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2002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5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11月)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和发现存在的问题。

B.经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使广州的空气更加清新。

C.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许多学生缺乏自制力,生活上互相攀比。

D.“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襄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为全市勾画出新的发展蓝图,确定了新的发展定位。

B.作风建设要做到惩治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锲而不舍、挖山不止,着力营造工作上的绿水青山。

C.晓宇一年里竟然读完了四大古典名著,我对他的佩服是诚惶诚恐。

D.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的发明,更有千年的文化结存,申遗成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众望所归。

二、字词书写

3.(题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阅读经典,我们不但能聆(______)听圣哲的教诲(_______),还能汲取文化的精髓,从而成就最好的自己。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八月的阳光

一进八月,小夏和小秋天天去村前的土路边盼信。

土路上的尘土很厚,八月的阳光煮熟了那层泡沫,赤脚踏上去便会燎起几个水泡。

终于有一天,盼来了信,两封。

小夏一封,小秋一封。

两人急着看了信的封面后,又互看了对方的。

小夏说:

“京城的,比我的好。

小秋道:

“上海的,也不差。

兄弟俩将半个月来的焦躁一起用欢笑发泄出来。

小夏拆信,小秋也拆信,忘了头顶上的烈日。

小夏一惊,小秋也一愣。

后来兄弟俩半喜半忧地回家,将通知书念给父母听。

父亲说:

“上大学要这么多的钱?

”母亲只叹了口气。

八月,棉花还没到上市的季节。

父子仨兵分三路,到晚回家,所筹借的钱还不够费用的十分之一,兄弟俩上学掏空了家底,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母亲只好把一头正在长膘的猪卖了。

八月的日子越来越少,小夏和小秋的上学费用仍差一大截。

那天,他们去了学校。

校长和班主任都非常同情,但也无能为力,只好以学校的名义写了封信给乡政府,请他们想办法。

在烈日下奔波了三天后,父亲捧着由乡政府出面借的2000元贷款回到家里,一下子倒在地上,昏了过去。

十天来的劳碌和心焦,使这个在太阳地里劳作了半个世纪的硬汉子也趴下了。

上学的费用只够一个人用的,八月的日子所剩无几。

日子不会停留,小屋里的人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峻。

三个人的目光一起盯着床上的父亲。

父亲忽地一骨碌坐起来,说:

“现在只有一条路,你们也都懂事了,自己决定吧。

要不,抓阄也行。

”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

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小夏抬起头说:

“小秋,你去吧,你的学校好。

小秋也抬起头:

“不,我比你年轻一岁,哥,你去吧。

这时谁也没注意小夏一个微小的动作。

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出那张录取通知书,撕了个粉碎。

小秋醒悟过来后,一下子抱住小夏:

“哥!

”泪水夺眶而出。

八月的最后一天,小夏带着200元路费出了门,他去南方打工。

父母欠下了许多债,小秋在学校还要许多开支。

八月的阳光,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那一行深深的脚印……

(选文有删改)

4.阅读全文,结合小夏的言行,在空格处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筹借学费→(______________)→外出打工

5.文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

6.小说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

7.从全篇看,标题“八月的阳光”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火箭回收有多难?

   (节选)

①目前,运载火箭都是一次性航天工具,其第一级火箭在完成分离后会坠落到陆上无人区或空旷海域,不可重复使用。

有人曾形容火箭使用的浪费程度,就和一架波音747客机仅作了单趟飞行就报废一般。

造价高昂的火箭如果摆脱“一次性”用品的角色,未来航天发射的成本有望大大降低。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历经失败仍然坚持尝试的原因,不过他们需要克服的难题不小。

②运载火箭回收实验有两大难点:

一是让火箭第一级在分离后垂直下降,其难度就像在暴风雨中让一根扫帚平稳地直立在手掌上:

二是精准降落在没有锚定且只有足球场大小的浮动平台上极其困难,且着陆的精度要求在10米以内。

因此,回收火箭首先要解决火箭着陆的精度问题,要能够回收到预定地点。

其次,火箭要以垂直的姿态降落,必须解决姿态控制问题,而越是竖长的物体,就越难以控制。

此外,还要解决减速问题,必须是软着陆,又不用降落伞,所以只能用反向推力装置。

而且,回收的过程是一个变速过程,在这个变速过程中如何始终解决好以上几大问题,难度非常高。

就回收平台来说,在海上平台上回收火箭比陆地平台更难,因为陆地上气象条件更好,回收面积也百以更大,平台更稳定。

不过,在陆上降落意味着火箭在空中飞行距离可能更长,消耗的燃料更多。

③火箭的回收只是火箭重复使用的第一步,接下来要验证火箭的发动机是否可以重复使用,还要进一步验证回收二级火箭的可行性。

④火箭的重复使用对于发动机核心部件的性能和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一次性使用的火箭来说,保证材料和相关设计在短时间顶得住是一个问题,确保长寿命使用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美国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的燃烧室压强高达207个大气压,工作温度约为3300摄氏度(目前最先进的涡扇发动机涡轮温度不到1700摄氏度),其中一个小小的涡轮泵的功率就是目前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发动机功率的10倍。

让这样的发动机顺利工作一次就已经非常困难,而要重复使用多次,那么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必须要上一个巨大台阶。

⑤火箭首次成功回收只是一个开始,意味着这项技术具有可行性,但真正掌握这项技术,还需要通过多次实验验证其可靠性,由成功变成成熟。

一旦这些技术可以完全实现,将大大降低发射成本。

专家预计,如果回收并重复使用第一级火箭,可以降低80%的成本,而如果能回收并利用第二级将可以降低98%的成本。

8.9.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人类之所以历经失败仍然坚持尝试回收火箭,是为了大大降低航天发射的成本。

B.火箭回收的最大难点是解决火箭着陆的精度问题和回收平台的不稳定问题。

C.火箭回收的意义在于重复使用,所以对于火箭发动机核心部件的性能和寿命要求较高,现在的材料和工艺还达不到要求。

D.即使火箭成功回收,也只是迈出了火箭重复使用的第一步。

10.11.文中划线句子未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

B.举例子

C.引用

D.作比较

12.13.下列对文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造价高昂的运载火箭已经摆脱了“一次性”用品的角色。

B.在海上平台上回收火箭比陆地平台更难,科学家们选择海上平台回收火箭,表明了人类敢于挑战困难的伟大精神。

C.选文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火箭回收的现状及难度。

D.第⑤段加点词语不可以删去,“专家预计”四字,使“一旦这些技术可以完全实现,将大大降低发射成本”这一说法更具权威性,说服力。

四、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4.本文作者___________(人名),字晓岚,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山门圮于河 (________)   ②阅十余岁                 (________)

③不亦颠乎   (________)   ④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________)

16.文中寺僧、讲学家和老河兵对于如何寻找石兽都有自己的看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他们各自寻找的方法。

17.讲学家和老河兵在发表看法之前都“笑”了,请你分析二者因何而笑,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18.本文故事曲折,结尾画龙点睛地议论一句,戛然而止,揭示主题,余味无穷。

请你说说本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五、句子默写

19.根据提示填空。

①千里冰封,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雪》 毛泽东)

②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辛弃疾)

③____________________,梨花落后清明。

(《破阵子》 晏殊)

④《陈涉世家》中最能反映陈涉不满现状,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⑤《商山早行》诗中把早行情景写得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词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请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古今义:

 (8分)

1.文叔为白衣时古义:

()今义:

()

2.亲党皆绝之古义:

()今义:

()

3.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古义:

()今义:

()

4.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古义:

()今义:

()

七、诗歌鉴赏

古诗赏析

(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0.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21.

(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

(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

八、名著阅读

22.名著阅读

请从以下名著人物中选择你最熟悉的一个,参照示例,为其制作一张人物档案卡片。

猪八戒      虎妞          鲁智深        简·爱

九、作文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名、校名。

(1)“洪荒之力”是2016年网络流行词之一。

2016年8月,中国选手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杀出重围”、晋级决赛。

赛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她以一句“我已经用尽洪荒之力啦”红遍神州。

如今,“洪荒之力”被频频使用,多用来形容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也显示国人在过去一年中“状态很拼”。

掀开尘封的记忆,我们也曾有过许许多多用尽“洪荒之力”的往事,请以“那一次,我用尽了洪荒之力”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内容积极向上,事件的过程清晰,描写细致,富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2)紫苏炒黄瓜,本来两个食材单独吃都很棒,但是菜里放了很多辣椒,导致紫苏和黄瓜的味道都消失不见了,留下的只是辣,舌头麻麻的,在张口伸舌的瞬间,完全忘记了紫苏和黄瓜的味道,慢慢地,人越来越喜欢追求纯正的原味了。

食物如此,生活亦然。

请以“本真的味道”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文言文阅读

1、

五、句子默写

1、

六、课内阅读

1、

七、诗歌鉴赏

1、

八、名著阅读

1、

九、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