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二课时教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1780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二课时教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二课时教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二课时教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二课时教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二课时教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二课时教案完整版.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二课时教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二课时教案完整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二课时教案完整版.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二课时教案完整版

课题:

5搭石第2、3课时总计第节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通过具体事例体现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动作的描写,感受家乡的景色美以及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心灵美,并受到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搭石,那看似普通的搭石,还是村里一道风景呢!

那它到底美在哪呢?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旧知,重点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品味“搭石美”

1.文章哪些语句体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小组内轮流品读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三、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学习2-4自然段)

课文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写了哪些事?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直到满意了才离去。

抓住重点词语感受人们的细心,和为他人着想的精神。

(板书:

善良美)

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此段。

“无论怎样”、“只要”、“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才肯离去”生动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胃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板书:

协调有序)

(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3)让学生模仿走搭石的样子,从而体会“走石图”的美。

(4)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读出整齐的节奏和韵律,来体现和谐之美。

(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感受画面美。

(板书:

画面美)

(6)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运用比喻,巧用叠词生动地表现了搭石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似乎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3.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受吗?

(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同学们一起来感受这份美吧,听老师范读。

4.学习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出示学习提示:

 A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抓住“理所当然”,总结前面的内容升华感情。

B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尊老)(板书:

尊老)你们的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结:

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5.小组汇报。

6.师小结写作方法:

通过具体事例体现事物特点。

四、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谈话交流。

3.升华情感,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结:

是呀,这些文字虽然朴实,但是这些简单的事情中却闪烁这人么美好的思想,美好的心灵,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是那样的纯朴,人们总懂得互相礼让,互助互敬、尊老爱老,他们早把这样事情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设计意图:

真正由搭石构成的美是表面的美,浅显的美,而本文宣扬的是看不见的人性美,这一设计让学生通过抓重点字词、想象等方式体会乡亲们美好的心灵。

刚才我们学习也了解了家乡搭石的美。

此刻,你想发出怎样的赞叹?

作者又是发出怎样的赞叹的?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课件打出,齐读)赞美怎样的精神?

作者仅仅是写搭石的精神吗?

小结:

没错,作者表面在写搭石,实际是借家乡的搭石来颂扬默默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

这种在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写法叫以小见大(板书)。

现在带着你对课文的体会及你丰富的感情在音乐声中自由读课文吧。

五、总结阅读方法。

1.交流:

本课学习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2.反思:

快速阅读时会遇到什么问题?

3.总结:

要集中注意力,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暂时忽略,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

六、拓展延伸:

作者真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呀,他把平平常常的一件摆搭石走搭石的事儿介绍得这么具体,虽然事例平常,语言朴实,却让我深切感受到了美。

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否也曾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呢?

谈一谈吧!

 

板书设计:

摆搭石早早摆好

及时更换

搭石走搭石协调有序心怀他人,无私奉献

互让敬老

赞搭石:

联结小路与情感

第三课时

完成《智能训练》

教后思考:

 

《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

 1、水手的笑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什么联系?

(课后第2题)

 2、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

(课后第3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按什么方法学习《跳水》的前三自然段?

(板书:

注重事物的联系)

     2、一学生复述课文第1~3自然段的内容,体会故事的“趣”。

     [演示GAI课件1]动画:

一艘轮船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航行。

船上的水手、船长的儿子正在逗猴子取乐。

突然,猴子抢了孩子的帽子又撕又咬,做怪相,逗得水手大笑,孩子气得脸通红。

    3、学生摆放卡片,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水手、猴子、孩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二、学生质疑

    导语:

故事又是怎样发展?

如何结束?

事物间的联系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请继续看画面。

    [演示GAL课件2]动画:

猴子将帽子放到最高横木的一头后,爬到桅杆的顶端,孩子摇摇晃晃走上横木取帽子。

水手全都吓呆了。

    1、学生摆放卡片,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形成如下板书:

    2、看了、听了故事的后部分,你们感到什么问题最不好解决,告诉老师。

      (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设计教案。

    3、学生质疑:

     孩子为什么非要拿到那顶不值钱的帽子?

     为什么孩子在横木上难以转身?

     船长会不会向孩子开枪?

     “40秒钟”,时间很短,为什么大家觉得它太长了?

     (老师板书:

拿帽 开枪 转身 40秒钟)

三、精读,理解

    导语,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会读书,爱动脑筋。

那么,这些问题由谁来解决?

    1、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故事的“险”。

     小组讨论:

孩子为什么非要拿那顶不值钱的帽子?

   (小组争先发言:

 孩子觉得自己是人,却被小小的猴子耍了,太丢人了。

 水手的哄笑,大大地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猴子的放肆,水手的大笑,使孩子觉得自己太没面子……)

     书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孩子觉得自己太没面子了?

(学生读书)

    听听,猴子好像在说什么?

    (学生想象 回答:

 来呀,来拿你的臭帽子吧!

 哈哈!

笨蛋,你是拿不到你的帽子的!

……)

    真气人,孩子怎么想?

   (学生想象回答:

 哼!

死猴子,我非把你捉住拿回帽子不可。

 你不要高兴得太早,看我怎么收拾你!

……)

     为了夺回面子,维护自尊,洗刷耻辱,孩子又是怎么做的?

(一学生读有关句子)

    “气极了”这三个字该怎么读?

(气愤,语气加重)试读,齐读。

     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吓呆了”是什么样子(学生体会:

口张得大大的,眼睁得圆圆的,全身僵硬,气也出不来了,呆若木鸡了。

    这三个字又怎么读?

    (学生体会:

语音要小,语速要慢,“呆”要重读。

师范读,生自读、齐读。

     下面讨论大家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孩子在横木上难以转身?

    (学生讨论:

书中描写孩子处于绝境的两个句子,第一句讲桅杆高,甲板硬,从横木上掉下来,就会粉身碎骨,说明处境危险。

第二句同样讲他的处境危险。

从图上可看出横木周围没有遮拦物,没有扶手,横木很窄。

此时,孩子心中也很紧张,他稍微一动,就会失去平衡,掉下来,更不可能转身了。

    写孩子处境危险的这两句话又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紧张,语速稍快)齐读。

     请一学生读本段最后两句。

学生评析。

     按要求读有关句子。

     同学们,难道我们就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被摔死吗?

快想办法救救他呀!

   (学生想办法:

 搭云梯。

 拉网接。

 抬垫子。

 叫水手爬上横木抱孩子。

 叫直升飞机……)

     抽一位没发言但在思考的同学,问:

你觉得他们的办法行得通吗?

为什么?

    (生答:

行不通。

他们的办法虽然可行,但是时间不允许。

他们没有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若照他们的办法去做,孩子早就没命了。

    2、学习第5~6自然段,体会船长的“智”。

    导语:

大家的办法都很好,关键是时间不允许。

咱们还是看看船长是怎么化险为夷的。

请默读第5~6自然段。

     船长是怎么做的?

结果呢?

(板书:

瞄准 跳水 得救)

     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沉着、机智、当机立断)

     同桌同学讨论大家提出的第三个问题:

船长会不会向孩子开枪?

    (正方发言:

 会开枪。

为了逼孩子跳水。

 与其让孩子率死,或变成残废,长期痛苦,不如一枪打死……

    反方发言:

 不会开枪。

因为世界上没有父亲向亲生儿子开枪的。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

开枪打死自己的儿子,岂不是没有人性了吗?

 不会的。

打死了儿子,就断子绝孙了。

即使开枪,也不会打在儿子身上……)

    大家发言很激烈,也很精彩,我们还是看看书吧。

齐读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思考:

如果要开枪会喊“三”吗?

(不会)有个同学讲得好,即使开枪也只是鸣枪示警,不会朝孩子身上打。

     讨论:

父亲的话该怎么读?

    (学生体会:

命令,着急,大声喊。

每句后面一个字应拖读。

“二”比“一”读时语音还应长一些。

读出父亲迫切希望孩子跳水的语气。

     大家想想,猴子、孩子、水手,船长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请用“因为……所以……”,“……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回答。

(将此句式投射在银幕上)

    四、总结,深化

    1、大家的问题都解决完了,老师有一个问题请教大家:

风平浪静一词与《跳水》这个故事有什么联系?

   (学生发言:

 因为风平浪静,水手才拿猴子取乐,导致故事的发生。

 因为风平浪静,孩子才走向最高横木处于绝境,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因为风平浪静,船长才举枪命令孩子跳水,使故事走向高潮。

 因为风平波静,水手跳进大海很快地救起了孩子。

    总结:

谢谢!

从你们的发言中,老师体会到了“风平浪静”贯穿了故事的始末。

看似轻轻一笔,可见作者的匠心。

因此,我们作文时,特别是在描写自然环境时,一定要注意你所写的自然环境必须要与事情发展有联系。

    2、读完这课,你想到些什么?

    3、再次捧起书本,用你们的声音,你们的语气,向大家讲述《跳水》这个故事中最令人惊心动魄,最扣人心弦的一幕吧。

齐读第4~6自然段。

教学反思

     一、在“自主读识”—“检测词语”环节,在检测课文词语时相机教学多音字“咽”,此处我只是进行了口头教学,没有把多音字呈现在ppt上,也没有进行板书。

如果提前把它显示出来,孩子掌握的会更加扎实。

     二、在找学生朗读孩子处境危险时,虽然也找了几个同学读,但是有的地方读的感情不到位,没有充分表达出作者所描写的那种情况紧急处境危险。

主要原因是指导朗读时引导语言单一,如果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去引导一下,如当一个学生读得不到位,根据学生回答出的感受,教师可以引导:

老师听出来了,水手们真紧张!

     三、忽略了引导孩子体会事情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的。

在引导学生体会孩子心里变化过程之后应该顺势提出:

孩子为什么会遇险?

找出推动事情发展的因素。

水手、猴子、孩子缺一不可。

猴子在水手的取乐中放肆起来,去逗孩子,而孩子在猴子的戏弄中,在水手们的笑声中恼羞成怒、失去理智,最终将自己至于险境。

5.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汛、谴”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挽”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4、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

1、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

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

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

(什么是搭石?

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指导“惰、衡”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

抄写生词3遍。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说搭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

谁来为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

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3)引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再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的和谐,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A.宽裕,缓  B.舒缓柔美 C.外号

在“人影绰绰”中,“绰”是什么意思呢?

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2)读一读这两个词,想象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也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

杨柳(   )白雪(    )明月(     )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

你还看到什么?

还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

5、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随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二)品味: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统观全文,文中还怎样评价了搭石?

(1)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样的情感吗?

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呢?

画一画句子,想一想感受以备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老人踏上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

表情、动作会是怎样的呢?

你此刻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睦的情感。

(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的词“伏”。

这个字的意思是:

趴,脸向下,体前屈

学生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师:

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

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

(尊敬老人)你为什么要背老人过搭石?

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吗?

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B、假如你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这里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尊老爱幼)

引读: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

雕塑大师罗丹说过: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

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

有一天下课时,老师又看到两个女同学弯着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帮一位小妹妹找她丢失的一个发卡,就像是在干一件什么大事。

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结合具体事例写一写身边令你感动的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

采用“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和“让”搭石的一幅幅画面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初步了解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2祖父的园子(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蚱、晃”等11个生字,会写“蝴、蚂、蚱”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蝴蝶、蚂蚱、樱桃、瞎闹、承认、水瓢”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5分钟)

1.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它带给作者无穷的乐趣。

最重要的是,在这样一座园子里,慈爱的祖父给了作者心灵的自由,放飞了她的天性。

让我们随着作家萧红一起,走进令她怀念不已的祖父的园子吧!

2.板书课题,师生齐读。

(课题:

祖父的园子)

3.介绍作者萧红。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25分钟)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25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把课文分成四部分,思考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3):

写园子里的昆虫和树。

第二部分(4~14):

写“我”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通过这些表现了“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15、16):

写园子里的一切生物都充满生命力,都是自由的。

第四部分(17~19):

写“我”在园子里玩累了,就快乐地入梦。

4.生字我会写。

(1)出示生字:

蝴蚂蚱嗡樱拔瞎铲锄割承拴瓢逛

(2)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加一加:

“虫+胡=蝴”“口+翁=嗡”“木+婴=樱”

“目+害=瞎”“票+瓜=瓢”“辶+狂=逛”

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蚱”——右边是三横,不要多写或少写。

“瞎”——右边中间是“丰”,不是“”。

“瓢”——右边是“瓜”,不是“爪”。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5.理解本课重点的词语。

承认水瓢随意阴凉瞎闹存心溜平圆滚滚明晃晃光芒四射

(1)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嗡”的读音,读作“

”,“樱”读作“

”,“锄”读作“

”。

(2)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

随意:

形容任凭自己的意思。

阴凉:

太阳照不到而凉爽。

瞎闹:

没有来由或没有效果地做;胡闹。

存心:

怀着某种念头。

文中指要追上的念头。

溜平:

本课指用泥土将下过种子的土窝抹平。

承认:

对某种事实或意见、说法表示肯定、同意、认可。

马马虎虎:

形容做事马虎、随便。

光芒四射:

向四面放射出强烈的光线。

6.再次巩固字词。

7.同桌之间相互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5分钟)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5分钟)

1.教师引导归类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字词,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大声朗读。

3.学生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