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40688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沂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临沂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临沂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临沂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临沂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沂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临沂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沂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沂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临沂市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临沂市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商朝的建立者是

A.桀B.汤C.盘庚D.纣

2.秦朝“焚书坑儒”,而西汉则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目的是

A.压制知识分子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推行法家思想D.有区别地对待知识文化

3.《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曰齐。

这反映了当时的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禅让制D.井田制

4.下列关于下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我国农耕文明B.这种建筑样式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关

C.我国半坡居民的创造D.我国河姆渡居民的创造

5.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A.楚汉之争B.战国称雄C.秦灭六国D.春秋争霸

6.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下列可以获得奖励的人有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7.一位新同学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试判断他姓()

A.秦B.夏C.宋D.唐

8.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

“江水初荡潏(yu),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

A.洽理黄河B.修筑都江堰C.奖励耕战D.发明水排

9.某同学利用下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西周推行分封制

C.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D.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10.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

下列人物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黄帝B.尧C.汉武帝D.成吉思汗

11.获取有效看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能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足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12.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B.长平之战C.巨鹿之战D.淝水之战

13.假如你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最早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最好选择去

A.北京B.云南C.浙江D.陕西

14.余秋雨说:

"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下列文字出现最早的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行书

15.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千秋万代世袭帝位,但秦朝最后却短命而亡。

下列不属于秦朝灭亡原因的是

A.赋税沉重

B.刑法残酷

C.二世昏庸无道

D.统一文字与货币

1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空前繁荣,涌现了许多大思想家,其思想对后世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其中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是()

A.“无为而治”B.“非攻”“节俭”C.“以法治国”D.“仁政治国”

17.《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

A.纳贡

B.朝觐

C.作战

D.分封

18.秦灭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下图所示,主要反映的是秦统一全国的

A.文字

B.货币

C.思想

D.度量衡

19.传说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结盟打败蚩尤,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

后被尊奉为华夏族祖先的是

A.炎帝、尧B.炎帝、黄帝C.黄帝、尧D.尧、舜

20.“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说出了某一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对这一水利工程有重大贡献的是

A.大禹B.黄帝C.商鞅D.李冰

2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

请问,三者在生产生活中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会使用火

②都是用打制石器

③都生活在黄河流域

④都能够直立行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

A.

B.

C.

D.

23.柳宗元认为“秦之失,失之在政,不在于制”。

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政”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政”指秦之“暴政”

C.“制”是指郡县制

D.柳宗元的判断正确

24.“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厦。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所作琅琊石刻中的一段文字。

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

A.统一度量衡B.统一思想

C.统一文字D.统一六国

25.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

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刺史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二、综合题

26.秦朝是中国极为重要的一个朝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度量衡。

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统一六国以后,丧失了进取的方面……

——毛泽东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回答秦朝哪一地方行政制度“取代了周朝的制度”?

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与周朝的制度相比有何特点。

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回答秦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中央政府官员中掌管监察事务的是?

(3)材料三中哪些措施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

由材料三可见评价历史人物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夫农,天下之本也。

——汉文帝

材料三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

……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景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景象?

造成这一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三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具有怎样的相同思想?

他们在位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史称什么?

(3)举例说明汉代实践这种思想的措施,并分析这种思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4)通过分析以上材料,我们能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

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他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

材料二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学派,各陈其说……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

某家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民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

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

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是我国古代哪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战国末期的法家集大成者是谁?

指出材料二中的“某家”是指哪一学派?

(3)材料三认为现代国家的治国方略应该是什么?

29.大一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其基本含义是:

以天下之统一为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

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大一统”理念包括思想方面的“大一统”和政体方面的“大一统”两部分。

……政体方面的“大一统”,分为王权政治下的“大一统”和皇权政治下的“大一统”两种形式。

——薛海玲等《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理念的形成及统一战争的实践》

材料三从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正是在儒学的传播过程中,儒家传统的“大一统”民族观日渐在人们头脑中生根……直接推动着中国古代各民族朝着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实体向前发展。

——李克建《西汉儒学改造对中华传统民族观的影响》

请回答:

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说明材料一“乱象”时代特征的历史现象是什么?

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抱负。

⑵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时期加强“王权政治下的‘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以秦朝、西汉为例,说说“皇权政治下的‘大一统’”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⑶从武帝时期开始“无不渐染儒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据材料三,概括儒学传播的历史影响。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形势图

(1)请分别写出图中A、B、C、D代表诸侯国名称

材料二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

……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徒都之。

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

——《史记·秦本纪》

(2)依据材料二分析,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二涉及变法的哪些主要措施?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3)依据材料三,分析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有什么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故选B

3.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西周建立后,将宗室、功臣分到各地镇守疆土,这就是分封制,故A符合题意。

郡县制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种制度,禅让制是传说时期推举首领的制度,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居民地处南方,房屋是干栏式的,故D符合题意。

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因为北方气候寒冷,房屋是半地穴式的,这种定居生活是农耕文明,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D。

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都出自楚汉之争。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咸阳,并派兵守函谷关,以拒项羽西进。

项羽率大军至,破函谷关,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袭击刘邦。

刘邦因势力悬殊,采纳张良建议,结交项羽叔父项伯,请予调解,以作缓兵计,并亲至鸿门会见项羽。

项羽与刘邦决战与垓下,刘邦军队唱起楚歌,四面楚歌使项羽军队军心涣散,项羽大败,最终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了西汉,A符合题意;BCD项与题干成语无关,排除。

故选择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6.C

解析:

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商鞅变法的奖励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内容:

奖励耕织和军功,即奖励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仗打得好的人,选项②③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B正确;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或秦王嬴政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朝,A排除;宋朝和唐朝都是秦朝之后的封建王朝,CD排除。

故选B。

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故“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修筑都江堰。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图中有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这是中央皇帝之下的官员,地方上有郡守和县令,就应该知道这是实行三公九卿制和地方实行郡县制的秦朝,故选A。

10.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黄帝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尊为“人文初祖”,而炎帝与黄帝一起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A选项符合题意;尧,是黄帝之后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B选项不符合题意;汉武帝,西汉鼎盛时期的皇帝。

C选项不符合题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建立蒙古国。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

1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保留了古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

会使用天然火。

故B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

故选B。

【点睛】

本题的限定语是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能打制石器”。

根据这一限定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2.C

解析: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泽乡起义失败后,但反秦的浪潮没有因此平息。

其中涌现出两个杰出领袖:

刘邦和项羽。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破秦军主力。

刘邦抓住时机攻取了咸阳,灭亡了秦朝。

故选C。

1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故B符合题意。

北京先后生活过北京人、山顶洞人,浙江生活过河姆渡人,陕西生活过半坡人,时间上晚于元谋人,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A

解析:

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出现最早的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甲骨文到商代形成为一种相当进步、相当成熟的文字。

因此文字出现最早的是甲骨文。

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治残暴,赋税沉重,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上缴国家;徭役繁重,男子被征发去修长城、陵墓等;刑法残酷,有由于邻居犯罪而受到牵连的连坐、族诛等;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终于引起农民起义,二世而亡;统一文字与货币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6.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主张依法治国,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材料中反映诸侯应对天子尽有述职的义务,如果不朝见天子将会受到降爵、削地、和武力惩罚,体现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天子与诸侯是君臣关系,所以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图片反映的是秦朝对于六国货币的废除,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标准货币,流通全国,B符合题意;文字统一不符合材料中货币的信息,A不符合题意;秦朝以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材料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图片中显示的是货币信息,不是度量衡,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涿鹿之战,炎黄联盟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故B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涿鹿之战的重大影响,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

涿鹿之战,炎黄联盟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0.D

解析:

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可知,这是对都江堰的赞誉。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2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据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发现用火遗迹。

此后,又相继发掘出土4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山顶洞人能够人工取火并会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选项C符合题意;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不属于黄河流域,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清末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的政治、经济、祭祀等活动。

甲骨文是一战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C是甲骨文,符合题意;ABD不属于属于我国最早文字,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3.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柳宗元认为秦朝的短暂灭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制度,故BCD理解正确,不合题意;“政”是秦朝的暴政,不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故A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A。

2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是秦王扫六合,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了统一。

故选D。

【点睛】

2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统一后,嬴政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准确识记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的分工是解题的关键。

二、综合题

26.

(1)郡县制;中央直接管辖地方,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并对中央政府负责;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皇帝;御史大夫

(3)统一文字、度量衡;一分为二

【解析】

【详解】

(1)

解析:

(1)郡县制;中央直接管辖地方,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并对中央政府负责;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皇帝;御史大夫

(3)统一文字、度量衡;一分为二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指的是分封制,秦朝时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的特点是,中央直接管辖地方,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并对中央政府负责。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3)根据材料三“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度量衡。

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统一文字、度量衡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

根据材料“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度量衡。

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统一六国以后,丧失了进取的方面……”可知,评价历史人物时应遵循一分为二的原则。

27.

(1)西汉初年。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2)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或农本思想)。

“文景之治”。

(3)措施:

注重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减免徭役和兵役,提倡以农为本等。

解析:

(1)西汉初年。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2)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或农本思想)。

“文景之治”。

(3)措施:

注重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减免徭役和兵役,提倡以农为本等。

影响: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过分强调农业,不利于商业经济的发展。

(4)统治者要想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一定要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提倡节俭。

【解析】

【分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可知,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因为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西汉初年,经济凋敝。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文帝、汉景帝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初,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文帝、景帝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汉初统治者以农为本,注重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减免徭役和兵役,提倡以农为本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统治者以农为本的思想,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过分强调农业,不利于商业经济的发展。

(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统治者要想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一定要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提倡节俭。

28.

(1)儒家;仁;

(2)韩非;墨家;

(3)方略: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统一;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

孔子的

解析:

(1)儒家;仁;

(2)韩非;墨家;

(3)方略: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统一;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

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他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

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

(2)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末期的法家集大成者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

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来源),著有《韩非子》一书。

依据材料二某家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民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分析可知,材料二中的“某家”是指墨家;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其中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的战争。

(3)依据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

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

法可厚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