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2044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0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生物试题.docx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生物试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生物试题.docx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生物试题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分早、中、晚三次,分别测量篮球场,草地和树林中的湿度,并记录数据,他们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比较法

2.《秋思》名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  )

A.都由细胞构成,结构层次相同B.都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现象

C.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D.都有遗传现象,不会发生变异

3.凝练隽永的古诗词不仅寄托了人们的情思,还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

下列诗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4.炎热的夏天,吃西瓜最能消暑。

下列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  )

A.西瓜秧B.西瓜子C.西瓜瓤D.西瓜皮

5.为探究“大豆种子萌发与光照的关系”,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这个方案中需要进行修改的一项是

组别

种子数量(粒)

温度(℃)

光照

空气

水分

50

20

无光

通风

适量

50

20

有光

通风

少量

A.水分B.空气C.光照D.温度

6.下列有关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被子植物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B.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C.马尾松、水杉、侧柏等都是常见的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能产生种子,裸子植物则不能产生种子

7.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培养,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的变量是水分的多少

B.实验应该在黑暗处进行

C.土壤浸出液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无机盐

D.实验说明植物生长一定需要氮、磷、钾

8.在一个由水稻、蝗虫和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青蛙被大量捕杀,能表示蝗虫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A.

B.

C.

D.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植物蒸腾作用意义的是()

A.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进行

B.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C.增加周围大气的湿度,提高降雨量

D.使植物有效地散热,避免被高温灼伤

10.如图是关于水果存放时,空气中氧气浓度与水果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曲线.根据图,你认为保存水果应选择哪一状态下的氧气浓度最适当(  )

A.AB.BC.CD.D

11.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B.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胚乳构成

C.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D.木本植物的茎能逐渐加粗,主要是因为茎中有形成层

12.下图是植物细胞的相关概念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A是一层紧贴在细胞壁内侧非常薄的膜

B.a可以表示“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B中的“能量转换器”一定包括线粒体

D.细胞进行分裂时,C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13.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B.将同一叶片一部分遮盖起来目的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C.用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为了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D.实验结果:

叶片见光部分加碘液不变蓝,遮光部分加碘液变蓝

14.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市加大了环境绿化、美化力度,部分街道、公园新移栽了一些树木,下面有关移栽的说法,错误的

A.为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最好在光照强的条件下移栽

B.移栽时带一个较大的土坨,可以较好地保护幼根和根毛

C.去掉部分枝叶后移栽,可避免树木因蒸腾作用过度失水

D.若给移栽后的树木输入营养液,针头应插入其输导组织

15.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是()

A.适当提高氧气浓度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C.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D.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16.一位同学将一个透明塑料袋套在一株盆栽植物上,然后放在室外见光处用来验证蒸腾作用(如图)。

一昼夜后,他发现塑料袋内壁出现很多水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阳光下该植物只进行蒸腾作用

B.水珠都是该植物叶片的气孔散失的

C.在塑料袋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恒定

D.蒸腾作用拉力促进了根对水分的吸收

17.部分地区频降大雨,造成很多农作物被淹,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其主要原因是()

A.缺氧、光合作用弱B.缺氧、呼吸作用弱

C.光照强,光合作用弱D.光照强,呼吸作用弱

18.在肥沃的土壤中,种子逐渐萌发(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在萌发初期所需要营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萌发需要的水分一半是自身储存的,一半来自于土壤

B.种子萌发需要的有机物是储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有机物

C.种子萌发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所以要在肥沃土壤中播种

D.有的种子萌发时需要光照,是因为种子需利用光进行光合作用

19.如图,图1和图2分别为花生和桃的果实图,以下关于二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花生是双子叶植物,桃是单子叶植物

B.二者的可食用部分都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C.图中①和C、②和D在结构层次上都属于植物的器官

D.二者的种子都由果皮包被着,所以都是被子植物

20.如图为植物体的某些器官或结构的示意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胚是由1、2、3组成

B.乙图中的a、b是由甲图中的1发育成的

C.丙图中的B和C可以使根不断长长

D.丁图中的③发育成乙图中的b

21.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B.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减少降水

D.绿色植物在保持水上,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22.下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表示该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b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增强

C.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D.cd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进行

23.从同一植株挑选长势相同、重量相等的三片叶片,编号①、②、③。

将①烘干称重得a,②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适宜光照下,③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黑暗处。

在适宜温度下,向水中通入空气,6小时后取出②和③叶片,烘干称重分别得b和c。

叶片在6小时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的有机物量是(  )

A.c-aB.a-cC.b-aD.b-c

24.如图是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毛细胞图,则该细胞在载玻片上的放置状况是(  )

A.

B.

C.

D.

25.李勇同学在课余时间,对如图所示的四种生物进行了观察,并做了详细记录.其记录正确的一项是(  )

A.a是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图中果实俗称“白果”,可以入药

B.b是葫芦藓,因其对有毒气体敏感,所以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c是肾蕨,其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所以不适于陆地生活

D.d是海带,属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26.碘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

健康成人体内的碘的总量约为30mg(20-50mg),其中70%-80%存在于甲状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带细胞中碘含量高于海水,可以说明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

B.饮食饮水中长期缺碘,会造成甲状腺补偿性增生而出现肿大现象

C.利用碘液能够使细胞核着色,是因为染色体遇到碘液被染成蓝色

D.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加碘液会变蓝,说明种子中含有较多的淀粉

27.西瓜堪称“瓜中之王”,是葫芦科双子叶开花植物,原产于非洲,唐代引入新疆,五代时期引入中土。

关于西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瓜属于被子植物,有双受精现象,胚乳提供胚萌发所需的养料

B.在结构层次上,西瓜属于果实,瓜瓤和瓜皮都是子房壁发育成的

C.在西瓜迅速膨大的季节,植株吸收的水分大多进入细胞的液泡中

D.西瓜脂肪含量低,含糖量高,这些成分主要在胃和小肠中被吸收

28.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

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B.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C.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D.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避免高温灼伤

29.下图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甲和乙),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表示其幼苗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是乙

B.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C.曲线乙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D.曲线乙中c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细胞鲜重增加

30.如图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情况得到的。

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AB段(不包括A、B两点)相符的一项是

A.

B.

C.

D.

31.患夜盲症的人,应当多吃些(  )

A.精制大米B.普通大米C.扁豆和黄瓜D.肝脏和胡萝卜

32.眼球里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A.巩膜

B.视网膜

C.角膜

D.脉络膜

33.我们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过一些扮演正面或反面角色的身材矮小者——侏儒症患者,这种残疾是由于在幼年时期哪一种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A.胰岛素B.甲状腺激素C.生长激素D.胸腺素

34.现在交警经常严查酒驾。

醉酒的人驾车时明显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并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造成驾车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

A.小脑B.脊髓C.大脑D.脑干

35.食用加碘食盐、提倡使用铁锅、多吃水果和蔬菜可分别预防(  )

A.佝偻病、贫血、脚气病

B.地方性甲状腺肿、贫血、坏血病

C.侏儒症、贫血、夜盲症

D.甲亢、冠心病、艾滋病

36.如图,当膈肌由B状态向A状态转变时,正在(  )

A.完成吸气动作,此时膈肌舒张

B.完成呼气动作,此时膈肌舒张

C.完成吸气动作,此时膈肌收缩

D.完成呼气动作,此时膈肌收缩

37.a、b、c三图分别代表人体的三种类型的血管,箭头代表血管内血液流动方向,关于这三种血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a管壁厚,b管壁较薄,弹性较小

B.a是动脉血管,b是静脉血管,c是毛细血管

C.血液流经c后,必定有某些物质含量发生改变

D.若a,b都是参与肺循环的血管,则a中流的是动脉血,b中流的是静脉血

38.右图是正常人肾小管内某种物质的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该物质是

A.尿素B.无机盐

C.葡萄糖D.水

39.人体血液只能按照一个方向流动,不能倒流。

下述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

A.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B.右心室→右心房→肺动脉

C.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D.右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40.如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c>a>bB.a>b>c

C.a>c>bD.b>c>a

41.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

A.氧含量增加,尿素含量减少

B.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尿素含量增加

C.氧含量减少,尿素含量增加

D.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尿素含量减少

42.如图表示在呼吸过程中肺容量的变化曲线。

当肺容量由A变化到B,肋间肌和膈肌的舒缩状况分别是

A.收缩、舒张

B.收缩、收缩

C.舒张、舒张

D.舒张、收缩

43.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嘴或捂耳闭嘴。

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B.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44.在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是:

组织甲为75%,乙为85%,丙为60%,丁为40%,甲、乙、丙、丁四种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最旺盛的组织是(  )

A.甲B.乙C.丙D.丁

45.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过滤和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某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葡萄糖分子在经过肾单位时,依次经过的结构不可能是(  )

A.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出球小动脉

B.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输尿管

C.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D.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46.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尿素在甲处形成的

B.乙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C.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可在乙处滤过并形成尿液

D.尿液中的大部分水分,在丁处会被重吸收

47.右图为某同学用丝带扎紧上臂的示意简图。

发现丝带下方(近手指端)的血管①膨胀,血管②变扁;丝带上方的血管③膨胀,血管④变扁。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管①、④是动脉

B.血管②、③是静脉

C.血管④中血液的含氧量比血管②高

D.血管①中血液的含氧量比血管③低

48.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B.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形,能提高运输氧气的能力

C.肺由大量肺泡组成,肺泡外缠绕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D.人的心脏右心室壁肌肉比左心室厚,原因是右心室要把血液压到全身需要动力大

49.从手腕静脉处给胃炎病人注射药液,药液由手腕到达胃要经过的路线是()

①肺动脉②肺静脉③左心房④左心室⑤右心房⑥右心室⑦主动脉

A.③④①②⑤⑥⑦B.③④⑤⑥⑦①②C.①②③④⑦⑤⑥D.⑤⑥①②③④⑦

50.有些药物常被封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免对胃产生刺激。

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原因是(  )

A.胃能消化淀粉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D.淀粉在消化道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51.右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及血流情况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c处尿素浓度降低,则b为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B.若c处氧含量降低,则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

C.若c处氧含量增加,则b为肺部毛细血管

D.若c处氧含量增加,则b为消化道壁的毛细血管

52.血液流经下列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的是()

①肝脏②小肠③大肠④肾脏⑤胰腺⑥肺⑦皮肤⑧膀胱

A.③④⑥B.⑥⑦⑧C.①③⑧D.④⑥⑦

53.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的原因是

A.肺泡内有氧气,血液里没有氧气

B.肺泡收缩产生的压力

C.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产生的压力

D.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

54.胡老师从河北到西藏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成分最可能是(  )

A.白细胞B.血小板C.红细胞D.血浆

55.与小肠消化和吸收功能不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是

A.管壁的结构分为四层B.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C.腔内有许多环形皱襞D.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

56.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去向是()

A.分解有机物B.构成细胞C.交换二氧化碳D.与血红蛋白结合

57.肌肉注射药物后,要想到达头部,应几次经过心脏()

A.1次B.2次C.3次D.4次

58.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相关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1中液体相比,2中液体葡萄糖浓度降低

B.与1中液体相比,3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与2中液体相比,4中液体尿素浓度增加

D.与3中液体相比,5中液体不含葡萄糖和无机盐

59.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有关眼球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1是巩膜,白色,能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B.7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会导致近视眼

C.5像双凸透镜,是眼球内折射光线的主要结构

D.4内含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形成物像

60.如图表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下列相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A.玻璃管模拟的器官能够使气体变得清洁

B.玻璃罩模拟胸廓,肋间肌收缩容积变大

C.气球模拟人的肺,橡皮膜模拟膈肌变化

D.图中气体吸入呼出引起气球膨大和缩小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分早、中、晚三次,分别测量篮球场,草地和树林中的湿度,并记录数据,他们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方法,容易题,属于理解层次。

2.B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A.树是植物,鸦、马是动物,动物的结构层次比植物多了系统这一层次,A不符合题意。

B.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符合题意。

C.树通过光合作用,能制造有机物;鸦、马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C不符合题意。

D.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树、鸦、马”都能遗传,也会发生变异,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A

【解析】

试题分析:

A中,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中反映的是光对生物的影响;C中反映的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中反映的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考点定位】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4.B

【分析】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绿色开花植物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由六大器官构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详解】

A.西瓜秧是植株,A不符合题意。

B.西瓜子是种子,属于器官,B符合题意。

C.西瓜瓤是西瓜的果肉,属于营养组织,C不符合题意。

D.西瓜皮是西瓜的保护组织,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绿色开花植物体的六大器官。

5.A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该兴趣小组设置的实验方案可以发现,在该实验中出现了两个变量:

光照和水分,这样,我们就不能确定实验结果的不同是由光引起的,还是由水分引起的。

该兴趣小组要探究的是种子的萌发与光照的关系,因此应以光照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水的条件应该相同,即设计中的不妥之处是水分。

考点: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6.D

【分析】

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的外层有果皮包被。

【详解】

A.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的外层有果皮包被,A正确。

B.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植物,B正确。

C.马尾松、水杉、侧柏的种子都是裸露的,没有果皮,都属于裸子植物,C正确。

D.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D错误。

【点睛】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不同是:

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没有果皮。

7.C

【分析】

考点定位:

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详解】

A、这个实验的变量是土壤中的无机盐,而不是水分的多少,故A错误。

B、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只能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因此为了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实验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故B错误。

C、土壤中含有无机盐,因此,土壤浸出液可以为植物提供无机盐。

选项C正确。

D、本实验中无法确定土壤浸出液的成分,因此,不能说明植物生长一定需要氮、磷、钾。

8.C

【分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首先明确的是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由水稻、蝗虫和青蛙组成的生态系统中,水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蝗虫是以水稻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青蛙是以蝗虫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

所以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为:

水稻→蝗虫→青蛙。

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条食物链,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如青蛙的数量减少,蝗虫在短时间内就会因天敌减少而数量急剧增加,而蝗虫的数量增加又导致水稻的数量减少,蝗虫获取不到足够的食物,数量就会减少,所以大量捕杀青蛙,蝗虫的数量变化为先增加再减少。

故C符合题意。

【点睛】

明确: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个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9.A

【解析】

试题分析:

蒸腾作用能得高湿度,增加降水,与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进行无关,A错误;蒸腾作用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B正确;植物蒸腾作用增加周围大气的湿度,提高降雨量,C正确;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这是因为水的气化热高,在蒸腾过程中可以散失掉大量的辐射热,D正确。

考点:

蒸腾作用的意义。

10.B

【分析】

贮藏过程中的水果仍然具有生命力,在贮藏过程中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使水果的品质变差;因此水果在贮藏过程中要尽量抑制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详解】

水果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要释放二氧化碳,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当氧气浓度在B点时,水果释放的二氧化碳最少,即此时呼吸作用最弱,消耗的有机物最少。

因此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在B点时最好。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影响生物呼吸作用的因素。

11.B

【分析】

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一生包括生长、发育、生殖、衰老、死亡过程。

【详解】

A、雌蕊和雄蕊与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A正确。

B、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构成,胚乳是单子叶植物的种子的结构之一,双子叶植物的种子中没有胚乳。

B错误。

C、根尖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其中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C正确。

D、木本植物的茎能逐渐加粗,主要是因为茎中有形成层,D正确。

故选:

B。

【点睛】

明确花的结构及种子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细胞壁外位于细胞最外侧,a具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A是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侧非常薄的膜,b表示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是细胞质,能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细胞内有线粒体是呼吸的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C是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分为两个,随即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壁等分成两份,这样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含有相同地遗传物质。

通过分析,选项B描述错误。

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难度中等,属于掌握层次。

13.D

【分析】

该实验的方法步骤:

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