟。
B、D是在19世纪。
C项错误,殖民扩张就不可能出现“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
23.【答案】评价:
①新航路开辟及随之而来的早期殖民扩张,是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走向整体的现代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紧密;③资本原始积累加速,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据材料“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的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全球史观”,即可据此评价新航路的开辟。
24.【答案】
(1)因素:
新航路开辟使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英国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殖民扩张开拓了海外市场,对外贸易活跃。
(2)理解:
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3)问题:
贫富悬殊,环境污染严重,城市规模过大。
办法:
通过立法手段,解决社会问题。
【解析】
(1)新航路开辟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英国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殖民扩张开拓了海外市场,对外贸易活跃。
工商业的发展和殖民扩张导致英国17-18世纪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此时英国尚未开展工业革命,切勿回答工业革命的影响。
(2)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大批工业城市涌现。
“生产力和生产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指的是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3)材料三指出:
英国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平衡性和盲目性,城市规模发展过大过快,出现严重的“城市病”。
通过《济贫法》《公共卫生法》《环境卫生法》《空气清洁法》可知城市的贫富悬殊,环境污染严重。
英国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是立法。
25.【答案】
(1)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2)葡萄牙、西班牙。
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拓展了市场。
(3)工业革命。
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料等。
(4)第二次工业革命。
(1)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2)葡萄牙、西班牙。
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拓展了市场。
(3)工业革命。
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料等。
(4)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
(1)可列举葡萄牙支持的两位航海家:
迪亚士、达·伽马,也可列举西班牙支持的两位航海家:
哥伦布、麦哲伦。
(2)因为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故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从材料二中“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可得出影响。
(3)从材料三中“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大工业”可知它指的是工业革命。
从“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他们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可得出方式。
(4)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世界市场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