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9 人口迁移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1843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9 人口迁移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9 人口迁移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9 人口迁移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9 人口迁移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9 人口迁移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9 人口迁移学案.docx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9 人口迁移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9 人口迁移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9 人口迁移学案.docx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五人口与城市微专题19人口迁移学案

微专题19 人口迁移

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

加试要求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a)

1.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因素(c)

(2)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b)

一、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的迁移

美国老年人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淡水

分布及其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

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

矿产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

如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产城市的形成

2.经济因素

3.社会因素

(1)文化教育: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2)婚姻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3)政治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政策

可以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社会

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战争

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

如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c级特别提醒

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迁移最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也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

二、人口迁移的影响

真题设问

1.(2017·4月浙江选考)未成年人和老人迁入城市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2.(2016·4月浙江选考)分析贵州省将易地搬迁作为脱贫途径的主要原因。

考向和规律

1.考向: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原因及我国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2.命题规律

题型: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是本专题的重要考查形式。

材料特征:

多以我国或世界某区域近代或近期人口的迁移为背景呈现所需信息,其呈现方式有文字材料、统计图表、示意图等。

设问特征:

设问主要涉及人口迁移的特征、原因或影响等方面,需要考生对人口迁移有整体的认识或较全面的总结。

选项或答案特征:

主要围绕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设置选项,正确解答考题应主要根据材料具体分析,不能将教材的知识进行生搬硬套,否则很容易错答。

例1

 (2017·4月浙江选考)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

随着近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和老人随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入城市定居。

未成年人和老人迁入城市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 ②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③降低城市平均工资水平 ④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压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D

解析 从人口迁移角度来看,农村的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迁入城市,居住在城市生活,是城市化过程的表现之一,故①正确;未成年人和老人均属于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城市产业结构和平均工资水平均无影响,故②③错;未成年人和老人给教育、医疗卫生和交通等公共服务带来压力,故④正确。

例2

 (2016·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贵州省略图。

材料二 贵州省拥有国家级贫困县50个,贫困人口623万,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比重最高的省份。

根据“十三五”计划,贵州拟通过易地搬迁实现142万人口脱贫,就近相对集中安置迁出人口。

分析贵州省将易地搬迁作为脱贫途径的主要原因。

答案 人均耕地少;土壤贫瘠;地表水缺乏;交通运输不便等。

(2017·浙江绍兴期中)下图是四川、浙江、河南和广东2015年人口变化状况。

据此完成1~2题。

1.四个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甲、乙、丙、丁四个地区分别对应的省份可能是(  )

A.浙江、广东、四川、河南B.浙江、河南、四川、广东

C.四川、河南、浙江、广东D.四川、广东、浙江、河南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乙地区出生人数多,但实际增加人数少,故迁出人数最多。

第2题,广东经济发达,人口流入多,加之本身人口基数大,导致出生人数和增加人数都较多,故丁为广东。

河南人口基数大,出生人口多,乙为河南。

浙江人口最少,出生人口在四省中最少,故丙为浙江,甲为四川。

故选C。

(2018·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香港是典型的移民城市,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香港外来移民数量猛增。

完成3~4题。

3.移民来源以两广和福建一带为主的原因是(  )

A.社会文化因素B.政治因素

C.环境因素D.经济因素

4.移民涌入,可极大地促进该时期香港的(  )

A.钢铁产业B.纺织产业

C.汽车产业D.旅游行业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香港外来移民以两广和福建一带为主,原因是香港和两广、福建有渊源,香港居民很多是这三地的后裔,据此选A。

第4题,移民涌入,可极大地促进该时期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选项中纺织产业属于此类工业,选B。

(2017·浙江宁波余姚中学期中)位于亚洲西部的叙利亚是中东主要的石油出口国。

2015年有超过400万叙利亚人逃往国外,在土耳其境内的180多万叙利亚人是世界上最大的难民群体。

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叙利亚人口大量迁移到国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宗教B.战争C.教育D.经济

6.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多分布在邻国土耳其、黎巴嫩、约旦、伊拉克、埃及等国家,主要原因是(  )

A.距离近,易于到达B.周边国家经济发达

C.周边国家劳动力缺乏D.文化等因素差异大

答案 5.B 6.A

(2017·浙江温州选考模拟)下图是以我国东部某市760万手机用户为样本,统计的该地人口年龄数据。

读图,完成7~8题。

7.新居民迁入,对该市人口状况的影响是(  )

A.提高迁入地死亡率B.加剧迁入地老龄化

C.提高了青壮年比例D.提高人口预期寿命

8.推测新居民迁入该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环境B.人口政策

C.医疗卫生D.收入差距

答案 7.C 8.D

解析 第7题,读图,迁入该市的人口主要以青壮年人口为主,缓解了迁入地的老龄化,降低了迁入地的死亡率;人口预期寿命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人口迁移关系不大。

第8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待遇高,是吸引青壮年人口迁入该市的主要影响因素。

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年份

比重(%)

地区

2005年

2010年

东北地区

6.95

6.20

北部沿海

11.97

13.22

大西北地区

3.13

4.13

黄河中游地区

7.98

11.14

大西南地区

10.98

13.53

长江中下游地区

9.71

11.01

东部沿海地区

20.58

19.86

南部沿海地区

28.70

20.91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__,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案 

(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2)南部沿海地区

有利影响:

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任答两点)

不利影响:

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增多 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解析 

(1)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及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

(2)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吸收流动人口数量最多。

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方面;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压力和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主要原因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崛起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

28、29加试加练

10.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上海人口统计图中空白部分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名称。

(2)据图归纳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3)分析河南、四川、湖北三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4)有人认为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应限制外来人口,请你代为阐述理由。

答案 

(1)安徽。

 

(2)从中西部向东部地区迁移;从内陆向沿海地区迁移;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3)三省与北京、上海、广州的距离相对较近,交通便利;北京、上海、广州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对三省吸引力大;三省皆为人口数量多、密度大的省,剩余劳动力多。

 (4)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解析 

(1)对比图中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及图表信息,上海的外来人口中该空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占比例较大,应为经济较为落后且邻近上海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可能是安徽。

(2)根据图表信息可知,我国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表现为从中西部向东部地区迁移;从内陆向沿海地区迁移;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3)三省与北京、上海、广州的距离相对较近,交通便利;北京、上海、广州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对三省吸引力大;三省皆为人口数量多、密度大的省,剩余劳动力多,故河南、四川、湖北三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

(4)从人口大量涌入给城市带来的问题和压力方面来阐述理由。

11.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

流动人口由14439万人变为26139万人。

材料三 巴西政府于2007年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目的是加强家庭农业,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并起到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效果。

(1)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

(3)巴西政府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为什么能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

(4)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答案 

(1)社会文化因素 经济因素

(2)特点:

人口流动数量快速增长。

方向:

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

(3)因为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而巴西政府的支农政策,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4)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解析 

(1)结合材料判断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如东部人口比重上升,中、西部人口比重下降,流动人口数量增加,总结归纳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

(3)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趋势的原因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来分析。

(4)我国人口迁移对乡村的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结合实际回答即可。

(2018·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读“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重图”,完成1~2题。

1.亦庄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包括(  )

①中心城区迁出人口 ②来京务工人员 ③外国留学生

④本地区原有农业人口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2.影响亦庄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因素B.社会文化因素

C.经济因素D.生态环境因素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从题干可知,该区域并非是高校集中的区域,因而外国留学生较少。

第2题,该地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大量迁入。

(2017·超级全能生8月检测)下图示意北京、上海不同时期外来常住人口年均增速。

完成3~4题。

3.图示信息可以反映出(  )

A.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上海外来人口数量减少

C.北京迁出人口数量增多D.北京人口老龄化更严重

4.北京、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增速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与其他省经济差距缩小B.工资水平不断提高

C.农业生产水平提高D.城市人口容量不断下降

答案 3.B 4.A

(2018·浙江杭州检测)读“安徽省2015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年龄比例分布图”,完成5~6题。

5.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安徽省人口25~29岁的年龄段比例最高

B.安徽省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较轻

C.外出务工人员以青壮年男性为主

D.外出务工人员25~29岁中女性多于男性

6.影响安徽省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政策B.环境生态

C.文化教育D.社会经济

答案 5.C 6.D

(2018·浙江嘉兴联考)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

读“2016年我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图”,完成7~8题。

7.有关图中各地级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舟山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

B.衢州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出

C.丽水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入

D.温州地区的老年人口数为最少

8.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022年9月在杭州举行,为建设运动场馆,大量外来农民工将进入杭州,影响其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环境B.气候C.经济D.宗教

答案 7.B 8.C

解析 第7题,读图分析可知,除了衢州和丽水,常住老年人口比重都不同程度地低于户籍老年人口比重,主要是因为杭州、温州、舟山为人口净迁入地区,外来人口大多为劳动适龄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延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衢州和丽水为人口净迁出地区,外出青壮年较多,常住人口的老龄化程度高于户籍人口,因此B正确,C错误;舟山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A错误;温州地区的老年人口的比重最小,但是由于总人口较多,因此老年人口数不会最少,D错误。

第8题,由于亚运会需要建设运动场馆,大量外来农民工为了寻求就业机会进入杭州,因此影响其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故答案选C。

(2017·浙江余姚中学联考)读“四川省和广东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回答9~10题。

广东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年份

常住人口

(万人)

人口性别比

(男性/女性;

女性为100)

0~14

岁(%)

15~64

岁(%)

≥65

岁(%)

城镇人口

比例(%)

2000年

8642

103.82

24.18

69.82

6.1

55.02

2010年

10430

109.00

16.9

76.4

6.8

66.2

四川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年份

常住人口

(万人)

人口性别比

(男性/女性;

女性为100)

0~14

岁(%)

15~64

岁(%)

≥65

岁(%)

城镇人口

比例(%)

2000年

8329.10

106.98

22.65

69.90

7.45

26.69

2010年

8041.82

103.14

16.97

72.08

10.95

40.18

9.四川省和广东省相比,在2000年至2010年间,对四川省人口变化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显著增加,城市化进程快

B.人口性别比例进一步增大,男女性别比例失衡严重

C.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及城镇人口比例增速较快,老龄化程度较重

D.15~64岁人口比例增速最快,0~14岁人口比例下降幅度较明显

10.分析广东省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四川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广东省人口迁入量大,且迁入人口以15~64岁劳动力为主

B.四川省近年来人口出生率显著升高

C.广东省人口出生率明显升高

D.四川气候条件优越,死亡率低

答案 9.C 10.A

解析 第9题,读四川省人口普查统计数据表可知,人口数量减少(由8329.10万减少到8041.82万),A错。

人口性别比从106.98下降到103.14,B错。

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由7.45上升到10.95)及城镇人口比例(由26.29上升到40.18)增速较快,老龄化程度较重,C对。

15~64岁人口比例增速小于65岁及以上,D错。

故选C。

第10题,读广东省人口变化数据表可知,人口总数增加,而65岁及以上人口增幅较小,主要是由于广东省经济发达,大量年轻劳动力迁入,故选A。

读“北京市人口发展数据示意图(单位:

万人)”,完成11~12题。

11.据图可知2011~2014年北京市(  )

A.常住外来人口与常住人口协调发展

B.常住人口增速小于常住外来人口增速

C.2013年以后城市中心逐渐衰落

D.2013年后常住外来人口减少

12.北京常住外来人口增速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京环境污染严重

B.受叶落归根传统思想的影响

C.受到当地人们的歧视

D.经济增速回调

答案 11.B 12.D

解析 第11题,读图可知,常住人口的增速小于常住外来人口的增速,2013年以后人口增速变小,但是常住人口仍在增加,城市中心没有衰落;由图可知,常住人口与常住外来人口发展不协调,如果发展协调,两者的增速曲线应该是平行的,故B项正确。

第12题,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人口迁移动力减弱;常住外来人口增速减小与传统思想和人口歧视关系不大;近年来北京城市环境在好转。

(2017·浙江绍兴适应考)360大数据中心基于9亿用户春运前夕至除夕的迁徙态势,发布了2017春节“空城指数”,广东有四个城市位列前五。

其中,东莞空城率达69.26%,当选最“空”城市。

而江西成为春节前流入人口最多的省份,堪称最“拼”省份。

据此完成13~14题。

13.影响东莞当选最“空”城市的主要因素有(  )

①政治因素 ②自然因素 ③文化因素 ④经济因素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4.江西省因最“拼”而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人口老龄化加剧B.就业压力加重

C.人地矛盾加剧D.城市人口比重下降

答案 13.D 14.A

解析 第13题,东莞位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年轻劳动力;而春节为中国传统节日,受文化因素影响,大多数打工者回乡过年,故选D。

第14题,由于外出务工多为年轻劳动力,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剧,A对。

就业压力变小,B错。

江西省最“拼”,说明外出务工人口多,当地的人地矛盾得以缓解,C错。

外出务工者多为农村劳动力,城市人口比重上升,D错。

15.下图为“我国某城市1990~2011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变动情况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动包括________增长和________增长两方面。

(2)上图中,该城市人口增长率为零的年份是________,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________。

(3)影响1990~2011年间该城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4)简述该城市的人口迁移状况对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 

(1)自然 机械 

(2)1993 2011 (3)经济因素

(4)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区域间交流等。

解析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动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两方面。

(2)读图可知,1993年两者(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迁入率)之和等于0,说明人口停止减少,则人口达到最少,该城市人口增长率为零。

1993年后,两者(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迁入率)之和大于0,说明人口持续增加;到2011年,两者之和仍大于0,人口总量最多。

(3)目前,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4)该城市的人口迁移状况对其产生的积极影响有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区域间交流等。

16.(2017·东阳调研)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

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概述图一、图二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答案 图一:

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上海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图二:

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

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部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部郊区,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

解析 从图一看,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逐渐趋向合理,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

从图二看,中心城区的常住人口规模小于郊区,增长幅度也低于郊区。

这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促进郊区城市化进程;也有利于促进上海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

17.读“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其原因是什么?

(2)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3)举例说明引起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原因。

(至少说出2条)

(4)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现象,举例说明美国老工业区对其的拉力因素。

(至少说出2条)

答案 

(1)东北部气温较低,被称为“冷冻地带”,阳光不够充足,工业发达,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地价上涨等;而南部、西部被称为“阳光地带”,环境较好;西部、南部新资源的开发、新工业的兴起。

(2)国内人口迁移

(3)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新资源的开发和新工业区的建立;环境质量的改善等。

(4)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