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3302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5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下列人物身上能体现这种民族精神的是()

①林则徐②道光③左宗棠④邓世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C

2.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该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

这个纲领是()

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C.《四洲志》D.《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D项符合题意;《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向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海国图志》是魏源的学习西方的著作;《四洲志》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3.下图是王刚同学整理的某一历史课的笔记,请问他在学习()

A.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口号前期是自强,后期口号是求富,题干信息是洋务运动,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1895年的《马关条约》的哪一条款能反映了列强侵华的新特点()

A.割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开放重庆等为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列强侵华的资本输出的新特点,D项符合题意;A、B、C项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在其他条约里也都有规定。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5.下图内容是一则近代民间自拟的对外“和约”,从内容上看,“和约”最可能出现在()

A.鸦片战争过程中B.英法联军入侵前

C.《马关条约》签订时D.戊戌变法失败后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无需戊戌变法的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康有为回国治罪”联系所学知识,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日本,所以和约最有能出现在戊戌变法失败后。

而A项鸦片战争中,日本没有割占台湾,B项中英法联军入侵前日本也没有割占台湾,C项中《马关条约》签订时,康有为梁启超正在联合数千名举人公车上书,与康有为回国治罪不符。

故答案是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知识点,关键在于知道戊戌变法的结果。

6.王莉同学到南京旅游,看到南京市新街口广场上矗立着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铜像。

导游告诉她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历史贡献有()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④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成立中华民国,孙中山并没有亲自发动武昌起义,他当时在国外,故选B。

7.下列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的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B.中国开始走上自由民主的道路

C.中国的社会性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D.中国依然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政府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势力的代表,所以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选C。

8.1915年袁世凯称帝心切,为了得到日本的支持,接受了《二十一条》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其中没有接受的一条是()

A.承认日本在山东所享有的一切权力

B.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是期限为99年

C.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D.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顾问,中国警政及军械厂由中日合办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十一条》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其中没有接受的一条是:

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顾问,中国警政及军械厂由中日合办;因为《二十一条》中,危害是最严重的,全方位的,它使中国的政治、军事、财政、警政、军备各方面都被日本操纵,中国丧失了一切机密和防卫能力;因此没有接受的一条是选项D;故选D。

9.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为标志。

《新青年》是在1915年9月创刊的。

原名《青年杂志》,自第二卷第一号(1916年9月)才改名为《新青年》。

编者是陈独秀,直到1917年,这个刊物完全由他自己主办。

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后,《新青年》编辑部也由上海移到北京。

鲁迅、李大钊、胡适等人都是主要的撰稿人。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10.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

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以陈独秀、领导者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仔细审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1.下列历史事件和思想主张对应错误的是

A.洋务运动---“自强”、“求富”B.戊戌变法---“民主”、“共和”

C.辛亥革命---“三民主义”D.新文化运动---“科学”、“民主”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的思想主张是变法救亡,B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的思想主张是“自强”、“求富”;辛亥革命的思想主张是“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张是“科学”、“民主”。

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2.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事件分别是()

A.五四运动南昌起义B.南昌起义中共一大

C.中共一大秋收起义D.秋收起义五四运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五四爱国运动和南昌起义。

“青年节”定于每年的5月4日,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的爆发,青年学生作为先锋力量进行爱国斗争;“建军节”定于每年的8月1日,是为了纪念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革命军队。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3.影片《西安事变》中,蒋介石与周恩来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源于他们曾共事于()

A.京师同文馆B.工农革命学校C.京师大学堂D.黄埔军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黄埔军校有关知识的识记。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

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蒋介石和周恩来曾共事于广州黄埔军校。

故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黄埔军校

14.下图中的“命令”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后,中国国内形势出现的重大变化是()

A.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B.工农红军开始长征

C.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D.抗战进入反攻阶段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图中的命令是七七事变爆发时的命令。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加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并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图中命令颁发的背景,结合所学推断出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5.下图中毛泽东作为代表参加的大会()

A.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C.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

D.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图片展示的中共七大,A项为中共一大的确定的任务,B项为遵义会议的内容,C项七大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D项为中共十五大的内容。

故选C。

16.毛泽东的行动被一些民主人士赞誉为“弥天大勇”,这一行动是:

()

A.发动三大战役B.赴重庆谈判

C.发动渡江战役D.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答案】B

..................

17.揭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羊马河战役取得胜利D.粉碎敌人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揭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序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6月,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序幕。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8.三大战役从地理方位来看,从北到南依次是:

()

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③①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三大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沈战役(东北东区)→平津战役(华北平原)→淮海战役(黄淮海平原);因此只有选项①③②符合题意,故选B。

19.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平津战役的知识,在平津战役中,因为国民党将领傅作义的深明大义,北平才能够得到和平解放,所以答案是B。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战略大决战

20.关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共中央及时、果断的战略决策B.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D.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的英勇善战

【答案】C

【解析】选项A中共中央及时、果断的战略决策,因为党的正确领导下,果断发起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选项B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因为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得到人民支持;选项C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支持,说法错误;选项D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积极参军使解放军获得雄厚兵源;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21.素有“六朝古都”的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演变,它获得解放是在:

()

A.淮海战役后B.辽沈战役后C.渡江战役后D.平津战役后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渡江战役后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覆亡。

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22.在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知识问答”中,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