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传播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3385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传播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际传播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际传播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际传播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际传播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际传播学.docx

《人际传播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传播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际传播学.docx

人际传播学

心理学在人际传播中的应用

TheApplicationofPsychology

in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

 

2012年4月15日

【摘要】

本文旨在介绍人际传播学中的心理学的应用,希望读者在读完本文后能够在生活中注意和交流时所产生的心理效应,通过心理学分析他人性格,以帮助自己更好的人际交往。

在文章中首先先介绍了人际传播的过程,随后介绍人际传播中哪些环节可以引入心理学分析,并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一个人的性格。

【关键词】:

人际传播,心理学,自我表露,人际认知

Abstract

Thisarticleaimstogiveanintroductionoftheapplicationofthepsychologyinthe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Wehopereaderscanpaymoreattentiontothepsychologicaleffectwhencommunicating.Also,readersareexpectedtolearntoanalyzethecharacteristicsoftheotherstoimprovethecommunications.Inthearticle,wefirstintroducethefourpartsofthe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Thenweshowhowpsychologyisusedinitandexemplifythemethodtofindaperson’scharacteristicsthroughobservingandpsychologicalanalysis.

Keywords:

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Psychology,Self-expression,InterpersonalRecognition

 

目录

1.人际传播的过程3

1.1自我表露4

1.2人际认知4

1.3人际印象5

1.4人际吸引5

2.心理学在人际传播中的应用5

2.1如何有效的自我表露5

2.1.1对不同身份的人说不同的话6

2.1.2在不同的环境说不同的话6

2.2如何有效地认知他人7

2.2.1根据对话认知他人7

2.2.2根据动作表情洞悉人心8

2.2.3根据服侍装扮了解性格9

2.3如何有效地人际吸引9

3.结语10

4.参考文献11

1.人际传播的过程

首先,我们必须对人际传播的过程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研究心理学在其中的应用。

人际传播的过程可以分为:

自我表露、人际认知、人际印象和人际吸引。

其中,人际传播始于自我表露,它和自我意识相匹配,是一种潜态的定西。

通过自我表露,我们会对他人有了认知,对自己有了认知,这便是人际认知,是人际传播的基础。

在认知的基础上,我们对他人有了印象,同时形成了一定的人际交往态度。

之后,我们会自动地以我们的喜爱与厌恶去决定与谁交往、不与谁交往,与其建立长久的人际关系,这便是人际吸引。

为了对人际传播过程有更好的认识,有必要对以上四点做进一步分析。

1.1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是人际传播中一种自觉不自觉进行的自愿和正式的行为,当一个个体将自己的情况、状态、能力等信息传送给他人时便形成了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一定是自愿的,如果屈于压力才把自己的情况告诉别人,这才能算自我表露。

此外自我表露一定是真实的,比如在自我介绍时,刻意隐瞒、虚报自己的信息,这也不能算作自我表露。

比如你为了突显自己阅历丰富,在自我介绍时说自己去过多么多的国家,但其实你只是在一般媒体上对它们有所了解,这样的表露不是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有几种重要的度量方法,也可以说是评价尺度。

有表露的量;表露的积极或消极;表露的程度;表露的时间选择;表露的对象。

它们解释了自我表露的复杂性,又提出了自我表露的行为准则。

具体介绍,请阅读参考文献1。

有了这些行为准则,我们就可研究在人际传播中,何时该进行自我表露,对象是谁,程度有该如何。

通过对心理学的学习,可以更好的掌握自我表露的方法。

这些将在第2章中介绍。

1.2人际认知

人际认知仅限于对人际传播中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传播双方各自的特性状况、行为特点的认识,不涉及人们之间更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本质的认识。

它只是从人际传播的角度出发,人传播对象的个人特征,了解自己的行为环境,来判断他人的行为,为认知者采取正确的行动提供可靠的信息。

人际认知包括对自我的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

自我认知就是对自己的需要、兴趣、能力、个性、行为等的认识。

一个人只有正确认知自己,才能在社交中如鱼得水,正确协调和他人的人际关系,与合适自己性格的人交上朋友。

而对他人的良好的认知,人们可以知道自己喜欢或是厌恶对方,同样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发现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行为。

在人际认知中,我们要善于观察他人的行为,能从对方的一言一行中揣摩他的内心和性格。

心理学会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1.3人际印象

一个人对社会、对群体、对个人有了一定的认知后,便会表现出相应的印象。

所谓印象是指在人们记忆中所保留的有关认识客体的形象。

在人际传播中,人际印象这一环节完全受自己的性格世界观、价值观所支配,心理学在其中虽有作用,比如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但我们不需要运用心理学知识去建立一个印象,因为印象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心理学主要还是体现在之前的人际认知和之后的人际吸引两个环节之中。

比如说两人初次见面,我们会一个人的打扮、谈吐进行分析,但这些表象只是对方在交流中给予我们的信息,帮助我们认识他。

而印象则是我们自己大脑的一个选择,我们会对一个打扮得体的人有较高的印象分,而一个衣着邋遢的人就敬而远之,因为我们从小受到教育,与人交往要注重礼仪,所以我们会对前者印象好,后者印象不好。

一个人对心理学的掌握不会影响你对这个人的人际印象。

1.4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感情方面的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即一个人对他人所报的积极态度。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包括:

空间距离因素,在交往中,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与交往对象保持适当的距离;互动频率因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有一定频率的互动,根据关系的疏与近,交流频率各不相同。

此外还有类似性因素和互补因素。

为了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必须掌握好对方的心理,在交流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环境,决定合适的互动频率和空间距离,要了解对方所需,能与其互补,或者表现出相似性,使得人际关系更密切。

2.心理学在人际传播中的应用

我们已经了解了人际传播有哪些环节,下面我们进入正题,看看在不同环节中,心理学是怎么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的。

2.1如何有效的自我表露

在自我表露这一环节,我们要根据对方的身份、和对话发生的环境,不断变化自己表露的方式,以追求表露效果的最优。

平时我们要经常问自己“我这么说好不好”,揣摩对方听完我说的话的感受。

2.1.1对不同身份的人说不同的话

我们平时说出来的话是自我表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别人根据我们的言语会对我们有一个认知,可以说我们的言行举止决定了别人是喜欢还是厌恶我们。

有些人说话让人如沐春风,温暖人心,有些人说出来的话让人浑身不自在,甚至气愤。

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好好想过对方心里预期的是什么样的谈话,我们必须通过细节去揣摩,

为了成功地交流,我们必须因人而异,而一般情况下,因人而异会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我们以商务中的游说为例:

1)年龄的差异。

面对年轻人,可以更多地使用煽动的语句,因为他们一般也比较激进;而对中年人,他们已经在社会中打拼多年,和他们讲事情必须直接讲明利害关系,供他们斟酌;而对老年人,我们可以以商量的口吻,尽量表示尊重,试想如果我们以一副我一定对的姿态去和一个阅历比我们丰富很多的人对话,给对方会是什么感受。

2)性格的差异。

如果我们交谈的对象性格直爽,那我们也可以单刀直入,扭扭捏捏会被人厌恶;如果对方面无表情,似乎很有城府,那我们也不应该过早地亮出底牌,宜不动声色。

3)职业的差异。

与不同职业的人交谈时我们说话可以尽量贴合他们的职业,以显示出自己在认知上和对方有一定的相似度。

这一点也可应用于兴趣爱好的差异。

我们经常和陌生人这样聊起来。

“你知道**吗?

”“是啊,我有看过/用过/听到过。

”然后对话就发展下去了。

面对不同职业的人,我们和他们交流和他职业相关的话题,能增强信任感。

2.1.2在不同的环境说不同的话

沟通是获得好人脉的关键,但是,必须讲究场合。

不注意这点,说一些不适宜场合情境的话,往往适得其反。

场合是指双方进行沟通时的地点与氛围。

场合有庄重与随便、自己人与外人、正式与非正式、欢快与悲痛、公开与私下之分。

场合是决定双方沟通效果的重要环境因素。

第一,要接受场合的约束。

有一年全国高考结束不久,一位记者去访问一位外语类的优秀考生。

原来设想好的问题中有“你父母是否具有辅导你学习英语的能力”这个问题,但是在采访时,记者看到考生的父母也陪伴在场,原先准备的提问方式就显得唐突而不礼貌了。

于是他在采访时将原来的提问改为“你们一家是不是常常在一起讨论学习英语方面的问题”,这一提问就显得相当自然。

第二,要积极寻找适当的场合。

例如,领导找部属谈工作,把部属请到办公室里来谈是很正常的事。

办公室象征了领导者的职责所在,能使谈话具有严肃性。

而如果领导到部属家里去开导某个部属,就体现了领导放下架子、平易近人的作风。

在部属家里会见部属,更有利于拉家常,使谈话气氛轻松,彼此的心贴得更近。

我们必须我们预期的谈话氛围,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

2.2如何有效地认知他人

在这一部分,心理学运用的最为广泛。

特别是在东方社会,人们谈话时往往会希望达到“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状态。

因此,我们要通过有限的话语,联系他的态势语言和文化背景等,分析出对方想表达的信息,这就需要懂得心理学。

2.2.1根据对话认知他人

当我们身处一个对话中,我们可以根据一个的话题、谈吐方式、口头语等分析一个人的内心。

1)话题内容。

如果一个人喜欢谈论自己,一般说明这个人性格外向,感情色彩鲜明而且强烈,主观意识比较强;如果一个人喜欢谈论他人私事,这部分人一般有强烈的支配欲,但又缺乏领导能力,希望通过八卦他人获得优越感;如果一个人喜欢谈论自然景象,说明他注重身体健康,生活规律;如果一个人爱谈学问,他们往往眼高手低,自以为是。

他们虽然有一定的上进心,但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2)谈吐方式。

一个人云亦云的人,他们往往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极力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为了自保而在谈话中以不犯错为主要目的;一个在对话中单纯只讲事实,这些人情感比较沉着和稳定,客观、理智往往大于感性;一个经常进行阶段性概括的人,他们多半是领导,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独立性较强。

3)口头语

如果一个人经常说“说真的”“老实说”“不骗你”,说明他们非常容易担心对方误解自己,性格有些急躁,内心常有不平,希望别人相信自己。

“其实”一般用来转移话题,说这话的人往往自我表现欲强,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听说”、“听人说”,这些词语的使用者一般小心谨慎,处事圆滑,同时可以说明他们的决断力不够;“反正”一词说明此人可能是悲观主义者,他们喜欢用否定的语气;“想当年”,如果一个人经常说这词,说明他对现在的生活不满,经常在比自己资历浅的人面前大谈特谈,实则是指现在境况不佳,我们与他们说话时要多长个心眼。

除了以上3点,我们还可以从笑声、语气、声调等等分析一个人的心理,读者可以参考《参考文献2》。

2.2.2根据动作表情洞悉人心

这部分内容在态势语言的范畴内。

一个人身上的小变化、微表情、小动作,行为习惯等,都能帮我们分析出他人心中所想。

我们以行为习惯举例。

例如拍打头部这一动作,它经常表示对某件事情突然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说刚才还陷入困境,现在则走出了迷雾,找到了处理事情的方法。

拍打的部位如果是后脑勺,表明这种人敬业,拍打头部是为了放松自己;拍打前额的人一般是直肠子,有什么说什么。

例如手摸颈后,当一个人习惯用手摸颈后时,往往是出现了恼恨或懊悔等负面情绪。

这个姿势成为“防卫式的攻击姿态”,在遇到危险时,人们常常不由自主的用手护住脑后,但在防卫式的攻击姿势中,他们把手放在颈后,说明这种防卫是伪装的。

例如拍桌子或者打节拍。

这种节拍可能是用笔杆敲打桌面,或者像是用鞋子在地板上打拍子,这些动作都表示,对方对你的讲话可能感到厌烦了。

从眼神中我们也能分析对方的心理。

如果一个人见到另一个人,眼光从上到下或是从下到上打量,说明轻蔑或者审视,而且说明这人自我优越感很强,清高自傲;如果谈话中一个人眼神一直在流转,说明他对所谈话题不感兴趣;当一个人在对话中眼睛长时间盯着一个人时,往往说明他在期待一个想要的答复。

除了眼睛,其他五官也能给我们很多信息。

这里稍微举几个例子。

鼻子张大表示出的是愤怒或者恐惧,因为在兴奋或紧张的状态中,呼吸和心率跳动或加速;对话中若一方牙齿咬着嘴唇,说明他在仔细聆听对方的谈话,同时在心中揣摩对话的含义;两条眉毛一条上扬,一条下降,说明此人心情通常处于怀疑状态。

2.2.3根据服侍装扮了解性格

在这一部分里,相关书籍内所描述的一些准则并不十分准确,因为现代社会衣服种类越来越多,样式也五花八门。

有时一件衣服上有多种元素,你不能确定他是因为衣服的哪一点才会去穿,这会给我们从衣服去分析一个人心理造成一定的困难。

但是有些地方,服侍打扮还是能很说明问题的。

1)从所带的手表观察对方性格。

喜欢带闹钟型手表的人,他们大多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总是把神经绷得紧紧的,不允许自己有半点松懈;喜欢带有多个市区手表的人,他们大多不太现实,常常憧憬在自己编造的幻想之中,他们有一定的智慧,但不会付诸实践;而不戴手表的人,这些人往往性格独立,生活随行,不喜欢别人在他们身上指手画脚。

2)从衣着风格看别人的性格。

喜衣着整洁、讲究的人,说明他们十分在意衣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他们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衣装博得认同和赞赏。

喜欢追求名牌服饰的人,他们对生活往往从满信心,热情洋溢,但是依附性太强,精神上缺少独立性,有一点点爱慕虚荣;而穿单一色系或款式的人,他们大多性格爽快开朗,让人有亲切感,处事果断。

2.3如何有效地人际吸引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也有很多,也有很多心理学效应。

但是在人际传播中,并不是每次传播都有人际吸引这个环节,很多泛泛之交见了一次面以后难有第二次,同时篇幅有限,在此不做过多展开,只是稍微提几点人际吸引中比较重要的因素。

1)相似性。

人们往往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

相似性主要包括:

信念、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的相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相似;社会背景、地位的相似;年龄、经验的相似。

在认识初期,如果你希望能与他今后保持密切的联系,就必须展示出一定的相似度,以达到吸引对方的效果。

2)距离因素。

通常情况下,处于物理空间距离较近的人们,见面机会较多,容易熟悉,产生吸引力,彼此的心理空间就容易接近。

但是在交往中,有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底线,否则一旦过线,会给对方造成不安全感。

3)外貌因素。

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等个人外在因素在人际情感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尤其是在交往的初期,好的外貌容易给人一种良好的第一印象,人们往往会以貌取人。

外貌美能产生光环效应,即人们倾向于认为外貌美的人也具有其他的优秀品质,虽然实际上未必如此。

3.结语

受限于篇幅,我无法再展开,在第2节中,很多地方我也不能够讲得很细,有很多相关书籍,其中有更详细的介绍。

纵观各类讲述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的书籍,没有一本书能够给读者非常清晰的一个条例,在每章节的分类讨论中,也会把一个话题分成十几个小类,可见人际传播实在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学科,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而且一个人的心理不会被量化,一个人的性格也是在一生中经历无数事件后形成的,但同样一件事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造成不同的心理影响。

人心叵测,任何对人动作、表情、言语的分析都一定会有反例。

尽管如此,我们必须要承认心理学在人际传播中的地位。

可以这么说,人与人的交往,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往,对我们做出判断、打印象分的是他人的心理。

我们要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网,就要知道别人心目中对我们的期望,从而成功地赢的人们的信任和喜爱。

因此,当我们能娴熟地将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人际交往中时,我们就具备了卓越的社交能力。

 

4.参考文献

《人际传播学》薛可余明阳同济大学出版社

《人际交往心理学》刘晓新毕爱萍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际关系心理学全集》何国松吉林大学出版社

《社交要懂心理学》林左辉海潮出版社

《社会交往心理学》霍有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