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同步练习必修1221氯气的性质作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2735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同步练习必修1221氯气的性质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化学同步练习必修1221氯气的性质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化学同步练习必修1221氯气的性质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化学同步练习必修1221氯气的性质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化学同步练习必修1221氯气的性质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同步练习必修1221氯气的性质作业.docx

《高中化学同步练习必修1221氯气的性质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同步练习必修1221氯气的性质作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同步练习必修1221氯气的性质作业.docx

高中化学同步练习必修1221氯气的性质作业

 氯气的性质

       (40分钟 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烟是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

下列反应中,能产生白烟的是

(  )

A.铜在氯气中燃烧

B.钠在氯气中燃烧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解析】选B。

化学反应中能产生白烟的现象说明有白色固体生成,A项虽有固体产生但不是白色;C项无固体生成,生成的氯化氢在瓶口有白雾现象。

2.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

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以下自救得当的是(  )

A.用湿毛巾或蘸有肥皂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退

B.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

C.观察风向,顺风撤离

D.在室内放一盆水

【解析】选A。

因肥皂水显弱碱性,可以吸收氯气,A正确;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应向地势高的地方跑,B错误;逆风跑,才可以脱离氯气的笼罩,C错误;氯气与水反应,其速度慢且反应不充分,D错误。

3.下列现象不属于H2在Cl2中燃烧现象的是(  )

A.苍白色火焰       B.瓶口有白雾

C.集气瓶内气体颜色变浅D.爆炸

【解析】选D。

H2在Cl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因生成的HCl吸收空气中的H2O形成盐酸小液滴而形成白雾,瓶内气体颜色因Cl2的消耗而变浅,但不发生爆炸。

4.下列氯化物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化合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

A.CuCl2B.FeCl2

C.NaClD.FeCl3

【解析】选C。

A项,铜与盐酸不反应,错误;B项,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错误;C项,钠与氯气或盐酸反应均生成氯化钠,正确;D项,根据B中分析可知D错误。

5.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氯气分子和氯离子的是(  )

A.氯水B.液态氯化氢

C.液氯D.氯酸钾溶液

【解析】选A。

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次氯酸分子、氢离子、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等微粒;液态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氯分子、氯离子;液氯是液态氯分子,不含氯离子;氯酸钾能电离出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Cl

),不存在氯分子、氯离子。

6.(2019·德州高一检测)将适量物质分别加到干燥的红色布条上,不能使其褪色的是(  )

A.新制的氯水     B.84消毒液

C.液氯D.次氯酸溶液

【解析】选C。

液氯为液态Cl2,不能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新制的氯水、84消毒液、次氯酸溶液中都含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可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

7.(2019·南京高一检测)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点在pH试纸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

【解析】选B。

氯水显酸性,同时氯水具有漂白作用。

8.(2019·南昌高一检测)经氯气消毒的自来水,若用于配制以下溶液:

①KOH;②AgNO3;③NaHCO3;④FeCl2;⑤Na2CO3,会使配制的溶液变质的是(  )

A.全部B.②④⑤

C.②⑤D.④

【解析】选A。

经氯气消毒的自来水相当于较稀的氯水,含有H+,可与KOH、NaHCO3、Na2CO3发生反应;含有Cl-,可与AgNO3反应生成AgCl;含有Cl2、HClO等氧化性物质,可将FeCl2氧化成FeCl3,故可使上述溶液变质。

9.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

【解析】选C。

A项,新制氯水中的HClO见光分解生成氧气,不符合题意;B项,新制氯水中的H+与发酵粉中的NaHCO3反应生成CO2,不符合题意;C项,新制氯水中的Cl2与NaBr反应生成Br2和NaCl,没有气体产生,符合题意;D项,H2O与Na2O2反应生成O2,不符合题意。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l2与碱的反应,属于Cl2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B.利用Cl2与碱的反应,可以消除Cl2污染

C.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可以检验Cl2

D.Cl2与盐的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选D。

Cl2与碱(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

NaCl+

NaClO+H2O,该反应前后只有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Cl2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A、B项正确。

因为Cl2的氧化性大于I2,可以发生反应Cl2+2KI

2KCl+I2,淀粉遇I2变蓝,故C项正确。

Cl2参与的反应,氯元素均有价态变化,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11.漂白粉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

下列有关漂白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漂白粉是混合物,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②为了提高漂白粉的漂白效果,使用时可加少量盐酸

③漂白粉性质稳定,可以敞口存放

④漂白粉能与少量CO2、H2O反应生成Ca(HCO3)2和HClO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C。

漂白粉的性质相对于HClO来说比较稳定,但在敞口存放过程中,会发生反应:

Ca(ClO)2+CO2+H2O

CaCO3+2HClO,2HClO

2HCl+O2↑,使漂白粉逐渐失效,故③错误;与少量CO2反应:

Ca(ClO)2+CO2+H2O

CaCO3+2HClO,与过量CO2反应时才生成Ca(HCO3)2,故④错误。

12.已知:

KClO3+6HCl(浓)

KCl+3Cl2↑+3H2O,如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

如表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结论

A

滴有KSCN的FeCl2溶液变红

Cl2具有还原性

B

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

Cl2具有酸性

C

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l2具有漂白性

D

淀粉KI溶液变为蓝色

Cl2具有氧化性

【解析】选D。

A项说明Cl2具有氧化性。

B项是Cl2与H2O反应生成了有漂白性的次氯酸。

C项是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具有酸性,HClO具有漂白性。

D项的反应为Cl2+2KI

2KCl+I2,说明Cl2具有氧化性。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34分)

13.(16分)漂白粉是一种有较强氯臭的白色粉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

漂白粉主要用于游泳池、工业循环水、饮用水、杀菌卫生防疫、纸浆纱布等的消毒,其用途非常广泛。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敞口放置的漂白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甲同学认为久置的漂白粉中含有碳酸钙,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乙同学认为最后可能没有碳酸钙存在,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

(1)敞口放置时次氯酸钙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

(2)如上所述,生成的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盐酸,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答案:

(1)Ca(ClO)2+H2O+CO2

2HClO+CaCO3

(2)2HClO

2HCl+O2↑,2HCl+CaCO3

H2O+CO2↑+CaCl2

14.(18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氯气,杂质是水蒸气。

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物质性质的方面来看,这样的实验设计还存在事故隐患,事故表现是__________。

为了消除事故隐患,图中D处应放置___________ __。

 

【解析】从B、C对比现象可看出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

从事故隐患考虑应是尾气未被吸收,应将剩余的氯气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答案:

(1)探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

(2)吸收气体a中的水蒸气 B中的布条不褪色,C中的布条褪色

(3)氯气有毒会污染空气 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

【补偿训练】

  如图是一组探究氯气性质的装置。

(1)现关闭活塞K,若有色布条是干燥的,溶液A为浓硫酸,则有色布条________;若溶液A为水,则有色布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溶液A为饱和的NaHCO3溶液,则有色布条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打开K,溶液a为氢氧化钠溶液,通入的氯气是湿润的,布条是干燥的,则有色布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关闭K通入Cl2,若A为浓硫酸,则进入(Ⅱ)的是干燥的Cl2,有色布条不褪色;若A为水,则进入(Ⅱ)的是湿润的Cl2,有色布条褪色;若A是饱和NaHCO3溶液,则Cl2在(Ⅰ)中被消耗,有色布条不褪色。

(2)打开K,尽管A是NaOH溶液,湿润的Cl2还是直接进入(Ⅱ),有色布条褪色。

答案:

(1)不褪色 褪色 不褪色 

(2)褪色

       (20分钟 3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5.(2019·东营高一检测)下列物质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实现的是

(  )

FeCl2

Cl2

Ca(ClO)2

HClO

O2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选A。

A.①氯气与铁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铁,不能一步到位生成氯化亚铁,选项A符合题意;B.②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可以一步反应直接实现,选项B不符合题意;C.③次氯酸钙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可以一步反应直接实现,选项C不符合题意;D.④次氯酸溶液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可以一步反应直接实现,选项D不符合题意。

16.(2019·襄阳高一检测)现有盐酸、NaCl溶液、NaOH溶液和新制氯水,可用来区别它们的一种试剂是(  )

A.AgNO3溶液B.酚酞溶液

C.紫色石蕊溶液D.饱和食盐水

【解析】选C。

盐酸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NaCl溶液遇紫色石蕊溶液无明显现象,NaOH溶液遇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新制氯水遇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补偿训练】

  (2018·武汉高一检测)如图A处通入Cl2,当关闭B阀时,C处湿润的红布条没有明显变化,当打开B阀时,C处的湿润红布条逐渐褪色。

则D瓶中盛装的溶液是(  )

A.浓硫酸       B.水

C.氢氧化钠溶液D.饱和食盐水

【解析】选C。

关闭B,C处湿润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Cl2在D处完全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6分)

17.(2019·北京市东城区高一检测)用如图装置(气密性好)研究Na与Cl2的反应。

实验步骤:

①将一定量浓盐酸滴在KMnO4粉末上,立即产生黄绿色气体。

②待黄绿色气体均匀充满集气瓶时,关闭止水夹。

③再向钠粒上滴2滴水,片刻后钠燃烧,产生白烟,白色固体附着在集气瓶内壁上。

(1)步骤①,黄绿色气体是Cl2,则KMnO4的作用是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2)步骤③,引起钠燃烧的原因是                      __。

 

(3)生成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__。

 

(4)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NaOH溶液的作用是                    __。

 

【解析】

(1)该反应中产生的黄绿色气体是氯气,即HCl中氯元素失去电子转化为氯气,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则HCl是还原剂,故高锰酸钾作氧化剂,体现氧化性;

(2)Na能在Cl2中燃烧,Na与H2O反应放热,达到Na在Cl2中燃烧的着火点,从而引起钠的燃烧;

(3)Na在Cl2中燃烧生成NaCl,则白色固体是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

2NaCl;

(4)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空,氯气和水反应生成酸,酸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所以NaOH溶液作用是吸收氯气,防止其污染环境,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

Cl-+ClO-+H2O。

答案:

(1)氧化剂

(2)Na与水反应放热,达到Na在Cl2中燃烧的着火点

(3)2Na+Cl2

2NaCl

(4)Cl2+2OH-

Cl-+ClO-+H2O,吸收氯气,防止其污染环境

【补偿训练】

  为了探究氯水能否和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一:

向盛有饱和氯水的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并充分振荡,观察到氯水的黄绿色褪去并同时产生气体。

实验二:

取实验一后锥形瓶中清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该清液滴在有色布条上有极强的漂白作用。

②该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③该清液中滴加盐酸可产生大量气体。

实验三:

该学生设想用下列装置收集实验二中产生的气体做进一步检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二中,清液滴在有色布条上有极强的漂白作用说明该清液中含有

 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清液中含有________;清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实验三中,洗气装置内的洗涤液一般用______溶液,用________装置收集。

 

(3)该学生通过上述实验,写出了氯水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

 

【解析】氯气溶于水,发生反应:

Cl2+H2O

HCl+HClO,生成的HCl与CaCO3发生反

应:

2HCl+CaCO3

CaCl2+CO2↑+H2O,滴加盐酸产生Cl2,反应:

HCl+HClO

Cl2↑+H2O。

实验三中为了减少Cl2的溶解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杂质气体,用排液法收集气体,应将导管口插入试管口。

答案:

(1)HClO C

 Cl2

(2)饱和NaCl B

(3)CaCO3+2Cl2+H2O

2HClO+CaCl2+CO2↑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