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省绍兴卷化学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2129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省绍兴卷化学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省绍兴卷化学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省绍兴卷化学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省绍兴卷化学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省绍兴卷化学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省绍兴卷化学答案解析.docx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省绍兴卷化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省绍兴卷化学答案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省绍兴卷化学答案解析.docx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省绍兴卷化学答案解析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省绍兴卷)化学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取用液体B.

称量NACI质量C.

闻气体的气味D.

读取液体

2.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硝酸铵属于氮肥

B.“含氮量”中的“氮”是指氮元素

C.硝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

D.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4∶3

3.下列对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燃烧需要助燃剂

B

手遇到很烫的物体,会立刻缩回

人体激素调节的结果

C

长期使用某种农药,效果越来越差

农药对害虫进行了选择

D

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A.AB.BC.CD.D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和方法

A

NaNO3

Na2CO3

滴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B

KCl

K2SO4

滴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C

CO

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D

H2

HCl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B.BC.CD.D

5.如图,表示镁、铜与其氧化物的质量关系。

图线不重合的原因是()

A.镁和铜的密度不同

B.与等质量的镁和铜化合的氧元素质量不同

C.加热不充分,没有完全氧化

D.实验的误差造成

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二、填空题

7.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

如图为铁的价类图,例如E点可表示+2价的亚铁盐。

请回答:

(1)A点表示的物质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

(2)请写出B点表示的物质化学式_________。

(3)已知C点表示的化合物在常温下能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D,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8.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

用毒重石(主要成分为BaCO3)制备氯化钡晶体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

(1)本流程中“浓缩”、“结晶”属于______变化。

(2)滤液2中可利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_________填化学式)。

(3)下列措施中,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氯化钡晶体产量的有_______选填序号)。

①将毒重石进行粉碎 ②加入足量的稀盐酸③将滤液2通入到滤液1中

三、实验题

9.实验小组同学向盛有2ml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将盛有上述实验混合液的试管标为①,如图甲。

小华:

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pH<7,试管①中溶液pH>7。

于是得出结论:

_______。

小敏:

取两支试管,编号为②和③,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①中溶液各2ml,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乙,由此他得出了与小华一样的实验结论。

(反思评价)小军认为小敏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请帮他指出:

_______。

(交流讨论)试管③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质?

同学们分析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一致认为没有H2SO4,其理由是__________。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二种推理:

推理1:

含有Na2SO4、Na2CO3和NaOH

推理2:

含有Na2SO4、Na2CO3

正确的是推理__________(选填“1”或“2”)。

四、简答题

10.三位同学分别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1)小敏的方法可用如下流程表示,测得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选填序号)。

A.酒精灯、漏斗、玻璃棒B.漏斗、玻璃棒、烧杯C.酒精灯、试管、玻璃棒

(2)小华取10克样品,用如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B装置质量增加了4.6克,根据上述数据,算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发现与事实严重不符,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_。

(3)小军用如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将20克稀盐酸加入到1.25克样品中,生成的CO2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丙。

已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1.8克/升,求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4)求实验所用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五、多选题

11.霾,主要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PM10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和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

根据目前的认识,机动车尾气排放、煤炭燃烧和工业生产的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都是PM2.5的主要来源。

它会对人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影响。

(2)“三效催化转换器”能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为无毒气体。

图乙为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A.该反应中原子发生重新组合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能将引起雾霾的NO2和CO气体转化为N2和CO2

参考答案

1.B

【详解】

试题分析:

A.取用液体符合基本操作要求,选项操作正确;B.称量,NaCl应放在左盘,砝码应放在右盘,选项操作错误;C.闻气体的气味时用手在瓶口煽动,让气体缓缓飘入鼻孔,选项操作正确;D.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选项操作正确。

考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D

【解析】

试题分析:

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A.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选项说法正确;B.因为硝酸铵属于氮肥,“含氮量”中的“氮”是指氮元素,选项说法正确;C.从图上可以看出,硝酸铵需防嗮保存,所以硝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选项说法正确;D.从化学式可知,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2∶4∶3,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考点:

化学式的意义

3.B

【详解】

试题分析:

A.盖锅盖是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灭火,氧气是阻燃剂,故选项说法正确;B.手遇到很烫的物体,会立刻缩回是神经调节的结果,选项说法错误;C.长期使用某种农药,效果越来越差,是因为抗药性强的害虫能够生存并繁殖,是农药对害虫进行了自然选择的结果,选项说法正确;D.锯木头时,锯条发热,摩擦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结果,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考点:

化学与社会

4.D

【解析】

试题分析:

A.盐酸与杂质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引入新杂质,选项错误;B.硝酸钡与杂质硫酸钾反应生成硝酸钠新杂质,选项错误;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得不到一氧化碳,并且不能除去二氧化碳,选项错误;D.杂质氯化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先通过NaOH溶液能除去氯化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再通过浓硫酸能除去水得到纯净的氢气,选项正确;故选D

考点:

除杂

5.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镁、铜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2Mg+O2点燃2MgO,2Cu+O2△2CuO,等质量的镁、铜与氧气反应需要的氧气的质量、生成的氧化物的质量是不同的,故选B

考点:

图像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6.A

【详解】

A.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铁的活动性比银强比锌弱,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故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开始时有两种溶质,加入少量铁时溶质为硝酸银、硝酸锌及生成的硝酸亚铁三种,加入足量铁时,硝酸银完全反应,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亚铁两种,选项A错误;

B.开始加盐酸时,盐酸完全反应,氯化氢的质量相等,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也相等,开始一段直线重合,等质量的锌和铁,锌消耗的盐酸少于铁,故金属锌完全反应后还有部分铁继续反应生成氢气,由此可知,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铁比锌生成的氢气多;当金属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盐酸,反应不再继续,氢气不再增多,图像是一段水平线,选项B正确;

C.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逐渐溶解,溶液质量增加,达到饱和后不再溶解,溶液质量不再增加,选项C正确;

D.开始时,溶液是稀盐酸,pH小于7,逐渐加入NaOH溶液(pH大于7),溶液pH逐渐增大,当恰好反应时溶液pH=7,当氢氧化钠过量时pH大于7,选项D正确。

故选A。

7.单质FeO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图像,⑴A点表示的物质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0,而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故A点表示的物质所属的物质类别是单质;⑵B点表示的物质是+2价铁的氧化物,依据氧化物定义及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可知B点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FeO;⑶C点表示的化合物为Fe(OH)2,D点表示的化合物为Fe(OH)3,依据题意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得:

4Fe(OH)2+O2+2H2O=4Fe(OH)3

考点:

图像题;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分类

8.物理BaCl2①②③

【详解】

试题分析:

(1)“浓缩”、“结晶”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滤液2是结晶析出晶体后剩下的溶液,为氯化钡的饱和溶液,故滤液2中可利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氯化钡;(3)①将毒重石进行粉碎可以增大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并使碳酸钡全部转化为氯化钡;②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使碳酸钡完全转化为氯化钡,提高原料利用率和氯化钡晶体产量;③滤液2是饱和的氯化钡溶液,通入到滤液1中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结晶、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9.两者发生了反应应取用试管①中的全部溶液与2ml稀硫酸做比对实验试管①溶液pH大于7(H2SO4已经反应完或试管③中滴入Na2CO3无气泡)1

【详解】

试题分析:

(1)因为稀硫酸的pH<7,而试管①中溶液pH>7,说明稀硫酸已经消失了,故可得出结论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2)应取用试管①中的全部溶液与2ml稀硫酸做比对实验;(3)试管③中加入碳酸钠后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没有硫酸;(4)因为试管①溶液pH大于7,说明有氢氧化钠存在,并且不与碳酸钠反应,故试管③中的溶液中的溶质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及生成的硫酸钠。

考点:

科学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溶液的酸碱度;酸的性质

10.

(1)79%(1分);B(2分);

(2)B中吸收了二氧化碳带出的水蒸气或HCl气体(1分)

(3)80%;(4)7.3%(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石灰石中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被溶解;由题意知:

石灰石中杂质为2.1g,故碳酸钙质量为10g-2.1g=7.9g,其质量分数为

×100%=79%;依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和装置可知:

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B.漏斗、玻璃棒、烧杯;

(2)因为盐酸是溶液且具有挥发性,用盐酸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分和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碱石灰中的氢氧化钠和生石灰都能吸水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使B装置质量增加;(3)已知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再用化学方程式即可求得未知量碳酸钙的质量;具体步骤如下:

生成CO2的m=ρV=1.8g/L×0.244L≈0.44g(1分)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则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44

X0.44g

100:

44=X:

0.44g

X=1g

CaCO3%=1g/1.25g×100%=80%(1分)

(4)应找出盐酸完全反应时的盐酸质量及其氯化氢的质量,即可求得;已知量50g盐酸,对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10g-5g=5g,再用化学方程式即可求得氯化氢的质量;

设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Y,则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73

5g50gY

100:

73==5g:

50gY

Y=7.3%(2分)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1.AC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反应的微观图示可知,反应为:

NO2和CO,生成物为N2和CO2;属于化学变化,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分子,A正确;因为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B错误;因为该反应的反应为:

NO2和CO,生成物为N2和CO2,C正确;故选AC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