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20822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潍坊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指导城市资源合理配置、有序开发、科学建设,特编制《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是潍坊市城市规划建设的法规性文件,在潍坊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规划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山东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5)1995版《潍坊市城市远景规划》;

  (6)国家及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7)建设部及省建设厅有关总体规划修编的技术规定和要求;

  (8)潍坊市城市建设的现状实际情况。

第三条 规划期限

  本规划近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规划远景展望到2050年前后。

第四条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上来,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市。

第五条 规划区范围

  

(1)潍城、奎文、坊子、寒亭四区行政辖区。

  

(2)滨海经济开发区所在地大家洼街办行政辖区。

  (3)峡山水库及潍河周边控制区:

从北港汜村至峡山水库,潍河东堤向东控制至安黄路;峡山水库附堤中心向外控制1000米,向南至高密前辅村行政界。

  (4)城市供气气源地规划区:

濮阳—青岛输气管线、中石油沧—淄输气管线输气干管潍坊行政辖区内两侧各50米以内的地域;朱刘店振兴焦化厂煤气气源基地、港华第一储配站及周围1000米以内的地域。

朱刘店至市区输气干管两侧各50米以内的地域。

  潍坊市城市规划区总面积2334平方公里。

 

第二章 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

第六条 城市发展战略

  接轨战略。

潍坊市要充分协调好与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青岛的关系,主动接受青岛的辐射,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局面。

同时,积极配合以天津滨海新区为核心的环渤海湾经济区的开发。

  极化战略。

突出发展城市个性,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强化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定位和特定职能,提高综合竞争力;极化优势产业的规模,提高效益,推进工业结构升级。

  优化战略。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整合城市用地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创建合理的城市形态,提高城市运行效率,营造宜人的城市环境。

  人才战略。

注重人才体制的改革,实施最有效的人才战略。

第七条 城市发展目标

  潍坊是风筝的故乡、开放的城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极具发展潜力的中心城市。

规划期潍坊城市建设目标是:

  建设世界风筝都,扩大城市品牌效应。

充分利用风筝这一独特的文化优势,将风筝品牌的塑造、产品的开发、文化的传播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推广,成为拉动城市经济、活跃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的平台。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有力控制市域空间发展,有效改善中心城市面貌,提供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保障安全的水源和集约的土地使用。

第八条 经济发展目标

(1)近期(从2006到2010年):

全市GDP年均增速达到11%,到2010年GDP总量可达到2330亿元规模,全市三产比例为10:

58:

32。

中心城市GDP年均增速实现13%,到2010年GDP总规模达到683亿元,占全市比重上升到30%,市区三产比例为7:

58:

35。

(2)远期(2010到2020年):

远期全市GDP年均增速为9%,到2020年全市GDP达到5520亿元规模,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8:

52:

40。

中心城市GDP到远期年均增速10%,到2020年中心城市GDP规模达到1773亿元,占全市比重为32%,市区三次产业结构为4:

46:

50。

第九条 社会发展目标

在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统筹发展其他各项事业,制定社会发展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保障人民总体生活质量的提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第十条 城市现代化发展目标

到2010年,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2m2,城镇污水处理率75%,城镇废气处理率90%,城镇固体废物处理率95%,达到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标准。

到2020年,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m2,城镇污水处理率90%,城镇废气处理率100%,城镇固体废物处理率100%,实现国家生态市建设目标,成为生态园林城市。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一条 城镇空间结构

潍坊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一主五副两翼”的格局。

“一主”指潍坊中心城市;“五副”指依托便捷的交通线构筑的半小时交通圈中五个副中心城市,包括寿光、昌乐、安丘、昌邑及滨海新城(由滨海经济开发区、央子镇滨海项目区组成),成为推动全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城市圈;“两翼”指以高密和诸城为主组成的东南部经济区和以青州、临朐为主组成的西部经济区。

第十二条 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为:

中心城市(1个)——次级中心城市(9个)——中心镇(29个)——一般镇的四级结构。

根据优先发展中心城市,积极培育中小城市,优化中心镇布局,控制一般建制镇发展并逐步减少一般镇的指导思想,规划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次中心城市为副中心,中心镇为骨干,一般建制镇为基础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体系。

在基层推行迁村并点,使行政村规模达到或大于3000人的标准。

第十三条 城镇职能结构

市域城镇分为七大职能类型:

综合型、工贸型、工业型、工矿型、港口交通型、旅游及集贸型。

第十四条 各时期城镇发展的重点

近期(2006~2010年):

(1)重点发展中心城市和滨海新城,力争尽快把中心城市做强做大;同时充分利用北部沿海的建设用地,迅速发展海洋化工和重化工,短期内崛起一座新兴的“滨海城市”,成为全市经济新的隆起带,带动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

(2)积极带动市域西部和东南部,立足各自的区位优势,内接外连,积极寻求发展。

近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由点状分散结构逐步向轴圈结构演进。

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加强,次中心城市各自完善,各中心镇得到迅速发展。

远期(2011~2020年):

中心城市及次中心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城市规模和经济有相当大的发展,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此基础上,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渐迁村并点,中心镇和一般镇成为农村城镇化转移的主要节点,农村人口向城镇大量转移,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

远期城镇体系由轴圈结构向网络化结构演进,逐步打造半小时核心城市圈,形成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为核心,连同广大的中心镇、一般镇组成的城乡协调发展、高度现代化、地域发展较为均衡的体系结构。

远期及远景重点发展潍坊核心城市圈内各城市,适当调控中心城市发展。

第二节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十五条 交通设施规划

通过建设“打通南北、贯穿东西”的交通大格局,形成“拥抱京津唐,牵手长三角”的区域发展格局。

构筑全市快速交通网络,实现半小时覆盖的核心城市圈,一小时覆盖市域的交通体系。

(1)公路(含高速公路)。

逐步形成路网布局合理、主干通畅、干支相连的“畅、洁、美、绿”公路网络。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近期达到21000公里,远期达到23000公里;公路密度近期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33公里,远期达到145公里。

基本实现潍坊城区道路与外围公路的有机连接,以及潍坊市与周边地市高速公路的互通,县市之间达到二级以上公路相贯通的目标。

高速公路实施“四横、两纵、一绕”工程。

“四横”:

①威乌高速公路②济青高速公路③潍莱高速公路④青红高速公路;“两纵”:

①潍日高速公路②长深高速公路。

“一绕”:

即绕城高速公路。

(2)铁路。

以国家铁路胶济线的电气化改造为契机,以胶新铁路的建成运营为起点,完善潍坊市域内铁路交通网,构筑东西贯通、南北衔接的对外交通运输通道。

规划形成“三横”(胶济铁路、大莱龙至黄大铁路、胶新铁路)“两纵”(益羊-青临-朐沂铁路、潍坊北港-潍坊市区-安丘-诸城-日照港口)的铁路网布局结构。

国家铁路规划为:

①胶济铁路。

完成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建设济青客运专线(即胶济铁路增建四线工程)。

②胶新铁路。

规划胶新铁路远期进行电气化改造,提高运行能力。

胶新铁路的规划运量为:

客运:

近期每日6对、远期每日7对。

货运:

近期货流量密度上行750万吨,下行780万吨;远期货流量密度上行960万吨,下行1000万吨。

地方铁路规划为:

①建设德(州)龙(口)烟(台)铁路潍坊段。

②建设黄(骅)大(家洼)铁路潍坊段。

③续建临朐至沂水地方铁路。

北起青临铁路冶源站,南至胶(州)新(沂)铁路沂水站,正线全长106公里(潍坊市境内段长46公里)。

④建设进港地方铁路。

北段从大莱龙铁路大家洼站接轨,直达潍坊港,全长约20公里。

南段从大莱龙铁路央子站接轨,途经央子镇、固堤镇,至胶济铁路的潍坊东站,全长约40公里。

⑤坊子-安丘-诸城-日照地方铁路。

坊子至安丘段地方铁路北接胶济铁路坊子支线,南至安丘市开发区,全长24公里。

青烟威潍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为:

①2006-2010年,规划建设济(南)青(岛)客运专线和青(岛)荣(城)城际轨道交通干线。

②2010年以后,将以济青客运专线和青荣城际轨道交通干线为基础,建设青烟威潍半岛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网络。

在四城市下辖的县级市、主要城镇之间建设支线、环线,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状铁路线,网络内的车站设置将覆盖整个胶东半岛的主要城镇,并且实现列车运营公交化,打造沿胶东半岛铁路网的“1小时经济圈”。

③规划建设从潍坊经安丘、诸城(沿国道206)至胶州、胶南、青岛,从潍坊经寒亭、昌邑至烟台(沿国道206)的两条环线和经寒亭、昌邑至平度、莱西、莱阳(沿潍莱高速公路)、潍坊至东营(从青州沿长深高速公路)、潍坊至日照(从诸城沿省道222)等支线、环线快速轨道线路。

(3)港口。

加大潍坊港的建设力度,尽早实现一类口岸开放,并开通至辽东半岛的滚装航线。

①规划到2010年,港区吞吐量1270万吨,其中潍坊港1225万吨,羊口港45万吨;2020年,港区吞吐量3850万吨,其中潍坊港3470万吨,羊口港250万吨,下营港130万吨。

②规划2010年前,潍坊港新建4个万吨级泊位,同时建设港池西侧的2个5000吨级和1个10000吨级成品油泊位,并在码头后方建设罐区。

规划2020年前,潍坊港建设港池端头3个15000吨级通用泊位,并依托成品油泊位的引堤,建设5个15000-35000吨级通用散货泊位,在10000吨级成品油泊位北侧防波堤内再建设一个10000吨级成品油泊位,在油泊位北端建设2个大型油品泊位。

(4)机场。

发挥本地优势,建设成为服务于枢纽机场的支线机场;突出发展航空货运物流;以货为主,客货并举。

进一步提升机场在潍坊市交通体系中的作用。

选择适当时机在寒亭北部潍北农场附近新建机场,同时将现有机场改为专用机场。

第十六条  给水规划

(1)供水战略。

整合区域水资源,统筹市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

利用先进技术,减少耗水量,开拓新水源,加强水的重复利用。

区域内水库联网,建立统一的水资源分配机制。

(2)需水量预测。

预计规划期末农村需水量为30.68亿m3;工业需水量为13.00亿m3;城市居民综合生活用水标准,城镇取350升/人?

日,乡村取200升/人?

日,全市居民生活年需水量为9.0亿m3;不可预计水量按总水量的9%计算。

规划期末全市年总需水量为58.53亿m3。

(3)水资源节约利用。

工业节水:

按照万元产值耗水量减少20m3,工业可节水6.50亿m3;农业节水:

预计农业可节水40%,为12.27亿m3;再生水的回用:

规划期末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排放水100万m3,按照二级或三级处理标准,可用于景观、市政以及农业用水。

(4)水源开发利用。

①在各河流(弥河、潍河、白浪河等)下游修建蓄水闸,实现梯级截水,可增加水量2000万m3/年;②在具有富水构造的地下水漏斗区兴建地下水补水工程,每年可增加回灌地下水能力2亿m3;③通过大中型水库全面除险加固,扩容增蓄3亿m3;④实施跨流域水源工程,最终解决潍坊水资源的短缺,利用“引黄济青”、“南水北调”,年有客水资源2.14亿m3;⑤海水直接用于工业,规划期末年用水2亿m3;⑥水库联网,多库串联、库河串联、水系联网,构筑水利工程网络体系,年可调配水资源3亿m3,实现地表水、地下水统一优化配置,调剂余缺,以丰补欠,初步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第十七条  电力规划

按照近期用电增长率为13.1%,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达302亿KW;远期增长率为10%,2020年用电量712亿KW。

规划期内潍坊电网逐步形成以4座500KV变电站和潍坊电厂为中心的220KV区域网架,优化调整220KV网架结构,提高潍坊电网的供电能力。

逐步打开跨地区220KV电磁环网,实现分层分区供电,保证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近期规划:

①电网规划。

东部以潍坊电厂、500KV潍坊站为支撑电源,主供高新技术开发区、奎文区、坊子区、寒亭区及昌邑市;西部以500KV青州站为支撑电源,主供潍城区及昌乐、临朐、青州、寿光4县(市);南部新建500KV诸城变电站,以满足诸城、安丘、高密市的电力需求;新建220KV变电站14座,扩建7座,新增主变容量4320MVA;②电源规划。

建设潍坊电厂二期工程2×67万KW,到2010年形成200万KW的装机容量。

远期规划:

①电网规划。

新建500KV变电站一座,新增500KV变电容量200MW;在“三北”区域规划建设500KV寿光输变电工程,受电来自山东西电东输北部通道;扩建10座220KV变电站,新增220KV变电容量4320MW。

形成由四个500KV变电站与主网相连、500KV网络闭环运行、220KV网络开环辐射型供电的骨干网架;②电源规划。

建设潍坊电厂三期工程2×60万KW,到2020年形成300万KW的装机容量。

第十八条  电信规划

近期话机主线总数为306.87万线,交换机总容量达374.56万门,电话普及率为35.38部/百人,主线普及率为34.86线/百人。

交换网由2个长途局、2个纯汇接局、33个端局及多个模块局组成两级网络结构。

远期建成宽带高速信息网络,实现信息网路高度综合与互联,全方位向社会提供集语音、图像、数据为一体并具有交互能力的多媒体通信网络。

第三节 市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第十九条 教育设施

市域教育设施总体布局分为四个等级。

一级为潍坊中心城市,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实行“集中资源,统筹规划,校际开放,资源共享,教师互聘”机制,规划高等教育集中发展区,逐步调整、配套、完善旧城区现有学校,加快新区配套教育设施建设;二级为次中心城市,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力争做到近期高中全部进入县城。

增建、扩建中学,努力增设大中专院校;三级为中心镇,加快发展初中教育,力争做到近期初中全部进入中心镇。

每5万人设1所初中,形成规模化教育;四级为一般建制镇,加快发展小学教育,力争做到近期小学进入镇驻地,集约利用教育资源,全面、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

第二十条 卫生设施

形成中心城市卫生机构、县(市)卫生机构、乡(镇)卫生机构、基层卫生室相配套的四级医疗体系。

一级以潍坊市区为区域卫生资源的配置中心:

建成全市的医疗中心、科研中心,完善、加强疾病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药品检测中心、急救中心、血液中心、医疗仪器维修中心、卫生信息中心;二级以县级市、县城为县域卫生资源的配置中心,调整、适度发展,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形成圈带式卫生资源配置网络;三级以重点镇、一般镇为镇域卫生资源的配置中心,发挥其技术辐射作用;四级为基层卫生室,以普及医疗设备和水平,达到人人享有卫生初保要求。

第二十一条 商贸市场

发展多层次市场网络,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的市场体系,优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①完善中心市场、专业市场、住宅区农贸市场三级市场体系;②完善各龙头市场和专业市场的配套设施;③巩固发展一批省重点、区域性重点的大型工业品批发市场;培养扶持一批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④完成对严重影响交通、布局不合理、消防隐患严重、规模较小的市场的整改和搬迁;⑤加快农贸市场“退路入室”的进度,全市县城所在地以上城镇的农贸市场期全部实现室内化。

第四节 市域防洪规划

第二十二条 防洪规划

(1)城镇防洪标准:

人口规模为50万人以上的城镇采用100年一遇防洪(潮)标准;人口规模为10-50万人的城镇采用50年一遇防洪(潮)标准;人口规模为10万人以下的城镇采用20年一遇防洪(潮)标准。

(2)河流及堤坝防洪标准:

潍河防洪标准分成两段,峡山水库以上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峡山水库以下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弥河、白浪河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治理;市区北部防潮堤按500年一遇标准。

防潮堤总长211公里,其中昌邑86公里,寒亭71公里,海化15公里,寿光39公里。

(3)水库除险加固:

需要除险加固的大中型水库包括:

峡山、白浪河、牟山、仁河、荆山、沂山、马旺、于家河、郭家村、嵩山、石门、尚庄、下株梧、共青团、高崖水库。

第五节 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二十三条 农业污染防治

以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加大畜禽养殖场调整和治理力度,推广有机肥料使用,推进化肥、农药使用的减量化,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为重点,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第二十四条 水土流失防治

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进行分区分类管理,以生态公益林、水土保持林建设为重点,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提高保土蓄水能力。

加强流域的综合治理,积极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较大幅度地提高林草覆盖率。

第二十五条 地面沉降防治

对于地下水的开采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严格控制开采量,对深层水则完全限制开采。

尽量维持采补平衡,以利于地下沉降漏斗的恢复和防止地下水污染的进一步加剧。

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企业和个人擅自开采地下水源。

同时,通过工程措施引入客水和水库联网工程以缓解中心城区的水资源的严重不足。

第二十六条 脆弱资源保护

(1)统一调配全市资源。

对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湿地、地下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区等,统一纳入全市一体化管理中来,在继续保持地方经济发展活力的同时,统一部署、协调发展。

(2)对重要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立足全局,在确定保护位置和范围。

其中水资源要在已建立水库联网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基础上,让北部沿海地下水缺乏的地区也能解决生活生产用水问题,实现市域水资源共享。

(3)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相应的评估和补偿机制,由市财政进行统一补偿,从而协调整体与局部发展的矛盾。

第六节 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第二十七条 根据全市空间发展战略和规划建设要求,将市域内深刻影响长远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地区,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

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和控制,以确保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八条 禁止建设区

指必须严令禁止城镇建设开发的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地区。

(1)西北部滨海湿地生态保育区

范围:

寿光市的卧铺镇、台头镇、王高镇等市域西北部一带。

功能定位:

以渤海省级森林公园、双王城水库、巨淀湖、滨海湿地为重点保护对象的生态保育区。

空间管制:

本区域内禁止城镇建设开发,应加强防灾规划和盐碱地整治,通过适当引种盐生植物绿化滩涂,减轻滨海地区土壤的风力侵蚀;加强小清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恢复。

(2)中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范围:

坊子区东部、安丘大部、诸城北部的平原区域。

功能定位:

市域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和水源涵养地、风景名胜集中区。

空间管制:

重点加强诸城皇华镇沸石矿区、坊子膨润土矿区的生态恢复,禁止在峡山水库风景区周边进行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发展高效农林复合经营模式;严格控制峡山水库及其上游支流水产养殖规模及其产生的污染。

第二十九条 限制建设区

指必须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开发强度的可建设地区,保证建设开发不要对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1)南部低山丘陵生态保育区

范围:

诸城南部的低山丘陵区。

功能定位:

本区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较高,是重要的林果生产基地和自然风景名胜区。

空间管制:

对于恐龙化石遗迹、竹山省级森林公园、马耳山省级森林公园、大山市级森林公园等重要自然保护区应禁止开采矿产资源;加强植被保护,抑制水土流失发生。

(2)西南部低山丘陵生态保育区

范围:

青州南部、临朐南部和安丘西南部的低山丘陵区。

功能定位:

市域部分大中型水库的源头区、主要森林分布区和重要的风景名胜区集中区;矿产资源丰富,是市域重要的建材及冶金辅助矿产开发区;山峦起伏、地貌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较高。

空间管制:

加强森林保护和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加强对青州文登铁矿塌陷区、安丘雹泉及温泉地区石灰石矿区、临朐五井煤矿矿区生态恢复工程,严格限制临朐沂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青州仰天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仰天山景区、临朐嵩山省级森林公园、临朐黑松林市级森林公园等重要自然保护区和齐长城附近的采矿活动。

第三十条 适宜建设区

指可以进行城镇开发建设的地区,但必须对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必要的保护和综合治理。

(1)中心城市生态建设区

范围:

由潍坊中心城市和寿光、昌乐、安丘、昌邑、滨海新城共同组成的潍坊核心城市圈。

功能定位:

空间紧密联系、经济辐射能力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空间管制:

重视区域整体环境优化,共同加强水域、农田、林地的保护,特别应加强昌乐蓝宝石矿区(砂矿)过采区、寒亭区的采矿严重环境问题区的生态恢复;在区域水资源分配、水资源循环利用、控制地下水超采等方面进行协调,遏制寿光至昌邑地下漏斗区的扩大和咸水南侵,保障城区的地质环境安全和水安全。

(2)三北沿海资源开发利用区

范围:

主要包括寿光市的羊口镇、营里镇、道口镇、大家洼镇、侯镇;寒亭区的南孙乡、央子镇、泊子镇;昌邑市的龙池镇、柳疃镇、卜庄镇、青乡镇、夏店镇等北部沿海地带。

功能定位:

以海洋化工、水产养殖为产业特色的区域。

空间管制:

利用沿海滩涂湿地的广阔土地资源,对于寿光西北部盐田区、羊口盐场及白浪河以西盐田区、寒亭北部盐田区、昌邑北部盐田区这四个资源区块,积极探索发展海洋化工的高效循环经济模式,宜重点处理好高浓度地下卤水资源消耗与终端生产固废、海水淡化、滩涂水产养殖与污水处理、盐碱地风蚀与生态恢复之间的矛盾;严格控制区内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卤水资源的开发,加强地质环境保护,确保引黄济青工程与引黄入峡工程的安全。

此外还应加强防灾建设,为大型重工企业布局和发展北部沿海生态工业园区创造条件。

(3)西部平原生态农业发展区

范围:

寿光南部、青州北部和临朐北部适宜农耕的平原地区。

功能定位:

本区农业优势突出,是市域重要的粮食、蔬菜、果品、棉花、水产和畜牧综合商品基地和城镇发展区。

空间管制:

依托“中国蔬菜之乡”的品牌优势与规模优势,推动以无公害蔬菜生产及其加工为特色的区域有机食品生产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

宜重点发展无公害农林产品生产与初加工、高附加值绿色产品产业链,推进集约化农林生产与生态化经营管理的高效结合,构建富有地域特色和高度体现现代农林科技的循环经济产业群,逐步消除区域非点源污染,确保区域生态安全。

(4)东部平原生态农业发展区

范围:

昌邑南部和高密等地区。

功能定位:

市域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和城镇发展区。

空间管制:

宜利用农林生产条件较好、交通便捷的综合优势,充分发展农、林、牧、渔、丝等复合经营型生产,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