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救仪器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3207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急救仪器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院急救仪器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院急救仪器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院急救仪器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院急救仪器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急救仪器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docx

《医院急救仪器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急救仪器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急救仪器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docx

医院急救仪器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

医院急救仪器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

(一)呼吸机

 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1、呼吸机各通道连接正确。

2、熟悉呼吸机使用参数。

3、熟悉各类报警并能进行处理。

对无法处理的报警应及时脱机,并给以简易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特殊报警应及时通知医生。

4、上机前的观察:

生命体征、神志、情绪、自发呼吸次数和力度。

5、上机后观察:

听诊双肺呼吸音,患者胸廓起伏,是否与呼吸机合拍,如有对抗及时找出原因;生命体征的观察,痰液色、质、量及皮肤的观察。

6、呼吸机工作状态的观察。

常见的报警原因:

①高压报警:

气道内痰液堵塞、管道扭曲、体位不当、气管痉挛狭窄或咳嗽疼痛、呼吸对抗及设置不当;②低压报警:

管道漏气、脱落、气囊破例;③机器故障报警:

氧气压力不足、湿化温度探头未接触好等。

7、机械通气模式:

①同步间歇强制呼吸(SIMV):

是指允许患者自主呼吸,由患者自主呼吸的吸气负压触发呼吸机,给予1次同步正压通气。

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是指可在吸气相及呼气相均保持预定压力,但呼吸机不主动进行正压通气而靠患者的自主呼吸来吸入呼吸机提供的气体。

③控制通气(CMV):

是指呼吸机完全取代患者的自主呼吸,并提供全部通气量的工作方式。

④辅助通气(AMV):

是指在自主呼吸的基础上,呼吸机再补充自主呼吸通气量的不足。

8、呼吸机的常用参数:

①潮气量:

8--12ml/kg。

②呼吸频率:

16—24次/分。

呼吸比值1:

1.5-2。

④氧浓度:

30%--40%。

⑤触发灵敏度:

-1--6cmH2O。

⑥压力支持:

15cmH2O。

⑦呼吸末正压(PEEP):

常用2--10cmH2O。

⑧气道压力报警范围设置上下10cmH2O(正常压力为15--25cmH2O)。

9、呼吸机消毒和保养:

①以习性螺纹、接头、积水器定期更换。

②外置空气过滤网每日清洗1次,内置空气过滤网每月清洗1次。

③机器表面每日用清洁布擦拭,保持机器上无杂质及尘垢。

应急预案:

1、仪器故障,立即更换备用呼吸机,故障仪器应悬挂“仪器故障”牌。

2、通知检修并报告护士长,做好记录交接,节假日或夜间备用呼吸机不能满足需要时报告总值班人员(分机3189)进行调配。

应急流程:

 

(二)心电监护仪

 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1、放置电极片时,保持皮肤清洁,避开伤口、瘢痕、中心静脉插管、起搏器及电除颤时电极板放置部位。

2、SPO2、血压袖带放置位置正确(健侧),使用血压袖带松紧适宜(1指),SPO2探头有感应灯一侧置于指甲背面。

3、及时更换电极片,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4、整理并固定各种导线,不得折叠、扭曲、相互缠绕,不宜从腋下穿过,以免脱落。

导线损坏及时更换。

5、如何物品不能放置于监护仪上。

6、根据患者情况及医嘱正确设置各参数监测范围。

7、密切监测患者异常心电波形,排除各导联线安置位置不正确或脱落等造成的干扰,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8、定期维修和保养,用软布去除机器表面的污迹与灰尘,显示器可用软布蘸清水擦拭,定期消毒袖带、导线等。

9、告知家属不可在监护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

应急预案:

1.心电监护仪使用中出现故障,首先检查电源线路连接是否正确、接头是否松动。

2.评估患者电极片安置部位是否正确,有无松脱。

3.采取以上措施后心电监护仪仍不能正常工作,立即拆下故障心电监护仪,启用备用心电监护仪。

4.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5.挂“仪器故障”标识。

6.立即通知仪器维修人员,并报告护士长,做好记录交接,节假日或夜间备用心电监护仪不能满足需要时报告总值班人员(分机3189)进行调配。

应急流程:

 

(三)除颤仪

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1、除颤前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

2、手持电极板时,两极通电后不能相对,不能面向自己。

3、放置电极板部位应避开瘢痕、伤口。

4、安装起搏器的患者除颤时,电极板距起搏器至少10cm。

5、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6、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

7、使用后将电极板充分清洁,保持除颤仪完好备用。

应急预案:

1、仪器故障,立即心前区叩击和更换除颤仪,并通知检修。

故障仪器应悬挂“仪器故障”牌。

2、节假日或夜间备用除颤仪仪不能满足需要时报告总值班人员(分机3189)进行调配。

应急流程:

 

(四)吸引器

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1、操作动作轻柔、准确、快速,每次吸痰时间<15s,吸痰<3次。

2、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通畅,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可粗暴盲插。

3、吸痰管最大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劲的1/2,负压不可过大,进吸痰管时不可给予负压,以免损伤患者气道。

4、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不被污染,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被污染。

5、冲洗生理盐水瓶分别注明吸引气管插管、口鼻腔之用,不能混用。

6、吸痰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明显改变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或呼吸机100%給氧。

应急预案:

1、仪器故障,立即更换备用吸引器,并通知检修。

故障仪器应悬挂“仪器故障”牌。

2、节假日或夜间备用吸引器不能满足需要时报告总值班人员(分机3189)进行调配。

应急流程:

 

(五)注射泵

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1、无菌操作,静脉管路每24小时更换1次。

2、注射器上标明配置药物的药名、浓度、剂量,以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时间及配置者。

3、遵照医嘱正确调节注射速度。

4、观察机器运转情况,注意输液过程中有无报警。

如一旦报警,应及时处理。

5、加强巡回,做好记录,注意观察局部有无外渗,管道连接是否紧密。

6、定期检查及保养,保持设备清洁干燥,防止液体滴入泵内造成机器失灵。

可用不起毛的布与水或乙醇消毒机壳,清洁后至少等候30s再开机。

7、当突然停电时,应检查微量泵是否工作正常。

应急预案:

1、发生注射泵故障,立即查看故障原因,做好故障排除。

2、残留报警时,按消音键清除,提示药液残余。

3、注射完毕报警时,按消音键清除,及时更换新的药液或停止注射。

4、管路堵塞报警时,查看管路是否折叠,针头是否堵塞,及时排除故障或重新注射。

5、电源线脱落报警时,接上电源线。

6、电池欠压报警时,可进行充电或接上电源线。

7、若故障不能排除,重新更换注射泵,做好病人及家属解释工作。

8、若无注射泵,汇报护士长、医生,外借注射泵。

9、若使用了血管活性药物,护士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监测。

10、立即通知设备科进行维修。

故障仪器应悬挂“仪器故障”牌。

应急流程:

 

(六)临时起搏器

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1、持续监测心率,观察起搏性能及效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如果发现仅有起搏信号而不起搏时,首先考虑电池是否耗尽,其次考虑起搏阀值是否偏低。

3、牢固固定起搏器于合适位置,连接好起搏导线,防止导线与起搏器脱开而发生意外。

4、定时做心电图检查,患者情况好转后,及时停用临时起搏器。

对于长期不能停用临时起搏器的患者,考虑安装永久性起搏器。

5、术后若有胸闷、胸痛、出冷汗等症状,可能为心肌穿孔,及时与医生联系,以利抢救。

应急预案:

1、仪器故障,立即更换备用临时起搏器,并通知检修。

故障仪器应悬挂“仪器故障”牌。

2、临时起搏器分布:

心内科2个,急诊抢救室1个。

应急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