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素材 第一单元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docx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素材 第一单元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素材 第一单元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素材第一单元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释文题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说,干违背道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
孔子运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自己对道义的重视与追求。
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
按照孔子的观点,贫寒虽然是问题,但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富贵不是问题,以不正当手段牟取富贵就是大问题。
这句话表现了孔子义薄云天的高尚人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保持了精神的旷达和完满。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人生价值取向。
孔子所弘扬的这种价值取向,对于治疗社会上一部分人为谋取权势和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明主旨
本课所录选文都围绕一个“义”字展开,孔子主张安贫乐道,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将合乎道义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
孔子所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富而可求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臧武仲之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如 如果 ②约 贫困 ③智 聪明
(2)一词多义
①信
②恶
答案 ①诚实/真实、不虚/相信,信任/信物,凭据/送信的人,使者/音讯,消息/听凭,随意 ②罪恶,坏事/做坏事的人/丑,劣/讨厌,憎恨/疑问代词,哪里,什么/疑问副词,哪,怎么
(3)古今异义
①造次a必于是b
a.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鲁莽,轻率。
b.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②子路问成人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成年的人。
③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事理上确定不移的。
答案 ①a.慌忙、仓促。
b.两个词,于,介词;是,代词,这样。
②完美无缺的人。
③一定这样。
(4)虚词归纳
之
答案 代词,它/定语标志,译成“的”或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2.词类活用
(1)饭疏食饮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义然后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肱而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作动词,吃
(2)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3)意动用法,以……为枕头
3.特殊句式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2)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4)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5)见义不为,无勇也。
(6)君子义以为上。
(7)德之不修。
(8)学之不讲。
(9)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
(10)文之以礼乐。
(11)以告者过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判断句,(6)~(8)宾语前置句,(9)(10)介宾短语后置句,(11)省略句。
4.语句翻译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不会接受。
(2)君子是不会在一顿饭的时间内背离仁德的,在急迫仓促中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就是在受磨难、挫折时,也一定会按仁德的要求去办事。
(3)见到利益就想到道义,面临危难挺身而出,付出性命,长期处于穷困之中,不忘记平素的话或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文本名句
1.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6.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文外名句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以约失之者鲜矣。
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德不孤,必有邻。
1.
(《论语·述而》)
2.
(《论语·宪问》)
3.
(《论语·述而》)
4.
(《论语·里仁》)
5.
(《论语·宪问》)
6.
(《论语·季氏》)
7.
(《论语·里仁》)
8.
(《论语·阳货》)
9.
(《论语·述而》)
10.
(《论语·为政》)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体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2.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是对君子的赞赏,还是要求?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是要求。
孔子告诫后人,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含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等,所有这些,都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组成部分。
3.在第9则中,孔子为什么感叹“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在春秋末年,天下大乱。
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
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和“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4.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影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孔子的义利观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凝结和升华为诸如大公无私、无私无畏、廉洁奉公、刚正不阿、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高尚品德和崇高气节,凝聚成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浩然正气,影响着一代代有识之士。
孔子说:
“见义不为,无勇也。
”而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中小学校却明确指出,不提倡中小学生“见义勇为”。
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矛盾的态度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义勇”二字,撑起了中华美德的一片天。
面对救死扶伤和见义勇为的事情,任何一位有良知的公民,都会被这种舍生忘死、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感动。
正是这些平凡的人,用他们无私的爱心构建起我们的和谐社会。
他们让我们看到:
世界是美好的,人心是正义的灵魂所在。
和平年代,谁是真正的英雄?
见义勇为者当之无愧,他们是社会主义的代名词,是平安建设的中流砥柱,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榜样。
我们知道现在社会上有许许多多“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感人至深,可歌可泣。
但仔细观察,发现他们都存有两方面遗憾:
一是缺乏专业知识与能力;二是经常为此而致伤,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实践证明,许多的“见义勇为”行为背后须得有专业知识与能力作为支撑,否则很难达到“见义勇为”的最佳效果,不是将被救人救起后自己牺牲,就是不但没将被救人救起反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不提倡中小学生“见义勇为”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见利勿忘义
①孔子曾说: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1)古人尚且明白“义”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员,我们更应该明白精神的富有高于物质的富有,我们要谨记:
见利勿忘义。
②一农民工存钱时不慎将一年的血汗钱撒落在地上,路人见状争先恐后地捡起钞票塞进自己的腰包。
尽管农民工苦苦哀求仍无济于事,令人痛心疾首!
为什么在高唱道德赞歌的今天会出现这种丑恶现象?
人们在弯腰拾钱的同时也丢失了自己的道义,一副副丑恶的嘴脸逐渐扭曲,变形,让人不寒而栗。
见利忘义,捡的是金钱,丢的是尊严。
(2)
③见利勿忘义,会让前行的道路充满光明。
她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保洁员,一次,她拾到一个装有3万多元现金的钱包,但她没有动心,瓢泼的大雨没有改变她等待失主的决心——陆永芹,卑微的保洁员,却用道德的光辉使这个雨天充满了阳光,光明驱散了头顶的阴霾,她用“义”照亮了自己前行的路,也让那些在利益的诱惑面前蠢蠢欲动的人无地自容。
“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见利忘义地追求物质的丰足,纵使腰缠万贯,锦衣玉食,也永远受到人们的唾弃。
④见利勿忘义,会让生活充满醉人的芬芳。
当得知自己的生命仅剩3个月时,她毅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何玥,一名12岁的小学生,用大义完成了自己生命最后的精彩一跃。
她的父母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器官救助的患者。
花朵从枝头凋落,却留下满地清香。
见利勿忘义,你收获的将是精神的“玫瑰”,它比真实的花朵香得更淡雅,更持久,生活也因此花香弥漫,顺心舒畅。
⑤见利勿忘义,会让精神的“粮仓”充实而丰盈。
看着聋哑姐妹得不到正常教育,她的心里阵阵难受;聋哑学校办起来了,即使负债累累也要为学生增添学具——袁敬华,自己捉襟见肘也要让聋哑学生学到文化知识,她的付出终于迎来了硕果累累的金秋,精神的“粮仓”也满是黄灿灿沉甸甸的“谷穗”。
见利忘义的人只是短暂的拥有,物质的富足如何能填补精神的空虚,这些人精神的“粮仓”永远是空空如也,颗粒无收。
⑥当然,见利勿忘义并不排斥适当的物质追求,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我们在道德的底线内追求物质享受,也无可厚非。
舍小利,取大义,你的人生舞台一定会赢得掌声与喝彩!
思悟亮点
(1)本文开头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提示 引用名言开宗明义,快速入题,观点鲜明。
(2)第②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 这是一个反面例子,指出了现实中存在的“见利忘义”的现象,顺势得出了“见利忘义,捡的是金钱,丢的是尊严”的观点,呼应了中心论点。
(3)本文在运用事例上有何特点?
提示 正面举例之后,都适时展开反面论证,正反对比,孰是孰非,何去何从,一目了然。
引用材料自然,剪裁得当,并巧妙过渡,足见作者的智慧。
(4)文章主体采用了哪种论证结构?
有何特点?
提示 主体采用并列式结构,条理清晰,相互补充,层层阐释,观点得到有力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