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态课堂研究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1996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态课堂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生态课堂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生态课堂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生态课堂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生态课堂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态课堂研究实施方案.docx

《小学生态课堂研究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态课堂研究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态课堂研究实施方案.docx

小学生态课堂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课题实施方案

倪术萍

一、课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这么多年,在推进的过程中荆棘满地,尤其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偏远乡村,小学基础教育面临许多挑战。

要是新的课程改革成果,新思维,新理念浸润乡村,优质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乡村的人民教师承担着既艰巨又复杂的历史重任。

在乡村小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高要求不相适应,乡村小学教学在实践中仍旧存在教师以讲为主,豪占学生的课堂时间;学生极其不情愿的被迫接受,课堂教学效率偏低;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压力大,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只要学生的分数上去了,教师就满堂灌、满堂练、课后补,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弄的教师和学生及其家长的矛盾日益激化,因教师教学行为不当使得学生辍学、失学的现象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

所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优化学校的教学环境等,仍然是小学教学研究的疑难问题。

在新的形势下,小学教学研究需要找到新视角、新思路;提高教学效率探索新途径,新门道。

由此,“小学生态课堂教学”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可以独树一帜,找到新的奋斗方向。

二、课题的界定和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1.“生态课堂教学”:

依据生命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的观点,“生态课堂教学”顺应学生“自然生长”,适应师生生命成长需要,通过构建小学生态课堂教学,使学生“自然生长”与教师“助长”的有机结合,这是一种崇尚自主的课堂,是一种互为互动的课堂,是一种整体和谐的课堂,更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

2.教学模式

以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教学是一个生态系统。

教学环节之间具有“整体关联性”,各教育生态因子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生态化教学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着眼于教学的生命性、生长性、生成性和生活性。

教学中主体因子的正向变化影响着教学环节和过程的优化,反之,教学中主体因子的逆向变化影响教学的低效或无效。

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如果能够建起“绿色课堂生态教学”模式,通过实施生态化教学促进师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无疑是一种贡献,而这种探索与研究是具有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的。

这种教学模式从微观上整体把握教学活动及各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和功能;作为课堂程序则突出了课堂教学的有序性、稳定性、可操作性。

本课题以师生个体发展为主线,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审视小学教学,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原动力,实施生态化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的生态环境,追求教学的和谐高效,促进师生生命成长,从而实现教学优质化。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我们常提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形态。

本课题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以人为本,关注绿色生态的课堂教学,关注师生课堂的共同成长;通过对小学生态化教学的实践探索,促进乡村小学课堂教学和谐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生态课程标准

(1)生态课堂是“生本”的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强调学生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

以学生发展为本,其核心成分应该是通过最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发展的真正统一。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以下四种要求。

第一,要面向全体学生。

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应受到关爱。

第二,要面向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即关注的不只是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和提升。

第三,发展学生的个性。

美国心理学家H·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促进学生具有自身特征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四,学生的发展还应当是在自己与学生以后的成长(或终身学习)有着共同的外延,其效果应逐渐在学生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显现。

(2)生态课堂是“情境”的课堂。

生态总是和环境联在一起,关心生态就是着意改善生态环境。

恩格斯说“人是环境中的人”,课堂是师生活动的生态环境,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情境。

布朗、科林斯等学者认为,认知是以情境为基础的。

由于忽视了认知的情境性,传统教育阻碍了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教育目标的达成。

数学教育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将日常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的资源,将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上升为学校数学的知识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学生独立地解题,学生的差异和资源就会逐渐显著。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尽可能全面地把握学生的活动情况,努力搜集和捕捉学生中生成的有用资源和问题资源,呈现和利用各种资源构建生成的有情境的课堂。

(3)生态课堂应是“体验”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学生要想牢团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

”因此,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体验性学习”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进行内省体察,养成某些行为习惯,形成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

它是一种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主要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以感受、经历为指向的,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学生心理认知、成长规律的学习方式。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指导、创设情境,提供信息资料、工具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4)生态课堂应是“合作”的课堂。

班级是一个群体的集合,群体动力是最常见的生态现象,合作共生是最基本的生态表征,因此课堂中的合作交流应该是最基本的社会需求,也就当然地应该成为知识探索,情感交流的主要活动形式。

就小学阶段而言,“合作学习”的重点要放在“愿合作”与“‘能合作”上。

即:

学生有合作的意愿,不抵制合作,认识到“合作”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明白自己在合作过程中的个人责任、并扮演积极的角色;知道如何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下与人相处,怎样妥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怎样帮助、协调同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与质量等。

具体操作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在预习中合作交流——质疑问题;

(2)在新知中合作交流——加深理解;(3)在练习中合作交流——拓宽思路;(4)在评价中合作交流——促进发展。

(5)生态课堂是“愉悦”的课堂。

愉悦是一种幸福、快乐的心理状态。

给儿童以幸福的童年不仅是教育的目标,也成为教学过程的追求。

愉悦来源于心理的满足,来源于创造的成功,来源于个体为群体的接纳。

 ①满足学生“好奇”、“好学”的心理需求。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巧妙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好奇心,处于一种定向的认知活跃状态,以积极的心态态来摄取新的知识。

②满足学生“好动”、“娱乐”的需要。

教学中要以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如皮亚杰所说:

“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爱”。

兴趣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作用,所以课堂教学要尽可能生活化、活动化、游戏化。

③满足学生“好胜”、“成功”的心理需求。

从小学生情感发展来看,随着学习在生活中日益重要,与学习兴趣、学习成败相联系的情感也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他们害怕学业上的失败、害怕测检不合格、害怕比不上同学,通过对学生学习反应的正面强化,既对学生认知评价全面及时,又使之情感激励,达到鼓舞士气,继续努力的效果,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④满足学生“依恋”、“被爱”的心理需求。

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他的基本社会需求是怕家长老师指责、怕同学讥笑、怕没有好朋友同他玩耍。

他们十分崇敬教师、热爱老师,也喜欢取悦教师,以得到老师对他的爱,这种爱是非常单纯、纯洁的。

数学课堂要努力诱发学生产生快乐情绪,引起学生产生相应情感,对学生的关怀、人格的尊重、学习的严格要求融入每一爱的行为之中,孕育出师生间良好的情感状态,并把这种感情推移到整个学习活动中。

课堂中不应有体罚、生硬、冷漠,应让学生有一种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感觉。

总之,本课题研究切入课堂教学的实际,从课堂的细枝末节处研究生态教学,在实践操作上探索生态化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高效课堂,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探究生态课堂教学

探索生态化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激发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源动力,建构自学、自主、自由的课堂,凸现教学的生长性、生成性;抓住预习指导、情境创设、目标导向、交流展示、反馈拓展等环节,优化教学过程。

2.探究师生心理因素对构建生态课堂的影响。

将健康的心理融合到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促使课堂上师生心理情感的和谐。

重点研究生态课堂教学健康心态的构成要素;建设宽松、平和的课堂。

3.通过研究拓展教学的思路,对我校教师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全面提升乡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参考,促进教学优质化。

通过研究,从教学实践中升发理性思考,丰富对生态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形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模式。

通过生态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四、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一)研究的对象:

前锋小学学生和教师。

(二)研究的内容:

探索生态课堂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两者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上。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习的引导者、潜能的开发者,要做到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以教助学,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达到互动、交流、合作的教学情境;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公、学习的自主者、潜能的发挥者,要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教师分享到“教学相长”的喜悦,达到互勉、互助、互进的和谐氛围。

五、研究的原则及方法

本课题研究中秉持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1、 实践性原则

本课题研究重点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研究,探索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突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2、发展性原则

本课题研究从发展的角度观察问题,以发展的思路致力于问题的解决,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重要目标,在新的理念与传统教育经典思想之间厘清源流,寻求融合,谋求发展。

3、创新性原则

本课题研究注重传承、借鉴基础上的创新,在学习、吸收、消化传统教育经典思想中寻找创新点,取得新突破。

研究成果做到视角新、思想新、方法新。

能够推广应用,在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本课题采用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

1、调查法:

综合运用多种调查方法和手段(如问卷、座谈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现状、学生状况及教师教学方式等问题的调查,全面了解教师教学方式对课堂生态的影响,制定改进措施。

2、文献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教育生态学研究的前沿信息,吸纳优秀成果,丰富理性认识,提高研究水平。

3、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侧重应用研究,研究人员必须深入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通过教学思维方式的创新,教学行为方式的改进,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生命的“自然成长”,从而实现教学优质化。

六、研究的措施

(一)在研究过程中逐步改进和完善研究方案

1、积极组织,形成课题管理、研究网络,组建务实、有力的研究队伍,调动主研人员、实验学校的积极性,落实研究目标和任务,针对课题研究的关键性问题,开展科学、规范的研究。

我校主研人员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开展工作,以学校教科室牵头(倪术萍负责),力求语文、数学学科组均衡发展,同步进行的方式,不断修订研究计划,开展工作。

倪术萍负责语文学科组,钟兴萍负责数学学科组的研究。

2、教科研一体化,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能动作用,积极组织语文、数学教研组开展有效的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

(二)学习培训

1、组内培训:

课题组主要分语、数学科,各学科负责人对参研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收集学习资料,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参研教师专题学习;指导教师充分利用进修学院培训部网页,查阅学习资料,丰富学习培训内容,了解教育生态研究的前沿信息。

2、校级培训:

开展“小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讲座。

一是生态化教学理念的讲座,二是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讲座。

3、校外培训:

积极组织主研和教师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每一次研讨活动,回校后进行传达和交流。

(三)注重研究的管理过程,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

1、把研究与学校常规管理紧密结合,把教师的考核纳入期末考评之中。

2、把研究与学校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因为经验与问题来源于课堂,所以我们重点把研究深入到课堂,听“生态课堂教学研究”课。

要求教师的展示课要紧紧围绕生态教学模式设计。

其次就是写“小学生态课堂教学”的教案,纳入学校教案检查环节之中,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

3、抓好生态课堂管理,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管理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还包括教师的自我管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管理以及教师对课堂环境的管理等等。

在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管理上,我们的要求是:

(1)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

(2)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预习提纲。

(3)根据预习提纲制定合理的预习指导方案,交给学生预习方法。

(4)结合课堂模式,不生搬硬套,灵活运用。

(5)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

利用教学资源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合理分配学习小组等。

在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管理上,我们的要求是:

(1)每节课配齐学习用品。

(2)上课积极预习、专心听讲。

(3)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4)遵守课堂纪律。

(5)小组合作积极探究,在组长的领导下实现自我管理。

4、各学科组每学期承担校级课题研究阶段成果汇报课和成果总结交流。

七、预期成果

1.初步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小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2.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八、组织管理

1.领导小组

组长:

彭杰(校长)

组员:

倪术萍张晓玲钟兴萍王世富

2.研究小组

组长:

彭杰(校长)负责理论指导、活动策划、总体调控、经费保障

主研人员:

倪术萍(大队辅导员) 负责课题方案、计划、总结、活动策划

钟兴萍负责课题方案、计划、总结、活动策划

王世富负责课题网络管理,图片、视频、资料上传、

张晓玲负责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撰写课题活动简讯等

3.每个参研老师都必须以自己所交教学班为阵地进行课题研究,每学月上交一份质量较高的课题总结(经验、论文、案例、教学叙事等)

九、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预定一年时间完成,分为研究准备阶段、前期研究阶段、中期研究阶段和后期总结阶段。

研究准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

筛选问题进行课题论证,申报立项。

前期研究阶段(2015年4月——2015年6月):

调查研究,撰写实施方案,开题。

落实研究任务,边研究边改进。

中期研究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0月):

中期调研,形成中期研究报告;进一步修订方案,改进方法、策略,提高研究实效。

后期总结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撰写工作报告、研究报告,完成结题工作。

2015-03-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