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亿片片剂生产车间布置.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3188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3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5亿片片剂生产车间布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5亿片片剂生产车间布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5亿片片剂生产车间布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5亿片片剂生产车间布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5亿片片剂生产车间布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5亿片片剂生产车间布置.docx

《25亿片片剂生产车间布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亿片片剂生产车间布置.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5亿片片剂生产车间布置.docx

25亿片片剂生产车间布置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年产2.5亿片片剂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学院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专业

制药工程

班级

1班

学号

3010207300

姓名

李婷

指导教师

朱宏吉

一、绪言

1.1项目概况

本次设计内容为年产2.5亿片片剂生产车间的设计。

作为制药工艺学的课程设计,要求结合课程内容,并结合现实生产环境与流程设计相应的工艺流程,根据GMP规范设计车间平面布置并完成重要设备的装备图。

在此设计中,我们选择以贝诺酯片剂的生产作为例,完成片剂生产车间的设计。

1.2设计依据

本设计以片剂车间生产实习的现场观察学习和收集的理论数据为基础,以中国药典和相关材料作为依据,同时参考已有SFDA和制药行业执行的《医药设计技术规定》、《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医药工程设计文件质量特性和质量评定实施细则》、《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多种设计规范。

1.3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1)在设计中严格遵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设计。

(2)对设备的选择,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基础上,考虑节能高效,经济方便,实用可行的原则。

(3)为保证控制区的洁净度要求,采用全封闭的空调系统。

所用原料均必须符合国家相应标准。

(4)遵守防火,安全,卫生,环保,劳动保护等相关规范制度。

严格质量管理制度,推行质量责任制,严格工艺设计质量。

1.4生产任务

本设计为年产2.5亿片片剂车间设计,文中以贝诺酯片剂的生产为例,设计年产量为2.5忆片贝诺酯片的片剂生产车间。

同时,考虑有效处理三废,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保证环境友好型生产。

1.5生产方法

本次设计中,贝诺酯片剂采用湿法制粒,淀粉糊精制成软材,与羟丙基纤维素混合,12目尼龙筛制湿粒,60℃~65℃烘干,12目整粒,然后与羧甲基淀粉钠、微粉硅胶混匀后压片片采用湿颗粒压片,包衣,质检,包装。

具体工艺在第二章中具体说明。

1.6车间组成

片剂生产车间可分为三个区域,按功能将其划分为混配成型加工区,辅助功能区和卫生与安全区。

混配成型加工区可具体分为:

外请,配料,混料,质粒,压片,包衣,包装(内包和外包)区;辅助功能区可分为除尘,制水,配电、空凋,维修,洁具存放,管理控制区等;卫生与安全区可分为:

休息,卫生间,更衣室,安全通道,进化走廊等区域。

具体布置在第三章中具体说明。

1.7生产制度

全年生产天数:

工作日=全年-法定假日-停机保养日=365-52-13=300天

日生产班数:

一日一班

全年生产班数:

300×1=300班

日有效工作时间:

8小时

全年生产小时数:

300×8=2400小时

二、生产工艺说明

2.1贝诺酯简介

英文名:

Benorilate

中文拼音:

Beinuozhi

又名:

扑炎痛、解热安、苯乐安

化学名:

2-(乙酰氧基)苯甲酸4’-(乙酰胺基)苯酯

分子式:

C17H15NO5

分子量:

313.31

贝诺酯是一种很好的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环氧酶抑制剂。

为对乙酰氨基酚与阿司匹林的酯化物。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在沸乙醇中易溶,在沸甲醇中溶解,在甲醇或乙醇中微溶,在水中不溶;本品的熔点为177~181℃。

化学结构式如右图所示:

2.2原料特性规格

表2-1原辅料特性一览表

序号

名称

用途

备注

1

阿司匹林

主药

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粉末。

熔点135~140℃。

无气味,微带酸味。

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在潮湿空气中缓缓水解成水杨酸和乙酸。

2

对乙酰氨基酚

主药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有解热镇痛作用,能溶于乙醇、丙酮和热水,微溶于水,不溶于石油醚及苯。

3

羟丙基纤维素

黏合剂

本品为工业级纤维素醚的一种,主要用途为聚氯乙烯生产中做分散剂,系悬浮聚合制备PVC的主要助剂。

4

淀粉

稀释剂

崩解剂

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其中常用玉米淀粉。

淀粉的性质稳定,可与大多数药物配伍,吸湿性小,外观色泽好,价格便宜,但可压性较差,因此常与可压性较好的糖粉,糊精,乳糖等混合使用。

5

糊精

稀释剂

淀粉水解的中间产物,在冷水中溶解较慢,较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具有较强的粘结性,使用不当会使片面出现麻点,水印及造成片剂崩解或溶出迟缓;如果在含量测定时粉碎与提取不充分,将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所以常与糖粉,淀粉配合使用。

6

羧甲基淀粉钠

崩解剂

羧甲基淀粉钠(CMS)是变性淀粉的代产品,属醚类淀粉,是一种水溶性阴离子高分子型化合物。

通常使用的是它的钠盐,又称(CMS-Na)

形状:

白色或黄色粉末,无臭、无味、无毒、热易吸潮。

溶于水形成胶体状溶液,对光、热稳定。

不溶于乙醇、乙醚、氯仿。

7

微粉硅胶

润滑剂

由于微粉硅胶具有粒度小、孔容大、表面活性强的特点,从而在啤酒、食用油生产过程中做稳定剂过滤剂,涂料油化生产过程中做消光剂,塑料薄膜生产中做开口剂,日用化工生产中做高级填充剂,制药行业做助流剂等。

2.2.1辅料的选择原则

任何药剂在制备过程中都要选用一些辅料。

在片剂的处方中除主药粉末外,还常常根据需要加入稀释剂、润滑剂(或助流剂)、崩解剂等附加剂。

由于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及生物利用度等有很大的影响,片剂中药物及添入的附加剂均能影响片剂的崩解及主药的释放、吸收。

因此辅料是制备片剂的重要材料,它不仅是原料赋形的基础,还由于本身具有的性质,对片剂的制备工艺、稳定性、安全性、产品质量、疗效等有重要影响。

选择辅料一般基于如下原则:

(1)加入辅料应增加药物的物理及化学稳定性。

(2)辅料与药物混合后所得的混合物料应有适当的流动性和分散性。

(3)选用辅料应能提高至少不妨碍制剂的药效。

(4)辅料的加入不会增添制剂的毒副反应,最好能改善制剂质量。

2.3化学反应和生产步骤

2.3.1贝诺酯合成反应

图2-1贝诺酯的合成反应

2.3.2生产工艺步骤

制剂的工艺流程是以保证实现处方的功能主治为目的,紧紧围绕功能主治的要求,对药物的处理原则、方法和程序所作的最基本的规定。

它决定着制剂质量的优劣,也决定着该制剂大生产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工艺流程的选择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制剂剂型以及药物的类别要求、生产可行性、生产成本等因素来决定。

贝诺酯片剂制剂的生产过程简图如下所示:

图2-2贝诺酯片剂工艺流程简图

2.4流程叙述

2.4.1物料走向

从仓库来的原辅料、内包材料运至脱外包室,脱去外包装或将外包装清洁后经气闸进入洁净区,原辅料进入贮料室、内包材料进入内包材间贮存。

须粉碎的原辅料在粉碎室内经高效粉碎机粉碎,振动筛过筛,按处方量称取各种原辅料,加入到制粒机,同时加入经制浆锅制得的粘合剂制成粒,整粒后置沸腾制粒干燥机或药物干燥烘箱干燥得干颗粒,经快速整粒机整粒,颗粒投入多向运动混合机,加润滑剂总混。

颗粒检验合格后送压片机压片后得素片,需包衣的素片投入高效包衣机,喷入经制浆锅制得的包衣溶液,热风干燥得包衣片;铝塑内包,传送至外包室,人工装盒,装箱,打包完成外包,片剂生产即完成,成品送至仓库待检区。

2.4.2操作条件

根据以上原则,在符合GMP要求的条件下,本次设计中,控制工艺条件为全封闭的空调控制系统,洁净区的洁净度要求为100000级。

烘干温度为60℃—65℃。

三、车间平面布置说明

布置目的是对厂房所使用设备的排列做出合理的安排,对车间今后生产的正常进行,产品的质量、及对经济指标,特别是基建费用有重大影响,它关系到整个车间的命运。

不合理的布置会对整个生产管理造成困难,对安全造成隐患,给维修造成困难,导致人流物流紊乱,造成交叉污染,增加动力消耗,增加建筑、空调净化和其他安装费用,所以,平面布置方案设计时,除与车间的有关人员详细磋商外,要反复全面考虑,多征求意见,密切与非工艺专业设计人员协商,使之更加完善。

3.1全厂总平面布置

全厂总平面设计为本设计的一项首要任务,总平面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新建厂房能否节约而有效的顺利进行,影响到建厂后的生产、管理、成本、能耗等各个方面,同时还影响到全厂的美观和今后的发展。

3.1.1全厂平面设计任务

(1)在满足生产流程条件下,结合厂区地形情况,经济合理的安排场内外各建筑物、构筑物﹑堆场等的相对位置,使建筑群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2)确定厂内外运输方式﹑运输布置,合理组织人流﹑物流;

(3)绿化美化,考虑卫生﹑消防条件,创造美好的工作条件。

3.1.2厂区概况

(1)靠城近路,在城市规划的区域范围内,有现有的供电动力系统和较便利的交通条件。

(2)工业布局符合安全环境保护要求,符合城市的近期和远期规划,地势平整,减少了三通一平的工作量,且排水良好;

(3)厂址靠近水源,保证供水充足,有可靠的供电网和输、供电系统;

(4)厂址附近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有充足的施工力量、建筑材料供应,有充足的施工、设备组装、堆放场地。

3.2车间平面布置

3.2.1车间平面布置原则

(1)车间平面布置首先必须适合全厂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应尽可能使各车间的平面布置在总体上达到协调、整齐、紧凑、美观、相互融洽、浑为一体。

(2)摘自GMP

1)应根据药品品种、生产操作要求及外部环境状况配置空调净化系统,使生产区有效通风,并有温度控制、必要的湿度控制和空气净化过滤,保证药品的生产环境。

(第四十九条)

2)工作区和中间物料贮存区应有足够的空间,以有序地存放设备和物料,避免不同药品或物料混淆,避免交叉污染,避免生产或质量控制操作发生遗漏或差错。

(第五十条)

3)更衣室、浴室及厕所的设置不得对洁净室(区)产生不良影响。

(第五十一条)

4)生产区内可设中间控制,但中间控制操作不得对药品带来质量风险。

(第五十四条)

5)用于药品包装的厂房应专门设计和布局,以避免混淆或交叉污染。

(第五十六条)

6)原辅料的称量通常应在专门设计的称量室内进行。

(第五十八条)

(3)摘自《药品生产管理规范》

1)厂房必须按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要求划分洁净级别;胶囊剂的生产一般是在300000级洁净厂房。

(第十四,十五条)

2)根据工艺、设备等方面的要求,应备有安全和应急措施。

洁净区应有安全出入口及火灾报警消防设施。

(第十六条)

3)洁净级别不同的厂房之间应有缓冲设施。

人员及物料应分别通过与其生产洁净级别要求相适应的缓冲设施进入。

(第十九条)

(4)摘自《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1)车间布局应按生产流程要求,做到布置合理、紧凑,有利生产操作,并能保证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

2)工艺布局要防止人流、物流之间的混杂和交叉污染,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分别设置人员和物料进出生产区域的通道,极易造成污染的物料(如部分原辅料、生产中废弃物等)必要时可设置专用出入口。

洁净厂房内的物料传递路线尽量要短;人员和物料进入洁净生产区应有各自的净化用室和设计。

净化用室的设置要求与生产区的空气洁净度等级相适应;生产操作区内应只设置必要的工艺设备和设计。

用于生产、贮存的区域不得用作非本区域内工作人员的通道。

3)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内应设置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存放区域,且尽可能靠近与其相联系的生产区域,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混杂与污染。

存放区域内应安排待验区、合格品区和不合格品区。

4)下列生产辅助用室的布置要求:

称量室宜靠近原辅料室,其空气洁净度等级宜同配料室;设备及容器具清洗室需要在洁净区内清洗的设备及容器具,其清洗室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应与本区域相同;清洁室或灭菌室与洁净室之间应设置气闸室或传递窗(柜),用于传递原辅料、包装材料和其他物品。

5)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出口不宜与物料进口合用一个气闸或传递窗(柜),宜单独设置专用传递设施。

6)人员净化用室和生活用室的布置应避免往复交叉。

7)人员净化用室宜包括雨具存放室、换鞋室、存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